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提问,是师生、生生之间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保证,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这种动态信息交流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能及时了解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顺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提问缺乏艺术性。有的教师提问方式过于呆板、单一,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只会问“对不对”、“是不是”,致使学生很多时候为了配合教师而异口同声回答“是、对”或“不是、不对”;有的提问后不会引导学生回答,不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的“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致使教师反复重述问题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出现。
2.提问质量不高。有的教师设问或是难度过大,脱离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使之无从下手,挫伤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有的设问或是过于浅显,没有思考的价值,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的教师设问缺乏开放性,怕过于开放的回答不好控制教学节奏、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设问基本都是封闭式的,答案固定唯一,抹杀了学生的思维潜能。
三、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提问有效性的途径。
1.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这里所强调的“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学生的动”这个中心。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首先使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动”包括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只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只有当学生通过自我的思维活动,解决了某个问题后,才有可能使学生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其思想觉悟。如,教初三政治“当代中國青年的崇高使命”这一框题时,为培养学生主体性,我改变过去那种依照课本直截了当地讲述青年历史责任的单向授课方法。首先提出“不同时代的青年,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这一观点,让学生举例子说明。接着提出下面两个问题:①革命战争年代有志青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②当代青年怎样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育人的最终目的。
2.有的放矢,提高问题针对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有的放矢,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思维服务,又利于达成本课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包括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几个方面。课堂提问一定要目的明确,主旨不能过于随意、似是而非,引发学生思考的范围也不可过宽或过窄,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思想品德课绝不能是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纯粹的理论,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教师必须借助实际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体验升华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八课《一念之差》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抓住“危险的诱惑”这一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良诱惑?它们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最容易受诱惑?青少年应该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可信,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
4.抓住兴趣点,增强学生思考力。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偶像与自我》中第一部分“追星”时,可以这样提问引入:“你有偶像吗?你喜欢的歌星、影星有哪些?说出你喜欢他们的理由。”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追星,最崇拜的也是明星。由学生最感兴趣的现象来提问,进而引出课题,对追星现象的利弊作全面的分析,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偶像,正确理智地对待追星问题。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作为提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桥梁与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提问一定要注重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这种动态信息交流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能及时了解信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顺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有效的课堂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提问缺乏艺术性。有的教师提问方式过于呆板、单一,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只会问“对不对”、“是不是”,致使学生很多时候为了配合教师而异口同声回答“是、对”或“不是、不对”;有的提问后不会引导学生回答,不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的“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致使教师反复重述问题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出现。
2.提问质量不高。有的教师设问或是难度过大,脱离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使之无从下手,挫伤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有的设问或是过于浅显,没有思考的价值,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有的教师设问缺乏开放性,怕过于开放的回答不好控制教学节奏、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设问基本都是封闭式的,答案固定唯一,抹杀了学生的思维潜能。
三、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提问有效性的途径。
1.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这里所强调的“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学生的动”这个中心。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首先使学生“动”起来,学生的“动”包括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只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只有当学生通过自我的思维活动,解决了某个问题后,才有可能使学生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其思想觉悟。如,教初三政治“当代中國青年的崇高使命”这一框题时,为培养学生主体性,我改变过去那种依照课本直截了当地讲述青年历史责任的单向授课方法。首先提出“不同时代的青年,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这一观点,让学生举例子说明。接着提出下面两个问题:①革命战争年代有志青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②当代青年怎样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育人的最终目的。
2.有的放矢,提高问题针对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有的放矢,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使每一个问题既为活跃学生思维服务,又利于达成本课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包括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等几个方面。课堂提问一定要目的明确,主旨不能过于随意、似是而非,引发学生思考的范围也不可过宽或过窄,否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思想品德课绝不能是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纯粹的理论,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教师必须借助实际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体验升华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八课《一念之差》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抓住“危险的诱惑”这一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良诱惑?它们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最容易受诱惑?青少年应该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可信,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
4.抓住兴趣点,增强学生思考力。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偶像与自我》中第一部分“追星”时,可以这样提问引入:“你有偶像吗?你喜欢的歌星、影星有哪些?说出你喜欢他们的理由。”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追星,最崇拜的也是明星。由学生最感兴趣的现象来提问,进而引出课题,对追星现象的利弊作全面的分析,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偶像,正确理智地对待追星问题。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作为提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桥梁与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提问一定要注重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