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方式令人目不暇接,如高校教学、卓越教学、交往教学、生活教学、生命教学、体验教学、成功教学、情感教学、开放教学、综合教学、生成教学等等。
一、优质教学的标志(意蕴)
(一)优质教学应是有效的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
有效教学是教师有效地教与学生有效地学的有机统一,是双方在特定情境和条件下,通过共同努力而实现的有效 益和有效果的教学。
有效益,是单位时间内教师的教育与教学目标达成度。
有效果,是教师的教育与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即学会。学会的标准:会算(听得懂,透彻的理解),会说(说明白,简明准确的表达,包括举例),会做(有办法,恰当的方法),会用(做得到,熟练的运用),会写(作文、讲稿、宣传语)。
(二)优质教学应是有质量的教学
有质量的教学:硬属性,教学效果的应然状态,体现在各种纵、横比较中直观可见的标志性成果,如竞赛金牌数,考试优秀率,中考达线率,高考重点率;软属性:指潜藏在各种标志性指标背后反映着学生各方面发展质量的综合表现。如:智力的发展:智力、非智力,思维的活跃:多元、多向、逻辑性、深刻性、创新性。良好的习惯:读书、生活、自律、卫生、思考、严谨认真。做事的能力:生存生活、动手动脑、构建设计、操作落实。优良的品行:关爱、诚信、无私、礼貌、谦虚、和谐。健康的个性:兴趣、爱好、动机、需要。
(三)优质教学应是创新的教学
教学中的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二是实践:创新的教学理念。
二、优秀教师的专业修养
(一)深刻地理解本职工作
国家价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个体价值:寄托着亿万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教师的使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爱事业、爱学校、爱工作、爱学生。
(二)了解点教育理论
个人发展之基: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
1、了解点教育的基本学理
教育是把社会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知识、品德、技能的活动。
2、了解点教育的永恒价值
社会发展之本:日本、德国、美国
3.了解点课程与教学的理论
课程内涵:精选的人类经验总和及其传授进程
课程类型:学科的、活动的,核心的、基础的国家、地方、校本
课程计划:依教育目的而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依课程计划而确定的课程内容及其实施要求
教科书:教与学的依据
教学结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
教学环节:引起动机、组织教学、检查复习、传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
(三)不断强化坚实的工作基础
拓展通识性知识
精熟本体性知识(内容、实质、章法、难度、发展)
善用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
积累实践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求博
广博的理论修养;
开阔的学术或生活视野。
(四)专业能力卓越出色
1、教育能力
注重品行培养 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 创造的精神
培育健康体魄 实践的能力
养成良好习惯 社会的责任感
---《规划纲要》
2、教学能力
拓展视野:国内外、东西方、生活与工作
讲准内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好方法:学习的、思维的、研究的
激活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
培养智慧:博闻强记、触类旁通、了悟选择、多向重组、独立创造
备课:精熟精准(问不倒)
融会贯通(博约古今、中西合璧)
再创重组(消化理解后的升华,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设计精巧(导入、讲解、练习、作业)
案例丰富(生动恰当、随手拈来)
上课:内容简练(超前布置、学生主体、画龙点睛)
架构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前后呼应)
节奏合理(动觉—听觉---视觉---触觉----)
方法多样(内与外、师与生、静与动、听与练)
学生主动(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发展多重(真、善、美)
辅导:明确对象(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因事、因病、无故)
对症下药(补齐基本、拓展深化、教给方法、解决疑难)
把握时间(自习、课后)
讲究方法(先思想、后学习、在活动)
作业:统一要求 统一批改统一建错题档案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考试:考前要放松
考时要集中
考后要讲评
3、教研能力(卓越教师)
4、管理能力
陶行知: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
一个好教师,就意味着一个好班级
好班级的典型特征是优良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即一个班级所具有的优良传统、舆论氛围、行动取向与精神风貌。
班级文化的形成与班主任密切相关。
班主任自身: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个性品格
班主任工作:班级的文化建设与管理
文化的意蕴:
文化的基础是道德:班级中有大德、大道、大爱、大精神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公平、正义、诚实、有信(是非、毁誉、得失、君亲恩、民物命、圣贤道)
文化的纽带是知识:教学是传播知识;科研是创造知识;服务是运用 知识;交流是交换知识;图书馆是收藏处理知识。
文化的高度是思想:文化是班级的厚度,思想是班级的高度。
三、优质教学的理想境界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要由被动的教育变成主动的教育。
第二,在教学模式上,要由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
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一种结果的教育、继承的教育;培养智慧的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教育。
第三,在知识的传授上,要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 和“基本活动经验”。
第四,在基本能力的培养上,要变“双能”为“四能”即 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发现的基础、发现的机遇、发现的灵感
第五,在思维方式的培养上,要由单向思维转向双向思维并重。
一、优质教学的标志(意蕴)
(一)优质教学应是有效的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
有效教学是教师有效地教与学生有效地学的有机统一,是双方在特定情境和条件下,通过共同努力而实现的有效 益和有效果的教学。
有效益,是单位时间内教师的教育与教学目标达成度。
有效果,是教师的教育与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即学会。学会的标准:会算(听得懂,透彻的理解),会说(说明白,简明准确的表达,包括举例),会做(有办法,恰当的方法),会用(做得到,熟练的运用),会写(作文、讲稿、宣传语)。
(二)优质教学应是有质量的教学
有质量的教学:硬属性,教学效果的应然状态,体现在各种纵、横比较中直观可见的标志性成果,如竞赛金牌数,考试优秀率,中考达线率,高考重点率;软属性:指潜藏在各种标志性指标背后反映着学生各方面发展质量的综合表现。如:智力的发展:智力、非智力,思维的活跃:多元、多向、逻辑性、深刻性、创新性。良好的习惯:读书、生活、自律、卫生、思考、严谨认真。做事的能力:生存生活、动手动脑、构建设计、操作落实。优良的品行:关爱、诚信、无私、礼貌、谦虚、和谐。健康的个性:兴趣、爱好、动机、需要。
(三)优质教学应是创新的教学
教学中的创新有两个方面:一是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二是实践:创新的教学理念。
二、优秀教师的专业修养
(一)深刻地理解本职工作
国家价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个体价值:寄托着亿万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教师的使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爱事业、爱学校、爱工作、爱学生。
(二)了解点教育理论
个人发展之基: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
1、了解点教育的基本学理
教育是把社会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受教育者的知识、品德、技能的活动。
2、了解点教育的永恒价值
社会发展之本:日本、德国、美国
3.了解点课程与教学的理论
课程内涵:精选的人类经验总和及其传授进程
课程类型:学科的、活动的,核心的、基础的国家、地方、校本
课程计划:依教育目的而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标准:依课程计划而确定的课程内容及其实施要求
教科书:教与学的依据
教学结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
教学环节:引起动机、组织教学、检查复习、传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
(三)不断强化坚实的工作基础
拓展通识性知识
精熟本体性知识(内容、实质、章法、难度、发展)
善用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
积累实践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求博
广博的理论修养;
开阔的学术或生活视野。
(四)专业能力卓越出色
1、教育能力
注重品行培养 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 创造的精神
培育健康体魄 实践的能力
养成良好习惯 社会的责任感
---《规划纲要》
2、教学能力
拓展视野:国内外、东西方、生活与工作
讲准内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好方法:学习的、思维的、研究的
激活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
培养智慧:博闻强记、触类旁通、了悟选择、多向重组、独立创造
备课:精熟精准(问不倒)
融会贯通(博约古今、中西合璧)
再创重组(消化理解后的升华,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设计精巧(导入、讲解、练习、作业)
案例丰富(生动恰当、随手拈来)
上课:内容简练(超前布置、学生主体、画龙点睛)
架构清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前后呼应)
节奏合理(动觉—听觉---视觉---触觉----)
方法多样(内与外、师与生、静与动、听与练)
学生主动(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发展多重(真、善、美)
辅导:明确对象(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因事、因病、无故)
对症下药(补齐基本、拓展深化、教给方法、解决疑难)
把握时间(自习、课后)
讲究方法(先思想、后学习、在活动)
作业:统一要求 统一批改统一建错题档案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考试:考前要放松
考时要集中
考后要讲评
3、教研能力(卓越教师)
4、管理能力
陶行知:一个好校长,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
一个好教师,就意味着一个好班级
好班级的典型特征是优良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即一个班级所具有的优良传统、舆论氛围、行动取向与精神风貌。
班级文化的形成与班主任密切相关。
班主任自身: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个性品格
班主任工作:班级的文化建设与管理
文化的意蕴:
文化的基础是道德:班级中有大德、大道、大爱、大精神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公平、正义、诚实、有信(是非、毁誉、得失、君亲恩、民物命、圣贤道)
文化的纽带是知识:教学是传播知识;科研是创造知识;服务是运用 知识;交流是交换知识;图书馆是收藏处理知识。
文化的高度是思想:文化是班级的厚度,思想是班级的高度。
三、优质教学的理想境界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要由被动的教育变成主动的教育。
第二,在教学模式上,要由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与智慧并重的教育。
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是一种结果的教育、继承的教育;培养智慧的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创新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过程的教育。
第三,在知识的传授上,要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 和“基本活动经验”。
第四,在基本能力的培养上,要变“双能”为“四能”即 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发现的基础、发现的机遇、发现的灵感
第五,在思维方式的培养上,要由单向思维转向双向思维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