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宁市妇幼保健院,浙江海宁3144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对初孕妇宫颈扩张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A组手术前应用米非司酮,B组人流术时注射2%利多卡因,C组不用任何药物,未作任何处理。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扩宫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并发症、扩宫效果均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可避免药流引发的阴道流血时间长、蜕膜流出不完全及潜在大出血的危险,缩短了胎儿排出时间,使中期引产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人工流产;扩张宫颈;米非司酮
中图分类号:71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095-02
人工流产时,机械扩张宫颈增加了宫颈裂伤的危险,会给孕妇带来疼痛、宫颈内口损伤、子宫穿孔、流产不全等[1],甚至可能因扩宫困难或不充分增加出血、吸宫不全、人流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拮抗剂,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同时具有软化、宫颈成熟扩张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减轻药物的副反应等作用。我院妇产科从2004年6月~2007年6月对早孕未产妇120例,于人流前服用米非司酮,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来我院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年龄17~30岁,孕次1~3次,未产者,停经6~8周以内;经妇科检查、HCG(+)或B超检查,确定为宫内早期妊娠,血常规化验正常,无人流手术及使用米非司酮禁忌证,宫颈无畸形及瘢痕,无严重炎症。将120例妇女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三组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时间、孕产次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方法
三组患者手术均由专人操作。A组:手术前24h口服米非司酮(25mg/片),每次25mg,2次/d;B组:人流术时宫颈旁11点、5点处注射2%利多卡因2mL;C组:不用任何药物,未作任何处理。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记录手术时间(从探针探宫腔至手术结束)、术中出血量(人流后吸水200mL冲洗负压管至负压瓶中,而后倒入量杯测定出血量)、镇痛效果(无痛:表情自然,无自发主诉;轻痛:主诉下腹隐痛或坠胀痛,可以忍受;重痛:反应强烈,疼痛难忍,大声呻吟)、扩宫效果(不需手术扩宫:可用7号吸管直接进入宫腔;手术扩宫顺利:只需≥6号扩宫者;手术扩宫困难:必须用≤4号扩宫器逐号扩宫至7号,完成手术)、并发症等。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s,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并发症、扩宫效果均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A组部分受试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症状;B组部分患者出现头昏、嗜睡及吞咽障碍。均未予处理,1~2h症状消失。
表1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2三组间宫颈扩张效果的比较(例)
3讨论
扩张宫颈的方法很多,虽然药物流产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孕妇选择人工流产。子宫颈由结缔组织、平滑肌、血管和弹力纤维组成,其感觉神经丰富,特别是压力感受器丰富。由于早孕期宫颈的胶原组织中不可溶纤维含量多,致宫口紧闭,尤其是未产妇宫颈内口较紧,人流扩张宫颈所需时间多于吸宫时间,还经常遇到扩张宫颈困难等情况[2],人流术中的疼痛是由机械性扩张宫颈及手术刺激子宫引起的,以往人流术多采用钳刮术,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还可以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人流综合征。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并发症、扩宫效果均优于B组、C组,说明术前用药物行宫颈准备可减轻受术者痛苦,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米非司酮为抗孕酮类药物,其结合能力为孕酮的3~5倍,对宫颈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它能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宫颈胶原分解加强,促进宫颈软化、扩张,通过抗孕酮作用使子宫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子宫收缩,并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增高,使前列腺素对子宫收缩程度增加4~9倍[3]。米非司酮与孕激素竞争受体阻断了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和孕激素活性的出现,雌激素水平上升,改变了孕激素与雌激素之间的平衡,使孕酮失去生理活性[4]。同时诱导并促进蜕膜变性及绒毛组织细胞凋亡,使蜕膜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绒毛继发受损,易从子宫壁分离。这样,人流时蜕膜及绒毛更易吸出,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时的出血量。
综上所述,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可避免药流引发的阴道流血时间长、蜕膜流出不完全及潜在大出血的危险,缩短了胎儿排出时间,使中期引产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8-399.
[2]马彦玲,仲文玉,孟广鸾.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扩张宫颈剂量的探讨[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8,21(3):285-286.
[3]余江,张进,宋岩峰.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1998,33(1):55.
[4]李红霞.小剂量米非司酮在早孕人流术中宫颈扩张作用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8.
(责任编辑:陈涌涛)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对初孕妇宫颈扩张的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A组手术前应用米非司酮,B组人流术时注射2%利多卡因,C组不用任何药物,未作任何处理。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扩宫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并发症、扩宫效果均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可避免药流引发的阴道流血时间长、蜕膜流出不完全及潜在大出血的危险,缩短了胎儿排出时间,使中期引产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人工流产;扩张宫颈;米非司酮
中图分类号:71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095-02
人工流产时,机械扩张宫颈增加了宫颈裂伤的危险,会给孕妇带来疼痛、宫颈内口损伤、子宫穿孔、流产不全等[1],甚至可能因扩宫困难或不充分增加出血、吸宫不全、人流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拮抗剂,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同时具有软化、宫颈成熟扩张和减少术中出血及减轻药物的副反应等作用。我院妇产科从2004年6月~2007年6月对早孕未产妇120例,于人流前服用米非司酮,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来我院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年龄17~30岁,孕次1~3次,未产者,停经6~8周以内;经妇科检查、HCG(+)或B超检查,确定为宫内早期妊娠,血常规化验正常,无人流手术及使用米非司酮禁忌证,宫颈无畸形及瘢痕,无严重炎症。将120例妇女随机分为A组40例、B组40例、C组40例;三组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妊娠时间、孕产次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方法
三组患者手术均由专人操作。A组:手术前24h口服米非司酮(25mg/片),每次25mg,2次/d;B组:人流术时宫颈旁11点、5点处注射2%利多卡因2mL;C组:不用任何药物,未作任何处理。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记录手术时间(从探针探宫腔至手术结束)、术中出血量(人流后吸水200mL冲洗负压管至负压瓶中,而后倒入量杯测定出血量)、镇痛效果(无痛:表情自然,无自发主诉;轻痛:主诉下腹隐痛或坠胀痛,可以忍受;重痛:反应强烈,疼痛难忍,大声呻吟)、扩宫效果(不需手术扩宫:可用7号吸管直接进入宫腔;手术扩宫顺利:只需≥6号扩宫者;手术扩宫困难:必须用≤4号扩宫器逐号扩宫至7号,完成手术)、并发症等。
1.4统计学方法
资料用±s,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并发症、扩宫效果均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A组部分受试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及腹痛、腹泻症状;B组部分患者出现头昏、嗜睡及吞咽障碍。均未予处理,1~2h症状消失。
表1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2三组间宫颈扩张效果的比较(例)
3讨论
扩张宫颈的方法很多,虽然药物流产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孕妇选择人工流产。子宫颈由结缔组织、平滑肌、血管和弹力纤维组成,其感觉神经丰富,特别是压力感受器丰富。由于早孕期宫颈的胶原组织中不可溶纤维含量多,致宫口紧闭,尤其是未产妇宫颈内口较紧,人流扩张宫颈所需时间多于吸宫时间,还经常遇到扩张宫颈困难等情况[2],人流术中的疼痛是由机械性扩张宫颈及手术刺激子宫引起的,以往人流术多采用钳刮术,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还可以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人流综合征。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并发症、扩宫效果均优于B组、C组,说明术前用药物行宫颈准备可减轻受术者痛苦,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米非司酮为抗孕酮类药物,其结合能力为孕酮的3~5倍,对宫颈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它能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宫颈胶原分解加强,促进宫颈软化、扩张,通过抗孕酮作用使子宫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子宫收缩,并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增高,使前列腺素对子宫收缩程度增加4~9倍[3]。米非司酮与孕激素竞争受体阻断了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和孕激素活性的出现,雌激素水平上升,改变了孕激素与雌激素之间的平衡,使孕酮失去生理活性[4]。同时诱导并促进蜕膜变性及绒毛组织细胞凋亡,使蜕膜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绒毛继发受损,易从子宫壁分离。这样,人流时蜕膜及绒毛更易吸出,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时的出血量。
综上所述,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非司酮可避免药流引发的阴道流血时间长、蜕膜流出不完全及潜在大出血的危险,缩短了胎儿排出时间,使中期引产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98-399.
[2]马彦玲,仲文玉,孟广鸾.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扩张宫颈剂量的探讨[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8,21(3):285-286.
[3]余江,张进,宋岩峰.米索前列醇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1998,33(1):55.
[4]李红霞.小剂量米非司酮在早孕人流术中宫颈扩张作用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8.
(责任编辑:陈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