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终身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教育应该是个体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化的过程,是面向全体成员的。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学习者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情感态度的养成。终身教育理论的问世,奠定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论 职业教育 课程与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续润华(1964- ),男,河南灵宝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史和比较教学论;李华(1974-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9-0034-02
一、终身教育理论概述
终身教育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上作了《何谓终身教育》的主题报告,指出教育不应该停止于儿童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接受教育。传统教育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分成两个阶段,其前半生用于系统地接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和生活是毫无依据的,现代社会的迅猛变革要求人不能把教育局限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而应该是一个终身化的过程。“换句话说,终身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机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是指贯穿人一生的全面的、持续不断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它所倡导的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实用化等教育理念对世界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终身教育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初传入我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终身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论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我国国民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国教育政策法令不断完善,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变革特别是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造。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受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公众(包括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在经济建设、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估计不足,对终身教育更是严重忽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身教育理论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它所强调的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民主化建设中的作用、强调不能把教育训练局限于学校教育的阶段,要使教育训练终身化,做到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加强教育训练内容和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等观点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激起了我国教育界与社会各界对原有教育观念进行全面的讨论和深刻的反思,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国民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造过程。人们除重视每个人在正规学校里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外,普遍更加关注在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的状况,普遍更加注重利用周围环境、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更新自身的职业技能,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并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生存。
2.极大地影响着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的制定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终身教育理论传入我国,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开始把终身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令的制定。例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了要用法律的手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指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充分表明终身教育理论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三、终身教育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伴随着终身教育理论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影响,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其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对人才的培养和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在数量、质量、规格等方面的新要求,必须在终身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满足人们更新观念、增进知识技能、拓宽视野、增强工作能力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需求。而在人口数量极其庞大、素质偏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的中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输送实用技术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养是完成我国政府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终身教育理论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较为完整体系的职业教育网络,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人数持续增加,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终身教育理论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将继续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它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目标任务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具有许多和正规普通学校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制定我国职业教育目标时不能把正规学校的教育目标移植过来,而是要按照经济变革、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既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注重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终身主动探求知识的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终身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所指出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不仅要为儿童和青年们打算,也要为成人们考虑,不论什么年龄,只要他们需要这种教育,就要为他们考虑。这种教育尽管是传授基本知识,但是它还要求人们学会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它必须努力培养人们,具有自学的爱好,而且终生都具有这种爱好。在发展人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的同时,还必须激发他们求知识、提问题和向自己提出疑问的欲望。最后,这种教育还必须使人们感觉到,他是属于一个共同体的成员,而且无论对人对己都富有一种创造性的责任。”保罗·朗格朗也认为,“学校的职能是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发展反省能力、有条不紊的工作能力,确定分析与综合关系的能力。通过奖励、对话与协作,教会学习。”
2.它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产生重大的影响。终身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对如何选择和确定教育内容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识的见解,强调教育者选择和确定教育要注重基础,突出实用性,体现个性、重视学习者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中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物质生产,也改变了社会生活。它要求普通教育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对传统的知识应该认真地加以选择,因为它们始终是主要的基础知识。对经过更新的现代知识更需要认真选择。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因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为掌握好基础知识而学习的愿望,而且能大大促进他们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具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的特点,如何选择和确定职业教育的内容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绝对不能把普通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简单地移植到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中去,要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倡导的注重基础,突出实用性,体现个性、重视实践的要求,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当地的实际、职业教育机构学生的具体需求来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真正体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多样性,更好地满足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为提高他们的多方面兴趣、综合能力和生活质量服务。
3.它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确定与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终身教育理论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力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如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一书中指出:“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他是依靠征服知识而获得教育的。这样,她便成了他所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终身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参与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的理念,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确定与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就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理论的观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树立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引导他们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让他们在利用周围环境和原有经验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主动学习的欢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形成终身主动求知、勇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4.它将使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师生关系朝着更加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终身教育理论的倡导者认为,要实现教育的终身化,关键在于实现教育的民主化,而只有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实现了,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民主化,因此他们特别关注教育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的民主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那就不是真正的民主教育。”“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的师生关系将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将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它更多的是一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终身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民主化的观点是符合现代民主化社会变革发展方向的,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预计,在终身教育理论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传统的过于强调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它将被具有更强人情味的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所取代,成人教育中的教师将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人性关怀,师生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富有人情味,更加民主和谐。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丛书》编辑组.业余教育的制度和措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N].光明日报,1995-03-1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比较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S.拉塞克,G.韦亚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论 职业教育 课程与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续润华(1964- ),男,河南灵宝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外国教育史和比较教学论;李华(1974-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9-0034-02
一、终身教育理论概述
终身教育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上作了《何谓终身教育》的主题报告,指出教育不应该停止于儿童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接受教育。传统教育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分成两个阶段,其前半生用于系统地接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和生活是毫无依据的,现代社会的迅猛变革要求人不能把教育局限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而应该是一个终身化的过程。“换句话说,终身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机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是指贯穿人一生的全面的、持续不断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它所倡导的教育终身化、教育民主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实用化等教育理念对世界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终身教育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初传入我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终身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变革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论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我国国民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得我国教育政策法令不断完善,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变革特别是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它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造。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受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公众(包括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在经济建设、社会变革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估计不足,对终身教育更是严重忽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终身教育理论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它所强调的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民主化建设中的作用、强调不能把教育训练局限于学校教育的阶段,要使教育训练终身化,做到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加强教育训练内容和人们实际生活的联系等观点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激起了我国教育界与社会各界对原有教育观念进行全面的讨论和深刻的反思,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国民教育观念的更新改造过程。人们除重视每个人在正规学校里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外,普遍更加关注在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的状况,普遍更加注重利用周围环境、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更新自身的职业技能,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并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生存。
2.极大地影响着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的制定完善。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终身教育理论传入我国,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开始把终身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令的制定。例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了要用法律的手段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指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充分表明终身教育理论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三、终身教育理论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伴随着终身教育理论在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影响,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其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对人才的培养和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在数量、质量、规格等方面的新要求,必须在终身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满足人们更新观念、增进知识技能、拓宽视野、增强工作能力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需求。而在人口数量极其庞大、素质偏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的中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输送实用技术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养是完成我国政府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必由之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终身教育理论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较为完整体系的职业教育网络,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人数持续增加,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终身教育理论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将继续在很多方面影响着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它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目标任务的确定产生重大影响。职业教育的学习者具有许多和正规普通学校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制定我国职业教育目标时不能把正规学校的教育目标移植过来,而是要按照经济变革、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既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要注重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终身主动探求知识的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终身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所指出的:“教育必须是多方面的,不仅要为儿童和青年们打算,也要为成人们考虑,不论什么年龄,只要他们需要这种教育,就要为他们考虑。这种教育尽管是传授基本知识,但是它还要求人们学会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它必须努力培养人们,具有自学的爱好,而且终生都具有这种爱好。在发展人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的同时,还必须激发他们求知识、提问题和向自己提出疑问的欲望。最后,这种教育还必须使人们感觉到,他是属于一个共同体的成员,而且无论对人对己都富有一种创造性的责任。”保罗·朗格朗也认为,“学校的职能是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发展反省能力、有条不紊的工作能力,确定分析与综合关系的能力。通过奖励、对话与协作,教会学习。”
2.它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产生重大的影响。终身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对如何选择和确定教育内容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识的见解,强调教育者选择和确定教育要注重基础,突出实用性,体现个性、重视学习者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中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物质生产,也改变了社会生活。它要求普通教育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对传统的知识应该认真地加以选择,因为它们始终是主要的基础知识。对经过更新的现代知识更需要认真选择。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因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为掌握好基础知识而学习的愿望,而且能大大促进他们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具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学校教育的特点,如何选择和确定职业教育的内容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绝对不能把普通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简单地移植到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学中去,要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倡导的注重基础,突出实用性,体现个性、重视实践的要求,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当地的实际、职业教育机构学生的具体需求来确定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真正体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多样性,更好地满足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为提高他们的多方面兴趣、综合能力和生活质量服务。
3.它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的确定与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终身教育理论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力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如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一书中指出:“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成为主体了……他是依靠征服知识而获得教育的。这样,她便成了他所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终身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参与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的理念,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确定与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就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理论的观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树立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引导他们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让他们在利用周围环境和原有经验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主动学习的欢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促使他们形成终身主动求知、勇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4.它将使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师生关系朝着更加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终身教育理论的倡导者认为,要实现教育的终身化,关键在于实现教育的民主化,而只有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实现了,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的民主化,因此他们特别关注教育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的民主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那就不是真正的民主教育。”“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的师生关系将发生巨大变化。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将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它更多的是一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终身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民主化的观点是符合现代民主化社会变革发展方向的,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预计,在终身教育理论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传统的过于强调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它将被具有更强人情味的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所取代,成人教育中的教师将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人性关怀,师生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富有人情味,更加民主和谐。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丛书》编辑组.业余教育的制度和措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N].光明日报,1995-03-1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比较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S.拉塞克,G.韦亚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