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艺术专业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贯通对接,是高校实践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不断扩招,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专业社会实践作为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思政教育 社会实践
艺术类学生由于思想、专业等原因,导致在思想政治方面也体现出独特性:热血青年爱国爱党,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弱;包容兼蓄乐观向上,但容易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注重专业热衷实践,但忽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从实践教育理念入手,在其主题、组织、方式、成果和推广上加以统筹,将合力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把远大理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负韶华,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对专业社会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析。
一、实践理念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其目的、依据和取向,涉及其必要性、合理性、方向性,必须在理念上加以回答。因此,首先需统筹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念。
高校艺术生群体作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任。因此新时代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为此,在統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需与课堂教学相接续,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着力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作为受众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对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相关环节进行科学设计,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实践和生活的经验能够为人们带来很多的素材和灵感资源,我们需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使之能够适应各种模式,完善各种艺术素养的认知,这样才能够使艺术实践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思想实践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二、实践主题
艺术的实践最重要的灵魂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维持艺术的寿命,高校艺术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做好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至关重要。第一,整合多方资源,确立实践教育主题。有效整合“原理”基础”“概论”“纲要”四门课的教学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四个自信”,尤其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时代格局,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眼于提高育人效果,提炼出既契合“四个服务”要求又适应大学生特点的实践教育主题;第三,采取问题逻辑法将两者整合为实践主题及问题链,并按照适度交叉和整体贯通的思路,将实践主题及其问题合理分配到各门思政课课程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例如按照上述实践主题统筹思路,2019年暑期我校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围绕“青春心向党 践行新时代”为主题,确定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教育主题。
三、实践方式统筹
统筹实践方式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内容决定的。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艺术的专业特点,寻找符合地方实际需求,进行策划选题,提前做好活动计划,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选题时就要从实际出发,做具体分析,寻找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与社会需求三者的结合点。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直接根据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和地方需求,结合学生所学艺术专业特点,设计社会实践的多个课题以供学生参考和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设计选题。艺术类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形式有参观展览、外出写生、实习、团日活动、开放日活动、参加专业竞赛等等。但如何在专业社会实践中巧妙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入研究因此,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第一课堂、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网络实践课堂贯通对接。
四、结束语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所产生的实践成果,对促进第一课堂教学,提升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有重要作用。统筹实践成果的传播和提炼既可以使第一课堂在保证学生参与面的情况下,丰富实践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深化第二课堂实践主题,拓宽活动视野。比如,报告交流、网上交流和微信公众号传播相结合,统筹实践成果分享。实践团队通过学生班级的交流共享、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络平台,力促实践教育成果分享的全过程、全覆盖。实践成果和成长成才典型集萃与会议、部门、专家推介和媒体报道相结合,统筹成果推介推广。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思政教育 社会实践
艺术类学生由于思想、专业等原因,导致在思想政治方面也体现出独特性:热血青年爱国爱党,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弱;包容兼蓄乐观向上,但容易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注重专业热衷实践,但忽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从实践教育理念入手,在其主题、组织、方式、成果和推广上加以统筹,将合力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把远大理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不负韶华,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对专业社会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析。
一、实践理念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其目的、依据和取向,涉及其必要性、合理性、方向性,必须在理念上加以回答。因此,首先需统筹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念。
高校艺术生群体作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任。因此新时代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为此,在統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需与课堂教学相接续,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着力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发现、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作为受众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通过对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相关环节进行科学设计,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实践和生活的经验能够为人们带来很多的素材和灵感资源,我们需要不断开发自己的思维,使之能够适应各种模式,完善各种艺术素养的认知,这样才能够使艺术实践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思想实践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二、实践主题
艺术的实践最重要的灵魂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不断维持艺术的寿命,高校艺术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做好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至关重要。第一,整合多方资源,确立实践教育主题。有效整合“原理”基础”“概论”“纲要”四门课的教学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四个自信”,尤其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时代格局,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着眼于提高育人效果,提炼出既契合“四个服务”要求又适应大学生特点的实践教育主题;第三,采取问题逻辑法将两者整合为实践主题及问题链,并按照适度交叉和整体贯通的思路,将实践主题及其问题合理分配到各门思政课课程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例如按照上述实践主题统筹思路,2019年暑期我校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围绕“青春心向党 践行新时代”为主题,确定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教育主题。
三、实践方式统筹
统筹实践方式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内容决定的。艺术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艺术的专业特点,寻找符合地方实际需求,进行策划选题,提前做好活动计划,因此,在进行实践活动选题时就要从实际出发,做具体分析,寻找社会实践活动、艺术与社会需求三者的结合点。可以由专业指导教师直接根据社会实践具体要求和地方需求,结合学生所学艺术专业特点,设计社会实践的多个课题以供学生参考和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有的放矢地设计选题。艺术类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形式有参观展览、外出写生、实习、团日活动、开放日活动、参加专业竞赛等等。但如何在专业社会实践中巧妙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入研究因此,要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第一课堂、学生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网络实践课堂贯通对接。
四、结束语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所产生的实践成果,对促进第一课堂教学,提升第二课堂活动效果有重要作用。统筹实践成果的传播和提炼既可以使第一课堂在保证学生参与面的情况下,丰富实践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深化第二课堂实践主题,拓宽活动视野。比如,报告交流、网上交流和微信公众号传播相结合,统筹实践成果分享。实践团队通过学生班级的交流共享、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络平台,力促实践教育成果分享的全过程、全覆盖。实践成果和成长成才典型集萃与会议、部门、专家推介和媒体报道相结合,统筹成果推介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