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的体会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莘莘学子,如果他的大脑思维离开了敏捷、灵活、深刻、创造、批判,而是迟钝、呆板、肤浅、因循、保守的。那么何谈他已具备了能经受世纪风雨洗礼,能为“四化”再创辉煌的优良素质呢?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这个热点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探讨。
  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并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主要表现于:(1)思维起点的灵活: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根据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思考问题的方向。(2)思维过程的灵活:能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公理、定理、规律、公式等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3)思维迁移的灵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的“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的培养就是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发散思维”指“从给定义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集中思维的训练,而相对忽视了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是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所必须的,也是迎接信息时代、适应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能力。
  1、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
  在教学过程中,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
  2、创设发散思维训练的氛围
  在诸多教学环节和知识点中,均可设置诱导发散思维的因素(发散点),学生可以在积极地思维发散过程中获得新知识。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例如:在“抛物线(1)”的教学中设计这样几个开放探索性问题:①到两个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②到两个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什么?接着你想继续探究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到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距离相等的轨迹是什么?这几个问题链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的思维灵感往往是由遇到问题要解决而引发的。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要精心设计问题,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创设良好的情境,更应该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给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新颖的教法和扎实的学法指导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如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通过灵活多样的引入方式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过程教学”——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确立“过程教学”观,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创生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的全面理解和体验,在过程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展示概念、公理的提出过程;展示性质、法则的发现过程和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展示问题、结论的探索过程和思想、方法的深化过程;通过充分展开过程,变抽象为具体,变奉献为发现,变传授为感悟,在解题教学时,要注意渗透解题策略,因为策略往往是不容易为学生掌握的。要注意解题训练的坡度和难度。如果解题训练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完成一个小题,相当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最后一题,好像登上了山顶,回首俯望,小山连绵,喜悦之心,不禁而生。如果题组没有难度,学生不可能有疑,重重复复会令人乏味。反之,设置一定陷阱、难度,学生经过探索、推敲,把疑难解决了,既巩固了基础,又实现了从有疑到无疑的飞跃,体验到解题的劳动价值,培养了学生思维品质。也达到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的“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
  通过我们适时对学生在经过有目的的培养后,学生的思维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学习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感到了自身的力量和价值,体验到了数学内在的思维美,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走出题海,看到了构成题目的本质,就会有拨云见月,柳暗花明的感受。
  三、探究开放性教学,培养思维灵活性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例题时,不能片面地或过多地强调程序化和模式化,这会使學生思维上形成一种操作定势,以及思维模式化的定势,从而僵化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指导多方开辟思维起点,加快思维启动速度,善于迅速引起联想建立自己的思路,进行自我调节,及时准确地寻找解题路径。而且进行公式的变式训练,多向使用公式,迅速地寻找出解题的突破口,进一步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实质在于优化学生的努力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数学思维过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数学题千变万化,它的产生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联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运用变式教学,充分展示了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与情趣,有利于思维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从美学角度来讲,数学有其数学美;从美育角度来讲,数学教学有其数学教学美。用美育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寓算理于情趣之中;数学美的提示,可以使学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慧火花。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中去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育因素。那么,数学学科中的美,又应该怎样去挖掘呢?  一、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呢?  要创设兴趣盎然的思考氛围,让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概念的教学,讲清每个概念,每个算理。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运用,建立学生数学思维的整体性。求异思
期刊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翻开各类教育报刊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到处都在谈“新课程”,课改的浪潮再次波涛汹涌。我校针对这种情况,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在教学实践和学习中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现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
期刊
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也极大程度的推动着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的知识。因此加强数学应用教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21世纪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增加了“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课用来解决数学中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小学数学知识传授课,也不是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课呢?  一、认真钻研教
期刊
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動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用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
期刊
小学数学愉快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一,它是教育者正确运用适应青少年年龄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教师通过创造生动、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精神状态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和谐的发展。它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我学”变为“我要学”,学中求乐,乐中求知,中求活。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
期刊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做计算题差错多,准确率低,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的教学对策应加强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因”,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他们在观察试题中抽象的数字,运算符号时往往
期刊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毋庸置疑,创设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这也是当前课堂有效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我们老师对“情境创设”所追求的真谛未必都能了然于胸,我们时常能看到另外一种风景,老师为公开课表演而创设花哨的情境,结果导致没有实效。这样的情境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期刊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趣味性、探究性问题、动手实践的活动及充满科技魅力或人文魅力的生动情境,有助于让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的实施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笔者在文中通过结合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性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故事创造生动的情境等三种方式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进行了阐述。  一、高中数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