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客,是一种以日志的形式频繁更新的、特别的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博客的内容崇尚个性,体裁十分广泛,有新闻报道、诗歌、散文、小说、日记、歌曲、视频和照片等。由于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当博客承担了传播新闻信息、报道新闻事件、评述新闻事件的时候,博客新闻也就由此产生。
博客新闻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出现于美国。在博客新闻的发展历程中,第一次让世人真正感觉到博客力量的是1998年的“克林顿拉链门事件”中的德拉吉报道。德拉吉的报道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开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并在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了美国的“舆论导向”。
从此以后,博客新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博客的队伍也迅速壮大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博客网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传统的主流媒体也纷纷以主持人、记者、编辑等人员的身份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以扩大媒体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的统计,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
伴随着博客网站的飞速发展,博客受众的数量也在迅速壮大。据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中超过60%的人浏览过博客,以目前中国1.23亿网民的基数算来,中国博客读者数量高达7556.5万人,其中5470.9万的活跃读者会经常阅读博客。”在这个庞大的读者群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如此庞大的博客读者群,难免会怀着各种心理去浏览博客新闻网站,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阅读心理。
满足人们多角度接受信息的心理需求。受众浏览博客新闻,重要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盲点”。当代受众不仅关注事件的发生,更加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关注细节。传统媒体受到报道篇幅等限制,无法将报道的具体情节展示出来,而博客,特别是新闻事件当事人的个人博客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从博客的发展史看来,博客新闻在细节上显示出了它强大的力量。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萨利姆·帕克斯”的个人博客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他从2002年9月起就在自己的博客上粘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他的文章真实地反映了在战争笼罩下的巴格达人民的真实生活,他的博客甚至比CNN电视台的报道更加吸引受众。
从受众心理来看,接受第一手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对于新闻事件的求知需求,浏览博客网站,恰恰满足了人们从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那里接受新闻信息的需求。但同时,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建立的权威性在网络时代受到了质疑,特别是当主流媒体的声音与网络博客的声音不一致时,作为受众,其认知的不和谐也就由此产生,因此新闻信息的取舍问题就困扰着当代的受众。
在博客这样的平台上,人们宣泄情感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网络作为一种双向交流平台,受众在阅读他人博客新闻的同时,还可以发布个人见解,参与新闻评论。在众多的个人博客新闻中,受众尤其对名人博客新闻阅读和评论的热情极高,在名人博客新闻上实现自己阅读的快感和观点、情感的宣泄。这些评论,既有以一般的姿态出现的正常评论,也有别出心裁的“酷评”。既然互联网为所有受众提供了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那么就必定会有相对开放的评论出现,这些在大众媒体中无法表达的观点、情感,在博客的这个网络平台上实现了。
根据对受众的调查结果,当代博客受众大部分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或者是从事竞争性很强职业的年轻人。他们平常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很大,需要某种途径来释放这些压力。而博客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释放的空间,看博客新闻之后写的评论很多就是自己心理上的一种情绪宣泄。由于相应的监管还没有健全,在博客网页里发表评论,评论者以个人的角度发表看法,难免会有片面、偏激的评论。对于评论者来说可能是宣泄了自己的情绪,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整个网络环境来说,却遭到了不应有的污染。
一些博客新闻满足人们对他人隐私充满好奇心的心理需求。从心理学上说,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正因为“未知”,人们才“想知”。不少想提高知名度的人就是利用了大众的这种心理,在博客上大肆宣扬自己的隐私,以聚集人气,木子美、竹影青瞳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两人的博客就因为把中国人最为避讳的隐私——性话题摆上了桌面,将隐私暴露给大众而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博客。
明星、名人的隐私,更是博客吸引眼球的“猛料”。不少传媒公司就利用大众的这种心理大肆炒作明星的隐私来捧红明星、炒作影视作品。一方面,传媒公司在利用所谓的“隐私”爆炒明星,不惜制作虚假新闻来宣传明星以及公司;另一方面,广大受众似乎是乐在其中,在明星的所谓隐私中麻醉着自己,享受着了解“内幕消息”的快感,以至于报道这些消息的博客网站点击率节节攀升。受众的這种好奇心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网站的非理性行为,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开端。
一些博客新闻满足人们对色情信息隐藏的心理需求。笔者曾经与某大学网站管理人员聊天,了解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网站开设性教育专栏时,点击率就暴涨,以至于网站的服务器都陷于瘫痪。当然性教育不能等同于色情,但是浏览网页的受众却大多是抱着猎奇的心理去的。纵观国内的门户网站,几乎没有不开设性、情色等专栏的,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为其开辟这些专栏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色情话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回避和掩盖的。尽管孔子说:“食色,性也。”在中国封建社会,但凡涉及色情内容的书籍,就会有被列为禁书的危险。到了近代,随着中西交流的增进,中国的人文风气也逐渐开放,色情话题也不再是一个禁忌,但是中国传统媒体受到监管部门的限制,对色情内容的传播仍然有着严格的控制。到了网络时代,这个被封闭的领域忽然被打开,色情博客也在各大网站纷纷涌现,引起了部分受众对于色情博客的极大关注。
另外,目前受众浏览色情博客是在完全隐匿自由的一种状态下进行的,正因为不受监管,就使得不少人追求色情感官刺激的心理变得肆无忌惮。
博客受众出现的阅读心理问题,除了个体自身的因素之外,博客网站的传播内容是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可以说,一旦博客网站发布的信息内容出现问题,那么对于受众的阅读心理,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阅读心理将会产生巨大影响。笔者认为,博客网站内容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博客网站商业化的运作,使得网站为了点击率迎合甚至培养受众“病态”心理。一个专业的博客网站要维持经营必须要有收入来源,商业化运作是专业博客网站持续经营的唯一选择。但是现在博客的商业化运作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方式,博客网站的运营只能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这使得网站的流量、点击率变得至关重要。只有高流量、高点击率的博客网站才能在对广告商的争夺战中取胜。目前,众多博客网站对于新闻价值的评价,不再是基于新闻事件本身的时效性、重要性,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而是以博客网站的点击率为标准。片面追求点击率,导致网站品位低下,传播的信息格调低俗。其次,博客作者本身素质良莠不齐,博客新闻缺乏公信力,难以保证其真实性。博客的零门槛特征使得博客用户素质良莠不齐,众多不负责任博客的存在,使得当代博客信息内容十分混乱。新闻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博客内容的虚假对于博客新闻的健康发展是致命的问题。再次,对于博客的传播没有有效的法律和法规加以规范。尽管博客侵权的案件时有发生,大众也在呼吁国家对博客采取一定的法律手段进行规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博客立法尚处于“灰色地带”。业内已经有专业人士提出倡议,尽快制定包括个人网页(博客)在内的网络传播的监管条例或者法律,规范我国的网络传播行为,为我国的网络传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个人博客是网络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特征的一种形式。博客新闻是传统媒体新闻的重要补充,它保障了广大公民接受信息的权利和表达观点的自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新闻信息的价值取向、新闻评论的口径上,伴随着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出台,对于博客这种媒体的监管力度也将得到加大,有了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博客内容必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博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逐渐减少。当然只有每一个网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方兴东、张笑容:《2005—2006年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国际新闻界》,2006(5)。
2.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新闻&传播》,2006(5)。
3.高剑宁、王钰刚:《博客传播方式分析》,《新闻知识》,2006(6)。
4.郭炜华:《新媒体基本特质及发展趋势》,《新闻&传播》,2006(5)。
5.林晖:《从新词流行看全球媒体的新变化》,《新闻&传播》,2006(2)。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编校:郑 艳
博客新闻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最早出现于美国。在博客新闻的发展历程中,第一次让世人真正感觉到博客力量的是1998年的“克林顿拉链门事件”中的德拉吉报道。德拉吉的报道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开报道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的人,并在整整半年时间内引领了美国的“舆论导向”。
从此以后,博客新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博客的队伍也迅速壮大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博客网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传统的主流媒体也纷纷以主持人、记者、编辑等人员的身份建立自己的博客网站,以扩大媒体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的统计,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
伴随着博客网站的飞速发展,博客受众的数量也在迅速壮大。据CNNIC《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民中超过60%的人浏览过博客,以目前中国1.23亿网民的基数算来,中国博客读者数量高达7556.5万人,其中5470.9万的活跃读者会经常阅读博客。”在这个庞大的读者群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如此庞大的博客读者群,难免会怀着各种心理去浏览博客新闻网站,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阅读心理。
满足人们多角度接受信息的心理需求。受众浏览博客新闻,重要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盲点”。当代受众不仅关注事件的发生,更加关注事件的发展过程,关注细节。传统媒体受到报道篇幅等限制,无法将报道的具体情节展示出来,而博客,特别是新闻事件当事人的个人博客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从博客的发展史看来,博客新闻在细节上显示出了它强大的力量。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萨利姆·帕克斯”的个人博客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他从2002年9月起就在自己的博客上粘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他的文章真实地反映了在战争笼罩下的巴格达人民的真实生活,他的博客甚至比CNN电视台的报道更加吸引受众。
从受众心理来看,接受第一手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他对于新闻事件的求知需求,浏览博客网站,恰恰满足了人们从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那里接受新闻信息的需求。但同时,主流媒体长期以来建立的权威性在网络时代受到了质疑,特别是当主流媒体的声音与网络博客的声音不一致时,作为受众,其认知的不和谐也就由此产生,因此新闻信息的取舍问题就困扰着当代的受众。
在博客这样的平台上,人们宣泄情感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网络作为一种双向交流平台,受众在阅读他人博客新闻的同时,还可以发布个人见解,参与新闻评论。在众多的个人博客新闻中,受众尤其对名人博客新闻阅读和评论的热情极高,在名人博客新闻上实现自己阅读的快感和观点、情感的宣泄。这些评论,既有以一般的姿态出现的正常评论,也有别出心裁的“酷评”。既然互联网为所有受众提供了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那么就必定会有相对开放的评论出现,这些在大众媒体中无法表达的观点、情感,在博客的这个网络平台上实现了。
根据对受众的调查结果,当代博客受众大部分是在校的大中专学生,或者是从事竞争性很强职业的年轻人。他们平常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很大,需要某种途径来释放这些压力。而博客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释放的空间,看博客新闻之后写的评论很多就是自己心理上的一种情绪宣泄。由于相应的监管还没有健全,在博客网页里发表评论,评论者以个人的角度发表看法,难免会有片面、偏激的评论。对于评论者来说可能是宣泄了自己的情绪,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整个网络环境来说,却遭到了不应有的污染。
一些博客新闻满足人们对他人隐私充满好奇心的心理需求。从心理学上说,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正因为“未知”,人们才“想知”。不少想提高知名度的人就是利用了大众的这种心理,在博客上大肆宣扬自己的隐私,以聚集人气,木子美、竹影青瞳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两人的博客就因为把中国人最为避讳的隐私——性话题摆上了桌面,将隐私暴露给大众而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博客。
明星、名人的隐私,更是博客吸引眼球的“猛料”。不少传媒公司就利用大众的这种心理大肆炒作明星的隐私来捧红明星、炒作影视作品。一方面,传媒公司在利用所谓的“隐私”爆炒明星,不惜制作虚假新闻来宣传明星以及公司;另一方面,广大受众似乎是乐在其中,在明星的所谓隐私中麻醉着自己,享受着了解“内幕消息”的快感,以至于报道这些消息的博客网站点击率节节攀升。受众的這种好奇心理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网站的非理性行为,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开端。
一些博客新闻满足人们对色情信息隐藏的心理需求。笔者曾经与某大学网站管理人员聊天,了解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网站开设性教育专栏时,点击率就暴涨,以至于网站的服务器都陷于瘫痪。当然性教育不能等同于色情,但是浏览网页的受众却大多是抱着猎奇的心理去的。纵观国内的门户网站,几乎没有不开设性、情色等专栏的,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为其开辟这些专栏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色情话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回避和掩盖的。尽管孔子说:“食色,性也。”在中国封建社会,但凡涉及色情内容的书籍,就会有被列为禁书的危险。到了近代,随着中西交流的增进,中国的人文风气也逐渐开放,色情话题也不再是一个禁忌,但是中国传统媒体受到监管部门的限制,对色情内容的传播仍然有着严格的控制。到了网络时代,这个被封闭的领域忽然被打开,色情博客也在各大网站纷纷涌现,引起了部分受众对于色情博客的极大关注。
另外,目前受众浏览色情博客是在完全隐匿自由的一种状态下进行的,正因为不受监管,就使得不少人追求色情感官刺激的心理变得肆无忌惮。
博客受众出现的阅读心理问题,除了个体自身的因素之外,博客网站的传播内容是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可以说,一旦博客网站发布的信息内容出现问题,那么对于受众的阅读心理,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阅读心理将会产生巨大影响。笔者认为,博客网站内容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博客网站商业化的运作,使得网站为了点击率迎合甚至培养受众“病态”心理。一个专业的博客网站要维持经营必须要有收入来源,商业化运作是专业博客网站持续经营的唯一选择。但是现在博客的商业化运作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方式,博客网站的运营只能依靠广告收入来维持。这使得网站的流量、点击率变得至关重要。只有高流量、高点击率的博客网站才能在对广告商的争夺战中取胜。目前,众多博客网站对于新闻价值的评价,不再是基于新闻事件本身的时效性、重要性,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而是以博客网站的点击率为标准。片面追求点击率,导致网站品位低下,传播的信息格调低俗。其次,博客作者本身素质良莠不齐,博客新闻缺乏公信力,难以保证其真实性。博客的零门槛特征使得博客用户素质良莠不齐,众多不负责任博客的存在,使得当代博客信息内容十分混乱。新闻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博客内容的虚假对于博客新闻的健康发展是致命的问题。再次,对于博客的传播没有有效的法律和法规加以规范。尽管博客侵权的案件时有发生,大众也在呼吁国家对博客采取一定的法律手段进行规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博客立法尚处于“灰色地带”。业内已经有专业人士提出倡议,尽快制定包括个人网页(博客)在内的网络传播的监管条例或者法律,规范我国的网络传播行为,为我国的网络传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个人博客是网络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特征的一种形式。博客新闻是传统媒体新闻的重要补充,它保障了广大公民接受信息的权利和表达观点的自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新闻信息的价值取向、新闻评论的口径上,伴随着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出台,对于博客这种媒体的监管力度也将得到加大,有了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博客内容必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博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逐渐减少。当然只有每一个网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营造一个和谐的网络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方兴东、张笑容:《2005—2006年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国际新闻界》,2006(5)。
2.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新闻&传播》,2006(5)。
3.高剑宁、王钰刚:《博客传播方式分析》,《新闻知识》,2006(6)。
4.郭炜华:《新媒体基本特质及发展趋势》,《新闻&传播》,2006(5)。
5.林晖:《从新词流行看全球媒体的新变化》,《新闻&传播》,2006(2)。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