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生成性课程资源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chi7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课堂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撑。从捕捉学生偶发事件、捕捉学生课堂疑问、捕捉学生个性见解、捕捉学生错误回答、捕捉课堂教学“意外”等方面,阐述了捕捉课堂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程资源;个性见解;“意外”
  生成性是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在地理课堂活动中师生的各种状态,无论是行为、言语,还是情绪的表达,都是地理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如何捕捉地理课堂中动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使地理课堂教学获得不曾预设的精彩,下面结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捕捉学生偶发事件
  在地理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有时会在课堂上搞些小动作或恶作剧等,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采取直接批评指正的策略,学生往往会不情愿接受。相反,教师如能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利用这些偶发事件,使之成为及时有效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的轻松氛围中获得知识,并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往往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捕捉学生课堂疑问
  学贵有疑。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由于在新旧经验中产生了矛盾,往往会提出地理问题,这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而且为课堂的生成展现着无限的可能性。
  如,讲到“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即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地球最热的地方不是在赤道附近,而是在非洲的北部呢?”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精心呵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确该地区纬度低,地处热带地区,气温高,而且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强,陆地面积广大,夏季增温快,从而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的认识在深化,思维获得发展,在学生知识与情感共生的状况下,呈现的是弥足珍贵的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
  三、捕捉学生个性见解
  在课堂上,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学情,设计具有“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创设诱人思考的地理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知识、经验、灵感,促成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
  四、捕捉学生错误回答
  在地理课堂上,面对学生的答问错误,教师要学会赏识,不要轻易否定,善于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挖掘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通过启发引导,使这些“错误”成为我们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为地理课堂的動态生成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美丽”。
  如,教学“东西半球的划分”时,许多学生说:“把本初子午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这些学生的理由是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分界线,即以纬度0°为界,东、西半球也应该以经度0°作为分界线。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读地球仪,让他们找出本初子午线所经过的国家。这时,有学生提出,如果以本初子午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许多国家会被人为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位于东半球,一部分位于西半球,所以不应以本初子午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这时,教师再让学生从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经线,让学生读地球仪发现,这条经线基本上从海洋经过,如果以此经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就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由以上教学过程,我们可看出,学生的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教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善待学生的错误,启发学生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在学生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促进新的知识点得到生长。
  五、捕捉课堂教学“意外”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意外”,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仔细揣摩这些意外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利用这些意外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使之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如,上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当我演示完地球公转后,把地球仪放在讲台桌时,地球仪的支架掉了,这时我不慌不忙地说:刚才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光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的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有规律地发生变化,由此产生季节的变化,现在地球的架子掉了,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夹角为0°,还会发生季节的变化吗?接着,我用掉了支架的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发现太阳直射光线只停留在赤道上,地球每一个地方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保持不变。这样,本来课前准备未曾预料的“意外”却成了整个课堂的亮点,学生也得到了一次地理思维的训练。
  总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之上,而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及时捕捉地理课堂上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把教学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8.
  [2]张娟妙.初中地理优秀教说课经典案例.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9-06.
  [3]袁书琪.地理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7.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巷南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江苏省盐都县郭猛镇利用大棚进行了冬季小缨白萝卜、早春红苋菜、夏药芹和秋延后番茄栽培,每667平方米(1亩)产小缨萝卜1500公斤、红苋菜1000公斤、药芹2500公斤、番茄
期刊
针对当前信息资源学科化建设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日志数据的资源学科化建设框架,利用日志数据来分析用户需求特征。对用户需求特征指标进行了探讨,包括平均请求间隔、期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数学教师而言是一项紧迫而又意义深远的活动。本文从"转化"思维的训练,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借助课堂教学设计以求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在归纳总结中训练思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下是本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
国家知识系统的有效运行关乎国家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建立国家知识系统全过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国家知识系统预警内涵、目标与原则,剖析国家知识系统运行的全过程,选择
根据R&D活动包括三大执行主体,本文将区域R&D活动分解为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三个子过程,通过构建并形结构的关联网络DEA模型对我国区域R&D投入绩效进行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
摘 要:时下,人们在课改中经常谈论着一个话题,有效教学。那么,如何做到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传统教学方式有时也很高效,整齐划一,严格要求。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反对应试教育,要改变教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广大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教学?结合实际,采取了四步教学法,在此与大家共享,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职高学生;四步教学法;有效教学  一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独特的优势,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学中超大容量的信息库,丰富了师生的知识,拓展了师生的视野。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优化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本文从"创新教学、多元评价、开展实践"等角度阐述如何在劳技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