《窃听风暴》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smag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多月来,告密的话题从纸媒到网络持续发酵,令人想起2006年的奥斯卡获奖电影《窃听风暴》。这部电影选择了1984年的东德为背景,讲述一名秘密警察被他所监听的知识分子对自由的向往所打动,最终背叛了自己的体制。
  漫长的1984:东德窃听风暴
  1990年的1 月 16 日,成千上万的东德民众如决堤洪水,从40余处入口涌进国家安全部的大院。他们高喊着“史塔西滚蛋”,把负责国内监视与窃听行动的办公室砸个稀烂,把浩瀚的文件和档案从窗户抛出去,铺满了大街。
  成立于1950年2月的东德国家安全部,德文简写为“Stasi”,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史塔西”。
  “在民主德国的生活中,没有一块空间是史塔西所不能间接、或者在‘政治操作下的合作’形式中直接参与。”在柏林墙倒塌前的约30年里,东德平均每天有8人以“破坏国家安全”的罪名被逮捕。
  16年后,奥斯卡获奖电影《窃听风暴》以1984年的东柏林为时代背景,每一次开头字幕出现的是“公开化无处不在”。这个“公开化”,意味着公民的隐私完全暴露在当局的视野中。秘密警察监控着全东德的百姓,他们的任务就是窥探“他人的生活”中任何一个细节,收集情报并分化瓦解可疑的组织。
  原东德国安部副部长沃尔夫,在电影获奖后不久去世。沃尔夫在自传中说,他的理想是通过社会主义,使德国永不再重蹈纳粹的覆辙。如今虽然失败了,他说他依然怀着如此的信仰。在这话的背后,是东德国安部的8万5千名特工。它甚至监控了1800万人中的 600万。它的线民人数,令人恐怖的接近全部人口的十分之一。
  无处不在的史塔西:“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
  德国统一后,国安部的全部窃听档案,移交给新成立的“高克管理局”,开放给所有公民查阅。这些监控资料一本本铺开,有足足1000公里长。
  然而超过600万次申请,也掀开了人类史上最残酷的潘多拉的盒子。无数人发现自己的同事、朋友、律师和医生都是国安部的告密者。整个社会以极大的勇气,承受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打击。一对夫妻双双自杀,因为他们发现彼此都向秘密警察出卖对方。这也是小说《1984》预言的结局:“在遮荫的栗树下,我出卖了你,你出卖了我。”
  在如今的“史塔西”博物馆,展示了当时用于监视和窃听的物品与技术,包括隐藏窃听器和照相机、监视电线线路、便于夜间拍摄的隐藏式红外线设备和隐藏武器的容器(如装有来福枪的手提箱)等等。
  陈列品上方,史塔西的标语是“WIR SIND UBERAL”(我们无处不在)。
  尽管史塔西的建立是师从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但它也继承了纳粹时期盖世太保的经验和工作态度,以缜密和严谨作风,将监视监听工作“科学化”到极致。各种技术和设备,其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从纽扣、水壶,到木棍、垃圾桶,甚至钢笔,监听监视设备无孔不入。
  秘密警察监控的范围不单单是“敌对势力”的政治活动,从男女间的调情,到每星期倒几次垃圾,在超市买了何种口味的香肠都被记录在案。
  至1989年,东德有约600万人被建立过秘密档案,超过东德总人口的1/3。
  电影外的延续:“这不是别人的生活,就是我自己的生活”
  电影《窃听风暴》不是潘多拉盒子的继续,导演多纳斯马克将温暖出人意外的放在了那个窃听者身上。
  这个一出场就冷血无比的史塔西特工基尔德·维斯莱尔,负责监听异议知识分子们的言行。他24小时监听一位剧作家和他妻子、一位著名女演员的生活。他们的苦难、软弱和对爱与自由的盼望,终于打动了他。一天,他偷走这位作家的诗集,躺在孤零零的沙发上,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头顶干净的天空”,生活在沉没,鸽子仍在飞翔。
  维斯莱尔开始想尽办法掩护这位作家躲过一次次搜查和迫害。1989年后,作家遇见前文化部长,他天真的问,为什么那么多人被监听,我却没有被监听呢?部长说,你怎么知道没有,你的全部生活包括每一次做爱,我们都知道。作家被震惊了,他最终在“高克管理局”查到了那位窃听人员的资料,并将自己的新书题献给他。
  窃听,改变了一个秘密警察的价值观。在电影中,专制政府的大规模窃听有两个本质,之一是冒充上帝,它需要窃听它的公民,把国家打扮成那个至高无上的神;窃听的另一个本质是对新闻自由的替代——政府既对它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充满了恐惧,也对新闻自由充满了敌意,它的如意算盘是窃听一万个人,就可以少办一张报纸。
  电影中,知识分子的挣扎和对自由的向往打动了维斯莱尔,他最终背叛了自己的体制。但现实中,扮演维斯莱尔的演员乌尔里希·穆埃的妻子,曾经就是史塔西的告密者。“这不是别人的生活,就是我自己的生活。”穆埃说。
  史塔西博物馆的馆长曾拒绝了导演多纳斯马克拍摄的请求。这位馆长说,因为剧本根本不符合事实——在史塔西几十年的历史中,像维斯莱尔那样“良心发现”的秘密警察,“对不起,一个都没有”。
其他文献
北接大明湖,东临省府,寿佛楼后街是济南老城区老街巷的典型代表。这条仅有几百米长的小街,偶或有几个深宅大院,宛若旧时王谢,虽然早已破败,但那深黑的门楣,雕刻精细的回廊,总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我在寿佛楼后街住了两年,深受水之祸害。冬天,水管冻住,用水成了大问题,只好购买纯净水饮用。这还是轻的,关键是夏天。  这条街上的房子大都年久失修,且大部分为平房,雨势一大,屋里便开始漏雨,水滴在地上、床上、桌子
期刊
7月18日,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市政破产案。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城市的陨落,既源于长期偏重于单一产业造成的收入结构失衡,也源于人口大规模向外迁徙、税基削弱导致基础设施服务缺失的恶性循环。  底特律的破产事件给某些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转变发展观念并控制债务风险,即便不会破产,濒临破产境地也绝非不可能。  从城堡到“汽车之城”  1701年,法国军官安东
期刊
本刊讯 7月23日,海信(Hisense)通过其官微宣布即日起旗下海信、科龙、容声三大品牌所有消费电子、家用电器产品(空调、电视、冰箱、冷柜、洗衣机等)全渠道(线上、线下)实施“30天包退包换”,这与“7天包退、15天包换”的国标相比,延长了一倍多。而记者查阅资料显示,这也是与欧美国家相比除沃尔玛90天包退换之外三包政策最宽容的政策。  海信官方对这一举措的解释是:以对产品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表达
期刊
底特律并非美国第一个申请破产保护的城市。据报道,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有60个城市、乡镇或村庄申请破产保护。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有十几个州和地方政府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包括纽约、克利夫兰和费城等大城市都曾濒临破产边缘。  去年6月,加利福尼亚州有三个城市在两周内相继申请破产保护。2011年,阿拉巴马州的杰斐逊县申请破产保护,当时该县负债超过40亿美元。  美国司法部门的公开资料显示,美国
期刊
据生命时报消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改变,崇尚“家和万事兴”的中国人正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  据中国民政部统计,2012年共有310余万对夫妻离婚,离婚率为2.3‰,平均每分钟有6对夫妻劳燕分飞。2003年离婚数为133余万对,离婚率为1.1‰。短短十年,国人离婚对数多了近180万对,离婚率翻一番。  统计数据显示,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50岁婚姻相对平稳,但婚外恋高发
期刊
据毕马威统计,上半年香港联交所共有21宗交易,总融资额达394.8亿港元,在全球交易所中排名第四。其中内地企业15家,融资额347亿港元,占到香港上半年总融资额的87.9%。中石化炼化和中国银河证券分别融资139亿和85亿港元,成为全球第二季度IPO融资额中的佼佼者。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合伙人肖利说:“出于市场和政策的多重因素,从美国、欧洲、亚洲、到中国A股市场,201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IPO数
期刊
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对大型企业有利,对中小型企业影响不大  至此,中国的银行只有存款利率上限继续受到限制,利率基本市场化。值得关注的是,未放开的存款上限牵涉到储户利益,与银行负债成本直接相关,一旦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银行可能为吸储展开储蓄价格战。  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对大型企业有利,对中小型企业影响不大。  从理论上说,贷款利率与企业、个人的信用,以及银行的筛选成本相关,贷款利率市场化并不必然导致大型企业
期刊
“吹哨者”,英文为whistle blowers,特指那些在国家机关、机构内部任职,却站出来揭发当局违规、违法行为的人。斯诺登是一个“吹哨者”。在美国历史上,还有一位神奇的“吹哨者”丹尼尔·埃尔斯伯格,他不仅终结了尼克松的总统任期,而且为越战画上了句号。  2009年,美国人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美国最危险的男人: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和五角大楼文件》,回顾了那段“从愚昧到觉醒、从盲从到反抗”历史的深刻思
期刊
本刊讯 在时装领域的时尚元素大行其道的同时,汽车领域也在悄然兴起一股“家族脸谱”风潮,尤其是在代表各家汽车品牌核心技术能力的SUV领域,围绕美学展开的家族脸谱化设计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大车企的设计潮流,从经典的宝马“双肾”、奥迪“大嘴”,到时尚前卫的现代流体雕塑、起亚的虎啸式,代表着一个汽车品牌的内涵文化,体现着这个品牌一脉相承的品牌理念,汽车的家族化设计之风已经愈刮愈烈。  在这场汽车设计与时装艺术
期刊
作为一个近百年来才新兴的城市而言,青岛没有太多所谓的历史可言。  但正是这段不足百年的殖民历史,为青岛留下了数百栋外观精美、构造结实的老建筑:基督教堂、圣弥厄尔天主教堂、总督府、花石楼……这些建筑群,构建了青岛的城市骨架,也诠释着青岛性格。  7月2日,本刊记者来到青岛,近距离感触异域建筑风情,寻找我的城。  教堂、名人故居里的人文悖论  7月的一天上午,市南区浙江路天主教堂前的广场上,来自山西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