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以每年10个百分点上下的增长,我国财政对各个部门、各个上级对下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尤其是专项资金的拨付每年以更大的比例在增长。然而,在拨入专项资金的实际会计操作中却存在比较大的纰漏。因此,拨入专款项目资金审计工作应抓好会计处理环节,注重发现隐瞒拨入专款收支、虚列拨入专款支出。加强资金流动节点审计监管等措施,有效完成审计工作。
关键词:拔入;专款项目资金;审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101-02
一、前言
在当今经济地位日益重要的社会里,审计的重要性不言 而喻。在我国每年发生的全国经济责任审计重要事件中,国家有关领导人、负责人对此类工作均要做重要批示,要求加强经济工作特别是审计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这类指示通常都要在审计工作基础上总结以前经济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要点和步骤。
拨入专款项目资金是国家下拨的重要专项资金。首先,拨入专款是指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其性质是从外部取得的、需要单独报账的、且用于专门用途的资金,内部形成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就是专用基金。有些行业的会计制度将专用基金和拨入专款两类专项资金合称为受限制基金。拨入专款的来源渠道比较简单,一般有财政机关拨入的专款,如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环境保持补助费等;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非财政补助收入资金拨入的专款,如三峡工程预算拨来的专项资金等;社会其他单位或个人无偿捐赠的、有制定专门用途的款项,如前不久遭遇的四川汶山大地震,社会各界群众用于赈灾救助和灾后重建的捐款。
通过对拨人专款项目资金的定义以及具体来源渠道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拨入专款项目资金的管理显然必须达到专款专用的原则。然而现实操作中由于专款项目资金的会计处理存在人为的弊端,如有些单位通过隐瞒拨入的专款项目资金收支;有些单位通过虚列拨入的专款项目资金等等。因此,对拨人专款项目资金的审计变得相当重要。下面我们首先介绍拨入专项资金的一般会计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专款项目资金审计的内容、方法以及目前存在问题讲行论述;最后提出笔者的一些改进建议。
二、拨入专款项目资金的会计处理
对于拨入专款项目资金的会计处理,首先要设置“拨入专 款”会计科目。收到拨款时,贷记“拨入专款”科目;缴回拨款时,借记“拨入专款”科目。在项目完成前,“拨入专款”与“专款支出”的差额不得转入事业单位的普通基金或其他基金。年底结账前,若该项目仍未完工,或将收支挂账,或将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用专门科目表示。项目完成后,该项目的拨入专款若有结余,应按拨款人的规定,或是上缴。或是留归单位用于正常业务,或是用于其他特殊业务。此外,“拨入专款”科目应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明细账,如明细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由于项目未完成而需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应与期末形成的拨入专款结存,这些明细科目应与“拨入专款”科目相对应。最后,期末结转余额时,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明细科目如“专款支出——××项目”。以后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时,借记“专款支出——××项目”科目,貸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结转时,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专款支出”科目。按规定拨入专款结存的余额留归本单位时,在会计处理时也应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如“拨人专款”科目有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使用的拨入专款结存数额。
三、我国拨入专款项目资金会计处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拨入专款是比较特别的一个项目,其来源和用途足以证明重要性和权威性。基于专款专用的要求,本应产生的结果也比较简单,几个硬数字而已。但是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以来,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经常出现问题,会计审计及政府人员的廉政建设和依法办事也不断出现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正确审视和改进,使之更好的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确保专款专用,每一笔支出都用得合理真实。以下是目前我国拨入专款会计处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隐瞒拨人专款收支 有的单位偷梁换柱,暗自转移拨入专款,对于拨入专款项目资金没有独立设置拨入专款会计核算科目,而是把其直接放在本单位经费科目下进行核算,并把拨人专款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且在此科目直接列支其他费用支出,进行挪用拨人专款资金。例如,有的单位收到上级或者财政部门的拨入专款用于基础建设等项目的,却转移到本单位本部门的本身建设和发展;有的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到了一些拨人专款项目资金,但在会计确认核算时,却将此部分资金与单位经费放在一起,没有与拨入专款会计科目相一致,支出的实际为拨入专款,而会计报表上显示的减少的却为单位经费,混乱的管理,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了隐患,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从其会计报表上看,“拨人专款”收支被隐瞒,没有来源和去向的显示,完全销声匿迹了,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麻烦。因此,拨入专款的收支透明度决定着廉政建设的成败。
(二)虚列拨入专款支出
有的单位对拨入专款项目资金来源的透明度很高,及时公开了其来源的渠道和数目,但在拨入专款支出时则出现问题。有的将拨入专款项目资金在下拨到基层实施项目过程中虚列工程项目支出,其方式是:在工程决算单中,未做项目列项目,做了项目,采取虚增工程量。有的是采取拨入专款项目资金回流手段,其方式是:以资助、赞助等巧立名目或其他形式向项目单位要回部分资金。
除了上面两种主要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将拨入的专款项目资金作为一种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礼物”交易,有关审计单位没有能够及时地对有关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效益进行跟踪等等。
四、如何有效地对拨入专款项目资金进行审计
针对以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即隐瞒和虚列拨人专款项目资金、对于拨入专项资金使用跟踪不到位、监督不到位等。实际工作中只有处理好这几个可能产生问题的主要途径,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专项资金使用上的纰漏。而这当中最合理和最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实际工作中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一)对专项资金会计、审计工作加强监督管理
从思想上入手,应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单位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培训,使其明白在其位,谋其职,要对得起身上的官服和赋予的责任,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切实为人民做实事,有效利用国家拨入专款项目资金。作为基层部门或单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自强财力,做到开源节流,用好每一分专项资金,真正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
各级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从人员和经费上给开展专项资金审计的有关人员与支持,有关政策应该明确规定关于专项资金审计的程序和具体工作规定。
(二)及时跟踪掌握资金流动的节点
在实际财政拨人专项资金中,由于各个部门性质不同、申请使用资金的途径更是差异巨大。然而,有一点却是不变的,即资金必须要收入和支出。因此,在审计中,我们只要抓住资金流动的各个节点,就一定能够把挤占挪用专款的现象排除。具体审计中,在日常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时,就要在支出单据上注明支出的性质,分清正常支出与专项支出的内容,使核算中心记账时正确归类。严格遵循日清月结的会计基本原则,增加拨入专款项目资金的来源和支出的透明度和真实度。这样就可以检查现金的支出去向,哪个环节有问题就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必要的调查。
(三)定时编制方案进行审计
结合审前调查的基本情况,从审计目标入手,突出审计重点。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综合应用各种评价标准,如可以将对比法、环比法、分析指标法等统计学的方法编入审计实施方法中,供审计人员取证参考;界定时评价标准应突出政策规定与项目效果相结合,使审计评价更为客观。
应该将实时的评价结果和事业单位以后的资金申请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限制当事单位使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增加其非法使用资金的风险,也可以从法律上进行规定,严厉禁止非法使用行为,否则给予经济制裁。
(四)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专项资金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对比和评价。评价对于促进有关部门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审计评价应该侧重于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效果,即如何利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总之,审计人员应该在判断专项资金管理流程是否运行高效、资金是否使用及时足额到位。有无立项不科学造成选择失败等情况,应该重点评价专项资金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研究资金投向和投放方式对使用效果的影响,以及项目实施结果与预期申报目标存在差异等问题。
责任编辑:柯 黎
关键词:拔入;专款项目资金;审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101-02
一、前言
在当今经济地位日益重要的社会里,审计的重要性不言 而喻。在我国每年发生的全国经济责任审计重要事件中,国家有关领导人、负责人对此类工作均要做重要批示,要求加强经济工作特别是审计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这类指示通常都要在审计工作基础上总结以前经济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要点和步骤。
拨入专款项目资金是国家下拨的重要专项资金。首先,拨入专款是指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其性质是从外部取得的、需要单独报账的、且用于专门用途的资金,内部形成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就是专用基金。有些行业的会计制度将专用基金和拨入专款两类专项资金合称为受限制基金。拨入专款的来源渠道比较简单,一般有财政机关拨入的专款,如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环境保持补助费等;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用非财政补助收入资金拨入的专款,如三峡工程预算拨来的专项资金等;社会其他单位或个人无偿捐赠的、有制定专门用途的款项,如前不久遭遇的四川汶山大地震,社会各界群众用于赈灾救助和灾后重建的捐款。
通过对拨人专款项目资金的定义以及具体来源渠道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拨入专款项目资金的管理显然必须达到专款专用的原则。然而现实操作中由于专款项目资金的会计处理存在人为的弊端,如有些单位通过隐瞒拨入的专款项目资金收支;有些单位通过虚列拨入的专款项目资金等等。因此,对拨人专款项目资金的审计变得相当重要。下面我们首先介绍拨入专项资金的一般会计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专款项目资金审计的内容、方法以及目前存在问题讲行论述;最后提出笔者的一些改进建议。
二、拨入专款项目资金的会计处理
对于拨入专款项目资金的会计处理,首先要设置“拨入专 款”会计科目。收到拨款时,贷记“拨入专款”科目;缴回拨款时,借记“拨入专款”科目。在项目完成前,“拨入专款”与“专款支出”的差额不得转入事业单位的普通基金或其他基金。年底结账前,若该项目仍未完工,或将收支挂账,或将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用专门科目表示。项目完成后,该项目的拨入专款若有结余,应按拨款人的规定,或是上缴。或是留归单位用于正常业务,或是用于其他特殊业务。此外,“拨入专款”科目应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明细账,如明细科目核算科学,事业单位由于项目未完成而需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应与期末形成的拨入专款结存,这些明细科目应与“拨入专款”科目相对应。最后,期末结转余额时,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明细科目如“专款支出——××项目”。以后年度按规定继续使用时,借记“专款支出——××项目”科目,貸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结转时,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专款支出”科目。按规定拨入专款结存的余额留归本单位时,在会计处理时也应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如“拨人专款”科目有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使用的拨入专款结存数额。
三、我国拨入专款项目资金会计处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拨入专款是比较特别的一个项目,其来源和用途足以证明重要性和权威性。基于专款专用的要求,本应产生的结果也比较简单,几个硬数字而已。但是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审计以来,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经常出现问题,会计审计及政府人员的廉政建设和依法办事也不断出现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正确审视和改进,使之更好的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确保专款专用,每一笔支出都用得合理真实。以下是目前我国拨入专款会计处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隐瞒拨人专款收支 有的单位偷梁换柱,暗自转移拨入专款,对于拨入专款项目资金没有独立设置拨入专款会计核算科目,而是把其直接放在本单位经费科目下进行核算,并把拨人专款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且在此科目直接列支其他费用支出,进行挪用拨人专款资金。例如,有的单位收到上级或者财政部门的拨入专款用于基础建设等项目的,却转移到本单位本部门的本身建设和发展;有的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到了一些拨人专款项目资金,但在会计确认核算时,却将此部分资金与单位经费放在一起,没有与拨入专款会计科目相一致,支出的实际为拨入专款,而会计报表上显示的减少的却为单位经费,混乱的管理,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了隐患,贪污腐败现象严重。从其会计报表上看,“拨人专款”收支被隐瞒,没有来源和去向的显示,完全销声匿迹了,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麻烦。因此,拨入专款的收支透明度决定着廉政建设的成败。
(二)虚列拨入专款支出
有的单位对拨入专款项目资金来源的透明度很高,及时公开了其来源的渠道和数目,但在拨入专款支出时则出现问题。有的将拨入专款项目资金在下拨到基层实施项目过程中虚列工程项目支出,其方式是:在工程决算单中,未做项目列项目,做了项目,采取虚增工程量。有的是采取拨入专款项目资金回流手段,其方式是:以资助、赞助等巧立名目或其他形式向项目单位要回部分资金。
除了上面两种主要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将拨入的专款项目资金作为一种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礼物”交易,有关审计单位没有能够及时地对有关专项资金的使用和效益进行跟踪等等。
四、如何有效地对拨入专款项目资金进行审计
针对以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即隐瞒和虚列拨人专款项目资金、对于拨入专项资金使用跟踪不到位、监督不到位等。实际工作中只有处理好这几个可能产生问题的主要途径,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专项资金使用上的纰漏。而这当中最合理和最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加强和改进实际工作中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一)对专项资金会计、审计工作加强监督管理
从思想上入手,应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单位各级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培训,使其明白在其位,谋其职,要对得起身上的官服和赋予的责任,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切实为人民做实事,有效利用国家拨入专款项目资金。作为基层部门或单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自强财力,做到开源节流,用好每一分专项资金,真正发挥专项资金的最大效益。
各级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支持审计机关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从人员和经费上给开展专项资金审计的有关人员与支持,有关政策应该明确规定关于专项资金审计的程序和具体工作规定。
(二)及时跟踪掌握资金流动的节点
在实际财政拨人专项资金中,由于各个部门性质不同、申请使用资金的途径更是差异巨大。然而,有一点却是不变的,即资金必须要收入和支出。因此,在审计中,我们只要抓住资金流动的各个节点,就一定能够把挤占挪用专款的现象排除。具体审计中,在日常向会计核算中心报账时,就要在支出单据上注明支出的性质,分清正常支出与专项支出的内容,使核算中心记账时正确归类。严格遵循日清月结的会计基本原则,增加拨入专款项目资金的来源和支出的透明度和真实度。这样就可以检查现金的支出去向,哪个环节有问题就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必要的调查。
(三)定时编制方案进行审计
结合审前调查的基本情况,从审计目标入手,突出审计重点。编制科学的审计方案,综合应用各种评价标准,如可以将对比法、环比法、分析指标法等统计学的方法编入审计实施方法中,供审计人员取证参考;界定时评价标准应突出政策规定与项目效果相结合,使审计评价更为客观。
应该将实时的评价结果和事业单位以后的资金申请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限制当事单位使用专项资金的行为。增加其非法使用资金的风险,也可以从法律上进行规定,严厉禁止非法使用行为,否则给予经济制裁。
(四)专项资金效益审计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专项资金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对比和评价。评价对于促进有关部门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审计评价应该侧重于资金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效果,即如何利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总之,审计人员应该在判断专项资金管理流程是否运行高效、资金是否使用及时足额到位。有无立项不科学造成选择失败等情况,应该重点评价专项资金使用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产生的影响,研究资金投向和投放方式对使用效果的影响,以及项目实施结果与预期申报目标存在差异等问题。
责任编辑: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