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12-01
一百多年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中国人太多的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那段屈辱的历史。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火烧圆明园到"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要常怀忧患意识,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1勿忘屈辱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透过68年前的烽火硝烟,我们决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给中华文明造成的空前浩劫。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残酷杀害中国军民,强行掠取资源劳工,蹂躏摧残妇女儿童,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罪恶滔天的兽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受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日本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并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31年策划发动"9·18"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以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这一系列侵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先后践踏了中国大片土地,侵占了中国大部分重要城市,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2常怀忧患意识
所谓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源发于人内心的一种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直接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是人改造世界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能动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动力。
历史教师应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为学生搭起一座桥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中国近现代史,每一个专题,无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可以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的功能。新课标强调"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增进爱国情感的课堂"。
二千多年前,孟子在《孟子o告子下》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告知世人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一直以来,这个观点一直被国人所尊崇,并传承至今。目前学生生活的优越,讲排场讲阔气,浪费严重,从杨梅外盛行,忧患意识淡薄了,这种思潮如果不抓紧改过,未来的中国是非常可怕的。
当前的国际复杂的形势也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的教育,世界正向极化趋势发展,虽然和平和发展是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要建立国防军,想成为"正常国家",修改宪法等一系列动作不断。日美联合防御体系的建立,东盟国家的疯狂扩军备战,南亚的军备竞赛,中国边境矛盾不断,美国又开始拉拢蒙古,中国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发展空间,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以便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有位伟人说过,"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不少中学生忧患意识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我们中学教育的一大遗憾。因此,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历史学科中加强对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已刻不容缓。
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忧患意识的主阵地作用
3.1教师要转变历史课堂教学的观念。历史课程标准提到"必须全面实施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总目标是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的,教育也由过去以知识为本发展为今天以人为本。
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角色。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要不断充电,不但要牢记历史,而且还要不断更新观念,掌握那些"不安分国家"的动向,然后及时向学生传达信息,让每一名学生都清醒的感受那些侵略过中国的国家亡我之心不死,每一名中国人都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3.2教师要用情感教育激"活"历史课堂,使学生首先对历史学科有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教育为师生情感发生强烈的共鸣,得到和谐的交流,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应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和蔼的态度出现在学生面前。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举止大方,充满愉快的微笑,语言流畅、生动、亲切,通俗易懂又充满启发性和感染力。但在讲到列强侵略时,要严肃认真,用表情和情感打动学生,用真挚的爱国情感引领学生,要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永不忘怀。
3.3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感染学生,设置情境,激发忧患情感。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等, 再现出具体感人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讲抗日战争时,除了展示一些生动的图片,是学生感受的抗日的气息,爱国的热情外,还利用多媒体的优越性,出示了几组材料,让学生认识当年战争是多么惨烈,教会学生一定不能忘记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意识到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不容缓慢,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
总之,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忧患意识的培养,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学生只有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具有"居安思危"的情怀,我们的国家才能日益强盛。
一百多年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中国人太多的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那段屈辱的历史。从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火烧圆明园到"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要常怀忧患意识,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1勿忘屈辱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扩大对华侵略,英、法、德、奥、意、日、俄、美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侵略军在华屠杀人民,掠夺财物,践踏中国主权。清廷慈禧等人逃往西安,派李鸿章等人乞和。11月,侵略军增至10万分别入侵山海关、保定、正定等地,并进兵山西。沙俄还单独出兵17万分六路入侵中国东北。1901年9月,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透过68年前的烽火硝烟,我们决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给中华文明造成的空前浩劫。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残酷杀害中国军民,强行掠取资源劳工,蹂躏摧残妇女儿童,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罪恶滔天的兽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受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日本1874年进犯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台湾,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并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31年策划发动"9·18"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1937年以进攻卢沟桥为标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这一系列侵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先后践踏了中国大片土地,侵占了中国大部分重要城市,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2常怀忧患意识
所谓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源发于人内心的一种自觉的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直接表现为坚强意志和奋发精神,是人改造世界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能动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动力。
历史教师应该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为学生搭起一座桥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对课堂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功能,中国近现代史,每一个专题,无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可以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的功能。新课标强调"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新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增进爱国情感的课堂"。
二千多年前,孟子在《孟子o告子下》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告知世人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一直以来,这个观点一直被国人所尊崇,并传承至今。目前学生生活的优越,讲排场讲阔气,浪费严重,从杨梅外盛行,忧患意识淡薄了,这种思潮如果不抓紧改过,未来的中国是非常可怕的。
当前的国际复杂的形势也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的教育,世界正向极化趋势发展,虽然和平和发展是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要建立国防军,想成为"正常国家",修改宪法等一系列动作不断。日美联合防御体系的建立,东盟国家的疯狂扩军备战,南亚的军备竞赛,中国边境矛盾不断,美国又开始拉拢蒙古,中国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发展空间,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以便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有位伟人说过,"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目前不少中学生忧患意识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我们中学教育的一大遗憾。因此,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历史学科中加强对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已刻不容缓。
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忧患意识的主阵地作用
3.1教师要转变历史课堂教学的观念。历史课程标准提到"必须全面实施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总目标是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的,教育也由过去以知识为本发展为今天以人为本。
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适应新角色。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要不断充电,不但要牢记历史,而且还要不断更新观念,掌握那些"不安分国家"的动向,然后及时向学生传达信息,让每一名学生都清醒的感受那些侵略过中国的国家亡我之心不死,每一名中国人都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3.2教师要用情感教育激"活"历史课堂,使学生首先对历史学科有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情感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教育为师生情感发生强烈的共鸣,得到和谐的交流,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应时刻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和蔼的态度出现在学生面前。课堂上,教师精神饱满,举止大方,充满愉快的微笑,语言流畅、生动、亲切,通俗易懂又充满启发性和感染力。但在讲到列强侵略时,要严肃认真,用表情和情感打动学生,用真挚的爱国情感引领学生,要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永不忘怀。
3.3教师要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感染学生,设置情境,激发忧患情感。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有针对性的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等, 再现出具体感人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讲抗日战争时,除了展示一些生动的图片,是学生感受的抗日的气息,爱国的热情外,还利用多媒体的优越性,出示了几组材料,让学生认识当年战争是多么惨烈,教会学生一定不能忘记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意识到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不容缓慢,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
总之,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忧患意识的培养,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学生只有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具有"居安思危"的情怀,我们的国家才能日益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