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造船行业产能过剩的影响,降本增效的造船新思路已经在全国的各大中小型船厂开始了推广,对造船成本的较低和造船周期的缩短,逐渐成为船企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对全球船舶市场疲软的最好的发展措施之一。计划管理的形成是工程管理的具体的体现,能有效的缩短造船周期。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船舶企业项目工程计划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船舶企业项目;工程计划;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1-0044-01
1、前言
项目管理作为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已在工程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和发展,而应用于工程设计在我国还不普遍,船舶设计行业尚处于探索、总结和完善阶段。根据工程设计管理模式的变化,结合多型船舶设计实施设计项目管理的情况,对船舶设计实施项目管理进行探讨,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设计院的竞争力。
2、船舶企业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船舶企业而言,船舶产品高标准高效率的生产,是企业所要优先考虑的内容。船舶企业在工程管理项目上,虽然优越于完全集中管理和集中控制的计划管理模式,但在实际中仍存在如下的问题:
1)工程项目没有形成系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项目计划的控制缺乏总体性。2)工程项目没有构建系统的项目进度测量,其所采用的“以进度工时所占总工时的百分比”的测量方式,无法对进度工时进行实时的反馈,以至于进度百分比存在失真的问题。3)项目管理没有构建完善的管理部门,尤其是对于产品的研发生产,缺乏直接负责的管理部门。于是,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比较困难,加之各部门的权限和利益追求不同,使得部门协调管理的意图多以“职能导向”为主,对于项目决策优化的意愿比较缺失。
3、构建船舶企业工程项目计划管理模式
3.1 项目工程计划管理的具体要求
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管理复杂、界面多的特点,于是对于计划管理的要求比较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针对工程项目,构建项目负责组。且对于项目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采用项目管理模式。2)对于计划管理模式,需要强化计划工具软件的使用,以完善项目的计划管理需求。3)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计划的编制。同时,针对各方以确认的项目计划,实现计划项目的实施。4)在业主与承包商的确认之下,对进度测量系统的建立。
3.2 工程项目计划管理模式的构建
(1)构建管理组织结构。工程具有规模大、管理负责的特点,于是在满足计划管理的要求上,需要针对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项目计划控制和管理模式的建立。
1)组织结构的调整。在工程项目管理和计划管理的需求下,船舶企业要在传统职能制的管理基础上对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引入,进而满足管理与计划控制的内在需求。于是,在职能管理部门的形式下,构建矩阵制的机构模式,是实现跨部门协调管理的关键。也就是说,传统的直线制结构模式,在矩阵制的模式下,实现了管理由垂直方向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图1所示,矩阵制组织结构,是在项目管理全面引入的基础上形成的。从矩阵制组织结构来看,其保留了职能部门的原有结构形式,只是在垂直结构的基础上融入了纵向的控制内容。所以,船舶企业的项目管理重点由传统职能控制的状态下,转变为职能与项目并举执行的情形,从而较好地避免了直线式组织结构的弊端。
2)目的计划管理结构的构建。关于目的计划管理结构构建,是在矩阵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船舶企业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项目计划的管理要点主要有:
a.控制项目的设计计划;b.控制项目的采办计划;c.项目配件制作与配送的计划控制;d.构建项目的多级计划网络体系;e.项目协调性的计划控制。同时,在实际的计划管理环节,为实现各环节的管理职能,项目组一般要设置计划经理,负责项目计划的整体性控制。并且,基于实际控制需求,合理地设置计划分经理,进行分区域内的计划控制。
(2)明确管理职责。对于管理职责的明确,在于职责划分的合理性。于是,管理职责的划分,重点在于矩阵制管理结构下,管理部门的职能分配问题。所以,具体的明确如下所示:
a.对于生产计划的协调与平衡工作,应该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并基于项目合同的要点,把生产资源合理地分配至各项目组。b.项目组主要负责厂方的项目管理,并通过项目计划的制定、监督和协调,以确保工程项目在合同要求下高质量完成。
(3)构建计划项目管理的分级体系。船舶企业的生产管理,是基于生产资源而进行的,并在工作的负责过程中,切实做到对项目计划的跟进式管理。对于项目计划管理,关键在于分级体系的构建。一般情况下,分级体系主要以四级模式为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级管理:项目管理的总体计划,主要负责合同中要节点处的计划控制;
第二级管理:针对阶段性和区域性的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多個项目的逻辑关系;
第三级管理:针对项目形成详细的计划;
第四级管理:针对项目形成数据计划,是第三级管理的完善计划。
(4)项目进度的测量。各项目的负责人,要负责各环节的跟进式详细计划,并将每周的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地反馈至公司总部。在实际的进度测量中,项目计划人员要基于各工程内容的状况和权重,进行合理地进展百分比,以科学的实时的反应工程的进展状况。
3、船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行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3.1 船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行中的不足
(1)我们在船舶工程设计中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项目管理只参与计划管理和质量控制,在船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行中只起着协调的作用。(2)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项目管理不仅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及协调能力,还要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3)在矩阵式组织中,设计人员处于项目管理、项目总师和专业科科长的“多头领导”,而且船舶工程设计项目有其特殊性,有的设计人员同时参与几个项目,容易导致项目优先次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冲突。(4)缺少团队精神。目前的体制是从计划经济转制而来,离以“项目管理为中心、专业管理为基础、质量管理为核心”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2 船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行中的改进措施
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和近2年项目管理的实践,提出下列措施与大家一起探讨。
(1)逐步建立以“项目管理为中心、专业管理为基础、质量管理为核心”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将行政指挥系统和设计师系统合二为一,成立项目组,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计划管理、质量控制和经费管理。(2)抓紧建立合理、可行的项目分配制度。船舶产品差异性大,技术要求和难点各不相同,应建立和完善船舶设计生产定额。为切实解决项目设计生产中劳动经费的分配问题,实现低成本高效益,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3)按照核定的成本定额,严格控制项目成本;根据各专业设计部门所完成的工作量、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好坏,完成船舶设计科研费用的内部分配。(4)充实项目管理队伍,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4、结语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船舶产业,船舶企业要不断的改革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船舶企业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对于项目计划管理模式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机制,是船舶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吕斌.海洋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2] 赵健,章维宇.论军工船舶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139.
[关键词]船舶企业项目;工程计划;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1-0044-01
1、前言
项目管理作为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已在工程建设中得到普遍应用和发展,而应用于工程设计在我国还不普遍,船舶设计行业尚处于探索、总结和完善阶段。根据工程设计管理模式的变化,结合多型船舶设计实施设计项目管理的情况,对船舶设计实施项目管理进行探讨,有利于提高项目质量,降低成本,提高设计院的竞争力。
2、船舶企业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船舶企业而言,船舶产品高标准高效率的生产,是企业所要优先考虑的内容。船舶企业在工程管理项目上,虽然优越于完全集中管理和集中控制的计划管理模式,但在实际中仍存在如下的问题:
1)工程项目没有形成系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项目计划的控制缺乏总体性。2)工程项目没有构建系统的项目进度测量,其所采用的“以进度工时所占总工时的百分比”的测量方式,无法对进度工时进行实时的反馈,以至于进度百分比存在失真的问题。3)项目管理没有构建完善的管理部门,尤其是对于产品的研发生产,缺乏直接负责的管理部门。于是,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比较困难,加之各部门的权限和利益追求不同,使得部门协调管理的意图多以“职能导向”为主,对于项目决策优化的意愿比较缺失。
3、构建船舶企业工程项目计划管理模式
3.1 项目工程计划管理的具体要求
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管理复杂、界面多的特点,于是对于计划管理的要求比较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针对工程项目,构建项目负责组。且对于项目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采用项目管理模式。2)对于计划管理模式,需要强化计划工具软件的使用,以完善项目的计划管理需求。3)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计划的编制。同时,针对各方以确认的项目计划,实现计划项目的实施。4)在业主与承包商的确认之下,对进度测量系统的建立。
3.2 工程项目计划管理模式的构建
(1)构建管理组织结构。工程具有规模大、管理负责的特点,于是在满足计划管理的要求上,需要针对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项目计划控制和管理模式的建立。
1)组织结构的调整。在工程项目管理和计划管理的需求下,船舶企业要在传统职能制的管理基础上对工程管理制度进行引入,进而满足管理与计划控制的内在需求。于是,在职能管理部门的形式下,构建矩阵制的机构模式,是实现跨部门协调管理的关键。也就是说,传统的直线制结构模式,在矩阵制的模式下,实现了管理由垂直方向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图1所示,矩阵制组织结构,是在项目管理全面引入的基础上形成的。从矩阵制组织结构来看,其保留了职能部门的原有结构形式,只是在垂直结构的基础上融入了纵向的控制内容。所以,船舶企业的项目管理重点由传统职能控制的状态下,转变为职能与项目并举执行的情形,从而较好地避免了直线式组织结构的弊端。
2)目的计划管理结构的构建。关于目的计划管理结构构建,是在矩阵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船舶企业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项目计划的管理要点主要有:
a.控制项目的设计计划;b.控制项目的采办计划;c.项目配件制作与配送的计划控制;d.构建项目的多级计划网络体系;e.项目协调性的计划控制。同时,在实际的计划管理环节,为实现各环节的管理职能,项目组一般要设置计划经理,负责项目计划的整体性控制。并且,基于实际控制需求,合理地设置计划分经理,进行分区域内的计划控制。
(2)明确管理职责。对于管理职责的明确,在于职责划分的合理性。于是,管理职责的划分,重点在于矩阵制管理结构下,管理部门的职能分配问题。所以,具体的明确如下所示:
a.对于生产计划的协调与平衡工作,应该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并基于项目合同的要点,把生产资源合理地分配至各项目组。b.项目组主要负责厂方的项目管理,并通过项目计划的制定、监督和协调,以确保工程项目在合同要求下高质量完成。
(3)构建计划项目管理的分级体系。船舶企业的生产管理,是基于生产资源而进行的,并在工作的负责过程中,切实做到对项目计划的跟进式管理。对于项目计划管理,关键在于分级体系的构建。一般情况下,分级体系主要以四级模式为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级管理:项目管理的总体计划,主要负责合同中要节点处的计划控制;
第二级管理:针对阶段性和区域性的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多個项目的逻辑关系;
第三级管理:针对项目形成详细的计划;
第四级管理:针对项目形成数据计划,是第三级管理的完善计划。
(4)项目进度的测量。各项目的负责人,要负责各环节的跟进式详细计划,并将每周的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地反馈至公司总部。在实际的进度测量中,项目计划人员要基于各工程内容的状况和权重,进行合理地进展百分比,以科学的实时的反应工程的进展状况。
3、船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行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3.1 船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行中的不足
(1)我们在船舶工程设计中采用的项目管理模式与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项目管理只参与计划管理和质量控制,在船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行中只起着协调的作用。(2)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现代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项目管理不仅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及协调能力,还要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3)在矩阵式组织中,设计人员处于项目管理、项目总师和专业科科长的“多头领导”,而且船舶工程设计项目有其特殊性,有的设计人员同时参与几个项目,容易导致项目优先次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冲突。(4)缺少团队精神。目前的体制是从计划经济转制而来,离以“项目管理为中心、专业管理为基础、质量管理为核心”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3.2 船舶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运行中的改进措施
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和近2年项目管理的实践,提出下列措施与大家一起探讨。
(1)逐步建立以“项目管理为中心、专业管理为基础、质量管理为核心”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将行政指挥系统和设计师系统合二为一,成立项目组,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计划管理、质量控制和经费管理。(2)抓紧建立合理、可行的项目分配制度。船舶产品差异性大,技术要求和难点各不相同,应建立和完善船舶设计生产定额。为切实解决项目设计生产中劳动经费的分配问题,实现低成本高效益,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3)按照核定的成本定额,严格控制项目成本;根据各专业设计部门所完成的工作量、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好坏,完成船舶设计科研费用的内部分配。(4)充实项目管理队伍,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4、结语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船舶产业,船舶企业要不断的改革管理模式,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目前,我国船舶企业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对于项目计划管理模式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机制,是船舶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吕斌.海洋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2] 赵健,章维宇.论军工船舶企业成本管理机制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