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战时期,中共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积极开展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时期,研究和总结抗战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统战关系的历史经验,将有利于我们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对推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统战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争取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发动全民族力量,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斗争的重要一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如此,由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头面人物大都是知名国内、蜚声海外之士,个别人士至今仍健在,他们的后裔不少人在当今海内外也是很有影响的人物。因此,研究这方面的历史,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和平统一祖国大业的完成,对加强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统战关系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日统战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中国抗战的胜利。
(一)对国民党内民主派的领导权的争取是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建立的关键。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抗日战争的根本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则是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是这个政策的首倡者和实行者。“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要把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残酷事实,中国共产党从民族的利益出发,开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并同时注意到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中国共产党以整个国民党为统战工作的对象,但国民党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整体统战关系中夹带着特殊局部统战关系。
蒋介石的统治地位确立以后,国民党内仍然派系林立。国民党中央的反蒋派系,政治影响较大,但无实力,不能构成对中央军阀蒋介石最严重的威胁;而地方实力派中较为强大的,如桂系、粤系、冯系、阎系的反蒋,很早就企图问鼎国民党中央权力,取代蒋介石。他们联合国民党中央反对派,也同外国势力有联系,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反蒋战争;势力较小的地方实力派的反蒋基本上是自卫,是为了抵御蒋介石剥夺地盘,消灭其军力。这种矛盾斗争,贯穿在蒋介石二十二年统治时期从未间断,构成了对蒋介石统治的直接威胁。但是这种斗争的性质和形式,30年代中期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日本侵入中国以后,改变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也改变了国民党内关系。国民党地方军阀,在全民族抗战的总形势下,放弃了武装反蒋的斗争,但同蒋介石存在着尖锐的利害冲突。他们仍然拥有地盘和军队,成为有实力的反对派,故称地方实力派。他们出于抗日和与蒋抗衡的需要,具有联合共产党的需求和行动。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共把自己统战范围加以扩大,另辟新领域,确定了与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国民党内部包括了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组成部分。两个主要成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经居于主导地位。以后蒋介石代表大资产阶级统治国民党几十年。这期间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实际上是国民党内的反对派。30年代中期以后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尽管他们间有很大差异,政治态度和实际表现也很不一致,但是客观地位和作用,基本上是属于国民党内反对派范围内,并且有一整套不同于对待国民党当权派的统战政策和态度,其客观依据就是如此。
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包括在内。但是一般来说,大资产阶级不可能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而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条件却是能够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只要“我们有充足的力量;尊重他们的利益;我们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这个领导权是能够争取到的。
(二)灵活的政策策略的运用是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的统战关系的显著特点。
中共统战对象的两面性,决定其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统战策略。但是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两面性同国民党顽固派的两面性是不相同的。因此,同他们的联合与斗争都不同于对待顽固派。这里有两个明显的区别:其一、联合的目的和范围不一样。抗日战争时期联合国民党顽固派的目的是共同抗日,共同抗日一结束,这种联合即行结束。而对地方实力派的联合,除了联合抗日以外,还可以联合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在一定范围内共同进行民主运动,争取他们在反顽固派军事斗争中保持中立。其二、斗争的方法与手段也有很大区别。对待顽固派的斗争目标是使之陷于孤立,而对地方实力派统战目的是为达到争取,因而手段的运用大不一样。军事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地方实力派也曾有过冲突,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实力派参加了顽固派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如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对阎锡山旧军的反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在皖东对李宗仁系的反击等。这些局部的军事反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同对顽固派的反击相比,我们更注重自卫原则和休战原则,使斗争更加具有防御性和暂时性。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后,对晋阎系仍不同于对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后,我们对蒋反击时,也不点李宗仁的名字,等等,都是这种策略的体现。
(三)准确地判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阶级归属是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建立的前提。
地方实力派属中间势力范围,但同其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等)相比,一个重要之点就是他们有一定军事实力并有地方政权,他们是地方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共同他们的统战关系也不同于对其他中间势力的统战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政治态度大体上同其他中间势力相一致,中共与地方实力派在军事、政治、文化各方面有较好的合作关系,但是他们不能同中共一道参加解放区的开辟和建设。例如在根据地政权组织中实行三三制政策,各根据地相继建立边区、县、乡三级三三制政权,其代表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但不能吸收地方实力派的代表。由此可见,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不同于对其他中间势力的统战关系。
二、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统战关系的现实启示
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研究,可以获得对海峡两岸关系问题认识的许多启示。由于海峡两岸拥有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再加上多年来台湾当局人为设置的种种障碍,外国分裂势力的插手,“台独”分子的叫嚣和破坏,使台湾问题的解决一再陷入僵局。事实上,两岸的分歧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关键是寻求共同点和解决的方法。用“一国两制”处理两岸关系,照顾了台湾现状,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反映了全中国人民实现统一的愿望,也合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一)加强对台湾在野党的统战工作,努力实现与其合作局面。
在中国史上,中共同国民党及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曾有过两次合作的经历。合作的基点是双方当时都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至于阶级利益之上。这些合作不仅有利于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也有利于各自自身的发展,这已被历史所证明。合则兴,分则衰,这一原则,在今天海峡两岸关系上仍适用。台湾各政党各方势力应以史为鉴,顺从民意,放弃各自不同的政见,消除敌意。两岸未来的和平谈判己不为“国共谈判”、“国共合作”、“两党对立”所限制,谈判形式、谈判地点、谈判的参加者等都有平等协商的余地。因此,在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基点上,我们应加强对台湾各个政党,各党派的统战工作,反对“台独”势力,以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2000年,台湾政坛发生变化,在总统大选中民进党获胜,国民党落选,成为在野党,其中一部分另立亲民党。这样,中国国民党、新党、亲民党就成为三大在野党,在目前立法院中他们和无党籍人士共占153席,是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新党和亲民党的部分人来自国民党。近些年来,“台独”分子主导了台湾岛内的政治发展方向,霸占了岛内的话语权,特别是2004年陈水扁采取的“急独”路线,使两岸关系到了危险的边缘,台湾当局一步步向“台独”路上迈进,在台湾社会引起极大的混乱,政党恶斗、行政空转、社会对立、经济衰退、两岸关系形势严峻,严重威胁了民众福祉、台海和平与稳定,使台湾当局陷入困境。三大在野党联合发起罢免陈水扁行动,各界人士纷纷要求回归“一个中国”原则,打开两岸僵局。在野党、无党派和“海基会”有关人士纷纷赴大陆参观访问,希望加强两岸沟通,促使台湾政府放弃反动立场,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
目前,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先后来访大陆,双方就一些涉台重大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这是新时期中共统战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继续深入地开展与台湾在野党的统战工作,必将对促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对台湾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的贡献。
在抗战史上,中共为实现与国民党及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合作,不断调整政策,对他们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统战工作。中共这种真诚合作的态度在今天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上,更加至善至诚。半个世纪以来,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中共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两岸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其对台政策不断调整,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投资地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为化解两岸敌情绪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祖国大陆的各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而《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使“台独”成为不可能;台湾社会开始对“台独”分裂势力造成的对立进行反省与抵制。台湾社会普遍要求和解:社会和解,两岸和解,族群和解。台湾的各界之士认识到,只有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才是台湾未来继续发展的出路。在江泽民关于对台问题“八项主张”和胡锦涛对台问题的“四点意见”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政治上,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政治谈判,强调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欢迎台湾各界人士与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经济上,制定一系列鼓励两岸经济合作的法律和政策,促进两岸经济合作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努力形成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文化上,推进两岸同胞增进交往,扩大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既有利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处理党派的关系,也照顾了台湾的现状,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反映了全中国人民实现统一的愿望,也合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普遍赞成。目前在两岸关系中经贸关系发展相对较快,一方面是因为祖国大陆对台商来大陆投资设厂提供了各种优厚条件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台湾岛内政府效能低下、市场大幅萎缩,使台商纷纷前往大陆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由于台湾当局的政策使台湾失去两岸谈判先机,台湾的经济及产业优势受到极大影响,这早已引起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的强烈不满。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己成为反对台独、推动直接“三通”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加强对其统战工作,积极协助祖国大陆各地台商协会的工作,在“有来有往,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共识,推动台湾当局重新评估其现行政策,朝着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方向发展,尽快实现祖国统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积极开展对台在野党统战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台湾各界人士的争取无疑将加快祖国统一的步伐。
(三)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抑制台独势力的膨胀,促其分化。
抗战期间,我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合作并肩抗日,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削弱异己和与中共军事摩擦的独裁分裂行为。在今天,我们为抑制台独势力膨胀同样要加强同台湾各界人士广泛往来,孤立台独势力,促其分化。
祖国大陆的现代化建设,为联合台湾各界人士提供了契机,也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台湾工商界人士前来投资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两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交流继续发展。欢迎更多的台湾有识之士前来祖国大陆施展才华、发展事业。
尽早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三通”作为经济性事物,应以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为优先,而不应受到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以民为本、为民谋利,通过加大两岸经贸、文化、体育、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增进台湾民众对祖国的认同感,让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一国两制”的方针。尽快解决两岸对话与谈判,是我们一贯的主张。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最大的诚意,也有最大的包容性。两岸中国人之间,一切问题都可以商量,两岸谈判有广阔的空间和余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加强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和对话旨在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有助于营造两岸关系的和解气氛,有助于台湾局势的稳定,从而有助于台湾同胞的利益。
“台独”分裂势力以“本土化”为旗号,挑动省籍矛盾,制造社会纷争,进行分裂活动,造成台湾社会的分化、对立和不安,对此应坚决予以打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台独”分裂势力必须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停止一切“台独”活动。对于民进党成员应区别对待,如能彻底抛弃“台独党纲”,我们欢迎他们以适当的身份前来参观、访问,增进了解,促进台独分化。通过加强促进两岸交往来抑制“台独”势力的膨胀。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台湾回归,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
研究抗战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统战关系的这段历史,借鉴其历史经验,一定会对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唐纯良.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关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4]毛磊.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台湾回归统一八十年[J].中共党史研究,2001(5).
[5]高正礼.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日统战关系的历史作用[J].江汉论坛?熏2001(5).
[6]吴红颖.地方实力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促进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责任编辑 梅宏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统战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争取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发动全民族力量,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斗争的重要一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如此,由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头面人物大都是知名国内、蜚声海外之士,个别人士至今仍健在,他们的后裔不少人在当今海内外也是很有影响的人物。因此,研究这方面的历史,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和平统一祖国大业的完成,对加强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统战关系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日统战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中国抗战的胜利。
(一)对国民党内民主派的领导权的争取是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建立的关键。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抗日战争的根本政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问题则是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是这个政策的首倡者和实行者。“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要把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残酷事实,中国共产党从民族的利益出发,开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并同时注意到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中国共产党以整个国民党为统战工作的对象,但国民党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整体统战关系中夹带着特殊局部统战关系。
蒋介石的统治地位确立以后,国民党内仍然派系林立。国民党中央的反蒋派系,政治影响较大,但无实力,不能构成对中央军阀蒋介石最严重的威胁;而地方实力派中较为强大的,如桂系、粤系、冯系、阎系的反蒋,很早就企图问鼎国民党中央权力,取代蒋介石。他们联合国民党中央反对派,也同外国势力有联系,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反蒋战争;势力较小的地方实力派的反蒋基本上是自卫,是为了抵御蒋介石剥夺地盘,消灭其军力。这种矛盾斗争,贯穿在蒋介石二十二年统治时期从未间断,构成了对蒋介石统治的直接威胁。但是这种斗争的性质和形式,30年代中期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日本侵入中国以后,改变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也改变了国民党内关系。国民党地方军阀,在全民族抗战的总形势下,放弃了武装反蒋的斗争,但同蒋介石存在着尖锐的利害冲突。他们仍然拥有地盘和军队,成为有实力的反对派,故称地方实力派。他们出于抗日和与蒋抗衡的需要,具有联合共产党的需求和行动。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共把自己统战范围加以扩大,另辟新领域,确定了与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国民党内部包括了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组成部分。两个主要成分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经居于主导地位。以后蒋介石代表大资产阶级统治国民党几十年。这期间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实际上是国民党内的反对派。30年代中期以后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尽管他们间有很大差异,政治态度和实际表现也很不一致,但是客观地位和作用,基本上是属于国民党内反对派范围内,并且有一整套不同于对待国民党当权派的统战政策和态度,其客观依据就是如此。
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包括在内。但是一般来说,大资产阶级不可能接受无产阶级的领导,而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条件却是能够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只要“我们有充足的力量;尊重他们的利益;我们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这个领导权是能够争取到的。
(二)灵活的政策策略的运用是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的统战关系的显著特点。
中共统战对象的两面性,决定其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统战策略。但是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两面性同国民党顽固派的两面性是不相同的。因此,同他们的联合与斗争都不同于对待顽固派。这里有两个明显的区别:其一、联合的目的和范围不一样。抗日战争时期联合国民党顽固派的目的是共同抗日,共同抗日一结束,这种联合即行结束。而对地方实力派的联合,除了联合抗日以外,还可以联合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在一定范围内共同进行民主运动,争取他们在反顽固派军事斗争中保持中立。其二、斗争的方法与手段也有很大区别。对待顽固派的斗争目标是使之陷于孤立,而对地方实力派统战目的是为达到争取,因而手段的运用大不一样。军事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地方实力派也曾有过冲突,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实力派参加了顽固派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如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对阎锡山旧军的反攻,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在皖东对李宗仁系的反击等。这些局部的军事反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同对顽固派的反击相比,我们更注重自卫原则和休战原则,使斗争更加具有防御性和暂时性。第一次反共高潮之后,对晋阎系仍不同于对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后,我们对蒋反击时,也不点李宗仁的名字,等等,都是这种策略的体现。
(三)准确地判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阶级归属是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建立的前提。
地方实力派属中间势力范围,但同其他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等)相比,一个重要之点就是他们有一定军事实力并有地方政权,他们是地方统治阶级的一部分。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共同他们的统战关系也不同于对其他中间势力的统战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政治态度大体上同其他中间势力相一致,中共与地方实力派在军事、政治、文化各方面有较好的合作关系,但是他们不能同中共一道参加解放区的开辟和建设。例如在根据地政权组织中实行三三制政策,各根据地相继建立边区、县、乡三级三三制政权,其代表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但不能吸收地方实力派的代表。由此可见,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关系不同于对其他中间势力的统战关系。
二、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统战关系的现实启示
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研究,可以获得对海峡两岸关系问题认识的许多启示。由于海峡两岸拥有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再加上多年来台湾当局人为设置的种种障碍,外国分裂势力的插手,“台独”分子的叫嚣和破坏,使台湾问题的解决一再陷入僵局。事实上,两岸的分歧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关键是寻求共同点和解决的方法。用“一国两制”处理两岸关系,照顾了台湾现状,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反映了全中国人民实现统一的愿望,也合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一)加强对台湾在野党的统战工作,努力实现与其合作局面。
在中国史上,中共同国民党及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曾有过两次合作的经历。合作的基点是双方当时都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至于阶级利益之上。这些合作不仅有利于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也有利于各自自身的发展,这已被历史所证明。合则兴,分则衰,这一原则,在今天海峡两岸关系上仍适用。台湾各政党各方势力应以史为鉴,顺从民意,放弃各自不同的政见,消除敌意。两岸未来的和平谈判己不为“国共谈判”、“国共合作”、“两党对立”所限制,谈判形式、谈判地点、谈判的参加者等都有平等协商的余地。因此,在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基点上,我们应加强对台湾各个政党,各党派的统战工作,反对“台独”势力,以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2000年,台湾政坛发生变化,在总统大选中民进党获胜,国民党落选,成为在野党,其中一部分另立亲民党。这样,中国国民党、新党、亲民党就成为三大在野党,在目前立法院中他们和无党籍人士共占153席,是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新党和亲民党的部分人来自国民党。近些年来,“台独”分子主导了台湾岛内的政治发展方向,霸占了岛内的话语权,特别是2004年陈水扁采取的“急独”路线,使两岸关系到了危险的边缘,台湾当局一步步向“台独”路上迈进,在台湾社会引起极大的混乱,政党恶斗、行政空转、社会对立、经济衰退、两岸关系形势严峻,严重威胁了民众福祉、台海和平与稳定,使台湾当局陷入困境。三大在野党联合发起罢免陈水扁行动,各界人士纷纷要求回归“一个中国”原则,打开两岸僵局。在野党、无党派和“海基会”有关人士纷纷赴大陆参观访问,希望加强两岸沟通,促使台湾政府放弃反动立场,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上。
目前,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应胡锦涛总书记的邀请先后来访大陆,双方就一些涉台重大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这是新时期中共统战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继续深入地开展与台湾在野党的统战工作,必将对促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对台湾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为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的贡献。
在抗战史上,中共为实现与国民党及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合作,不断调整政策,对他们做了大量的耐心细致的统战工作。中共这种真诚合作的态度在今天海峡两岸关系问题上,更加至善至诚。半个世纪以来,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中共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了两岸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其对台政策不断调整,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投资地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为化解两岸敌情绪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祖国大陆的各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而《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使“台独”成为不可能;台湾社会开始对“台独”分裂势力造成的对立进行反省与抵制。台湾社会普遍要求和解:社会和解,两岸和解,族群和解。台湾的各界之士认识到,只有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才是台湾未来继续发展的出路。在江泽民关于对台问题“八项主张”和胡锦涛对台问题的“四点意见”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政治上,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政治谈判,强调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欢迎台湾各界人士与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经济上,制定一系列鼓励两岸经济合作的法律和政策,促进两岸经济合作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努力形成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文化上,推进两岸同胞增进交往,扩大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既有利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处理党派的关系,也照顾了台湾的现状,维护了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既反映了全中国人民实现统一的愿望,也合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的普遍赞成。目前在两岸关系中经贸关系发展相对较快,一方面是因为祖国大陆对台商来大陆投资设厂提供了各种优厚条件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台湾岛内政府效能低下、市场大幅萎缩,使台商纷纷前往大陆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由于台湾当局的政策使台湾失去两岸谈判先机,台湾的经济及产业优势受到极大影响,这早已引起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的强烈不满。台湾工商企业界人士己成为反对台独、推动直接“三通”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加强对其统战工作,积极协助祖国大陆各地台商协会的工作,在“有来有往,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共识,推动台湾当局重新评估其现行政策,朝着有利于两岸关系的方向发展,尽快实现祖国统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积极开展对台在野党统战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台湾各界人士的争取无疑将加快祖国统一的步伐。
(三)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抑制台独势力的膨胀,促其分化。
抗战期间,我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合作并肩抗日,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削弱异己和与中共军事摩擦的独裁分裂行为。在今天,我们为抑制台独势力膨胀同样要加强同台湾各界人士广泛往来,孤立台独势力,促其分化。
祖国大陆的现代化建设,为联合台湾各界人士提供了契机,也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腹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台湾工商界人士前来投资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两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交流继续发展。欢迎更多的台湾有识之士前来祖国大陆施展才华、发展事业。
尽早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三通”作为经济性事物,应以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要为优先,而不应受到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以民为本、为民谋利,通过加大两岸经贸、文化、体育、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增进台湾民众对祖国的认同感,让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一国两制”的方针。尽快解决两岸对话与谈判,是我们一贯的主张。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最大的诚意,也有最大的包容性。两岸中国人之间,一切问题都可以商量,两岸谈判有广阔的空间和余地。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加强交往和对话。这种交往和对话旨在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有助于营造两岸关系的和解气氛,有助于台湾局势的稳定,从而有助于台湾同胞的利益。
“台独”分裂势力以“本土化”为旗号,挑动省籍矛盾,制造社会纷争,进行分裂活动,造成台湾社会的分化、对立和不安,对此应坚决予以打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台独”分裂势力必须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停止一切“台独”活动。对于民进党成员应区别对待,如能彻底抛弃“台独党纲”,我们欢迎他们以适当的身份前来参观、访问,增进了解,促进台独分化。通过加强促进两岸交往来抑制“台独”势力的膨胀。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台湾回归,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
研究抗战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统战关系的这段历史,借鉴其历史经验,一定会对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唐纯良.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关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4]毛磊.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台湾回归统一八十年[J].中共党史研究,2001(5).
[5]高正礼.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日统战关系的历史作用[J].江汉论坛?熏2001(5).
[6]吴红颖.地方实力派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促进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责任编辑 梅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