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系部2010届250名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撰写,从求职情况分析、毕业生去向分布、就业与月薪、毕业生半年内离职情况、失业与预警分析、毕业生母校满意度调查等对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 就业报告
一、引言
从总体来看,就业市场的结果反馈是对高职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评价——结果导向的质量评价。本文基于系部2010届250名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撰写,涉及专业有酒店管理、商务英语、涉外旅游、应用泰国语,抽样达到200人,回收问卷183份,有效问卷170份,主要内容包括求职情况分析、毕业生去向分布、就业与月薪、毕业生半年内离职情况、失业与预警分析、毕业生母校满意度调查等。
二、毕业生求职情况分析
(一)就业目的地
经调查,选择直辖城市的学生占2.65%,副省级城市的占14.3%,地级及以下城市占83.05%。不少毕业生都有直奔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倾向。良好的生活环境、放慢的生活节奏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择业看重的元素。毕业生选择二三线城市,感觉竞争会小一点,成功几率也大点,能够避开和优势生源的冲突,在区域性的就业市场,可以突出其竞争力。
(二)求职成本
据了解,2010届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在500至2000元居多,占64%;超过2000元的占28%,在500元以下的仅占8%。学生毕业求职成本具体包括有服装、人情往来、简历、化妆品、求职照、交通等费用。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面试上需要花费的成本问题,建议成本控制在2000元以内为宜。建议系部将求职成本纳入就业工作中,作为一个专题内容进行讲解,引导毕业生规划一个系统、理性、细致的求职计划。毕业生在求职之前首先系统接收就业指导,确定找工作的大致范围,例如外地的要不要考虑;第二得确定好自己的工作意向,面对机会,有的放矢,充分利用系部和学院现有信息和设施;第三做好基本的成本预算,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做无谓的浪费。
(三)求职渠道
201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呈现求职渠道多样化的特点。毕业生在求职渠道的选择中(可以多选),“通过专业求职网站”是最常见的求职渠道,有35.0%的学生选择其作为求职渠道。“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也是较常见的渠道,有34.00%的学生选择其作为求职渠道之一。“参加政府机构组织的招聘会”也是较常见的求职渠道,有8.2%的学生选择其作为求职渠道。为什么在别的高职院校里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而在我系的毕业生调查中选择“参加大学组织的招聘会” 的只有1.2%?究其原因,学院每年的大学生招聘会都是在年底举行,而此时毕业生多在毕业实习岗位上,回校参加招聘会困难重重,如需向实习单位请假、准备来往路费等。综合利弊,毕业生往往选择不回校参加招聘会。每年学院举行的招聘会多数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观望及了解就业市场,而应届毕业生的踪影难寻。建议今后学院将每年的招聘会时间改在每年的6月下旬即毕业生即将回校参加毕业典礼前几天,这样可以保证应届毕业生的参与率,真正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三、毕业生去向分布
在系部接收抽样调查的200名2010届毕业生中,66.5%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12.3%的人有半职工作,4.7%的人自主创业,有16.5%的人处于失业状态。虽然当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感觉就业难度加大,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机会仍然比较多。从系部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还是表现在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就业中普遍存在“找份工作不难,但找份理想的工作很难”的现象。高职生求职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已成为高职生就业难的主要体现。调查还显示,在2010届毕业生中,与民营或中外合资企业签约的最多,达到94.40%,这是由于毕业生的就业倾向更关注工作稳定性和行业或职位发展前景,因此与民营企业签约的最多;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为10.6%,国有企业较少,为2.7%,政府机关最少,为1.3%。四类单位的签约状况与就业倾向正好相反,政府机关在就业倾向中最受欢迎,但签约学生最少。而民营或中外合资企业签约学生最多,但在就业倾向中最被忽视。这在系部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意引导。
四、毕业生半年内离职情况
毕业生们离职的原因,60.6%的大学生是主动离职,而并非是被老板炒掉的。在这60.6%的职场新人中,20.5%的人看重的是发展空间,认为原单位发展空间不够。51%的人和钱较劲,认为薪资福利偏低,17%的人则是不满足于现在的职业,想改变职业和行业。由于缺乏能力和自信,很多毕业生找工作时抱着“先找一个、委曲求全”的想法,于是选择从低做起,以期望将来弥补缺乏实践经验这一弱点,然后再跳到较好的单位和岗位;而不少企业又因急于招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录用新人,求职方和招聘方之间就像在进行一场盲目的速配,自然难以维持长久关系,这样很多毕业生对企业的期待和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就存在“错位”;尤其是刚离校的毕业生不能忍受基层岗位的繁琐工作,过高的期待落空,也是导致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短命”的原因之一。系部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位置,对将来可能面对的工作条件、性质和环境做好心理准备,让毕业生理性地进行职业规划。
五、几点思考
(一)以职业技能鉴定引领专业教学建设
在教学中,系部要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工作力度,应尽可能结合专业特点申报技能鉴定站,如酒店管理可以申请客房服务员和餐厅服务员职业技能的鉴定,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采用经过论证的职业技能鉴定中相关工种的考试大纲、教材来组织教学,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增加学生职业技能的“含金量”,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系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国家职业指导咨询师资格的老师仅有三人,占系部教师5%;担任过就业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涉及体育、化学、教育学等,无相关知识背景的多达63.78%。所以这支队伍的专业水平不高,整体素质较差,很难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对就业工作的要求。对于就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第一,系部应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研讨教学方法,参加职业指导师的考试,持证上岗;第二,在全面了解专业情况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各自专业情况制定本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维度,根据维度来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第三,结合系部的学生工作,依托心理社团、心理咨询室、校友会机构等支持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三)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就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系部应安排不同专业、内外向性格兼有、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为主的指导队伍,系级就业指导人员数量与本系毕业班数之比为1∶3,这样才能保证“承包到系部、落实到班级,指导到个人”。其次根据系部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现状制订相应的进修培训计划,对就业队伍进行系统的、规范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应邀请区内外高级专家担任培训指导,按照专门的课程建设完成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麦克思研究院.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就业蓝皮书.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2010.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政策法规司.人才市场供求信息. http://www.mop.gov.cn/Desktop.aspx.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 就业报告
一、引言
从总体来看,就业市场的结果反馈是对高职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评价——结果导向的质量评价。本文基于系部2010届250名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撰写,涉及专业有酒店管理、商务英语、涉外旅游、应用泰国语,抽样达到200人,回收问卷183份,有效问卷170份,主要内容包括求职情况分析、毕业生去向分布、就业与月薪、毕业生半年内离职情况、失业与预警分析、毕业生母校满意度调查等。
二、毕业生求职情况分析
(一)就业目的地
经调查,选择直辖城市的学生占2.65%,副省级城市的占14.3%,地级及以下城市占83.05%。不少毕业生都有直奔二三线城市发展的倾向。良好的生活环境、放慢的生活节奏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择业看重的元素。毕业生选择二三线城市,感觉竞争会小一点,成功几率也大点,能够避开和优势生源的冲突,在区域性的就业市场,可以突出其竞争力。
(二)求职成本
据了解,2010届毕业生的求职成本在500至2000元居多,占64%;超过2000元的占28%,在500元以下的仅占8%。学生毕业求职成本具体包括有服装、人情往来、简历、化妆品、求职照、交通等费用。针对毕业生在就业面试上需要花费的成本问题,建议成本控制在2000元以内为宜。建议系部将求职成本纳入就业工作中,作为一个专题内容进行讲解,引导毕业生规划一个系统、理性、细致的求职计划。毕业生在求职之前首先系统接收就业指导,确定找工作的大致范围,例如外地的要不要考虑;第二得确定好自己的工作意向,面对机会,有的放矢,充分利用系部和学院现有信息和设施;第三做好基本的成本预算,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做无谓的浪费。
(三)求职渠道
2010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呈现求职渠道多样化的特点。毕业生在求职渠道的选择中(可以多选),“通过专业求职网站”是最常见的求职渠道,有35.0%的学生选择其作为求职渠道。“通过朋友和亲戚得到招聘信息”也是较常见的渠道,有34.00%的学生选择其作为求职渠道之一。“参加政府机构组织的招聘会”也是较常见的求职渠道,有8.2%的学生选择其作为求职渠道。为什么在别的高职院校里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而在我系的毕业生调查中选择“参加大学组织的招聘会” 的只有1.2%?究其原因,学院每年的大学生招聘会都是在年底举行,而此时毕业生多在毕业实习岗位上,回校参加招聘会困难重重,如需向实习单位请假、准备来往路费等。综合利弊,毕业生往往选择不回校参加招聘会。每年学院举行的招聘会多数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观望及了解就业市场,而应届毕业生的踪影难寻。建议今后学院将每年的招聘会时间改在每年的6月下旬即毕业生即将回校参加毕业典礼前几天,这样可以保证应届毕业生的参与率,真正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
三、毕业生去向分布
在系部接收抽样调查的200名2010届毕业生中,66.5%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12.3%的人有半职工作,4.7%的人自主创业,有16.5%的人处于失业状态。虽然当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感觉就业难度加大,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机会仍然比较多。从系部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还是表现在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就业中普遍存在“找份工作不难,但找份理想的工作很难”的现象。高职生求职过程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已成为高职生就业难的主要体现。调查还显示,在2010届毕业生中,与民营或中外合资企业签约的最多,达到94.40%,这是由于毕业生的就业倾向更关注工作稳定性和行业或职位发展前景,因此与民营企业签约的最多;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为10.6%,国有企业较少,为2.7%,政府机关最少,为1.3%。四类单位的签约状况与就业倾向正好相反,政府机关在就业倾向中最受欢迎,但签约学生最少。而民营或中外合资企业签约学生最多,但在就业倾向中最被忽视。这在系部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应注意引导。
四、毕业生半年内离职情况
毕业生们离职的原因,60.6%的大学生是主动离职,而并非是被老板炒掉的。在这60.6%的职场新人中,20.5%的人看重的是发展空间,认为原单位发展空间不够。51%的人和钱较劲,认为薪资福利偏低,17%的人则是不满足于现在的职业,想改变职业和行业。由于缺乏能力和自信,很多毕业生找工作时抱着“先找一个、委曲求全”的想法,于是选择从低做起,以期望将来弥补缺乏实践经验这一弱点,然后再跳到较好的单位和岗位;而不少企业又因急于招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录用新人,求职方和招聘方之间就像在进行一场盲目的速配,自然难以维持长久关系,这样很多毕业生对企业的期待和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就存在“错位”;尤其是刚离校的毕业生不能忍受基层岗位的繁琐工作,过高的期待落空,也是导致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短命”的原因之一。系部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当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位置,对将来可能面对的工作条件、性质和环境做好心理准备,让毕业生理性地进行职业规划。
五、几点思考
(一)以职业技能鉴定引领专业教学建设
在教学中,系部要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工作力度,应尽可能结合专业特点申报技能鉴定站,如酒店管理可以申请客房服务员和餐厅服务员职业技能的鉴定,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采用经过论证的职业技能鉴定中相关工种的考试大纲、教材来组织教学,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增加学生职业技能的“含金量”,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系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国家职业指导咨询师资格的老师仅有三人,占系部教师5%;担任过就业指导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背景五花八门,涉及体育、化学、教育学等,无相关知识背景的多达63.78%。所以这支队伍的专业水平不高,整体素质较差,很难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对就业工作的要求。对于就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第一,系部应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研讨教学方法,参加职业指导师的考试,持证上岗;第二,在全面了解专业情况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各自专业情况制定本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维度,根据维度来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第三,结合系部的学生工作,依托心理社团、心理咨询室、校友会机构等支持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三)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就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系部应安排不同专业、内外向性格兼有、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为主的指导队伍,系级就业指导人员数量与本系毕业班数之比为1∶3,这样才能保证“承包到系部、落实到班级,指导到个人”。其次根据系部现有的就业指导人员现状制订相应的进修培训计划,对就业队伍进行系统的、规范的专业教育和训练,应邀请区内外高级专家担任培训指导,按照专门的课程建设完成培养计划。
【参考文献】
[1]麦克思研究院.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就业蓝皮书.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2010.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政策法规司.人才市场供求信息. http://www.mop.gov.cn/Desktop.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