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为支撑助力我省农产品品牌建设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_mot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加速了我省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并取得了长足进展。展望我省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前景广阔,但仍需一个比较漫长的认识提升和品牌打造过程。
  一、农产品品牌的创建
  产品品牌建设一般应以具有有功能性,且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产品为核心,要建设真正的产品品牌,必须规划出实用型产品。如稻米企业产品品牌创建,就必须抓住稻米这个产品核心,没有稻米这个产品,其他如商标、企业、企业家品牌都无从谈起。
  农产品品牌建设,最主要因素是产品品质,而影响品质源头因素是关键,加工和储藏是其次。源头因素主要包括品种、栽培技术、日照、气温、水分、土壤等因素。比如,泰国香米、日本大米都是有名的产品品牌,他们品牌创建最主要的是选育和使用良种,其次就是标准化、规范化的水稻种植技术,再就是先进的储藏加工技术,从而保证了优质安全的稻米质量。
  二、我省农产品品牌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省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发展迅速,各级政府和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都充分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政策和具体措施,对我省农产品品牌创建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但是,日前我省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我省各地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有的地区优质农产品名牌多、品牌多,品牌效应在产业发展中的牵动作用发挥得好。二是缺少集农产品生產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大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农产品品牌创建的主体,也是链接生产和市场的纽带以及技术和产品的载体,龙头企业是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发展的火车头。当前,由于缺少龙头企业,我省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发挥不足,一些好的农产品因为缺少龙头企业,而沦为普通的农产品或优质原料,如我省的花生和杂粮。三是作为市场竞争和农产品品牌创建的主体,一些企业对品牌建设的真正含义缺乏正确理解和把握,有的企业甚至认为有了注册商标,自己就有了品牌,没认识到品牌是企业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周到的客户服务等长期积累的无形资产。一些企业忽视品牌建设的长期性,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品牌建设有名无实。四是企业创新意识普遍不强,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有些企业甚至没有研发经费,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中,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氛围远未形成。在产品品牌建设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支撑,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含金量不足,品牌的附加值和溢价效应不能有效发挥,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企业效益低下。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的建议和思考
  农产品品牌建设,要以产品为核心,而产品又以优质安全最为关键,而过硬的农产品又必须有好的品种、技术作为支撑,所以,农产品品牌创建,必须更好的发挥科技在企业发展规划、原料生产、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支撑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和科学家的作用,在企业产品品牌创建早期的规划论证中,从产品设计、品种选用、技术支撑多环节广泛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把专家的作用前置到产品品牌创建的顶层规划设计中。
  二是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在优良品种选育中的人才、资源和技术等优势,围绕农产品品牌创建,聚焦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从供给侧加强优质、食味优良的农作物等品种选育,从源头上为农产品品牌创建奠定坚实基础(比如五常大米,五优稻4号)。
  三是加强相关技术研发,以现代生产技术支撑农产品品牌创建。以稻米为例,好米是出来的,即使有了优良品种和独特的产地,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配套生产技术,也不可能生产出好的水稻(原料),也就不可能生产优质稻米。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优势,以优质品种和产品为核心,大力开展先进绿色安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真正实现良种良发配套。
  四是不断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注重发挥龙头企业资金和市场优势的同时,要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增加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各龙头企业,一方面,可以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路子,另一方面,也可以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可有针对性的结合产品研发和品牌创建,与科研单位等开展紧密合作,以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途径,不断创新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的新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五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保护和引导我省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的开展。品牌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品牌创建就是一项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品牌创建工作。另一方面,农产品品牌创建,优良种子和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是源头,政府要通过加强管理等手段,强化种源和生产资料等源头控制,为优质产品生产和品牌创建创造良好环境。
  作者简介:
  李安(1972.11),女 满族 辽宁锦州 学历:本科 职称:正高级农艺师,从事农学,农业经济研究
  李明慧(1983.03),女 汉族 辽宁锦州 学历:本科 职称:高级农艺师,从事农学,农业经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力系统接入的电能计量装置数量以及信息采集量越来越多,终端采集的海量数据给电能计量终端带来了压力,进而使得现场检测人员工作量巨大且电能计量装置存在发生故障的风险。因此研究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的远程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具有重大实际应用需求,能够帮助电网企业运行人员减轻工作量,优化电网企业运行效率和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云平台;运行
期刊
摘 要:雪茄是一种工艺较为复杂的天然烟草制品,需要经过晾晒、发酵、醇化等系列工艺处理后制作而成。而为了更好的存储雪茄烟,其包装要具有完备的密封性,铁盒材质作为最为普遍的选材用料,其材质选择与工艺研究非常的专业,本文对这一内容的研究,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雪茄;香烟;材质;工艺;包装  在《2013—2017年中国马口铁包装容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马口铁以其强度
期刊
摘 要: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正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之一,农村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依赖于对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的使用。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农业土地流转的动因、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的原因,然后提出有效解决土地流转的对策,以期促进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流转;动因分析;问题;对策  一、现代农业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  1.农村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与推广  农村产业的发展振兴催生了新的农
期刊
摘 要:调控一体化是建立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的基础,在调度、控制与监视整合完善后,成为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内容。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危险点,本篇文章是针对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运行过程中的危险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力调度调控一体化;危险点;解决措施  电力调度调度调控一体化是针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的一体化程序,可以实现
期刊
摘 要:芳香族聚亚酰胺类合成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及承受力强的特点,用途广泛;但是大部分聚亚酰胺难溶解,深加工温度高等缺点。本文介绍一种聚亚酰胺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以苯胺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偶联、还原等系列反应,得到含有醚氧基的聚亚酰胺原料;制成聚亚酰胺薄膜后具有很好的材料性能。  关键词:苯胺 1,4-二(4-氨基苯氧基)-2-苯基苯 聚亚酰胺中间体  聚亚酰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根据不
期刊
摘 要: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在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生工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目标是生物产品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生物产品的生产通常包含上、中、下游三个过程。上游是指性能优良生物催化剂(酶、微生物
期刊
摘 要:透明质酸的保湿功能是非常厉害的,是现阶段在自然界中所发现的保湿效果最强的物质,在化妆品和医药中使用的非常多。本文对透明质酸的生拆工艺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透明质酸的应用和功效,重点介绍了其在化妆品中的保湿、营养、调理、修复等作用。  关键词:透明质酸;化妆品;生产工艺  引言  透明质酸也是我们经常说的玻尿酸,主要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以及葡萄糖醛酸的双糖重复单元所组成的粘多糖物质。透明质
期刊
摘 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引入多媒体技术,并应用于专业课堂内,通常作为辅助教学导入重点知识,可以直观将计算机知识剖析,并强化学生记忆。近些年发展中,对多媒体推广愈发深入,影响着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转变,以及大部分院校对该课程的开设注重实践和理论结合,更能突出多媒体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  引言:众所周知,计算机为学生必修科目,特别在高职阶段有着重要意义,教师结合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了人们的互联网思维方式,从而也推动了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出现了微课,CCtalk,慕课等在线教育形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走向信息化是不可避免的时代趋势,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到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对当前高校信息化教学的现状和不足进行认真审慎分析,进而从高校信息化管理,教学信息化,信息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不同的区域地域文化极为突出和鲜明,部分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文化产业的市场潜力非常大。近几年我国也在加快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改革现有的文化体制,让数字与文化传承相互融合、共同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作为支撑。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职业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当地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具体方法,最终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