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局制高点
从高盛亚洲投资2005年以3000万美元投资江苏雨润到2008年德意志银行出资6000万美元购买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3年来,外资布局中国养猪业的消息不绝于耳。那么,外资的进入究竟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了什么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畜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玉满表示:“不可否认,外资进入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进入养猪行业的外资企业中,不少企业选择了以种猪育种为突破口。全球最大的种猪育种公司美国PIC在山东拥有龙大、万福等几家祖代猪场,后又在东营通过美国深蓝集团投资建设3000头母猪的曾祖代、祖代猪场。荷兰TOPIGS将中国总部放在青岛,另在齐河、寿光等地积极布点。加拿大海波尔集团也在烟台海阳建设了原种猪场。
“育种是畜牧业的至高点,也是我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刘玉满指出,“我国的种猪基本以外来种为主。一方面这个环节一直不受重视,直到南方开始流行三黄鸡时,为了符合消费者口味,一些农场才开始重视选本地种。另一方面,我国在育种方面的技术力量不够,以前我们也发展过自己的种猪,但是在生长率、生产转换率上都比不过洋种猪,渐渐地我们自己培育的种猪就销声匿迹了。总体看,国外的育种业专业化早,国内育种体系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打通产业链
从“预混料生产商”变成了“预混料商+生猪生产供应商”,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通过在福建、广西、海南和江西收购养猪场,已经成功转型。
扩张产业链让艾格非尝到了甜头。2008年艾格菲销售收入将近1.44亿美元,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企业经营规模增长7倍以上。
此外,美国深南控股集团公司也在山东省利津市建设10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由美方独资建设,包括生猪养殖场、种猪繁育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子项目。
饲料原料—品种—养殖场—屠宰加工—零售,外资养猪企业正向着完整的产业链进军。
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猪养殖产业链中。2008年泰森公司已经与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江苏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总投资8500万美元,其中,泰森占总投资额的70%。公司主要经营肉鸡屠宰加工,计划年生产冰鲜鸡系列产品10万吨,深加工鸡肉熟制品2万吨,配套生产全价饲料10万吨,年饲养父母代种鸡50万套,商品代肉鸡5000万羽。从饲料到鸡肉熟制品,泰森公司在中国打通了养鸡上下游全部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畜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玉满表示:“从种猪着手,外资如果控制了中国的种猪或者育种,就基本控制住了养猪业的上游。”而饲料、养殖、加工这种更长产业链的整合将会产生规模效应。中国养殖企业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普遍未成规模。有专家指出,外资在中国养猪业的优势主要在于资金实力雄厚,容易整合上下游,产生规模效应,形成垄断。
并未赚大钱
不少专家指出,养猪业并不是个暴利的行业,外资企业一般拥有雄厚的资金,将推动养猪业的规模发展。刘玉满表示:“在2007年,我国的生猪产量是短缺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外资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外资手头资金宽裕,上来就收购养猪场,这在当时缓解了一部分生猪需求。但是现在情况变了。”
中国畜牧业协会原副秘书长锦继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内猪肉价格大幅下跌、产能过剩。据他透露,闲置的产能可能在50%左右。而且商业养猪的产值利润率只有8%,也就是投入1000元,可能只赚80元,这个数据还是针对管理较好的企业来说的。”
此外,外资企业在华养猪也与国内企业面临一样的生产环境。锦继中指出:“在中国,获得养猪土地比较困难,养猪业有严格的环境治理要求,猪价波动性较大,这些生产环境都是公平的。而且,中国的市场规模太大了,猪肉价上涨有极限,价格不可能超越百姓的承受能力,可以想象,外资企业在华卖猪并不赚钱。”
短期难垄断
外资进入养猪业,有业内人士高呼“狼来了”。对此,刘玉满指出:“说外资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操控价格为时过早。”
他认为,外资来华投资养猪业首先是看好中国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预计到2015年,全国肉类需求总量将达到8845万吨,其中猪肉总需求量将达到5497万吨,占肉类总需求量的62.15%。
其次,中国现在不少种猪都是引进国外的,外资与国内企业合资办养猪场还可以保证种猪销售渠道。比如在青岛设立总部的荷兰TOPIGS就是欧洲最大的种猪公司。
锦继中则认为:“从现有外资投资情况看,他们还很难撼动中国养猪市场。中国的养猪市场太过庞大,外资的这点投入是不可能垄断的。”
不过,刘玉满也指出,有几点需要警惕:“在引进外资的时候,中国应该制定好准入标准,如技术、环保都需要外资企业达标,不能盲目放任。”他认为,外资进入养猪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先进技术,行业竞争,而另一方面也将伤害中小农户利益。他告诉记者:“就目前背景看,过快开放整条养猪产业链是弊大于利的。开放速度过快,实力小的中小养猪场的生存空间将被外资养猪企业抢占。”
而锦继中则表示,养猪完全可以开放。他透露,其实外资企业在政策上不占什么优势,国内许多大企业,比如大型养猪企业都获得政府扶持,由政府出钱购买种猪等。
从高盛亚洲投资2005年以3000万美元投资江苏雨润到2008年德意志银行出资6000万美元购买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3年来,外资布局中国养猪业的消息不绝于耳。那么,外资的进入究竟给中国养猪业带来了什么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畜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玉满表示:“不可否认,外资进入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进入养猪行业的外资企业中,不少企业选择了以种猪育种为突破口。全球最大的种猪育种公司美国PIC在山东拥有龙大、万福等几家祖代猪场,后又在东营通过美国深蓝集团投资建设3000头母猪的曾祖代、祖代猪场。荷兰TOPIGS将中国总部放在青岛,另在齐河、寿光等地积极布点。加拿大海波尔集团也在烟台海阳建设了原种猪场。
“育种是畜牧业的至高点,也是我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刘玉满指出,“我国的种猪基本以外来种为主。一方面这个环节一直不受重视,直到南方开始流行三黄鸡时,为了符合消费者口味,一些农场才开始重视选本地种。另一方面,我国在育种方面的技术力量不够,以前我们也发展过自己的种猪,但是在生长率、生产转换率上都比不过洋种猪,渐渐地我们自己培育的种猪就销声匿迹了。总体看,国外的育种业专业化早,国内育种体系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打通产业链
从“预混料生产商”变成了“预混料商+生猪生产供应商”,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通过在福建、广西、海南和江西收购养猪场,已经成功转型。
扩张产业链让艾格非尝到了甜头。2008年艾格菲销售收入将近1.44亿美元,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企业经营规模增长7倍以上。
此外,美国深南控股集团公司也在山东省利津市建设10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由美方独资建设,包括生猪养殖场、种猪繁育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子项目。
饲料原料—品种—养殖场—屠宰加工—零售,外资养猪企业正向着完整的产业链进军。
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猪养殖产业链中。2008年泰森公司已经与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江苏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总投资8500万美元,其中,泰森占总投资额的70%。公司主要经营肉鸡屠宰加工,计划年生产冰鲜鸡系列产品10万吨,深加工鸡肉熟制品2万吨,配套生产全价饲料10万吨,年饲养父母代种鸡50万套,商品代肉鸡5000万羽。从饲料到鸡肉熟制品,泰森公司在中国打通了养鸡上下游全部产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畜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玉满表示:“从种猪着手,外资如果控制了中国的种猪或者育种,就基本控制住了养猪业的上游。”而饲料、养殖、加工这种更长产业链的整合将会产生规模效应。中国养殖企业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普遍未成规模。有专家指出,外资在中国养猪业的优势主要在于资金实力雄厚,容易整合上下游,产生规模效应,形成垄断。
并未赚大钱
不少专家指出,养猪业并不是个暴利的行业,外资企业一般拥有雄厚的资金,将推动养猪业的规模发展。刘玉满表示:“在2007年,我国的生猪产量是短缺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外资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外资手头资金宽裕,上来就收购养猪场,这在当时缓解了一部分生猪需求。但是现在情况变了。”
中国畜牧业协会原副秘书长锦继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内猪肉价格大幅下跌、产能过剩。据他透露,闲置的产能可能在50%左右。而且商业养猪的产值利润率只有8%,也就是投入1000元,可能只赚80元,这个数据还是针对管理较好的企业来说的。”
此外,外资企业在华养猪也与国内企业面临一样的生产环境。锦继中指出:“在中国,获得养猪土地比较困难,养猪业有严格的环境治理要求,猪价波动性较大,这些生产环境都是公平的。而且,中国的市场规模太大了,猪肉价上涨有极限,价格不可能超越百姓的承受能力,可以想象,外资企业在华卖猪并不赚钱。”
短期难垄断
外资进入养猪业,有业内人士高呼“狼来了”。对此,刘玉满指出:“说外资对国内市场形成垄断、操控价格为时过早。”
他认为,外资来华投资养猪业首先是看好中国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预计到2015年,全国肉类需求总量将达到8845万吨,其中猪肉总需求量将达到5497万吨,占肉类总需求量的62.15%。
其次,中国现在不少种猪都是引进国外的,外资与国内企业合资办养猪场还可以保证种猪销售渠道。比如在青岛设立总部的荷兰TOPIGS就是欧洲最大的种猪公司。
锦继中则认为:“从现有外资投资情况看,他们还很难撼动中国养猪市场。中国的养猪市场太过庞大,外资的这点投入是不可能垄断的。”
不过,刘玉满也指出,有几点需要警惕:“在引进外资的时候,中国应该制定好准入标准,如技术、环保都需要外资企业达标,不能盲目放任。”他认为,外资进入养猪业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来了先进技术,行业竞争,而另一方面也将伤害中小农户利益。他告诉记者:“就目前背景看,过快开放整条养猪产业链是弊大于利的。开放速度过快,实力小的中小养猪场的生存空间将被外资养猪企业抢占。”
而锦继中则表示,养猪完全可以开放。他透露,其实外资企业在政策上不占什么优势,国内许多大企业,比如大型养猪企业都获得政府扶持,由政府出钱购买种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