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始入环节,它如一出好戏的序幕,若安排和设计合理,就会起到先声夺人、胜利在望的效果。如何做好教学过程的导入序幕呢?下面谈自己的教学做法和体会。
一、用旧知识导入新课
建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提问、练习等教学活动,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从“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
例如,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我就先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要学生做题并要求说出计算方法,然后把上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问学生现在属于什么算式,学生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师:你们能借用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去试算一下今天要学的知识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均跃跃欲试,成功的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了“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课的引入。
这种以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也为在新知学习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二、用直接法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学习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在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直接导入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点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可采用直接导入法。
三、用数学故事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讲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历史或故事,或利用多媒体播放数学家的事迹,往往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给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探究精神和学习毅力。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以数学故事导入:
我国民间流传的一首打油诗:
李白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与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李白的壶中原来就有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将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李白赏花时就要喝酒做诗,每次喝掉一斗酒(斗是古代装酒的器皿),这样反复经过三次,最后将壶中的全部喝光。问李白原来壶中有多少酒?
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想用小学的算术方法计算,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引入,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的从小学的学习模式向初中的学习模式进行转化。
四、用悬念导入新课
悬念导入是设计一种学生渴望解决、但運用已有的知识却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悬念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有理数的减法”时,提出问题: 25-3=?5.87-2.4=? - =?学生都很快得出答案,抓住时机教师就紧接着提出问题: 3-25=?2.4-5.87=? - =?学生进行计算,发现被减数小于减数,不够减,此时学生产生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这时教师揭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理数的减法。于是学生就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去主动学习。
五、用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课题。例如在教“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如下的导入过程:△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一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的重心画出来呢?大家试试看。
同学们跃跃欲试,很快提出解决的一两种办法,但只凭经验和感觉,无理论依据,教师则抓住此时机,导入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六、用类比导入新课
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性质、定理是通过类比推理发现的,它是科学研究中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利用类比导入新课,不仅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出了课题,同时也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七、用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准备。
例如,在“求代数式的值”的教学时,教师先提出问题: “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年级另外留10个,如果假设某个年级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这时学生会先列式得出代数式(2n+10)个,然后老师再提出:我们知道学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有6、8、7个班,则各应添置多少个排球?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需要添置的排球总数,是随着班数的确定而确定的,当班数n取不同的数值时,代数式2n+10的计算结果也不同。这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我们将上面计算的结果22、26和24,称为代数式2n+10当n=6、n=8和n=7时的值.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代数式的值。
像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计算思考,很自然亲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数学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导入,如数轴的概念、科学记数法概念、正负数概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好的新课导入就要做到即能“启”而且还能“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一、用旧知识导入新课
建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要把所学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提问、练习等教学活动,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从“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
例如,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时,我就先出示了一组多项式乘单项式,要学生做题并要求说出计算方法,然后把上题中的乘号改成除号,问学生现在属于什么算式,学生回答: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师:你们能借用多项式乘单项式的方法去试算一下今天要学的知识吗?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均跃跃欲试,成功的用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了“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课的引入。
这种以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也为在新知学习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打下基础。
二、用直接法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学习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整式的加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在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
直接导入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一点就可以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可采用直接导入法。
三、用数学故事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讲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历史或故事,或利用多媒体播放数学家的事迹,往往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给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探究精神和学习毅力。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以数学故事导入:
我国民间流传的一首打油诗:
李白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与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李白的壶中原来就有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将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李白赏花时就要喝酒做诗,每次喝掉一斗酒(斗是古代装酒的器皿),这样反复经过三次,最后将壶中的全部喝光。问李白原来壶中有多少酒?
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想用小学的算术方法计算,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引入,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的从小学的学习模式向初中的学习模式进行转化。
四、用悬念导入新课
悬念导入是设计一种学生渴望解决、但運用已有的知识却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悬念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有理数的减法”时,提出问题: 25-3=?5.87-2.4=? - =?学生都很快得出答案,抓住时机教师就紧接着提出问题: 3-25=?2.4-5.87=? - =?学生进行计算,发现被减数小于减数,不够减,此时学生产生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这时教师揭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理数的减法。于是学生就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去主动学习。
五、用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课题。例如在教“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可设计如下的导入过程:△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一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的重心画出来呢?大家试试看。
同学们跃跃欲试,很快提出解决的一两种办法,但只凭经验和感觉,无理论依据,教师则抓住此时机,导入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六、用类比导入新课
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性质、定理是通过类比推理发现的,它是科学研究中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利用类比导入新课,不仅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出了课题,同时也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七、用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准备。
例如,在“求代数式的值”的教学时,教师先提出问题: “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年级另外留10个,如果假设某个年级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这时学生会先列式得出代数式(2n+10)个,然后老师再提出:我们知道学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有6、8、7个班,则各应添置多少个排球?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需要添置的排球总数,是随着班数的确定而确定的,当班数n取不同的数值时,代数式2n+10的计算结果也不同。这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我们将上面计算的结果22、26和24,称为代数式2n+10当n=6、n=8和n=7时的值.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代数式的值。
像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计算思考,很自然亲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数学内容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导入,如数轴的概念、科学记数法概念、正负数概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
现代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好的新课导入就要做到即能“启”而且还能“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