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管电压低管电流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在颈动脉CT血管造影的应用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Des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在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40例行颈动脉CTA的患者(BMI 20~25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20例。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自动mAs,应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低剂量组管电压80 kV,自动mAs并限制最大值为150 mAs,应用FBP和IMR重建。两组病例对比剂均采用碘帕醇(370 mg I/100 ml),用量32 ml,注射速率4 ml/s,注射完毕后以同等速率注射生理盐水50 ml。以画感兴趣区域(ROI)的方式分别测量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右颈动脉颅内岩骨段3段血管CT值、SD值(图像噪声)和同层面邻近肌肉CT值、SD值(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建图像,采用四分法对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

结果

低剂量组图像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和右颈动脉颅内岩骨段CT值分别为(479.87±70.28)、(514.78±82.69)和(436.50±89.87)HU,高于常规剂量组图像CT值(295.63±34.75)、(325.09±37.81)和(286.93±36.46)HU(t=-6.47、-5.76、-3.66,P<0.05);低剂量组IMR重建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右颈动脉颅内岩骨段3段颈动脉的SNR和CNR均高于常规剂量组FBP重建图像(t=-7.54、-3.55、-5.31、-7.13、-5.28、-8.35,P<0.05)。常规剂量组FBP重建和低剂量组IMR重建颈动脉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整体满意,低剂量组FBP重建图像质量差于常规组FBP重建和低剂量组IMR重建(Z=-2.87、-3.69, P<0.05)。低剂量组有效剂量(0.57±0.13) mSv较常规组(2.22±0.36) mSv降低73.0%。

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扫描联合IMR,可使颈动脉CTA获得良好图像质量并大幅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利用3D打印颅脑辐射等效体模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放疗剂量验证的方法,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安全提供一种可靠的剂量保证手段。方法采集两例患者(患者1和患者2)的CT图像数据,基于患者1的图像数据,重建其颅骨与脑组织,制作颅脑体模,验证颅骨与脑组织的等效材料。基于患者2的图像数据,根据3D图像重建并选用组织等效材料重建完全的头颅结构,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全头颅体模。通过对目标区域插入电离室剂量仪并行放
期刊
目的比较基于三维CT(3D-CT)、四维CT(4D-CT)和锥形束CT(CBCT)图像勾画的食管癌大体肿瘤靶区位置和体积差异。方法34例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3D-CT、4D-CT扫描,放疗首次拍摄CBCT。分别在3D-CT、4D-CT呼气末时相、4D-CT最大密度投影(MIP)和CBCT图像勾画得到GTV3D、GTV4D50、IGTVMIP和IGTVCBCT,4D-CT 10个呼吸时相的GTV融合得
目的探讨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在腮腺区复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经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的24例复发腮腺腺源性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临床Ⅳ期。定期随访,观察并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复发肿瘤患者,随访时间4至59个月。6例局部控制失败,10例患者死亡。患者1年、3年生存
目的探讨胰腺癌在进行射波刀治疗前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的最优延迟时间,并分析此时间点靶区勾画与各评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16排大孔径螺旋CT定位机对拟行射波刀治疗的120例胰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进行增强扫描,分别是:25、45和65 s组,30、50和70 s组和35、55和75 s组。扫描完成后根据图像质量评分表由3名副高职称以上放疗科医生分别进行评分。采用随机截距发展模型、Sida
目的通过对2014年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受照后2年的医学观察,探讨放射损伤的远后效应及肢体局部放射损伤的康复治疗效果,为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提供临床资料。方法仔细询问受照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和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系统评价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眼、神经-精神系统等改变,观察并评价患者右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疗效。结果造血、免疫系统基本恢复,但骨髓穿刺仍提示
期刊
目的测定呼和浩特市城区表层土壤中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测量环境放射性水平,评估其对居民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采用高纯锗γ能谱仪对呼和浩特市城区48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放射性核素的测定;用环境γ剂量率仪测量了环境辐射水平;与世界和我国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平均值进行了比较,通过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和相关文献推荐的方法估算了居民受照剂量。结果呼和浩特市表层土壤样品中238U、232Th、2
目的建立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爪垫淋巴结转移模型,监测肿瘤早期淋巴结转移,并用荧光成像评价X射线局部治疗效果。方法将表达荧光素酶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Luc接种至裸鼠爪垫皮下,建立爪垫皮下淋巴结转移模型。通过裸鼠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连续观察肿瘤细胞在淋巴结中的转移情况,并将有早期淋巴转移的荷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治疗效果,HE染色观察评价病理形态学变化。
目的探索降低介入职业人员眼晶状体受照剂量的方法,为介入职业人员放射防护措施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1台配备常规辅助防护设施的介入设备和两种常见的神经介入手术类型,在辅助防护设施改造前和改造后分别测量46例和35例手术,用直读式电子剂量计读取各例介入手术中职业人员的眼晶状体受照剂量,并分析剂量变化趋势。结果辅助防护设施改造后,全脑血管造影术、脑部栓塞术中第1术者和第2术者的左眼晶状体平均剂量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