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低年级学生语感的策略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d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语文知识、生活经验、思维成果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年级是儿童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生严格进行训练,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语感比较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把抽象的东西转换为现实的画面,从而让自己进入所描述的意境当中。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动作和表情。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和语言等多种表现出来,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讲清楚红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接触到“五星红旗”这个词时,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教师要严格对学生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在一年级的单句训练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和句子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三、教师要初步训练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
  一年级课文虽浅显,但要进行好咬文嚼字的训练。
  1.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词与词之间进行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表现力。运用比较法,要先体会该词在句中的意思,以及整个句子的意思;再换词进行比较,体会文中词语的丰富表现力。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咬文嚼字: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②接下来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进行比较,体会句中用“压”这个词的准确性和丰富的表现力;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
  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不是表示询问的,而是表达小白兔对小燕子的话将信将疑的心理,这个意思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来。教学过程如下:①联系上文引出句子;②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吗?从哪句话看出来?要是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话,它会怎么想?(要下雨了!)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乌鸦喝水》中“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里“到处”一词的教学,先启发学生想象“乌鸦到处找水喝,它会到哪些地方找水喝呢?(田野里、草地上、小溪边、房前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这么多的地方,不管是田野里、草地上、小溪边、房前屋后等,只要是许多地方,都可以用“到处”表示,“到处”可以指许多个地方。最后要求用“到处”说一句话,在应用中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武圩小学)
其他文献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育家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因此,教师要珍视细节,把握细节,让细节绽放光彩,让课堂呈现精彩。    一、在疑义困惑处点拨,把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