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探讨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xb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浇带作为防裂缝的一种手段,其应用也比较广泛,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作用,然后对后浇带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后浇带的施工技术,以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作用;设计;施工技术
  后浇带是作为防裂缝的一种手段的:处于不等温度之下,钢筋混凝土具有各不相同的收缩与膨胀程度,有害裂缝就会出现。基于施工标准与结构设计的限制,就底板、墙体以及横梁、实施施工裂缝的预留,暂时地把结构分成为很多部分,根据自然物理膨胀机理、或者收缩机理,一些时段后,积极填充混凝土,把多数结构连接为统一的一个整体。
  后浇带具有如下特点:能按照结构具有各种性质,使用各种材料,来实施浇注;和联接的构建部分相比,后浇带强度必须要大;针对模板利用的消耗措施,由于新旧混凝土有着不同施工周期,应以防后浇带构建裂缝的出现。
  在建筑物内,为保证钢筋混凝土温度应力及收缩变形得到有效解决,经常进行变形缝的合理配置,然而这一设置,会有双墙、双梁与双柱这些缺陷的出现,均能对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外观造成影响。施工的时候,针对工程需求,后浇带就是混凝土浇筑密实变为连续整体的一种结构体,其可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内的施工以及高低结构的沉降变形协调问题得到有效处理。但是后浇带施工和设计于具体运用中的时候,会有问题出现,还要更深地探究设计中的温差与受力分析问题。要极其关注后浇带的施工和设计运用的工程技术,确保后浇带达到设计目的,保证应有的作用完全发挥。
  1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具有的作用
  1.后澆温度带
  基于物理学视觉下,针对新浇混凝土,它的硬结过程存在一定收缩,完成的结构就为热胀冷缩。混凝土施工之后的1-2个月中,硬结收缩能大致完工,然而因为温度改变,因此依然经常作用在结构,导致在结构内部中构成温度应力,造成构件内出现裂缝。进行施工的时候,进行后浇带的预留,随后在各个施工环节,混凝土可以进行自由收缩,使收缩应力具有的作用清除,如此下去,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重点用在平衡温度应力,致使结构抵制温度改变的性能合理增加[1]。
  2.后浇沉降带
  设计过程中,对高层建筑的设计实际上是通过整体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浇带过程将工程的各个部分进行暂时性的拆分,待工程主体部分完成之后再进行完整的拼合。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没一个施工阶段中工程的基本受力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对施工阶段中各项指标的调整和处理,最终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
  3.后浇收缩带
  这里对后浇带的作用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收缩变形进行护理而在施工过程中被称之为称为后浇收缩带。
  2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设计探讨
  1.设计要领
  (1)设计方面,除了考虑到设置目的,还要考虑到后浇带的作用类型,比如说,设计后浇沉降带,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需要稳固,最好能够保持连续工作;而设计后浇收缩带时,则必须遵循规定将钢筋切断。
  (2)之所以设置后浇带,其目的是为了释放出绝大部分的约束应力,对于没有释放出去的约束应力,利用膨胀混凝土填缝来相互抵消作用力。
  (3)在设计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接缝处的断面形式时,要严格遵循相关设计要求与标准,如防水要求等,一般设计的行使有企口缝、平直缝等等。此外还需要在绘制施工详图上加以重视[2]。
  (4)在对其宽度进行设计的同时,应该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尤其按照相关施工原则,理论上宜窄不宜宽。
  2.后浇带的设计
  如果出现建筑结构预定平面尺寸超过了混凝土设计规定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的时候,就可以应用施工后肩带的方式来对伸缩缝间距加以弥补,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混凝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不可控力而导致的形变。基于这一理论,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相关因素的控制和把握,尤其是对材料的选取上,应该重视对外墙的钢筋配比率,根据防震缝宽度来合理设计后浇带的宽度。
  在对地下室进行的施工结构设计过程中,结构超常现象时非常常见的,尤其是整体结构上,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位置条件较好,所以基本上通过消除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来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一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点是后浇带对施工期间出现的混凝土施工缝隙问题有一定的作用,而由于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的混凝土开裂问题,并不会起到相应的作用,部分结构设计者通过应用后浇带技术来对处理伸缩缝的做法,是错误的。
  如果出现地下式结构超长数值过大的情况,那么仅仅依靠后浇带的方式是无法弥补其缺陷的,这一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方式,通过对适当方式的结构性加强来保证工程的整体强度,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同时也能利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最终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3]。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通过这一方式进行弥补性施工,应该注意查找温度应力集中部分,在相关规定的要求下进行施工和调整。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施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合理判定,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如果地基持力层有非常良好的土质条件的时候可以采用桩基设计,这样就可以应用后浇带的方式来对高层建筑提供无缝施工。
  3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
  第一,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已经计划好的部分进行严格的执行,通过分块图来对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进行划分工作,尤其是在不同楼层之后的模板设计,最好采用高强度的独立支撑系统。后浇带的空置期间,必须注意杂物的进入,通过对整体结构的施工的安全控制来保证工程的整体稳定性,而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厚度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执行,从而避免由于混凝土厚度过大而导致的工程整体徐变。
  在浇筑和振捣混凝土过程,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通过对这一指标的限定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密实程度,尤其是对垂直施工过程中的钢钎捣固,更是这一过程中的施工重点,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混凝土将要初凝之前,需要用压力水雾将混凝土中的碎片以及浮浆予以冲刷掉,这一工序同时还能够冲刷钢丝网片致其洁净。在混凝土凝结以后,需拆除钢丝网片,接着利用高压水对已凝结混凝土进行施工缝表面冲刷;发现孔洞或蜂窝情况较严重时,还需要作另外修饰[4]。同时,当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竣工后,对于浇筑的维护与保养可以通过适宜温度下的后浇带模来实现
  除此之外,在后浇带建筑完毕之后,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后期维护和保养,如果在建筑工程中若后浇带的混凝土有抗渗要求,则必须行相关的抗渗试验。
  4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我国的城市建设工作展开的同时,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这一过程中,工程的整体性更是成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现代楼房建筑中,对于整体性的要求,实际上是工程施工美感的具体体现,而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将为我们未来的城市增添不少主楼裙房式结构、超长结构等不规则建筑结构,保证了城市建筑的高度个性化需求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09(14)
  [2]秦桂娟等,建筑工程模板设计实例与安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1)
  [3]李序.建筑工程后浇带法的设计及施工技巧
  [4]孔庆富.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浅析[J].散装水泥,2008(6):59~60
其他文献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沉管灌注桩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施工技术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本文以《建筑施工技术沉管灌注桩施工初探》为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法探析;第二,施工期间沉管灌注桩主要存的问题分析;第三,施工期间沉管灌注桩问题的处理措施,其目的及时想与同行朋友一起就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初步探讨,相互切磋,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沉管灌注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主要探讨了高压旋喷桩在止水帷幕渗漏与涌砂处理中的应用,验证了高压旋喷施工技术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的明显优势和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渗漏;处理;应用  1 理论概述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地基,在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加固、水利工程防渗、矿山井巷加固与防渗等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施工设计规范。在一些大城市,随着地铁建设和高
期刊
摘要: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使得工程质量问题被广泛关注,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一定要选择并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公路施工技术的水平。因此,要不断转变传统的施工技术控制的陈旧观念,在公路施工技术控制方面加入全新的、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新理念,不断创新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本篇文章主要就公路施工技术控制工作所需遵循的原则及其具体内容、控制措施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路施工;施工质量;施
期刊
摘要: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主桥采用三塔两跨悬索桥,主桥桥跨组合为420m+1080m+1080m+420m。泰州长江大桥南锚塔间引桥均为高墩身(42-49m),其近主桥侧直线段施工支架高达48m,本文简要介绍高管桩支架法兰连接施工质量控制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悬索桥;高支架;法兰连接;扩大基础  1 工程概况  南锚和南塔之间的引桥上部结构为6×70m六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长420m。梁高4m
期刊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框架结构建筑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解决方法,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通病;施工技术方法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一旦出现结构的功能使用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法,预防和控制此类质量通病产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本文主要论述框架结构的常见质量通病以及
期刊
摘要 在转炉的基础施工方案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要防止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所采用的混凝土属于大体积型的混凝土,其水化热较大,如果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度控制不当,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为防止混凝土的裂缝现象,除了要优化混凝土的原材料以外,也需要进行采取相应的混凝土技术。本文主要针对玉钢的转炉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  关键字 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技术 技术;方案 ;
期刊
摘要:人工挖孔桩基础是整个施工过程中重要的过程,需要同时考虑地质条件,水位情况等来确定施工方法,在整个流程里必须认真,考虑周到。本文通过对人工挖孔桩施工中水患严重条件下,如何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及方法。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水患;技术处理  地下水(尤以溶洞地区承压水突出)对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质量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坍孔、管涌等安全问题,以及护壁开裂、混凝土胶结不良等质量问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某隧道进口段长管棚支护的施工实践,介绍了如何有效控制地表下沉防止出现大面积塌方和快速安全进洞的长管棚支护施工技术和控制长管棚方向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长管棚;支护;方向控制  1 概述  某隧道进口段全长3752m。隧道左线洞口位于平曲线上,曲线半径为R=2500m,右线洞口也位于平曲线上,曲线半径为R=2700;隧道左、右线洞身段线形均为直线接R=6000的平曲线再接直线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建筑节能的途径和措施,并介绍建筑节能技术在实践工程中应用的情况。  关键詞:节能;措施;途径;工程应用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简单介绍了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详细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及支撑系统施工技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桁架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32838.7m2,总高99.8m,地下2层,地上31层,其中地下2层为停车场,地上1、2层为商场,3层为转换层,4至31层为住宅。主体结构属底部大空间部分框支剪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