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头戏,始终担任着塑造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历史使命。传统写作教学更关注写作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心灵的塑造。该文针对写作教学的现状,试图找到一条写作教学与心理咨询技术相结合的道路,力求做到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写作教学 心理咨询 理论 技术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103-02
语文教育是与心理学的关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其实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作者通过语言将自己与外界接触后的心理活动经过加工创造的过程。根据语文教育自身特色以及文学创作的实质,不难意识到,写作教学不仅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还要运用心理学作指导。而作文常常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途径,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使他们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写作教学的任务。
1 写作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是一项骄人的本领。可是从近些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学生选材趋同化严重,文中例子更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模板化作文层出不穷。
学生写作通常有一些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厌倦心理。很多学生谈文色变,一提到写作文,就觉得无题可写,无情可抒。也难怪,缺乏与大千社会的接触,又怎么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积累的过少,又如何能滔滔不绝。对于写作缺乏热情,时间久了便生厌恶之情,每逢作文,便应付了事。二是惧怕心理。有的学生对于写作有一种恐慌心理,自身写作能力欠佳,又羞于向老师同学请教,写作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三是反抗心理。有的学生在作文中留下过一些心理创伤,或者是因为写作能力低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是在讲评过程中,老师当众公布作文较差者的名字,导致他们遭到同学的奚落和嘲笑;或者是直抒胸臆后期待能与老师交流而没有得到回应。凡此种种,都容易扭曲学生写作的原始热情。再加上应试作文的模式化,学生的写作被扭曲为除了应对考试就是应付老师。
2 写作教学中的心理咨询技术实践探究
按照《学校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应用》一书中所归纳的在心理咨询实践中运用好沟通的技巧,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建立有效咨询关系的三大条件,即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准确的共情及真诚。可以说写作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建立咨询关系的过程,如果把握好沟通的技巧,那么就会比较顺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1 创设积极尊重学生的咨询环境
尊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是一名教师也即学生心灵的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有时学生会通过日记的形式吐露心声,学生在日记中倾诉的目的有可能是写给老师,期望老师能给予启迪,有时也可能只是自己的发泄。无论学生期待自救还是他人帮助,身为教师,都有责任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看待事情还具有模糊性。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是在写作教学的命题之初,尽量选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讲真话,不用编造作文。教师才有机会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评语又是给学生提供心灵解惑的关键技术之一。有些教师不注重评语的价值,常常是写一些“主题鲜明、中心突出”等套话。这样的评语学生看得多了,学生就不会再期待通过作文与老师沟通。写作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江苏省特级教师王荣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他特别推崇用成语来点评作文,既起到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目的,又让学生积累了成语,可谓一举两得。恰当的评语能够创设积极尊重学生的咨询环境。整个写作教学就是建立咨询关系的过程。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达到预期的咨询效果。
2.2 准确运用共情技术
共情,也称同理心、共感、同感心、通情达理等。按照罗杰斯观点,共情就是体认人内心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1]
教师要做到准确的共情,首先要融入学生的内在世界中,放弃所谓的教师身份,从学生的立场、利益、处境出发。但也要保持客观中立的原则,即既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感情思想,又要把握好教师咨询员的角色,不会因为设身处地的照相而忘记了建议、劝导的责任。对于学生的思想态度给予理解,但不一味地支持或批评而是要在准确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这种共情技术也会让学生增加与老师的亲近感,使得咨询与写作教学浑然天成。
赵谦翔老师一直强调绿色语文,在对语文教育的不懈追求中走出了自己的绿色教育之路,他在指导学生“认识自我”的习作中,为了让学生讲真话,自己率先作文《自画像》,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勾勒出了自己,学生原本对这个题目还心存疑虑,经过老师的身先士卒,纷纷拿起笔勾勒起属于自己的那张画像。连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也写出了真情实感,赵老师在点评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肯定,撰文《浪子回头金不换——评陆羽皓的<自画像>》,对学生改过自新的态度予以肯定,同时也不忘指出文章弊病。可以说,赵老师在作文指导时用一篇下水文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敞开内心世界,并在作文点评时不忘教师角色,为学生心灵排忧解惑的同时,又加强写作能力的指导,可谓是将语文教师与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完美结合。
2.3 真诚的面对每一位学生
“真诚是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信任、对来访者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咨询员应通过自身的潜心修养和不断实践,进一步表现出高层次的真诚,促进来访者更了解自己。”[2]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真诚的态度常常会使学生的心理防线打开,更好地进行自理咨询。但是真诚应遵守适度原则,即区分真诚与自我开放的尺度。教师不要在遇到与学生经历的类似问题时,拿出自己求学时的经历来教育学生,这种分享极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事实上,咨询员如果常试图分享经验,那么很容易将角色逆转,自我开放的尺度过大容易限制求助者认为你是位有效的咨询员的信心。因此,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借助科学的心理咨询技术,恰当地应用到写作教学中去,是对学生尽责的体现。
心理咨询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及成长的途径。在教师兼咨询员的身份的指引下,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会得到提升,还会深刻体会到“文如其人”的道理,心智会逐渐成熟,正确看待自己和社会,加强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李冬梅,孙蔚雯.学校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应用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4] 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彭纯.论心理咨询技术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9.
[6] 张日昇,任瑞卿.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J].河北教育,2006(11):24.
[7] 刘秀兰.试论写作教学的环境效应 [J].辽宁师专学报,2008(3):17.
注释
①彭纯.论心理咨询技术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D].长沙:湖
南师范大学,2009:24.
关键词:写作教学 心理咨询 理论 技术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103-02
语文教育是与心理学的关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其实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作者通过语言将自己与外界接触后的心理活动经过加工创造的过程。根据语文教育自身特色以及文学创作的实质,不难意识到,写作教学不仅要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还要运用心理学作指导。而作文常常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途径,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使他们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写作教学的任务。
1 写作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社会,下笔千言,倚马可待是一项骄人的本领。可是从近些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学生选材趋同化严重,文中例子更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模板化作文层出不穷。
学生写作通常有一些心理障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厌倦心理。很多学生谈文色变,一提到写作文,就觉得无题可写,无情可抒。也难怪,缺乏与大千社会的接触,又怎么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积累的过少,又如何能滔滔不绝。对于写作缺乏热情,时间久了便生厌恶之情,每逢作文,便应付了事。二是惧怕心理。有的学生对于写作有一种恐慌心理,自身写作能力欠佳,又羞于向老师同学请教,写作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三是反抗心理。有的学生在作文中留下过一些心理创伤,或者是因为写作能力低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是在讲评过程中,老师当众公布作文较差者的名字,导致他们遭到同学的奚落和嘲笑;或者是直抒胸臆后期待能与老师交流而没有得到回应。凡此种种,都容易扭曲学生写作的原始热情。再加上应试作文的模式化,学生的写作被扭曲为除了应对考试就是应付老师。
2 写作教学中的心理咨询技术实践探究
按照《学校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应用》一书中所归纳的在心理咨询实践中运用好沟通的技巧,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建立有效咨询关系的三大条件,即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准确的共情及真诚。可以说写作教学活动就是一种建立咨询关系的过程,如果把握好沟通的技巧,那么就会比较顺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1 创设积极尊重学生的咨询环境
尊重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保护学生的自尊和隐私,是一名教师也即学生心灵的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有时学生会通过日记的形式吐露心声,学生在日记中倾诉的目的有可能是写给老师,期望老师能给予启迪,有时也可能只是自己的发泄。无论学生期待自救还是他人帮助,身为教师,都有责任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看待事情还具有模糊性。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是在写作教学的命题之初,尽量选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讲真话,不用编造作文。教师才有机会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评语又是给学生提供心灵解惑的关键技术之一。有些教师不注重评语的价值,常常是写一些“主题鲜明、中心突出”等套话。这样的评语学生看得多了,学生就不会再期待通过作文与老师沟通。写作积极性会大大降低。江苏省特级教师王荣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他特别推崇用成语来点评作文,既起到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目的,又让学生积累了成语,可谓一举两得。恰当的评语能够创设积极尊重学生的咨询环境。整个写作教学就是建立咨询关系的过程。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达到预期的咨询效果。
2.2 准确运用共情技术
共情,也称同理心、共感、同感心、通情达理等。按照罗杰斯观点,共情就是体认人内心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1]
教师要做到准确的共情,首先要融入学生的内在世界中,放弃所谓的教师身份,从学生的立场、利益、处境出发。但也要保持客观中立的原则,即既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感情思想,又要把握好教师咨询员的角色,不会因为设身处地的照相而忘记了建议、劝导的责任。对于学生的思想态度给予理解,但不一味地支持或批评而是要在准确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这种共情技术也会让学生增加与老师的亲近感,使得咨询与写作教学浑然天成。
赵谦翔老师一直强调绿色语文,在对语文教育的不懈追求中走出了自己的绿色教育之路,他在指导学生“认识自我”的习作中,为了让学生讲真话,自己率先作文《自画像》,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勾勒出了自己,学生原本对这个题目还心存疑虑,经过老师的身先士卒,纷纷拿起笔勾勒起属于自己的那张画像。连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也写出了真情实感,赵老师在点评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肯定,撰文《浪子回头金不换——评陆羽皓的<自画像>》,对学生改过自新的态度予以肯定,同时也不忘指出文章弊病。可以说,赵老师在作文指导时用一篇下水文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敞开内心世界,并在作文点评时不忘教师角色,为学生心灵排忧解惑的同时,又加强写作能力的指导,可谓是将语文教师与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完美结合。
2.3 真诚的面对每一位学生
“真诚是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信任、对来访者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咨询员应通过自身的潜心修养和不断实践,进一步表现出高层次的真诚,促进来访者更了解自己。”[2]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真诚的态度常常会使学生的心理防线打开,更好地进行自理咨询。但是真诚应遵守适度原则,即区分真诚与自我开放的尺度。教师不要在遇到与学生经历的类似问题时,拿出自己求学时的经历来教育学生,这种分享极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事实上,咨询员如果常试图分享经验,那么很容易将角色逆转,自我开放的尺度过大容易限制求助者认为你是位有效的咨询员的信心。因此,真诚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借助科学的心理咨询技术,恰当地应用到写作教学中去,是对学生尽责的体现。
心理咨询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将心理咨询技术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及成长的途径。在教师兼咨询员的身份的指引下,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会得到提升,还会深刻体会到“文如其人”的道理,心智会逐渐成熟,正确看待自己和社会,加强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李冬梅,孙蔚雯.学校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应用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 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4] 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彭纯.论心理咨询技术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9.
[6] 张日昇,任瑞卿.中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J].河北教育,2006(11):24.
[7] 刘秀兰.试论写作教学的环境效应 [J].辽宁师专学报,2008(3):17.
注释
①彭纯.论心理咨询技术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D].长沙:湖
南师范大学,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