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档案里的感人故事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8月的一天,东华门街道智德社区的许玲女士,听说区里要开展家庭建档“十百千”工程,自家又被推荐为建档示范户,一早便拎着两个旧皮箱和三个背包,乐呵呵地来到东城区档案局,要求我们帮助整理家庭档案。箱包里的物品是许女士父亲许景煌留下的,有文稿、图片、奖章、衣物等,一看成色便知道已经珍藏了很久。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随着整理工作的逐步展开,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被唤醒,一桩桩传奇的佚事被揭开,这些往事虽历经岁月的洗刷,却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那么的令人回味。
  一幅照片,引出空中骄子的一段神奇经历
  在整理老人的物品时,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照片上的年青人身着旧式飞行服,眉宇间透着英武清秀。在我们啧啧的赞美声中,许玲女士讲述了65年前父亲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
  许景煌是福建厦门人,生于191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航校学习飞行,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奉命赴东北参加人民空军第一所航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习惯称“东北老航校”)的筹建工作。根据组织的安排,许景煌入校后先恢复飞行训练学习,毕业后将留校担任飞行教官。然而,一次意外的飞行事故,使年轻的许景煌与死神擦肩而过,与战友生死离别,也使许景煌更加坚定了为人民空军建设发展奉献一切的执着信念。
  东北老航校建校初期,虽有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各型破飞机120多架,但真正能用于教学的只有4架德制“英格曼”初级教练机和10多架日制“九九”式高级教练机,而且都是用报废飞机的部件拼揍起来的,故障率和危险系数都很高,教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航校的学员都十分珍惜每一次的飞行机会。
  1946年6月7日,当接到校部飞行训练的通知后,正在饭堂吃饭的许景煌匆匆吞下碗中的面条,奔回宿舍换上布制飞行服,戴上帆布飞行帽,急速赶到停机坪。当天的飞行科目是“航线起落”,飞行科长吉翔用“英格曼”初教机带飞许景煌。前两次的起落都很顺利。当飞第三个起落时,他们发现飞机发动机转数不够,为防止意外便立即停车进行检修。当他们准备飞第四个起落时,学员王连冲着许景煌说:“该我飞了,你已飞了三个起落了,如飞机再坏,我们今天就飞不上了”,其他学员也和王连一样,都想先飞,都想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迅速掌握飞行技术。
  “规定每人飞四个起落,我才飞了三个,应该再飞一个才对啊!”,许景煌边说边用眼睛看着吉翔。吉翔考虑了一下,决定让许景煌再飞一个起落。
  当飞机再次起飞时,油门虽已开满了,但飞机还是拉不起来,眼看快要冲出跑道,才渐渐地离地上升。飞机顺利转过第一个弯,就在转第二个弯时,发动机突然停车,螺旋桨也不动了。
  此时,如果顺着飞行方向,利用飞机余速降落在宽阔的田野里,飞行员还有生还的希望。但他们为了保全飞机、减少损失,决定冒险一搏,调转机头飞向机场,准备在机场迫降。可刚一转弯,飞机就失速了,朝着机场上的洋灰铁筋筑成的飞机堡猛撞了过去。吉翔当场牺牲,许景煌也昏死了过去,被迅速送到牡丹江医院。当时,他浑身上下都是血,把飞行服都湿透了,情况十分危险,连医生都认为他生存希望渺茫。但许景煌却以惊人的意志战胜了死神的威胁,在医护人员奋力抢救和战友精心照料下,昏迷了三天三夜的许景煌终于苏醒过来。经过治疗,伤虽愈合了,但他左胸折断一根骨头,左胸比右胸扁些,腰部受到剧烈的震动,须长时间才能恢复,被评定为三等残废,从此告别蓝天。
  当许景煌沉浸在失望之际,党又交给他一项新的任务——从事空军后勤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这30多年里,他由一名普通飞行员成长为空军的优秀干部,见证了人民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一页博客,铺就千里寻亲之路
  许玲女士很健谈,在一同整理家庭档案期间,她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有的耐人寻味,有的感人至深。至今,我们仍然被那个由一页博客引发千里寻亲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因为,我们从中真切体悟到了家庭档案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
  2011年5月4日,一位白发独臂老人在山东昌邑市昌城宾馆,与几位高中同学相聚。见面后,大家互相拥抱、驻目凝视、激动不已。他们从祖国四面八方而来,是为了庆贺老同学终于在75岁时找到了自己的父亲。老人眼含热泪,感慨万千:“俺爹是为革命牺牲的,是真烈士……让俺苦苦找了65年啊!”
  这位老人名叫吉廷俭,是东北老航校的飞行科长吉翔烈士的独子。吉廷俭自幼丧母,父亲从军他乡,一直与祖母相依为命。8岁时,在一次与小伙伴争抢炮弹(日寇投下未响的)时,被炸去了右手。1946年, 吉翔托人把祖孙俩接到当时的解放区昌南县县政府所在地饮马村居住。翌年,因为战事紧张,县政府转移,祖孙俩从此失去和吉翔的联系。1948年,吉廷俭上小学,在校时品学兼优,后被保送到昌邑一中上高中。1958年夏季,因为村里有人说,他父亲原来是国民党,至今下落不明,并对其军属身份提出质疑。在学校整团中,他相继被开除团籍和学籍,只得回到村里与老祖母相守。此时适逢大跃进后的大饥荒,村里又停止了祖孙俩一切军属待遇,生活十分艰难,如果没有老祖母,吉廷俭真不想活了……
  自从10岁时与父亲失去联系,打听父亲的下落,寻找父亲的踪迹,伴随吉廷俭度过了整整65个春秋、23700多个日日夜夜,那是一个折磨人、煎熬人的漫长过程!只要碰到当过兵的人,吉廷俭就询问他父亲的下落……
  老祖母更是如此,只要一听到天上有飞机的轰鸣声,就跑到院子里,撕心裂肺地呼唤着儿子的名字,就是在弥留之际,嘴里还一直叫着儿子的乳名,死不瞑目。
  祖母去世后,吉廷俭更加坚定了寻找父亲决心,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父亲的下落,以告慰祖母的在天之灵。他先后去过县里、省里、南京、常州等地,却一次次失落而归,始终没有得到父亲的任何消息。2010年,家中买上电脑,他上网用百度搜索父亲的名字,发现许玲女士博客《从学习飞行转做后勤油料工作——空军第一次飞机失事》一文中有父亲的名字。他似乎像被雷电击中,一时简直要疯了,经过核实,文中提到的牺牲的飞行科长就是父亲吉翔。父亲终于有了下落,可人已仙去。他跑到祖母坟前呼天抢地大哭了一场。   后来吉廷俭又从其他渠道得知,父亲吉翔于1945年12月同一批飞行人员去了东北,执行筹建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的秘密任务。但不幸的是,在1946年6月的一次飞行训练时,发生坠机事故,牺牲时年仅31岁。东北老航校为吉翔举办了隆重的追悼殡葬仪式,立了墓碑,组织上追认他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那父亲葬在什么地方呢? 吉廷俭经多方努力,联系上许玲女士,并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老航校建校四十周年纪念册1946-1986》一书中查到父亲可能安葬在牡丹江。后经牡丹江民政局和档案局的协助,终于在牡丹江烈士陵园找到了父亲的坟茔。2011年4月5日清明节,年近八旬、满头白发的吉廷俭老人,带着儿女来到牡丹江烈士陵园为父亲扫墓,看着墓碑上父亲的名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满腹积攒了千言万语,此时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大喊了一声:“奶奶,你瞑目吧,俺找到俺爹了……”
  在返回山东的途中,吉廷俭专程来北京看望许玲女士,激动地说,如果没有你保存的材料,没有你写的博客,恐怕我将遗憾终身!
  一张报纸,讲述十九架破飞机的功勋
  许女士的父亲文笔极好,经常写些诗歌、散文和回忆文章,有许多作品还在报刊上发表。老人喜欢把这些曾经发表或没发表的作品收集起来,足有半米厚,其中,一篇发表在1960年9月2日《空军报》上的回忆文章,格外引人注目,不仅故事曲折动人,同时,它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人民空军初创时期的艰难与艰辛。
  1948年秋,是许景煌转到东北老航校材料厂工作的第二年,此时航校也由20多人的飞行教员训练班扩大成若干大队。不久,新学员的飞行训练开始,原有的从日军机场收集的破飞机,随着训练任务的加重,飞行次数密集,越发陈旧了。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有次一架双发动机飞机正在空中飞行,突然掉了一个发动机,而在空中飞掉螺旋桨、起飞着陆时甩掉轮胎的事更多。修理厂的同志整天到材料厂来要器材,每次来许景煌他们总是敞开库门,任他们挑选,但是哪里有好器材呢?因此,他们总是盼那盼,盼打到敌人的机场去,好收集些器材来,盼着将来能有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新的器材来。
  一天,传来朝阳镇解放的消息,校首长立即把许景煌找去,对他说:“朝阳镇(今辽宁省境内)解放了。1946年我们从那里路过时,看见有两架新飞机停在机场上,还有一些旧飞机。你带几个人赶紧到那里去,把器材收集起来,并设法运回来。”
  当晚,许景煌带领3名机械员和一名通讯员出发了,在第三天的下午顺利地到达了朝阳镇。他们唯恐晚到器材会受到损失,一下车就直奔机场,按照校首长告诉的位置先找到了那两架新飞机。一见飞机,他们心里就凉了大半截。这哪是什么新飞机,简直是一堆废品,机翼的铝板稍一用劲就脱落一大块。东方不亮西方亮,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他们又来到机库边的破烂堆里去打主意。破烂堆可真是个万宝堆,厂里所缺的机件几乎都有。数了数,足有20多架残缺不齐的破飞机,还有十多台完整的飞机发动机,他们心里乐开了花。
  可是,怎么往回运呢?
  许景煌决定先把飞机一架一架安装起来,其他能用的器材也都装上箱,再设法往回运。第二天早饭后,他们带着扳手、钳子、锤子……到了机场,按照机种把较完整的发动机、机身、起落架安装起来。连续工作了九天,安装了19架日制“九九”教练机和“隼”式战斗机,又将十几台完整的发动机零件都装了箱。
  从机场到火车站足有五公里路,他们分头动员到了十几个民工和十多辆大车搬运。没有吊车,就用人力抬。横装、竖装、机头在前、在后,调动了好几次,才装好了。往返三次,用了一整天时间才把所有的飞机和器材搬上了火车。
  第二天,天还未亮就到了磐石。当时国民党匪帮还占据着吉林,必须绕道桦甸,再从松花江到绞河。从磐石到桦甸不通火车,只好改用汽车运,到了桦甸又卸车装船去绞河,到绞河后又装火车……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他们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但在返回途中,却都没有睡意,完成了任务后的愉快心情激动着每一个人,大家兴奋地围拢在小蜡烛前谈论着几天来的经历,直到晨光从一尺见方的车窗射进车厢。
  就在火车将要到达目的地时,头顶忽然响起敌机吼叫声,两架美式P-51低空俯冲轮番向火车扫射。一节满载军毯的车厢被打着起火,大家不顾危险一拥而上,把着火的军毯从车上扔下来,把大火扑灭后继续前进。
  火车终于到达了,学校的汽车、大车都来了,校首长也来迎接他们。十九架破飞机,十台发动机和几箱器材都平平安安地拉进了航校材料厂的仓库。就是这些破飞机和器材,成为当时东北老航校的宝贵财富,保证了航校在创建早期最艰苦的一段时期里能正常开展飞行训练。
  掩卷沉思,感奋不已。档案承载历史,档案蕴含文化。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大众越来越需要从历史中获得人生的真谛,百姓越来越需要从文化中获取精神的陶冶,因此,持续推进家庭建档这项惠民工程,让历史不断延续,让文明得到传承,让社会更加和谐,这就是我们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档案局(馆)
  图片提供:东城区居民 许玲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06年12月22日,北京市档案局召开了市属单位档案工作协作组组长会。会议转达了市档案局局长陈乐人对各协作组组长及市属单位档案工作者的亲切慰问。市档案局副局长姜之茂出席会议并讲话。19个市属单位档案工作协作组组长、副组长单位,市档案局有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姜之茂在讲话中根据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任务,着重从档案法制工作、奥运档案工作
1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食欲差,不停饮水,嗉囊软胀,口鼻中流出黏性分泌物,行走无力,排白色稀便。病情严重者双腿麻痹、瘫痪,仰头张嘴呼吸,呜叫不安,或无目的地四处冲撞,站立不稳,头向后
鸭大肠杆菌病多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其以30日龄内的雏鸭多发。患鸭主要以排灰白色粥样便或液状粪便为特征,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将90尾初始重约为217g的太平洋鲑鱼放养于0.25m3的水族箱中32d,水温为(15.5+1.7)℃,研究饥饿对太平洋鲑鱼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饥饿32日,对太平洋鲑鱼存活率
孤岛油田南区注聚单元受复杂断块的影响较大,油水分布复杂,通过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以及储层精细划分与描述技术的应用,对断层的构造形态和储层的建筑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并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