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里挺立的那株红柳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h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原的夜一如既往的寒冷,北风一如既往的狂飙,眼前的红柳依 旧是倒下、站起,倒下、站起……我的感觉告诉我,在这寒夜中,在 我看不到的地方,有一种力量在积蓄,有一种希望在默默生长。
  凌晨4点,像闹钟一样准时,陪伴我已久的老朋友——胃痛,再一次将我从梦中唤醒。从我来到阿里的第二年起,它便陷入了对我疯狂的单恋之中。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徒劳地等待着睡眠的怜悯,却听到有谁在窗外敲打我的窗。我知道,那是风,高原的风,它也是我的老朋友了。听它敲得这么执着,我遂起身来到窗前,打开窗户,它立即给了我一个冰冷的拥抱。
  窗外是高原寒冷的夜。幽蓝的夜空,空旷得单纯,却又缥缈得神秘。稀稀拉拉的几颗星星像是发光的鱼在蓝色的海洋里时隐时现。月光洒下,一切都披上银色的霜。对于中国人来说,明月总是寄托着别样的情怀,我也不能例外,一种黯然的思乡之情顿生,间或夹杂无助的寂寥……
  就在我凭窗神伤时,窗前,在风中剧烈摇摆的树枝将我的目光跟思绪从遥远的夜空拉回到地面。那是两排低矮的树,一排是红柳,另一排也是红柳。它们在高原暴虐的寒风中一次又一次倒下,又一次又一次站起……
  我想起几年前的那个春天,那是驻地营院落成后的第一个春天。院子里、院墙外死一样沉寂的戈壁,举目皆是灰色。我们决定对院里的空地进行绿化。可是在决定栽什么树时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因为地处海拔4000多米的阿里高原,高寒且犴风肆虐。一年下来,连石头都要被扒层皮,想要在这样的环境里栽树,困难可想而知。
  就在我们抓耳挠腮、摸不着门道的时候,阿里军分区的战友帮了个大忙,说在阿里这个地方只有一种树可以存活,就是红柳。我们可以去军分区大院里砍些枝条,回来捅上,只要勤浇水,就可以成活。我心里犯了嘀咕,红柳我又不是没见过,不就是野外盐碱滩上长的灌木丛么,怎么能用来绿化。再说,在阿里也没见到红柳啊,即使在新藏公路上那个有名的大红柳滩,也一样连个红柳的影子都没有。到了军分区一看,果不其然,根本不是我印象里的红柳,而是一种奇怪的树,似杨非杨,似柳非柳,既不是乔木,又比灌木高大。谁也说不出它确切的名字,于是大家就当它是红柳了。既然它能在阿里高原上存活,那在生命力之顽强这点上,它就是红柳。
  红柳的生命力很顽强,越是艰苦的地方,它越能倔强地生长。在盐碱地、在戈壁滩、在沙漠……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而现在,我们要把它栽到雪域高原!
  虽然知道红柳的坚韧与顽强,可是当我们把那些砍来的枝丫捅进长满砂石的戈壁时,说实话,我抱的希望是微乎其微的。这戈壁是如此坚硬,铁锹完全挖不动,只能用十字镐刨开一条浅浅的沟。要那些孱弱的红柳枝在石头的夹缝里生根发芽,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几个人忙活了两天,终于在房前栽了两行所谓的“树”。至于能不能活,只能听天由命了。没想到在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浇第三遍水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那些枝条竟然长出了新芽,细小的、嫩绿的芽。它们就像是刚刚出生的婴儿,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与希望。
  就这样,红柳算是在雪域扎下了根。我们看着它长出叶子,抽出新枝条,秋风吹枯了树叶,霜降了,叶子落了,我们又看着它跟冬天的寒风抗争……一遍又一遍,春去了又来,冬来了又去。红柳,还有我们,相伴着一路走过高原寂寞而又充实的岁月。一晃数年过去了,这两排红柳竞已在高原残暴的风中、在冻结生命的严寒中、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中长成了一片小小的林!当我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点时,不由得心生感慨:它们究竟是什么时候长大的呢?而我们,又是什么时候长大的呢?
  尼采说:一棵树要长得更高,接受更多的光明,那么它的根就必须更深入黑暗。在一些人的眼里,红柳根本算不上是树。它没有挺拔伟岸的树干,也没有茂密的枝叶,不会在春天到来时开出惹人注目的花,不会在风吹过时奏起喧闹的乐章……可是,它却拥有别的树不具备的性格与品质,它总是那样默默无闻,总是那样谦卑。谦卑地紧紧地贴住地面,默默地把根系深深地扎进别人无法企及的深渊,汲取着迸发生命光华的养分。正是这样的谦卑与沉默铸就了红柳的坚贞与不屈。也正是因为此,红柳才是红柳: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从不抱怨,从不奢望,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低头,脚踏实地;抬头,仰望星空!
  不知不觉中,东方的天空已经开裂,新生的太阳即将从火中诞生。看着这些我亲手栽下又与我一起成长的红柳,我突然感到羞愧,深深地,而又有些莫名地感动。
其他文献
[这样的我]  从小听着《绿军装的梦》长大,走上舞台最爱唱的是《血染的风采》。声乐表演毕业的我,走出了校园,穿上军装,圆了军旅梦。来到神秘的第二炮兵,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文艺女兵。我要唱出军营“好声音”,为战友带去快乐,放飞自己军中的“百灵鸟”之梦。  [魅力评语]  嘴角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基层战士口中的“百灵鸟”。入伍3年来,每逢节日,你几乎都在奔波的路上,走班排、上哨所,颠簸几千公里,先后10余
期刊
他是强将,入伍5年,两次荣立二等功,先后受到济南军区和四总部表彰。  他善育精兵,在他带领的小分队里先后2人荣立二等功、8人荣立三等功。  他叫刘瑞栋,济南军区某要塞区两柄侦察队副教导员,一个从聊城大学走出来的国防生干部。  隔行与隔山  在刘瑞栋的家乡山东省临朐县。曾是一片洒满鲜血的红色热土,陈毅元帅、粟裕大将曾在此战斗过。  2003年7月,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刘瑞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校。然而却
期刊
西北戈壁,硝烟弥漫。  清晨,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侦察机、预警机、歼击机便迫不及待地呼啸升空,“红蓝”对抗一触即发。  戈壁深处,一部迷彩伪装的雷达天线傲然挺立,全速飞转。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的操纵班长、中士张柳峻瞪大双眼,犀利的目光紧紧锁定雷达屏幕,搜寻着“敌机”的蛛丝马迹……  比醉氧更令人沉醉的事  走下5374米的海拔高度、走进空军信息化演兵场,比醉氧更令张柳峻沉醉的是浓浓的实战
期刊
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成林,林影与沙漠点缀着自然的美丽;同样是在这片大漠戈壁之上,一支部队每年在近100摄氏度的极端温差中演绎着忠诚与坚守的故事。  大漠戈壁,胡杨骆驼,长河孤烟……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游者印象”。冬夏交替近100摄氏度的极端温差、年均不足40毫米的降水量、8万多平方公里戈壁荒漠……这是额济纳的“现实代码”。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一群如沙砾般默默无闻的森林兵扎根荒漠29载,用信念和
期刊
“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枪响之后,10个挂在凤尾竹上的啤酒瓶全部炸开。一名身着迷彩服的中尉从掩体里跃出,瞬间消失在密林丛中,不到5分钟就把一个蓝军的“舌头”给抓了回来。  看上去虎背熊腰、虎劲十足的中尉,就是被云南边防某团官兵誉为“虎连长”的佤族连长王永军。  ”丛林猛虎“猛如虎  王永军宿舍墙上,一直挂着一副拳击手套。入伍12年,这副手套就陪了他12年。入伍前,曾在云南省农民运动会上获得散打
期刊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这句民间谚语道出了隆冬时节东北气候的最大特点。然而就在这滴水成冰、0可气成霜的数九严寒时节,第十六集团军却把所属部队拉至山地、林海、平原,借着严寒磨砺精兵,检验装备,锤炼部队。新年伊始,请看勇士部队风雪冬训练精兵。  电台受寒,电池寿命缩短,合成营突然失去联系;大雪封路,轮式车辆受阻,部队未按时完成集结;电磁干扰,热感应侦察识破我防护伪装……置身网络训练中心,键盘声此起
期刊
咬住牙、拿出军人的血性向上攀爬,走出谷底便又是一个高峰,人生就又多了一道风景。  我是看着英雄的电影,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的,从军报国一直都是我心中的理想。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之后,我申请参军,经组织安排到了陆军第某旅,圆了我儿时的英雄梦。  1994年7月,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学员来到教导队。那些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人数不多,大学毕业还去参军的人就更少了。在当时官兵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军营里,我这个大
期刊
田玲很安静,这种性格与她的演员身份有些水火不容,以至于这位在一百多部影视剧和舞台节目中成功塑造了大大小小角色的实力派明星,在百度上还难以找到踪影。认识田玲的人都夸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好演员,田玲自己却说:“算不上有才艺,什么都会一点,全是在部队的舞台上练就的。”  晒晒田玲的角色,你会发出与我同样的惊叹:电视剧《武林外传》中那个讲一口颇具喜感的唐山话,贪财、嫉妒、工于心计、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万利当铺老
期刊
老周其实并不老,年龄只有34。但大家都喜欢叫他“老周”,因为他不仅看上去显得老成,而且干的事情也与他未婚的身份很不相符。没个老婆却有一群孩子。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成为了“暖男”  老周万 万没有想到,原本准备的一次愉快之旅,到后来却变成了辛酸之旅。  2011年暑假,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打鱼乡打鱼村,旅行中的周溥泉发现自己备用水已经“告罄”,于是他摸进了这座毫不起眼的小寨。  一张蜡黄的
期刊
火箭烈焰舞袖,直刺苍穹的背后,记录了月亮城见证的一次次辉建,更述说着发测站人筑梦太空的感人故事。  这座幽隐于大凉山深处的发射场,已伴随着共和国走过了40多个年头,如今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成了“长征”火箭的起锚地,“月亮女儿”的故乡成了中国航天的“探月港”。  2014年10月24日,历经地震洗礼的“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从这里出发奔向月球。流传千年的动人传说与壮美现实,在月亮城再次实现了浪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