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前S1抗原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对40例急性乙肝患者、51例乙肝HbsAg携带者和66例健康人群进行研究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急性HBV感染的早期前S1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前S1抗体,前S1抗原的存在反映病毒活动性复制和肝损害,而前S1抗体的出现则提示病毒正在被清除。前S1抗体可能成为AHB的早期诊断指标,前S1抗原可成为HBV复制和抗HBV疗效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前S1抗體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5.191
资料和方法
标本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40例,诊断参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标准,抗HBc IgM(Abbot N Chicago,Ⅲ)均阳性,6个月内HbsAg转阴,肝功能恢复,无症状HBV携带者51例,正常人群66例。
前S1抗原用ELISA双抗体夹心技术检测。首先将HBsAg小分子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吸附于酶标板,加入待检样品,保温后冲洗。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pre S1单抗,保温后冲洗。最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四甲基联苯胺)及双氧水显色,根据各孔的450mm吸光度,即可判定待测样品的阳性结果。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前S1抗體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5.191
资料和方法
标本选择:急性乙型肝炎(AHB)40例,诊断参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标准,抗HBc IgM(Abbot N Chicago,Ⅲ)均阳性,6个月内HbsAg转阴,肝功能恢复,无症状HBV携带者51例,正常人群66例。
前S1抗原用ELISA双抗体夹心技术检测。首先将HBsAg小分子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吸附于酶标板,加入待检样品,保温后冲洗。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pre S1单抗,保温后冲洗。最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四甲基联苯胺)及双氧水显色,根据各孔的450mm吸光度,即可判定待测样品的阳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