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意识到语言能力的培养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学习英语如果不能了解各国不同的文化也很难把英语学好。文化的渗透除了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学习外,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它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课前五分钟渗透英语文化,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宰,而不是被动学习者。这种日积月累的工作,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跨国文化意识。
一、“培养初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的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第五个目标是文化意识,其中对文化的诠释是: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二、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英语文化专题分享实施策略
(一)问卷调查
笔者通过对所教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对“跨文化交际意识”认识的情况。由于篇幅问题这里省略了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二)调查结论分析
经过问卷的分析,有一部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还不太强,他们中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去过说英语的国家就对这种意识比较强。他们与外国朋友交往会遇到各种障碍而且只是限于比较简单的英语。他们跟外国朋友涉及的话题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的经验,仅依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讲解抽象的概念很难达到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目的。因此,为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实物、图画、照片、电视、录像、电影与网络的使用等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课前五分钟”具体操作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和学习的时间段等方面进行文化专题分享,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制作成ppt,利用课前五分钟在全班面前分享。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单元为主题
我们现在所利用的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文化角,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主题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和整理材料,做成ppt,课前五分钟在全班面前分享。例如:
在初一上册第六单元文化角中讲到“World Heritage Sites”我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世界文化遗产遗址的资料,或者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更好。具体要求是:图文并茂,把里面出现的生词专门用一页ppt呈现出来,打出该词的中英文(最好有音标),自己课前先学会,在分享时再教会其他同学,用自己的话(三五句话即可)表述出来,不要长篇大论的照抄网上的翻译,自己都看不明白的文章,分享给同学也毫无意义。分享前,教师可以先帮学生修改,再让他们在班里分享。
2.以亲身感受为主题
根据学习的进度安排和学习的时间段,教师可以在开学前让学生写写假期去旅游的心得体会,要求图文并茂,制作成ppt,课前五分钟进行分享。一些学生会去国外观光,他们会了解和学习外国的文化,在国内的同学也可以分享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
3.以文化为主题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不同的文化主题,让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如各国美食、音乐、宗教、体育,讲英语国家的节日等为主题。具体要求跟第一个以文化为主题的要求一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整理,对该部分的文化体验也是最深的。
三、成效与反思
利用课前五分钟渗透英语文化,进行英语文化专题分享,可以达到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跨国文化意识,虽然只是课前花大概五分钟的时间,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此法实施了两年多,收获很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通过整理资料,自己制作ppt 或写心得,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英语写作的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第二,学生通过课前分享,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其他同学通过主动参与和参与课堂分享,可以对比自己与别人的分享,不断的反思,听说,动手能力反过来又得到了促进。
第四,最重要的是,这种形式是学生高度的参与,避免了老师的说教,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这种日积月累的方法使学生也对英语文化知识达到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亲身旅游体验,制作各国文化课件就是一个搜寻资料和学习的过程,对本国或其他国家的文化体会更加深刻。通过参与课堂分享和表演的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由于是他们自己主动参与,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初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从教材到课堂的各个环节文化交际渗透还有待日后的不断学习和研究。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教师能效专项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编号2012B067)的阶段性成果
一、“培养初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的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第五个目标是文化意识,其中对文化的诠释是: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国际意识。
二、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英语文化专题分享实施策略
(一)问卷调查
笔者通过对所教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对“跨文化交际意识”认识的情况。由于篇幅问题这里省略了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二)调查结论分析
经过问卷的分析,有一部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还不太强,他们中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去过说英语的国家就对这种意识比较强。他们与外国朋友交往会遇到各种障碍而且只是限于比较简单的英语。他们跟外国朋友涉及的话题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学生对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的经验,仅依靠阅读书面材料或讲解抽象的概念很难达到社会文化知识的教学目的。因此,为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实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实物、图画、照片、电视、录像、电影与网络的使用等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课前五分钟”具体操作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和学习的时间段等方面进行文化专题分享,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制作成ppt,利用课前五分钟在全班面前分享。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单元为主题
我们现在所利用的教材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文化角,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主题让学生自己找材料和整理材料,做成ppt,课前五分钟在全班面前分享。例如:
在初一上册第六单元文化角中讲到“World Heritage Sites”我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世界文化遗产遗址的资料,或者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更好。具体要求是:图文并茂,把里面出现的生词专门用一页ppt呈现出来,打出该词的中英文(最好有音标),自己课前先学会,在分享时再教会其他同学,用自己的话(三五句话即可)表述出来,不要长篇大论的照抄网上的翻译,自己都看不明白的文章,分享给同学也毫无意义。分享前,教师可以先帮学生修改,再让他们在班里分享。
2.以亲身感受为主题
根据学习的进度安排和学习的时间段,教师可以在开学前让学生写写假期去旅游的心得体会,要求图文并茂,制作成ppt,课前五分钟进行分享。一些学生会去国外观光,他们会了解和学习外国的文化,在国内的同学也可以分享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
3.以文化为主题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不同的文化主题,让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如各国美食、音乐、宗教、体育,讲英语国家的节日等为主题。具体要求跟第一个以文化为主题的要求一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整理,对该部分的文化体验也是最深的。
三、成效与反思
利用课前五分钟渗透英语文化,进行英语文化专题分享,可以达到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跨国文化意识,虽然只是课前花大概五分钟的时间,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此法实施了两年多,收获很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通过整理资料,自己制作ppt 或写心得,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英语写作的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第二,学生通过课前分享,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以及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进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其他同学通过主动参与和参与课堂分享,可以对比自己与别人的分享,不断的反思,听说,动手能力反过来又得到了促进。
第四,最重要的是,这种形式是学生高度的参与,避免了老师的说教,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这种日积月累的方法使学生也对英语文化知识达到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亲身旅游体验,制作各国文化课件就是一个搜寻资料和学习的过程,对本国或其他国家的文化体会更加深刻。通过参与课堂分享和表演的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由于是他们自己主动参与,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初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从教材到课堂的各个环节文化交际渗透还有待日后的不断学习和研究。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教师能效专项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编号2012B06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