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施解放的第一个县,是革命老区巴东。
“我们的队伍不简单,发动群众攻了关;攻下要塞娃娃寨,长驱直入大西南……”这是1949年11月3晚,我解放大军在攻克娃娃寨高地后,所作的一首顺口溜,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战争情形。
娃娃寨烈士纪念碑位于巴东县绿葱坡镇北界村,因山头形似一个娃娃,故名娃娃寨。这里山势陡峭,仅有一“之”字形小路盘绕山顶,是易守难攻的天险。如今,已不见烽火硝烟的昔日景象,只有纪念碑依然在讲述当年那段激情岁月。
纪念碑高为1.949米,宽为1.13米,象征1949年11月3日解放军攻克娃娃寨。1998年7月6日,巴东县收到王定烈将军(恩施军分区第一位司令员)用宣纸题写的“娃娃寨烈士纪念碑”的题字和信函。说来也巧,王将军的题字巴东人既未放大也未缩小,照原样制版,镌刻在1.949×1.13米的碑积上,上下间隔,左右距离,大小适中,均甚得体,可谓左右逢源,浑然天成。
巴东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屯兵于巴东县金果坪乡,红三军军部也设在金果坪江家村。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著名军事家、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将军殉难于此。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有500多志士投身革命事业,有100余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群山巍峨,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翠霭深浓,留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足迹,红军树、红军洞、红军战壕、红军标语、红军墓……
红三军烈士陵园离巴东县金果坪集镇五分钟距离,陵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通过一座红军桥可进入园内,入园的院门左右两边分别是贺龙元帅和廖汉生副委员长的题词,迎面便可看到苍松翠柏环绕着“红三军烈士纪念塔”的塔身,塔身后是红三军烈士公墓,公墓内埋葬着100余名红军将士的遗骸,除了仅有的几位将士留有姓名外,一位位无名的英雄在这里被后人用无名碑铭记,无名碑的背后,记载着一个个追求革命理想的灵魂,珍藏着一段段红色悲壮的故事。
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概括了当年红三军在湘鄂西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的简要情况,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激烈的枪炮声中,闻到了厮杀的血腥味,看到英烈们折戟沉沙、慷慨赴義的悲壮身影……
位于巴东溪丘湾乡天池岭还有一座溪丘湾烈士陵园。1931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为避免敌人“围剿”,巴(巴东)归(秭归)兴(兴山)县委将206余位伤病员转移到红三军教导第二师后方留守处——万仙洞医疗。经过18天的激战,留守处终因弹尽援绝,除2人跳崖幸存和10几名妇女儿童被释放外,其余200余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为纪念在万仙洞惨案中牺牲的200多位革命烈士和1949年在白湾战斗中牺牲的8位革命烈士,1958年,巴东县委、县政府在溪丘湾乡天池岭村修建革命烈士陵园,立碑缅怀先烈。贺龙元帅亲自为纪念碑题写了“革命烈士的业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的碑文。2013年7月,溪丘湾乡党委政府重新对其进行了整修。修整后的烈士陵园,增添了几分革命的英气,成为全县党员干部进行革命理想教育的基地。
“我们的队伍不简单,发动群众攻了关;攻下要塞娃娃寨,长驱直入大西南……”这是1949年11月3晚,我解放大军在攻克娃娃寨高地后,所作的一首顺口溜,真实记录了当时的战争情形。
娃娃寨烈士纪念碑位于巴东县绿葱坡镇北界村,因山头形似一个娃娃,故名娃娃寨。这里山势陡峭,仅有一“之”字形小路盘绕山顶,是易守难攻的天险。如今,已不见烽火硝烟的昔日景象,只有纪念碑依然在讲述当年那段激情岁月。
纪念碑高为1.949米,宽为1.13米,象征1949年11月3日解放军攻克娃娃寨。1998年7月6日,巴东县收到王定烈将军(恩施军分区第一位司令员)用宣纸题写的“娃娃寨烈士纪念碑”的题字和信函。说来也巧,王将军的题字巴东人既未放大也未缩小,照原样制版,镌刻在1.949×1.13米的碑积上,上下间隔,左右距离,大小适中,均甚得体,可谓左右逢源,浑然天成。
巴东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屯兵于巴东县金果坪乡,红三军军部也设在金果坪江家村。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著名军事家、共和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将军殉难于此。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有500多志士投身革命事业,有100余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里群山巍峨,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翠霭深浓,留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足迹,红军树、红军洞、红军战壕、红军标语、红军墓……
红三军烈士陵园离巴东县金果坪集镇五分钟距离,陵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通过一座红军桥可进入园内,入园的院门左右两边分别是贺龙元帅和廖汉生副委员长的题词,迎面便可看到苍松翠柏环绕着“红三军烈士纪念塔”的塔身,塔身后是红三军烈士公墓,公墓内埋葬着100余名红军将士的遗骸,除了仅有的几位将士留有姓名外,一位位无名的英雄在这里被后人用无名碑铭记,无名碑的背后,记载着一个个追求革命理想的灵魂,珍藏着一段段红色悲壮的故事。
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概括了当年红三军在湘鄂西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的简要情况,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激烈的枪炮声中,闻到了厮杀的血腥味,看到英烈们折戟沉沙、慷慨赴義的悲壮身影……
位于巴东溪丘湾乡天池岭还有一座溪丘湾烈士陵园。1931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为避免敌人“围剿”,巴(巴东)归(秭归)兴(兴山)县委将206余位伤病员转移到红三军教导第二师后方留守处——万仙洞医疗。经过18天的激战,留守处终因弹尽援绝,除2人跳崖幸存和10几名妇女儿童被释放外,其余200余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为纪念在万仙洞惨案中牺牲的200多位革命烈士和1949年在白湾战斗中牺牲的8位革命烈士,1958年,巴东县委、县政府在溪丘湾乡天池岭村修建革命烈士陵园,立碑缅怀先烈。贺龙元帅亲自为纪念碑题写了“革命烈士的业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的碑文。2013年7月,溪丘湾乡党委政府重新对其进行了整修。修整后的烈士陵园,增添了几分革命的英气,成为全县党员干部进行革命理想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