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脉络脉是同时运行的两套系统”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经脉 络脉 意 二个系统
  
  《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句话的意思是:“医者必须通晓经脉的起始循行等情况。”许多针灸、推拿专著和相关刊物,对经络的功能、作用、运行方式,重要性和经络在诊疗中的具体应用,都作了详细的阐述。远如《难经》、《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等等。近如《按摩与导引》杂志中所登载的,《经络触诊在按摩中的作用》(作者:吴材林)、又如《“子午流注”取穴法在按摩临床中的应用初探》(作者:赵永明)、再如《试论“三通法”在推拿中的运用》(作者:朱金山、周华龙)等等。而“推拿理通于针灸”更是得到推拿界普遍的支持和肯定。然而是不是某病灶处与某穴、某条经脉重合,就是这个穴位或这条经脉有病了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多年。本刊总第一期《横推法见解》一文中,第六章节,虽然我写了“横推法不考虑经络行走路线。”但是我总觉得这句话意犹未尽,没有触及到“经络的本质”。数月苦思,在这个问题上,终于有所感悟。对古今的经络学说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今日不端冒昧,将所思之内容罗列出来,就教于行家,如果说我对经络的认识,对经络学说来讲还有点参考价值的话,那就会给后学者留下一些新的思路。如若我的想法不能成立的话,也请诸位同行批评、指正,教给我一个正确的认识。
  古今中医医著中所写的有关经络方面的知识,以及循经施针,归经用药之法,早已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我在这篇文章中就不复述了。当今之世与两三千年之前的医学环境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人的许多认识也必然会随之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纵观今日医学之发展,常让我思考,古中医文化中,对经络学的认识,是否真的很完美?现在我向中医界的行家们就教的是:
  1、现代医学的成就,可以将人体中的许多器官摘除或置换,许多患者并没有因为临床上的外科手术而使病情加重(当然,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手术并非万能,成功率也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大多数的患者都得益于外科手术而延长了生命,这些受益的患者并没有因为器官的摘除或置换,而使之相应的经络完全失去他应有的功能(最新消息,如今我国每年有超过1.1万人,完成器官移植),比如胃切除后,足阳明胃经的各项功能并没有丧失或改变,针对足阳明胃经所患的疾病,针、治方法以旧。
  2、颈、胸、腹部手术或外伤的横切口,可以将人的任脉彻底切断,患者并没有因为任脉的被切断和日后伤愈处留下的疤痕结缔组织有损任脉的正常运行,任脉主司的各项功能,也没有因为任脉遭重创,而出现古医书上所载的诸种任脉病。
  3、任脉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按古老的经络学常识来讲,那就是说,任脉中的气血是从裆部的会阴穴上行流注至胸、颈部,再上行到下巴的承浆穴,再上行与督脉相交于舌部,这就形成了,任督二脉皆起于裆部,从人体前后分别上行到海泉穴和龈交穴完成交接,而不是成后上前下流注成环状,阴阳交替式循行。这与道家的炼丹术对任脉的认识,有不同之处。道家专修吐呐导引的炼气士认为,任脉气血的流注与督脉气血的流注是环接环行,从阳到阴,接从阴到阳,再接着从阳到阴……周而复始。督脉起于长强穴,沿脊柱经后腰到脑勺子(玉枕穴那一块,道家称:铁壁关。)。上行至头顶百汇穴,继续前行经脑门、鼻部下降到口唇,卷舌搭鹊桥(功成之士,可以二十四小时舌顶上腭),下接任脉,气血过十二重楼(喉管),再流注至心窝下行腹部人丹田,由丹田(丹田可以看着是一个部位,一片田,而不要看成是一个穴位。)滚滚而下到会阴,过裆部通向督脉的长强穴,丹家所谓的小周天,皆如此运行而周流不息,这与《真气运行法》相吻合。而《太极真功》中的气血运行之法又略有不同,练习者在习修太极真功大周天运行法的过程中,“……当练习者以意,领气、血从双足内侧上行时,习者吸气收腹默想流注在足三阴经脉中的气血。随意念一起沿两腿内侧同时上行,(这种运气血的方法,不是沿足三阴经的三条线运行,而是足内侧整个的,也就是半条腿运行。),汇合于任脉之会阴穴即裆部,继续领引气血沿任脉上行运转到心口的位置,这时换成呼气鼓腹,在呼气鼓腹的同时,意领任脉中流行的气血复下行过丹田,走裆部由会阴穴接长强穴进入督脉,在气血过会阴穴接长强穴的同时,再改呼气鼓腹为吸气收腹,这时是意领气血沿脊柱上行……。”从太极真功的练气法门来看,似乎是说“任脉部位流注的气血,在练习者的调控下,可以往来运行”。也曾有练习者时常将,任督二脉中运行的气血,用意念导引成前行上,而后行下的循行流注方式,练习者并无不适的感觉(孟村八极门第八世传人朱俊青提供)。再有峨嵋软功的练习方法是:“练习者作吸气、闭气、吞气、咽气后(吸气闭气: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呼吸之气,三气一体以为用。),不用以意领气沿某条线、面做周天运行,而是意贯全身,由意同时指挥肢体做出不同的导引动作,拗转全身或局部的骨关节,让身体在缺氧的状态下工作,以锻炼人的潜能,让精气在无氧的环境中,壮大提纯。”精气的贮藏量和工作能力在这种方法的训练中,得以增强。
  4、没有四肢八节的残疾人(包括肢体不全的残疾人),这些人的十二条经脉都断了,而且十二条经脉都无法衔接,经脉的长度远远小于健全人经脉应有的长度。事实上残疾人都只有疾病部位的功能偿失,这些人并没有因为经脉的短、断甚至于无而必然引发,如古中医典集中关于经络不通则至病的诸多反映和不可逆转的重大疾病。古中医讲:“经脉的运行,如环无端,流注循行,封闭开阖、勇往直前、周而复始。”但是若遇肢体残缺不全的人,经脉又是怎么来循行如顾呢?当经脉与经脉之间没有直接的连系并成为不争的问题时,我们怎样来解释这些问题呢?
  5、人体经脉的运行有时间上的限制与周期和不变的流注规律,每日循行一周,周而复始,如果人体的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一下子断了好几条,甚至某条经脉被连根切断,那么这些短、斷甚至于无的经脉中的经气运行的生物钟是怎样运行的呢?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有多大?健全人的十二条经脉运行的时间正好是二十四小时,对每条经脉而言,经络学认为,每条经脉中经气注输循环的时间是相等的。简而言之,从子时到亥时十二个时辰,分别对应胆经到三焦经十二条经脉,这与不同经脉各自的走向、长短没有关系。现在假设,将一个健全人的双上肢用外科手术将其连根切除,这个人的心经(从极泉穴到少冲穴)肯定不复存在了(其它的手阴经和手阳经也短了大半),可是手少阴心经中的经气是怎样交接的?还怎么流注?午时(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人的经气在那儿运行?在这个时间段里,人的经气是不运行了吗?肯定不是!但若说运行的话,这个时间段人的经气又在哪里流注?为什么呢?总不能说,在将心经切除后,这人体经气的运行可以少掉两小时吧?
  6、腰椎间盘的突出,也有可能压迫患者的神经 根的,患者因神经根水肿而使整条腿子痛苦难当,当解除神经根的受压后,患者的腰腿立即痛缓,甚至痛疼全无。这个现象是否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疼痛与经脉的通与不通没有必然的关系呢?
  讨论: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的走向是固定不变的,这就决定了经脉的局限性不可改变,而络脉是布满体内的依附全身不同的软组织形状而建立起来的立体的网络。所以,可以这样认为,经脉和络脉是二套自然形成的、互通的网络,当经脉断掉或者说,当经脉中的经气不能循行流注的时候,络脉帮助经脉完成工作。经脉和络脉之间的维系,在许多情形下,是依赖于络脉的网络功能来承接转输、代偿、调节的,经脉和络脉是二个自然行成的互通的网络,分工不分家。当经脉出现短、断、无的情形时,这些经脉中的经气,就不能正常流注了,这时是由络脉帮助经脉来完成工作了。这就形成了经脉的代偿机制和自我修复功效的机制。从这一点上来看,说:“经络不通就痛”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讲,是难以自圆其理的,我们是不是这样说:“经络没有不通这个说法”!只不过有时在某节段经脉里,通过的风、寒较多而已。经络的通是绝对的,不通是相对的,不通的部分,必然伴随着功能偿失(只有死人的经络才不通)。人体经脉、络脉是肾(神)气流行的气路通道,他同时也是风、寒气、湿气,以及诸般邪气在人体内转输流行的通道。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体内必然有自然界的风、寒、湿等参与人体的制约与平衡。只有当某部位经络中风、寒、湿等客气超过与其一起流注的。肾气(主气)导致人体制约失衡的时候,这个部位才会成为病灶,这不能称之为经络不通,而只能讲,某个部位的经络中风、寒、湿、邪、毒等客气大于人体所需了,使局部失衡而终成病灶。长期的局部肾气(主气)不足,必然会导致局部各种组织系统失养。初生之人的经脉中所谓经气也就是肾(精)气,是先天之气,是生命之源头,就人的进化与产生而言,肾气可以孕育进化成硬性的骨髂、软性的肌肉和一切人体的软组织和液体的血、汗、液、涎、涕。经脉络脉中,以气体状态运行的肾气,依赖并通过骨关节中贮藏的肾气(神气)的联合行动,推动人体的气血在全身运行。肾气终身维护着人体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转。经脉与络脉在维护人体正常运行的实际功能是有互通和分工的。一般来讲,经脉中肾气主要维系、调控脏腑、奇经八脉的供养以及正常的工作。而络脉除了帮助经脉工作,还要维系着全身206块骨骼,639块骨骼肌、485条筋、软骨、神经、血管、血液、皮部等人体内的一切,软、硬、液、气(先天之气和将后天之气转化成先天之气为人体所用。)的所有肾气的转输。所以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会发现许多病灶和病情与经脉的关系并不大。许多病灶尽管与某条经脉或某几条经脉在一个点或某条线上重合,比如:背肌的僵硬结板、酸、痛、胀等症状,我们常常用针灸法或一指禅手法,去点刺背上足太阳膀胱经和其它经络上的穴位,事实上这个人的膀胀经和膀胱都没病,是肌肉本身受客气(风、寒气)所累,只要将病灶部位的肌肉推揉搓拨以活血就能达到治疗的功能了。点刺这些经脉上的穴位并不能彻底治愈这个病灶的病情。常见俗称为“腰肌劳损”的患者,用针灸法治疗,结果是从二三十岁到五六十岁“腰肌劳损”的病情不但没有治好,绝大多数患者的症情是随着患者的年龄增大而加重。若利用络脉的功能,反复搓、揉、推、拨患者的背部肌肉,将手下的皮部、肉部、筋膜、筋结、神经、血管、软骨、气血等组织充分揉动,患者的病情,如腰、背肌筋膜炎和各个部位的風寒症,在二三十岁到五六十岁之间的任何年龄段里,都是可以治愈的。所以说:经脉中的肾气可以调节、滋养脏腑和经脉,而络脉中的肾气可以统摄全身。
  经脉对脏腑的司职十分重要,经脉中’肾气的循行流注按部就班,终身不变,而武术家调动人体内的肾气不是由经脉来完成的,而是由络脉来完成的,由意来调控的,所以有意到、气(血)到、力到的功能。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可以指挥、调动、运用体内的气血在络脉通道里,随意往来运行。武术家认为,人体中的肾气可以从饮食中获得转化与补充,而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增强。体内的肾气是:“看嘛嘛没有,用嘛嘛都有”,外表是看不到的,用的时候意到、气到、力到,那儿用那儿有。肾气在人体内的转输、流注、循行,由如鸟儿在空中飞翔一般,又如鱼儿在水中畅游一样,空中、水里看起来并没有通路,但是事实上,对于鸟儿、鱼儿来说,到处都是路,想到那儿就可以到那儿,走过了,路也就不见了,但是这些个看不见的路可以无数次的通行,肾气在体内流行是无处不到、无处不有的,这和人的血液在人体内的流注一样,用针刺人的皮肤,没有不淌血的部位。中医认为:“气血同源,互为载体”。人体内充足的气血运行,如容器里的水一样具有连通性。当我们吸足一口气并闭住这口气,拗动身躯的无任那个部位时,我们就深切的感受到体内气血被瞬间运动起来并随着摆动的肢体的运动方向运行,同时我们会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随着意念产生了。这就是武学上所讲的意劲,所以说人的意识可以指挥气血的运行,而这个运行的通路在络脉中,这时的气血的运行是由络脉来完成的。在络脉完成意、气、力的产生与运转的时间里,经脉沿着固定的方式运行,也就是说,人不会因为运动量大,运动时间长,而改变经脉的运行方式,经气不会因为人体的不运动,或在静止状态下而不运行或者使运行的速度放慢。看来,意识的、有意识、无意识或下意识都可以使气血沿着意的要求去运行(人的无意识的运动结果是“有气无力”。)而使力量增大,这时的气血的运行是在络脉中完成的。我们可以试一下,用意指挥气血在经脉中运行,因为经气在经脉中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二十四小时,亘古不变,所以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经脉中经气的运行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认为:经脉和络脉是两个同时运行的系统。一个人无论他的运动量有多大,运动时间有多长,都不能影响到人体内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固有的运动规律和运行方式,而意识确可以影响气血在络脉中的运行速度和气血量。那就是说:“经脉和络脉这两个系统是同时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的。可以独立工作,但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经脉中经气(肾气、神气)的流注循行,是络脉的特殊表现行式。经脉是络脉中的“筋”。通经活络的本意就是说,通经是过程,活络才是目的。经脉主司十二经的运行,对人体十二经以外的东西作用目前并不十分明朗。前面讲了人体内所有组织,包括皮、骨、肉、软骨、韧带、筋、髓、气、血、神经、血管、经络、五脏、五腑、三焦、心包等等都是肾气的产物(肾气“散则成气,聚则成形。”),所以肾气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的。人有病是某部位肾气不足、不纯造成的,在经脉的控制范围内则由经脉来:“处百病、调阴阳、决生死”。若不在经脉控制范围内,或者经脉调处不到位时,则必定由络脉来“处百病、调阴阳、决生死”。所以人体的许多病灶,完全可以通过调整络脉来完成治疗。从这一点上来 讲,我们可以直接采用活络法来治病。不管手下有没有经脉,是哪一条经脉,我们只要熟知每一块肌肉的起止点,认准是哪块肌肉,哪几条筋,那一个部位的软组织,只要是由风寒引发的临床上的病灶,就可以对着这些有病灶的部位的骨骼肌进行推揉搓拨(详见《按摩与康复医学》第一期《横推法见解》一文,作者:徐军)通过调整络脉,活络脉中之气血就行了。尽管大家都讲,推拿学中的经络学如何如何,实际工作中,有些一指禅的操作者,在实际操作时往往口不应心。《按摩与康复医学》第一期《一指禅与一指禅推拿》(卞勇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语言“朱春庭先生在诊治腰痛时,即将功力内劲凝拇指之端,以指探索腰痛点的硬块和条索结节及压痛点,作为重点推治”。这段话我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朱老师在治疗的过程中,从诊断到推治,没有以经络学为前提作循经探索之举,而是不问这些个痛点的硬块和条索状结节及压痛点在不在经脉上,只要将这些个病灶一一找出来推治就进行了,假如所推治的病灶正好在某经路上与某穴同一个部位,朱老师就会在“推治时,力量宜柔和,使热气透入经穴”,而许多的病灶恰恰不在那条经脉上,病灶部位也没有与某穴重合,是不是这个病灶就不去推治了?若推治岂不是不循经点穴了?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指禅名家朱春庭先生,并没有按经络治病,找经络施治,而找的是肌筋,是以肌筋为用的,而不是一切取决于经脉。所以若说一指禅治病之法,是以指代针循经点穴的推拿技术,恐怕是不能成立的。其实一指禅的操作技术,在实质上等同一代宗师川人黄万香的“寸寸”之说。一代宗师黄万香“不知经络为何物”,照样手到病除。《按摩与康复医学》第一期《黄氏按摩流派手法特征研究》(廖品东等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氏按摩却以揉拨为特色,寸寸拨揉,寸寸疏通,其通经活络之效显然是其它流派不可以拟的……。”单从字面上来解释,“寸寸拨揉”我可以理解成在经脉上揉,而经脉是一条看不见的气路,是不可能对其使用拨法的,那黄万香大师拨的是什么呢?很显然,她老人家拨的是骨骼肌纖维或筋索(筋结、筋核),人体内的任何部位,时刻都有主气(肾)、客气(风寒)在流行,所以才能“寸寸调和”“寸寸疏通”,这与作者讲的“拨法……几乎唯一手法”相吻合,这也进一步证实了,黄万香她生前也多次表示自己不懂经络与穴位,这又充分的说明“黄氏之法”与经络无关(传人不识,殊为可惜。),做的就是肌筋,就是直接做络脉。同样的,针刺某经脉上的某些穴位,能治疗这条经脉的症候,又能治疗下针部位的骨骼肌与筋的疾病,这说明针治本经是正用,而同时能治针下的肌筋膜的疼痛,是针灸的“副产品”,是针下的络脉起了作用。有上海人发明了围针,对病灶(阿是穴)用数十根银质针将其密集式围刺,事实上这么多围刺的针,有几根是针在经脉的穴位上的,那针的就是络脉,活的就是络脉中的气血。事实上,数千年来,尽管中医典集浩如烟海,但是我们的祖先在中医十三门中,手法伤科方面的成就,远远落后于其它科目。如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扁鹊等神医、医圣、医之王者,都没有写下推拿的方法,古医书,只载有若干推拿手法,没有推拿方法流传于世,后人只得临场发挥,想怎么推就怎么推(详见《按摩与康复医学》第二期,《学、做罗凛教授动伸疗法的一点体会》一文,作者:徐军)。这恐怕就与古代的大医家们对经络学和解剖知识的认识有关了。所以我认为,古经络学中的经络应该是狭义的,可用于针刺点穴,循经治病,归经用药。这也是中医立论之本源。而今我所讲的“经脉络脉是两个同时运行的系统”,应该是广义的。除了循经施治这个带有局限性治法以外,经络学应该有更广泛的空间。最起码在推拿这个领域里,我们应该认识到推拿术,实际上推的是络脉,是活络术,推拿术应该以“解剖学为先,经络学次之”。
  
  后记:
  当初我创编《横推法》时,曾经强迫自己“忘却”古经络学说。跳出了经络学的范畴,这才写下了我自认为能够留传后世的推拿方法——横推法。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97例、西药组(对照组)89例.西药组给予口服维胺脂胶囊、维生素B6片、甲硝唑片、外涂0.025%维A酸霜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对比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6.2%,有效率95.8%.对照组治愈率51.6%,有效率89.8%.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致脑损伤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特点、差异及鉴别要点.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7例诊断为新生儿宫内感染致脑损伤的患儿及20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调查两种疾病患儿母亲孕期感染史、胎儿宫内窘迫、早产、低体质量、胎膜早破及生后肝脾肿大、周围血白细胞分类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TORCH抗体,采用
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对药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扼要分析,并就如何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出了相关建议.核心思想是通过重构药品流通市场利益格局,实现主体间的权
目的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敏性紫癜(HSP)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8+、CD4 +/CD8+、CD19+及NK(CD16++CD56+)细胞水平的变化,了解HSP合并MP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MP感染与HSP免疫学发病机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3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MP - IgM抗体,又分为MP - IgM阳性组和阴性组,并选择20名健康查
胸腔积液是许多疾病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中等以上积液可见胸部饱满.医家多将之归属中医“悬饮”范畴,证见胁下胀满,咳嗽或唾涎时两胁引痛,甚
目的 观察普米克和博利康尼吸入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甲基强的松龙1~2 mg/(
目的 了解湖北省村医现状及培训需求状况.方法 自编调查问卷对湖北省422名村医进行调查.结果 422名村医年龄为20~70(42.55±10.19)岁,具有全日制中专以上学历187人(占44.4%),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患有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166例,按自愿原则,将52例患几分为A组,采用干
目的 评价瓣膜置换术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改良迷宫术(MazeⅢ)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0年3月,12例风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地区儿童与非大骨节病地区儿童内外环境中氟元素水平及其与大骨节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大骨节病地区与非大骨节地区水、土和粮食中以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