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处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新阶段,地方人大该如何站位、如何作为?苏州市吴江区人大主动投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强化一线意识、追求一线作为,打破行政体制、履职地域约束,以一体化为引领,探索人大工作提位扩能、协同联动履职新机制,积极回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当地百姓实际需求。
在提位扩能中强化人大工作“一线意识”
对标时代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间交流合作相比,地方人大间交流合作规格更高、权威性更强、代表性更广,可以从人大层面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中协而不同、联而不动等问题,推动区域改革事项在法治轨道上行进、重大事项各地共同商议决定,推动建立科学的区域治理体系,为“一体化”提供长久保障。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对标时代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发扬首创精神,永葆“奋进奋斗奋发”姿态,紧扣全区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的发展定位,强化一线意识、保持一线状态,借势长三角地区深化拓展地方人大工作之机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广的履职视角、更深度的改革创新,与青浦区、嘉善县人大紧密配合、扬我所长,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主动开创人大工作的火红年代。
对表发展需求,扩大履职能级。扩能不仅是工作职能的扩大,也是履职要求的深化,更是人大队伍的系统优化。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提升协同联动的配套体系和履职平台,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一盘棋”格局,推动治理领域由辖区内向辖区外延伸。一方面,坚持全区人大系统“一盘棋”,着力强化各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对镇街人大工作的联系指导,探索人大联动发展机制,形成人大整体工作格局;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窗口”意识,深耕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试验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区人大常委会采取“跳出”本地的履职形式,组织代表开展异地调研、视察等活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展协作宽度。组建财政经济和法制司法等咨询专家库,积极发挥专家在区域一体化财政经济监督和司法公正监督工作中的智库作用。
在协同联动中追求人大工作“一线作为”
强化协同机制,形成整体效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三地人文相通、地域相连、经济相近,但由于分属二省一市,自然禀赋条件不尽一致,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要实现一体化远景目标,离不开进一步增强区域协同效率。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规划落实、战略协同等整体推进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加大协同力度、拓展协同层次、提升协同实效,以人大力量助推规划“一盘棋”、建设“一张图”。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专门作出《支持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人大共同签署《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人大常委会主任例会、办公室主任例会、学习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等多个层面的协同机制,让三地间形成相对统一的区域制度框架,推动实现信息互通、标准互认、步调互动,产生整体效应。
推进联动实践,激发叠加效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区域共同事务越来越多,如果缺乏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必然会拖累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合作框架協议的落实,促进示范区三地人大有序互动,镇街人大自觉联动,工委、代表相互走动,释放“1+1+1>3”的叠加效应。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部署,排定全年监督工作计划,与示范区其他两地商议监督事项,达成一致行动。三地人大针对示范区建设立法需求、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等开展联合调研和视察活动。配合开展立法调研活动,使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地方立法更具操作性。
在辩证统一中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及启示
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是推进区域人大协同联动的重要前提。吴江相对于示范区是局部与整体,板块条线放之于全区人大系统,则成了一个部分。这就要求人大工作摆脱部分的局限,统筹上下人大联动,主动围绕中心大局,综合运用人大法定职权开展协作,不断推动形成示范区三地人大相互配合的施政理念、相互协调的规章制度、相互协作的管理机制,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人大贡献。
正确处理好政策与法治的辩证关系。长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中每一个定位的到位、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推动和保障,离不开长三角区域地方人大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具有法治保障、监督推进、代表参与、民意支撑等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能作用。不仅要健全完善三地人大工作协同联动机制,也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由政府合作、行政推动向法治引领、区域治理的新阶段迈进,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供给。
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性是开展人大工作的根本特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三地人大协同联动统一于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构架下,三地人大要充分发挥权力机关作用,协调本地事务,相互监督,逐渐形成人大层面“协作—监督—协作”的常态机制,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做到真监督、真支持。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发挥区域人大工作协同性,共推高质量发展,对我们有新的实践启示:
顶层设计是关键。“青吴嘉”三地人大协同联动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需要同轨同向同速行驶。通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共识,以制度协同的形式跳出行政边界,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还可以看到长三角地区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协同的同时还要加强联动,把“一体化”“高质量”作为目标取向,选准履职行权的重点,为化解阻碍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制约提供人大方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
依法履职是基础。过去,我国地方区域合作尽管十分频繁活跃,但主体大多为政府,地方人大之间开展的协同立法、联动执法几乎没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必须是依法推动的一体化,这就要求三地之间的合作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行政和法治手段并用。三地人大要在法治语境中打造履职新样板,保证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自身建设是保障。苏州市吴江区是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既要成为示范,又要争当典范,这对人大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牢固树立“一家人、一盘棋、一体化”理念,高水平推进人大“两个机关”建设,倾力打造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两支队伍”,通过激活内生动力增强跨区域履职能力。大力推进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激励干部和代表们拿出火红年代的干劲,在新赶考路上交出人大优异答卷。
(作者系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李佳婧
在提位扩能中强化人大工作“一线意识”
对标时代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间交流合作相比,地方人大间交流合作规格更高、权威性更强、代表性更广,可以从人大层面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中协而不同、联而不动等问题,推动区域改革事项在法治轨道上行进、重大事项各地共同商议决定,推动建立科学的区域治理体系,为“一体化”提供长久保障。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对标时代要求,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发扬首创精神,永葆“奋进奋斗奋发”姿态,紧扣全区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的发展定位,强化一线意识、保持一线状态,借势长三角地区深化拓展地方人大工作之机遇,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广的履职视角、更深度的改革创新,与青浦区、嘉善县人大紧密配合、扬我所长,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主动开创人大工作的火红年代。
对表发展需求,扩大履职能级。扩能不仅是工作职能的扩大,也是履职要求的深化,更是人大队伍的系统优化。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提升协同联动的配套体系和履职平台,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一盘棋”格局,推动治理领域由辖区内向辖区外延伸。一方面,坚持全区人大系统“一盘棋”,着力强化各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对镇街人大工作的联系指导,探索人大联动发展机制,形成人大整体工作格局;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窗口”意识,深耕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试验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区人大常委会采取“跳出”本地的履职形式,组织代表开展异地调研、视察等活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取长补短,进一步拓展协作宽度。组建财政经济和法制司法等咨询专家库,积极发挥专家在区域一体化财政经济监督和司法公正监督工作中的智库作用。
在协同联动中追求人大工作“一线作为”
强化协同机制,形成整体效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三地人文相通、地域相连、经济相近,但由于分属二省一市,自然禀赋条件不尽一致,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要实现一体化远景目标,离不开进一步增强区域协同效率。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规划落实、战略协同等整体推进的重大事项,进一步加大协同力度、拓展协同层次、提升协同实效,以人大力量助推规划“一盘棋”、建设“一张图”。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专门作出《支持和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决定》,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人大共同签署《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人大常委会主任例会、办公室主任例会、学习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等多个层面的协同机制,让三地间形成相对统一的区域制度框架,推动实现信息互通、标准互认、步调互动,产生整体效应。
推进联动实践,激发叠加效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区域共同事务越来越多,如果缺乏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必然会拖累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合作框架協议的落实,促进示范区三地人大有序互动,镇街人大自觉联动,工委、代表相互走动,释放“1+1+1>3”的叠加效应。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部署,排定全年监督工作计划,与示范区其他两地商议监督事项,达成一致行动。三地人大针对示范区建设立法需求、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古镇文化旅游发展等开展联合调研和视察活动。配合开展立法调研活动,使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地方立法更具操作性。
在辩证统一中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及启示
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是推进区域人大协同联动的重要前提。吴江相对于示范区是局部与整体,板块条线放之于全区人大系统,则成了一个部分。这就要求人大工作摆脱部分的局限,统筹上下人大联动,主动围绕中心大局,综合运用人大法定职权开展协作,不断推动形成示范区三地人大相互配合的施政理念、相互协调的规章制度、相互协作的管理机制,为推动长三角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人大贡献。
正确处理好政策与法治的辩证关系。长三角区域合作和发展中每一个定位的到位、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法治的引领、推动和保障,离不开长三角区域地方人大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具有法治保障、监督推进、代表参与、民意支撑等独特优势,应充分发挥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能作用。不仅要健全完善三地人大工作协同联动机制,也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由政府合作、行政推动向法治引领、区域治理的新阶段迈进,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制度供给。
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性是开展人大工作的根本特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决定了三地人大协同联动统一于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构架下,三地人大要充分发挥权力机关作用,协调本地事务,相互监督,逐渐形成人大层面“协作—监督—协作”的常态机制,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做到真监督、真支持。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中,发挥区域人大工作协同性,共推高质量发展,对我们有新的实践启示:
顶层设计是关键。“青吴嘉”三地人大协同联动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需要同轨同向同速行驶。通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共识,以制度协同的形式跳出行政边界,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还可以看到长三角地区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协同的同时还要加强联动,把“一体化”“高质量”作为目标取向,选准履职行权的重点,为化解阻碍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制约提供人大方案,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
依法履职是基础。过去,我国地方区域合作尽管十分频繁活跃,但主体大多为政府,地方人大之间开展的协同立法、联动执法几乎没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必须是依法推动的一体化,这就要求三地之间的合作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行政和法治手段并用。三地人大要在法治语境中打造履职新样板,保证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自身建设是保障。苏州市吴江区是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和排头兵,既要成为示范,又要争当典范,这对人大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牢固树立“一家人、一盘棋、一体化”理念,高水平推进人大“两个机关”建设,倾力打造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两支队伍”,通过激活内生动力增强跨区域履职能力。大力推进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激励干部和代表们拿出火红年代的干劲,在新赶考路上交出人大优异答卷。
(作者系苏州市吴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李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