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省委办公厅、省档案馆的关心指导下,南通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精心谋划、科学组织、积极推进,现已全面完成“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全市9个档案馆共采集20个村(社区、镇)483人的口述档案,形成音频12917分钟、视频10769分钟、文字142.9万字,内容涉及民风民俗、历史往事、生产生活、社会变迁等,为南通乡村文明建设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高点站位强担当
“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是我省档案部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体现档案部门政治属性,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档案工作中落地生根的具体行动,是拓宽档案资源建设途径和方法的新探索,也是检验档案部门机构改革后工作成果的重要方面。做好“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将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中发挥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当今乡村振兴处于重要历史节点的关键时刻,抢救乡村文化,记住乡愁乡音,留住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是档案人的责任担当。
二、积极作为抓落实
南通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对“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高度重视,以“三个推进”为抓手,狠抓落实。
1.融合式推进,形成“双驱动”机制
2019年是“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收官之年,又恰逢机构改革,为了更好地推进采集工作的开展,既保证前期工作的连续性,又能更充分地发挥机构改革形成的体制优势,南通市档案局、市档案馆整体联动,形成“双驱动”机制。市档案馆在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把握实质内涵的同时,通过赴省档案馆请教和向昆山市档案馆取经等方式,努力做到要求标准了然于胸。遇到难点堵点,主动向市委办公室汇报,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特别是对2019年下半年尚未完成采集50人指标的责任单位,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胡拥军同志亲自过问,各县(市)区委办公室领导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相关单位压实责任,为确保我市“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实现满堂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清单式推进,强化“针对性”操作
为加强对各地报送资料和时间节点的统筹把控,市档案局分阶段两次发文要求各地报送采集工作进度、采集内容、采集队伍建设等相关情况,每个阶段都根据报送材料情况,认真梳理,详细列出各地的问题清单。为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档案馆以问题为导向,把调研和督查相结合,于2019年10月15日至28日,对南通市承担该项工作的9家责任单位开展了实地调研和督查,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面对面地商量,切实帮助相关单位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采集工作落实到位。
3.看齐式推进,发挥“标杆性”效应
在整个推进过程中,我们与各责任单位密切联系,注意发现和培植典型。对抓早抓好的单位,鼓励他们在完成规定动作之余,开发更多的衍生产品,并积极向其他单位推荐先进,让他们学有榜样,做有借鉴。为确保全市“一盘棋、齐步走”,我们建立微信群,落实专人与各地该项工作具体责任人无缝对接,及时指导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注重要求的统一和规范,将具体做法予以明确,无论是《口述史料采集保存使用授权书》,还是《口述历史采集受访人基本信息登记表》等,都对其列出了规范填报的要求,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确保质量合格、数量达标、格式统一、要素齐全。
三、有序推进显特色
南通各县(市)区档案馆按照序时进度积极开展工作,在不折不扣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同时,形成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的南通特色。
1.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南通市各级档案馆绝大部分成立了“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主体,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落实了相应的人员、经费和相关设备。
2.搞好调研,善借外力。各相关档案馆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邀请当地有一定名望又熟悉情况的老同志、老党员、老领导帮助选择采集对象、安排日程、陪同入户联系、介绍采集事宜。如皋市档案馆在采集过程中,得到了白蒲镇镇区居委会退休老干部杨春和的大力支持,他利用自身在镇区长期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帮助选择口述人。港闸区档案馆通过区文联,组织社会上熟悉港闸地区情况的文化名人进行了座谈,征求他们的意见,并通过他們寻找口述线索和口述对象,制定了口述历史采集目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选择,层面多样。各相关档案馆口述史的采集对象,选择便于开展工作且具有代表性的村、镇或社区。在口述人确定上,遵循多角度、多角色、多层次、最大限度地弥补历史记录不足的原则,尽量选择文化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记忆力较强、语言表达较清晰的亲历者作为口述人,并从年龄段、性别、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口述人能代表不同阶层,讲述内容真实可信、能够反映该地历史面貌和发展轨迹。启东市档案馆确定的口述人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村里的老书记、老农民、老教师、乡村医生、大队会计、村妇女主任、村文艺队长、民政协管员、东南警卫团老战士等各界代表。
4.内容丰富,见证历史。在民风民俗方面,涉及南通乡村的婚俗、生儿育女习俗、丧俗、建房风俗等内容。在历史往事方面,有如皋白蒲镇镇区居委会方志成讲述的,他的堂叔方钧淇50年代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往事;还有粟裕将军在海安的战斗经历和私立南通贫儿院相关的内容等。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反映百年企业历史的“师徒三代话大生”,南通市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白蒲针织厂,启东的理发世家、木匠世家、裁缝世家等内容。在社会变迁方面,有南通照相馆的兴衰、失地农民拿工资、家家户户通电话等内容。这些内容较典型地反映了南通乡村的人文历史、社会风俗,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5.采征互动,宣传发力。利用口述历史采集时与当地各类人员频繁接触的机会,开展民间文化和档案征集活动,采集征集,一举两得。如东县档案馆在口述历史采集的同时,征集到洋口地区车水、耥秧、打硪、搀夯、挑泥上墙民间号子5种;征集到洋口地区瓦匠和木匠演说的《基建富贵》等。这些口述史料均富有地方特色,呈原生态。港闸区档案馆在口述历史采集的同时,注重与宣传工作“三同步”,即同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采集信息;同步参加国家和省级档案部门征文活动;同步在《中国档案》等媒体刊发文章。启东市档案馆在《启东记忆》微视频平台播放有关口述历史的抖音视频75条,点击率达250余万次,有效地扩大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的影响,宣传成效显著。
如何以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的开展为契机,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成为新时代档案人的重大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通档案人将用口述历史抒写乡愁,留住乡音,为乡村文明薪火相传,乡村振兴不断推进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高点站位强担当
“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是我省档案部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体现档案部门政治属性,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档案工作中落地生根的具体行动,是拓宽档案资源建设途径和方法的新探索,也是检验档案部门机构改革后工作成果的重要方面。做好“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将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中发挥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在当今乡村振兴处于重要历史节点的关键时刻,抢救乡村文化,记住乡愁乡音,留住乡村振兴的根与魂,是档案人的责任担当。
二、积极作为抓落实
南通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对“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高度重视,以“三个推进”为抓手,狠抓落实。
1.融合式推进,形成“双驱动”机制
2019年是“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收官之年,又恰逢机构改革,为了更好地推进采集工作的开展,既保证前期工作的连续性,又能更充分地发挥机构改革形成的体制优势,南通市档案局、市档案馆整体联动,形成“双驱动”机制。市档案馆在深刻领会上级精神,把握实质内涵的同时,通过赴省档案馆请教和向昆山市档案馆取经等方式,努力做到要求标准了然于胸。遇到难点堵点,主动向市委办公室汇报,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特别是对2019年下半年尚未完成采集50人指标的责任单位,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胡拥军同志亲自过问,各县(市)区委办公室领导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相关单位压实责任,为确保我市“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实现满堂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清单式推进,强化“针对性”操作
为加强对各地报送资料和时间节点的统筹把控,市档案局分阶段两次发文要求各地报送采集工作进度、采集内容、采集队伍建设等相关情况,每个阶段都根据报送材料情况,认真梳理,详细列出各地的问题清单。为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档案馆以问题为导向,把调研和督查相结合,于2019年10月15日至28日,对南通市承担该项工作的9家责任单位开展了实地调研和督查,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面对面地商量,切实帮助相关单位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采集工作落实到位。
3.看齐式推进,发挥“标杆性”效应
在整个推进过程中,我们与各责任单位密切联系,注意发现和培植典型。对抓早抓好的单位,鼓励他们在完成规定动作之余,开发更多的衍生产品,并积极向其他单位推荐先进,让他们学有榜样,做有借鉴。为确保全市“一盘棋、齐步走”,我们建立微信群,落实专人与各地该项工作具体责任人无缝对接,及时指导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注重要求的统一和规范,将具体做法予以明确,无论是《口述史料采集保存使用授权书》,还是《口述历史采集受访人基本信息登记表》等,都对其列出了规范填报的要求,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确保质量合格、数量达标、格式统一、要素齐全。
三、有序推进显特色
南通各县(市)区档案馆按照序时进度积极开展工作,在不折不扣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同时,形成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的南通特色。
1.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南通市各级档案馆绝大部分成立了“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主体,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落实了相应的人员、经费和相关设备。
2.搞好调研,善借外力。各相关档案馆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邀请当地有一定名望又熟悉情况的老同志、老党员、老领导帮助选择采集对象、安排日程、陪同入户联系、介绍采集事宜。如皋市档案馆在采集过程中,得到了白蒲镇镇区居委会退休老干部杨春和的大力支持,他利用自身在镇区长期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帮助选择口述人。港闸区档案馆通过区文联,组织社会上熟悉港闸地区情况的文化名人进行了座谈,征求他们的意见,并通过他們寻找口述线索和口述对象,制定了口述历史采集目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合理选择,层面多样。各相关档案馆口述史的采集对象,选择便于开展工作且具有代表性的村、镇或社区。在口述人确定上,遵循多角度、多角色、多层次、最大限度地弥补历史记录不足的原则,尽量选择文化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记忆力较强、语言表达较清晰的亲历者作为口述人,并从年龄段、性别、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力求口述人能代表不同阶层,讲述内容真实可信、能够反映该地历史面貌和发展轨迹。启东市档案馆确定的口述人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村里的老书记、老农民、老教师、乡村医生、大队会计、村妇女主任、村文艺队长、民政协管员、东南警卫团老战士等各界代表。
4.内容丰富,见证历史。在民风民俗方面,涉及南通乡村的婚俗、生儿育女习俗、丧俗、建房风俗等内容。在历史往事方面,有如皋白蒲镇镇区居委会方志成讲述的,他的堂叔方钧淇50年代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往事;还有粟裕将军在海安的战斗经历和私立南通贫儿院相关的内容等。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反映百年企业历史的“师徒三代话大生”,南通市最早的“三来一补”企业白蒲针织厂,启东的理发世家、木匠世家、裁缝世家等内容。在社会变迁方面,有南通照相馆的兴衰、失地农民拿工资、家家户户通电话等内容。这些内容较典型地反映了南通乡村的人文历史、社会风俗,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5.采征互动,宣传发力。利用口述历史采集时与当地各类人员频繁接触的机会,开展民间文化和档案征集活动,采集征集,一举两得。如东县档案馆在口述历史采集的同时,征集到洋口地区车水、耥秧、打硪、搀夯、挑泥上墙民间号子5种;征集到洋口地区瓦匠和木匠演说的《基建富贵》等。这些口述史料均富有地方特色,呈原生态。港闸区档案馆在口述历史采集的同时,注重与宣传工作“三同步”,即同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采集信息;同步参加国家和省级档案部门征文活动;同步在《中国档案》等媒体刊发文章。启东市档案馆在《启东记忆》微视频平台播放有关口述历史的抖音视频75条,点击率达250余万次,有效地扩大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的影响,宣传成效显著。
如何以口述历史采集工作的开展为契机,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成为新时代档案人的重大课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通档案人将用口述历史抒写乡愁,留住乡音,为乡村文明薪火相传,乡村振兴不断推进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