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的最直接目的是争取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为第一目标,高度关注复习课的有效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练习、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3
对于参加过2012年高考的学生来说,对数学试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太难了!对于学生不理想的成绩,笔者也时常在反思,怎样才能使一节课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且,高考需要的是学生独立解答,不能有教师的启发和提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120分钟内把平时复习中没有做过的、比较新颖的题目顺利地解答呢?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多数时候是自己在梳理,学生在记忆;自己在强调,学生在听取;自己在归纳,学生在做题;自己在备课,学生在等待,以至于复习效果很不好。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应该起到辅助、督促、释疑、激励的作用。因此,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教师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数学教师的最低要求是能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能解答,那么学生就会佩服和信任教师,在学习中充满信心,因为他们相信教师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对每一种题型提出简洁的解法,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解题时节省时间。例如,数列求和中的“错位相减法”,其运算量大、易出错,如果教师告诉学生可以运用更简单的方法——“裂项求和法”、“构造常数列”等,那么学生对这一类题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在历年的各省市高考题和竞赛题中,有一部分题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的,这时高三数学教师应当详细研究这些题目,满足部分优秀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应坚持不断地学习。例如数列求和的“裂项求和法”是笔者在参加工作10年后偶然一次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到的,“构造常数列法”则是在《数学通讯》中学到的。
二、教师应以复习学案为主
高三每年的复习都是以一本资料为主,资料上面的知识点、方法、技巧、题型、易错点等总结的非常清楚,所有题目的答案也很详细。学生在复习时通常不看教材,在做题时稍遇障碍就翻看答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适当限制学生对教辅资料的依赖,而是由学生编制复习学案,包括知识点、题型、方法、易错点、引申等,以填空和解答的形式,在教师审核后印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完由教师或编制该学案的部分学生批改。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评。
三、落实学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
学生的复习课堂只占教学的一小部分,很多工作需要在课后落实。首先,学生需要熟记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方法、结论等,并安排具体措施和时间进行检查和督促。其次,学生在填学案或做题时应保证独立思考、杜绝抄袭和变相抄袭。第三,学生要落实解题后的纠错与反思。笔者曾经逐一检查学生的纠错本,发现这样一些现象:1. 无纠错本,学生认为不重要,不需要浪费时间再去整理;2. 有纠错本,但只记正解,不分析、记录当时的错因;3.有纠错本,但记录的多是比较重要和巧妙的解题方法。很少有学生愿意把诸如“移项出错”、“口算出错”、“看错题”、“过程不规范不完整”、“图形出错”等问题记录在纠错本上,对这些问题毫不重视,只关注“会做”,而不关心能否“做对”。第四,要落实错题回练,教师应让学生将易出错的题目反复地、不定期地加以练习。第五,落实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如今的教辅资料琳琅满目,但很多题目无规范详细的解题过程,这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教辅资料对学生的解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第六,落实学生在解题时的检验步骤,往往在做题后进行检验能使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对于学生在复习学案和做题中暴露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说题的方式:说题目的知识点与联系;说题目的结构;说自己的思路;说解题后的检查;说解法的变化;说题目的引申和推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自主探究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合作交流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凡是学生能说题作答的问题教师决不抢答。这样,教师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观察、归纳、概括、探究、交流、参与。日本学者龟口惠治研究认为: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记住5%;学生自主阅读可以记住10%;使用图像,学生可以记住20%;演示实验学生可以记住30%;课后讨论学生可以记住50%;演示后让学生练习,学生可以记住75%;而学会了教别人,则可以记住90%。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与吸收获得知识。
五、关注与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困难,但是能经常主动请教教师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而且,经过笔者的观察,喜欢提问的往往是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至于其他学生,他们不知从何问起,也没有质疑的意识,从而导致他们的问题不了了之、越堆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时刻主动关注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问题,并耐心讲解。在教师不断的关心和激励下,学生才会放下心里的负担,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高三数学复习的最直接目的是争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为第一目标,高度关注复习课的有效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练习、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过伯祥.怎样学好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县高级中学 472400)
关键词: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43
对于参加过2012年高考的学生来说,对数学试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太难了!对于学生不理想的成绩,笔者也时常在反思,怎样才能使一节课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且,高考需要的是学生独立解答,不能有教师的启发和提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120分钟内把平时复习中没有做过的、比较新颖的题目顺利地解答呢?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多数时候是自己在梳理,学生在记忆;自己在强调,学生在听取;自己在归纳,学生在做题;自己在备课,学生在等待,以至于复习效果很不好。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应该起到辅助、督促、释疑、激励的作用。因此,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一、教师应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数学教师的最低要求是能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能解答,那么学生就会佩服和信任教师,在学习中充满信心,因为他们相信教师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地对每一种题型提出简洁的解法,从而有利于学生在解题时节省时间。例如,数列求和中的“错位相减法”,其运算量大、易出错,如果教师告诉学生可以运用更简单的方法——“裂项求和法”、“构造常数列”等,那么学生对这一类题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在历年的各省市高考题和竞赛题中,有一部分题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的,这时高三数学教师应当详细研究这些题目,满足部分优秀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还应坚持不断地学习。例如数列求和的“裂项求和法”是笔者在参加工作10年后偶然一次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学到的,“构造常数列法”则是在《数学通讯》中学到的。
二、教师应以复习学案为主
高三每年的复习都是以一本资料为主,资料上面的知识点、方法、技巧、题型、易错点等总结的非常清楚,所有题目的答案也很详细。学生在复习时通常不看教材,在做题时稍遇障碍就翻看答案,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教师应适当限制学生对教辅资料的依赖,而是由学生编制复习学案,包括知识点、题型、方法、易错点、引申等,以填空和解答的形式,在教师审核后印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完由教师或编制该学案的部分学生批改。这样,教师才能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讲评。
三、落实学生复习的每一个环节
学生的复习课堂只占教学的一小部分,很多工作需要在课后落实。首先,学生需要熟记课本上的定义、定理、公式、方法、结论等,并安排具体措施和时间进行检查和督促。其次,学生在填学案或做题时应保证独立思考、杜绝抄袭和变相抄袭。第三,学生要落实解题后的纠错与反思。笔者曾经逐一检查学生的纠错本,发现这样一些现象:1. 无纠错本,学生认为不重要,不需要浪费时间再去整理;2. 有纠错本,但只记正解,不分析、记录当时的错因;3.有纠错本,但记录的多是比较重要和巧妙的解题方法。很少有学生愿意把诸如“移项出错”、“口算出错”、“看错题”、“过程不规范不完整”、“图形出错”等问题记录在纠错本上,对这些问题毫不重视,只关注“会做”,而不关心能否“做对”。第四,要落实错题回练,教师应让学生将易出错的题目反复地、不定期地加以练习。第五,落实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如今的教辅资料琳琅满目,但很多题目无规范详细的解题过程,这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教辅资料对学生的解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第六,落实学生在解题时的检验步骤,往往在做题后进行检验能使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对于学生在复习学案和做题中暴露的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说题的方式:说题目的知识点与联系;说题目的结构;说自己的思路;说解题后的检查;说解法的变化;说题目的引申和推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自主探究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合作交流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凡是学生能说题作答的问题教师决不抢答。这样,教师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观察、归纳、概括、探究、交流、参与。日本学者龟口惠治研究认为: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记住5%;学生自主阅读可以记住10%;使用图像,学生可以记住20%;演示实验学生可以记住30%;课后讨论学生可以记住50%;演示后让学生练习,学生可以记住75%;而学会了教别人,则可以记住90%。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与吸收获得知识。
五、关注与激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困难,但是能经常主动请教教师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而且,经过笔者的观察,喜欢提问的往往是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至于其他学生,他们不知从何问起,也没有质疑的意识,从而导致他们的问题不了了之、越堆越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时刻主动关注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问题,并耐心讲解。在教师不断的关心和激励下,学生才会放下心里的负担,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并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目的。
高三数学复习的最直接目的是争取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为第一目标,高度关注复习课的有效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练习、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过伯祥.怎样学好数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县高级中学 4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