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把握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234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自豪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新教材较原教材能比较容易达到这一目的.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看得很认真,教师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新教材上的演示實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险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杯子应固定在桌面上(抓在手上不可靠),当教师用木尺敲击硬塑料片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自主地用手做接的架势,他担心鸡蛋会掉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打破.突然鸡蛋落到杯子里,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又如第三章第二节的演示实验2,若用一般的橡皮筋来做既看不出振动快慢,又听不出音调高低,如用钢直尺来做,把一端压在桌子边缘上,拨动另一端,钢直尺的振动快慢非常明显,音调高低非常清楚,效果很好.
  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第一章第二节分组实验的第三步“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丝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的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只有在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是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严格要求解题方式和物理量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三、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二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
  开始几周的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学生往往因语文水平有限,口头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不高,对说理题的回答总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理讲不准,罗罗嗦嗦.教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然后作出示范性的答题.开始几周不作过高要求,只要他们答题时能用“物理语言”回答清楚就行,以后慢慢引导,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胆子就大了,脑子也开动起来了,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尽人意,也要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能动脑筋的一面.有位学生在回答第三章第二节“想想议议”中“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时说:“把教室里的空气抽了,噪声就没有了.”还有位学生问:实验室的温度计为什么不做成和体温计一样,离开被测液体仍能读数呢?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回答和问话,应表扬肯定他们动脑筋的一面,同时给他们予以纠正和解释,学生们高兴得不得了.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前期,应着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害怕心理上下功夫,不必担心这样做会降低标准,影响教学质量.只要我们不放松要求,坚持目标,随着学生思想品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深层次变化,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地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稳固扎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虽是一句古老的话题,但无论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年代,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说法仍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在当前素质教育之风日趋浓厚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气氛,都应体现一个“活”字,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期刊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神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作文上,就可以点石成金,就会使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就会使花草倾诉心中的秘密,枯枝败叶讲述生命的真谛。可见,好的文章往往十分注重运用修辞的语言为文章增添光彩,那么,如何在作文中巧用修辞呢?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建议。  (一)运用排比,增强气势,形象说理,理趣盎然。  排比句用于说理,能造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
期刊
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春风,吹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带来了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语文教学谈论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习些自主读书的本领。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阅读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实施教学民主,营造
期刊
向书本学习是自我的充实与丰满,向实践学习是自我的提高与跨越。一个人的自主精神、生活经验、生存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因此我们在课改的进程中,既要注重观念转变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变革的载体作用。促進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不光要靠课堂上来完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也
期刊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人来说,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克服两个习惯。  一、克服“對号入座”式的习惯。  例如有一首关于肇庆七星岩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其英译文是这样的:  Borrow a pool of water from Hangzhou West Lake,  Remo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靠学生们所学得知识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可见学习迁移是影响学生学习效应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善教”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重视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善学”探索科学的学法,学习时自觉进行学习迁移,克服干扰,从而提高学业成绩,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物理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正迁移的发生,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1 建构知识、技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和动力。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尤显重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立足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火花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若好之者,好之者莫若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代表了不同的学习境界,“乐之”是最高境界。如果说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学生生命的一段历程,如果在历史课堂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