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社会需要正常的新闻宣传,宣传的作用至少有两个:一是将新近发生的事告知天下,扩大受众的见闻;二是引导世道人心,使公众越来越趋向善良、真诚、美好。
新闻宣传要体现自己的功能,必须在意形象。比如新闻必须有智慧含量。一条新闻,不管发生在哪里,受众看了思想上总要有所触动才是。新闻得有正确的价值观,妖魔、鬼怪、赌博、色情之类的东西绝对不能追捧,否则,新闻就会变成精神毒品。新闻应该绝对真实。这种真实既体现在事实的客观,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真的存在,更体现在我们对事实表述的负责精神,不刻意曲解,也不故意放大。
我认识一位地级小报的老编辑,他编发记者的稿子,只要稍有疑问,一个电话就挂到了新闻的发生地。老编辑说:新闻失误,受损的不仅是当事记者、编辑个人的名望,更是整张报纸的声誉,就算日后发再多的更正启事,也无法完全消除这种坏影响。而许多失误,事先稍稍细致一点,便可消灭在萌芽状态。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警觉,最近,西部某大城市地铁就发生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某女乘客脚被新鞋磨破,看到地铁有爱心服务站,向工作人员陈述了过程,并询问服务站有无创可贴。经过三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交换,最后一个男工作人员让她稍等,他去工作间取。顾客等待了十多分钟,该工作人员带着相机和他的领导出现了,领导提着药箱,询问有关情况,然后蹲下身子,拿出创可贴,给了又收,收了又给,照片拍妥,才将创可贴真正交到顾客手中。地铁发布的微博新闻却变成了:“一位踮着脚走路的女乘客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询问得知情况,“工作人员立即拿来了医药箱,为乘客简单处理伤口,并送上创可贴备用……”地铁工作人员帮助乘客本是被动的,新闻里却变成了主动行为,发布方为自身涂脂抹粉的痕迹何其明显!只是令地铁方没想到的是,此新闻刚刚出笼,立即惨遭事主打脸,接着,地铁方删掉微博,并向事主致歉,承认自己的工作中有“不细、不严”等形式主义问题。
生活中,像某城市地铁公司这样不在意新闻的“吃相”,只想急功近利地获取认同的单位不在少数:某些高校权力本位思想严重,博士们经常是服务期一到立即调离,單位新闻却天天唱着学校如何重视人才的高调;某些医院收红包成风,几任院长都因受贿被抓,呈示在外宣网站的,却是医院怎样大抓医风建设……一句话,在少数官员眼中,真相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何种方式第一时间将受众的眼睛忽悠过来,使新闻产生“影响”。此类新闻与诈骗实在没有多大区别。
在这个时代,浮躁和趋利似乎成了一些人的精神病症。什么事都想“事半功倍”,什么事都想“弯道超车”,什么事都想广告天下,于是,鸡毛大的事也要刻意寻找“新闻价值”,将其张扬出来,甚至不惜造假、骗人。西部某大城市地铁方发布的工作人员主动送创可贴的新闻,不过是形形色色的奇葩新闻炒作中的冰山一角。
只是有一点,那些喜欢新闻炒作的人想不到:受众终究是智慧动物,遭过骗一定会长记性。
【选自新浪博客】
新闻宣传要体现自己的功能,必须在意形象。比如新闻必须有智慧含量。一条新闻,不管发生在哪里,受众看了思想上总要有所触动才是。新闻得有正确的价值观,妖魔、鬼怪、赌博、色情之类的东西绝对不能追捧,否则,新闻就会变成精神毒品。新闻应该绝对真实。这种真实既体现在事实的客观,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真的存在,更体现在我们对事实表述的负责精神,不刻意曲解,也不故意放大。
我认识一位地级小报的老编辑,他编发记者的稿子,只要稍有疑问,一个电话就挂到了新闻的发生地。老编辑说:新闻失误,受损的不仅是当事记者、编辑个人的名望,更是整张报纸的声誉,就算日后发再多的更正启事,也无法完全消除这种坏影响。而许多失误,事先稍稍细致一点,便可消灭在萌芽状态。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警觉,最近,西部某大城市地铁就发生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某女乘客脚被新鞋磨破,看到地铁有爱心服务站,向工作人员陈述了过程,并询问服务站有无创可贴。经过三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交换,最后一个男工作人员让她稍等,他去工作间取。顾客等待了十多分钟,该工作人员带着相机和他的领导出现了,领导提着药箱,询问有关情况,然后蹲下身子,拿出创可贴,给了又收,收了又给,照片拍妥,才将创可贴真正交到顾客手中。地铁发布的微博新闻却变成了:“一位踮着脚走路的女乘客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询问得知情况,“工作人员立即拿来了医药箱,为乘客简单处理伤口,并送上创可贴备用……”地铁工作人员帮助乘客本是被动的,新闻里却变成了主动行为,发布方为自身涂脂抹粉的痕迹何其明显!只是令地铁方没想到的是,此新闻刚刚出笼,立即惨遭事主打脸,接着,地铁方删掉微博,并向事主致歉,承认自己的工作中有“不细、不严”等形式主义问题。
生活中,像某城市地铁公司这样不在意新闻的“吃相”,只想急功近利地获取认同的单位不在少数:某些高校权力本位思想严重,博士们经常是服务期一到立即调离,單位新闻却天天唱着学校如何重视人才的高调;某些医院收红包成风,几任院长都因受贿被抓,呈示在外宣网站的,却是医院怎样大抓医风建设……一句话,在少数官员眼中,真相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何种方式第一时间将受众的眼睛忽悠过来,使新闻产生“影响”。此类新闻与诈骗实在没有多大区别。
在这个时代,浮躁和趋利似乎成了一些人的精神病症。什么事都想“事半功倍”,什么事都想“弯道超车”,什么事都想广告天下,于是,鸡毛大的事也要刻意寻找“新闻价值”,将其张扬出来,甚至不惜造假、骗人。西部某大城市地铁方发布的工作人员主动送创可贴的新闻,不过是形形色色的奇葩新闻炒作中的冰山一角。
只是有一点,那些喜欢新闻炒作的人想不到:受众终究是智慧动物,遭过骗一定会长记性。
【选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