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来源 :审计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中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而且是所有者对经营者实施监督的必然选择,还是企业促进内部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国有企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审计署关于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作用.
其他文献
纪检监察监督和审计监督同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高效的协同联动,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意义重大.实践中,两种监督因监督内容和手段不同,工作模式和方式不一,导致出现“联而不动”等问题.笔者尝试对二者联动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探析,以期对协同监督高效开展有所贡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个行业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审计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审计的方式以及审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本文就根据针对目前大数据的含义和特征的了解分析,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发展趋势进行重点阐述,并提出如何更好的在大数据时代下开展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审计人员充分的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下审计工作的一些重点内容,对于全面提升审计质量,促进审计行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文在以发达国家为蓝本的自由裁量权边界设定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引入客户这一主体,将政策执行阶段的腐败行为嵌入到管制权力边界设置的研究中,从而使研究情境更好地拟合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情况.研究考察了在存在经济租的情况下,官员利用自由裁量权分享经济租的腐败行为对设置最优自由裁量权边界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了腐败因素的官员最优自由裁量权边界小于未考虑腐败因素所得结果;若考虑经济租,则最优边界可结合租的大小收放.文章据此提出,最优自由裁量权应依经济租的大小相机决策,对那些不得不保留的自由裁量权可通过阻隔主体、时间限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