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紧紧抓住初中语文教材中几篇经典小说的细节,从细节描写折射社会生活、细微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细腻刻画暗示人物命运等几个方面分析,引导学生走近细节、领会细节、品味细节、享受细节,使学生养成能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特别是能善于观察细小的东西,善于观察自然界事物的细微变化,把观察得来的东西经过感悟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懂得锤炼细节的重要性。
【关键词】细致 细微 细腻 折射 推动 暗示
一篇小说读过多年之后,也许好多内容都记不得了,但经过锤炼的细节会让人永远难忘。比如,人们熟悉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除了车铃不响其它都响和严监生断气前迟迟不肯放下的两个手指头等绝妙的细节就让无数读者在头脑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常常把这两个细节用于其它语言环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小说,其中就有很多经过锤炼过的细节。在教学这些细节时,我们应该反复阅读,认真研究,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一、细致描写,折射社会现实
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故乡》,是一篇反映旧中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含蓄地批评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同时表明作者对新生活的热切渴望的小说。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给读者的印象很深。其中有一处是在小说的开头,写“我”乘船回故乡,看到故乡远远不是记忆中的故乡,有一句“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写得有滋有味,特别是一个“横”字,描写得极其细致,十分生动。因为这个“横”字,一方面写出了在船上所见,交代了“我”观察事物所处的位置。船在航行,“我”的视线与岸上的景物、建筑物相平行,所以几个荒村看上去只能是横着的。另一方面,这个“横”字也写出了荒村房屋矮小、不起眼,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物,也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一片荒涼。还有,这样写,更能集中表现荒村的毫无生气、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气。
当然,作者抓住故乡的特点——荒凉、萧瑟、了无生气来写,目的不只是写实,而是要通过细致的描写折射社会现实,让读者看到旧中国社会的落后、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以唤起人们认清社会现实,追求新的生活。作者借助白描的手法,抓住荒村横着的细节,把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寄予其中。这样的细节描写,很像一幅木刻,着笔很深,十分醒目,它吸引着读者,同时也引导着读者去思考,去品味。
二、细微变化,推动情节发展
《多收了三五斗》也是一篇著名的小说。与《故乡》一样,都是写旧中国劳动人民的不幸,而且都是借助经过锤炼的细节来写。这篇小说写江南的农民满怀多收了三五斗可以卖个好价钱改善生活的美好愿望,起早到小镇粜米,结果事与愿违,处处跌价,处处碰壁,丰年也成灾,十分深刻地反映旧中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要数两次写影子的细节。开头写农民到米行碰运气,是拖着长长的影子,意在说明这些农民是在夜里动身,到了小镇上太阳才刚刚升起来,所以影子才那么长长的。可是,讨价还价,闹了半天,米还没有粜出去,时间之久,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用的由长长的影子变成了短短的影子。这一“长”一“短”,抓住了影子的细微变化,不仅巧妙地交代了时间的流逝,更重要的是巧妙地写出了旧中国农民的命运,再加上一个“拖”字,让读者想象到这些农民的疲惫不堪、身心憔悴、有气无力。这些农民自认为遇到丰年光景无论如何应该比灾年要好些,可这只是一厢情愿、美好愿望罢了,在事实面前,希望的肥皂泡一个个破灭,内心受到的打击比起大早劳累更加痛苦。这个细节,表面交代时间,实际上写农民的悲哀。
好的细节总是耐人寻味。影子长短的细微变化,前后照应,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情节的发展,往往要借助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使之前后呼应、承上启下。而这篇小说中影子的细微变化,也正具有这样的功能。
三、细腻刻画,暗示人物命运
《孔乙己》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是“五四”前夕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小说中有很多经过反复锤炼的细节描写,如孔乙己是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用手指头蘸了酒准备写有四种写法的“回”字,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摸出四文钱,孔乙己被酒客嘲笑后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等等,都是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而小说结尾处写孔乙己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了,可以说是对孔乙己神情和心理最细腻的刻画。谁都知道,人的手是用来劳动的,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可是,深受封建文化毒害的孔乙己竟然用手走路,这不是表演杂技,而是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好喝懒做的恶习又不改,就只好爬来爬去、爬进爬出。可作者偏偏不肯用“爬”字,而用“走”字,读来更加令人心酸。
总之,阅读小说,要在阅读细节上多下功夫。因为好的细节描写,都是作者锤炼得来的。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细节描写的典型。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必须在细节描写上花力气。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走近细节、领会细节、品味细节、享受细节,并从中获得深刻启示。要懂得任何细节,都是作者善于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所获得的。因此,通过小说细节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特别是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善于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把观察得来的东西经过感悟变成自己的东西。还要懂得锤炼细节的重要性。细节不是越细越好,也不是伸手抓过来的就是细节。细节要加以锤炼,使之变成典型,变成精华,变成令人过目不忘、深受启发、永远碰撞心灵的东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级中学)
【关键词】细致 细微 细腻 折射 推动 暗示
一篇小说读过多年之后,也许好多内容都记不得了,但经过锤炼的细节会让人永远难忘。比如,人们熟悉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除了车铃不响其它都响和严监生断气前迟迟不肯放下的两个手指头等绝妙的细节就让无数读者在头脑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并常常把这两个细节用于其它语言环境。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小说,其中就有很多经过锤炼过的细节。在教学这些细节时,我们应该反复阅读,认真研究,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一、细致描写,折射社会现实
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故乡》,是一篇反映旧中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含蓄地批评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同时表明作者对新生活的热切渴望的小说。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给读者的印象很深。其中有一处是在小说的开头,写“我”乘船回故乡,看到故乡远远不是记忆中的故乡,有一句“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写得有滋有味,特别是一个“横”字,描写得极其细致,十分生动。因为这个“横”字,一方面写出了在船上所见,交代了“我”观察事物所处的位置。船在航行,“我”的视线与岸上的景物、建筑物相平行,所以几个荒村看上去只能是横着的。另一方面,这个“横”字也写出了荒村房屋矮小、不起眼,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物,也没有什么高大的树木,一片荒涼。还有,这样写,更能集中表现荒村的毫无生气、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气。
当然,作者抓住故乡的特点——荒凉、萧瑟、了无生气来写,目的不只是写实,而是要通过细致的描写折射社会现实,让读者看到旧中国社会的落后、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以唤起人们认清社会现实,追求新的生活。作者借助白描的手法,抓住荒村横着的细节,把自己的感受和愿望寄予其中。这样的细节描写,很像一幅木刻,着笔很深,十分醒目,它吸引着读者,同时也引导着读者去思考,去品味。
二、细微变化,推动情节发展
《多收了三五斗》也是一篇著名的小说。与《故乡》一样,都是写旧中国劳动人民的不幸,而且都是借助经过锤炼的细节来写。这篇小说写江南的农民满怀多收了三五斗可以卖个好价钱改善生活的美好愿望,起早到小镇粜米,结果事与愿违,处处跌价,处处碰壁,丰年也成灾,十分深刻地反映旧中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要数两次写影子的细节。开头写农民到米行碰运气,是拖着长长的影子,意在说明这些农民是在夜里动身,到了小镇上太阳才刚刚升起来,所以影子才那么长长的。可是,讨价还价,闹了半天,米还没有粜出去,时间之久,作者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用的由长长的影子变成了短短的影子。这一“长”一“短”,抓住了影子的细微变化,不仅巧妙地交代了时间的流逝,更重要的是巧妙地写出了旧中国农民的命运,再加上一个“拖”字,让读者想象到这些农民的疲惫不堪、身心憔悴、有气无力。这些农民自认为遇到丰年光景无论如何应该比灾年要好些,可这只是一厢情愿、美好愿望罢了,在事实面前,希望的肥皂泡一个个破灭,内心受到的打击比起大早劳累更加痛苦。这个细节,表面交代时间,实际上写农民的悲哀。
好的细节总是耐人寻味。影子长短的细微变化,前后照应,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部分。情节的发展,往往要借助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行,使之前后呼应、承上启下。而这篇小说中影子的细微变化,也正具有这样的功能。
三、细腻刻画,暗示人物命运
《孔乙己》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是“五四”前夕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小说中有很多经过反复锤炼的细节描写,如孔乙己是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用手指头蘸了酒准备写有四种写法的“回”字,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摸出四文钱,孔乙己被酒客嘲笑后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等等,都是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而小说结尾处写孔乙己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了,可以说是对孔乙己神情和心理最细腻的刻画。谁都知道,人的手是用来劳动的,是人类生活所必需的,可是,深受封建文化毒害的孔乙己竟然用手走路,这不是表演杂技,而是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好喝懒做的恶习又不改,就只好爬来爬去、爬进爬出。可作者偏偏不肯用“爬”字,而用“走”字,读来更加令人心酸。
总之,阅读小说,要在阅读细节上多下功夫。因为好的细节描写,都是作者锤炼得来的。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细节描写的典型。初中小说阅读教学必须在细节描写上花力气。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走近细节、领会细节、品味细节、享受细节,并从中获得深刻启示。要懂得任何细节,都是作者善于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所获得的。因此,通过小说细节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特别是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善于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把观察得来的东西经过感悟变成自己的东西。还要懂得锤炼细节的重要性。细节不是越细越好,也不是伸手抓过来的就是细节。细节要加以锤炼,使之变成典型,变成精华,变成令人过目不忘、深受启发、永远碰撞心灵的东西。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