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闭幕的瑞士达沃斯年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概念:地球可能面临“水破产”。报告称,由于工业、农业用水及环境污染,不出20年,水资源将和石油一样成为投资市场上的产品,“就像石油一样,当水资源成为短缺物资时,各国之间冲突的威胁将变得更加现实。”富含石油的中东地区也是全球最缺淡水资源的地区之一,中东多次冲突均与水资源的争夺有关;在流经10个国家的非洲第一大河尼罗河,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等国为得到更多的水资源而争吵不休;在欧洲,德法曾因上游瑞士污染水源流入莱茵河而提出巨额索赔。一位中国专家对记者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享国际河流的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一个共生区域。各国如果立足于争,有可能得到更多水资源,但也可能失去整个区域的安全信任,破坏自己的安全发展空间。实际上,面对水资源短缺危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自面对。”
全球“水破产”将引发冲突?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因水而引发的争议越来越频繁。美国前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在《水的战争》一书中写道:“世界上有214条国际河流和湖泊流域,其中155条是两个国家共有的,36条是3个国家共有的,23条河是数个或十几个国家共有的。”在国际法中,对国际河流水量分配及利用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各国之间因水龃龉不断在所难免。在过去50年间,因水资源争夺就发生过20多起局部冲突。世界银行前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杰丁甚至曾经预言,“21世纪水争议将成为引发冲突的根源”。
在中东,水争议甚至冲突近年来越演越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3月30报道,伊拉克一位高级官员对土耳其“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游过多使用水资源表示强烈不满”。据报道,土耳其打算在其中的一条河上建造蓄水大坝,这引起作为中、下游国家叙利亚和伊拉克反对。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境内,是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3国的经济命脉。土耳其把幼发拉底河称作本国河流,称它贡献了该河89%的水量,与下游两国的争议时有发生。
南亚是世界上水争议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印度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都有水资源争端。1999年起,水纠纷一直成为印巴高层会晤的重要议题,已与克什米尔争端并驾齐驱,成为印巴关系的两大核心问题。巴基斯坦一直担心印度截住流往巴基斯坦的河水,掐住巴的生存命脉。近年来,印度政府一方面计划在“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建设大约100座水坝,同时又担心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水坝。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在全球没有安全饮用水比例最高的 25个国家中有19个是非洲国家。流经10国的尼罗河对流经国意义重大,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等国为此争吵不断。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水资源的争议也经常发生。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1986年,瑞士一家化学公司仓库火灾,使数千吨剧毒农药随着灭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造成下游德国、法国、荷兰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法国和德国的一些报纸将这次事件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相提并论,并要求瑞士政府赔偿3800万美元。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也因水资源分配问题争吵不休。
“如果愿意和平,水不是问题”
水争议并不是只有冲突的一面。在水资源争夺最激烈的中东,水有时候也成为和平的催化剂。法新社曾报道称,“水曾经一直是干旱的中东地区战争的根源之一,但有时候,水也会成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合作的重要催化剂。”文章称,过去几十年中,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因为水经常发生冲突。但近些年来,在要求中东和平的大环境下,以色列和约旦也已经同意联合建设连接红海和死海的渠道项目。曾经陷入水争议的约旦和叙利亚在约旦河最大支流耶尔穆克河共同建设水坝项目。曾经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以色列水利专家乌里萨米尔称:“如果政治上愿意和平,水资源不是问题,如果政治上想发生战争,会有很多理由。”
实际上,在全球化的今天,由于有关各国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一些国家如果能互相妥协,往往可以妥善解决水争议。印度曾因为在恒河上建造法拉卡大坝与孟加拉国发生激烈争论。由于恒河争端,世界银行拒绝对印度在尼泊尔境内的水电工程提供贷款等。同时,孟加拉国也阻止把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调到印度境内的恒河中去。在这种背景下,印孟双方1996年签订了一个为期30年的协定,该协定保证孟加拉国在最需要水的3月至5月份获得50%的流量,在特别干旱的季节上升到80%;同时孟加拉国也同意调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补充恒河流量。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日前一份报告称,在全球缺水地区中,有10亿人面临的只是“经济性缺水”,即虽然水资源总量并不缺乏,但缺乏相应技术、能力。一位中国专家说,一些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把许多耗能、耗水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目前一些西方国家推广所谓的生物能源,每生产1公升生物燃料,就需消耗2500立升的水。生物能源的原料种植区往往在发展中国家,而收益的却是发达国家。这样,西方国家实际上向发展中国家转嫁了水危机和水争端。
许多国家往往担心在水资源上受到大国控制。去年11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在莫斯科召开的首届“干净水”国际论坛上透露,俄已开始讨论向邻国出口水资源的可能性。此前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曾建议把西伯利亚的河流引入中亚。但许多中亚国家担心,这给俄罗斯带来的收益也肯定不会局限于经济范畴,俄罗斯将利用这条“大运河”掌控中亚的淡水命脉,中亚各国则无可避免地对俄罗斯形成“淡水依赖”。
中国化解湄公河水争议
在东南亚中南半岛,发源于中国澜沧江的湄公河是这个地区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是这些国家的重要经济命脉。最近几个月,湄公河流域和中国西南一样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情。由于湄公河处于中国的下游,于是该流域一些国家的媒体和组织,有意或无意把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在上游建的水坝断流截水,才造成他们河水干涸。泰国《经理人报》称,目前中国建成的4座水坝已经对下游造成巨大影响。越南顺化农林大学网站刊文称,中国境内的水电工程对河流进行拦截,这是导致越南及周边国家主要河流水量减少的原因。不过,这些组织和媒体并未给出具体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西方一些媒体也推波助澜。美联社发自曼谷的一则报道称,中国“大肆修建水坝”对湄公河流域的未来构成了严重威胁,使“河水流量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近日,作为湄公河委员会(MRC)成员国的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将在泰国海滨城市华欣举行峰会。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也同意派官员出席会议。路透社称,四个东南亚国家将在会议上就湄公河问题向中国提出交涉。
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首席执行官杰里·伯德3月25日发表声明说:“根据目前的水量记录,没有证据表明上游的这些水坝导致了河流水量减少。相反,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水坝,湄公河很可能在今年1月就出现缺水问题。”他补充说,近日召开的湄公河峰会将有助于理清模糊信息,使流域国家建立互信。一位中国水利专家对记者说,澜沧江出境处年均径流量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来自中国境外湄公河流域。目前澜沧江梯级电站已建成漫湾、大潮山和景洪3个水库,面积很小,蒸发水量可忽略不计。而且中国在澜沧江流域无跨流域调水计划,沿江工农业用水量很少。据泰国媒体报道,中国已邀请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参观澜沧江上的景洪大坝。泰国水利局负责人钦纳瓦索称,“这很可能成为湄公河下游区域国家和中国对河流实行更为有效的合作管理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实际上,湄公河流域几个国家,围绕是否应该修建水坝问题经常发生争议。近几年来,越南和老挝都未与柬埔寨商量,着手在湄公河上修建大坝。由于长久以来存在敌意,加上因贫穷和叛乱引起的摩擦,水资源争夺使柬老、柬越关系日渐疏远。与此同时,泰国政府和一些政客,也要求修建湄公河水库。据泰国媒体报道,自2006年3月起,泰国、柬埔寨与老挝共计划在湄公河上兴建11个水坝,引起该地区民众广泛关切。
泰国法政大学政治学者颂猜称,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以找出湄公河流域问题存在的真正原因,防止出现上游用水影响到下游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上游国家。
解决水争议,经济手段更管用
有分析称,对于国际河流或湖泊水资源争议的激烈程度,通常取决于水对争端国家究竟有多重要,比如像以色列,加利利湖是这个国家唯一的淡水源,不能控制和保护这个水源,以色列就无法生存,所以它不惜一切也要占据俯视加利利湖的戈兰高地。而多数地区的水资源之争并没有到这种生死攸关的地步。云南省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任佳对记者说,南亚和东南亚就是国际河流争端相对密集的地区,河流的流经国家之间引发矛盾的因素很多——用水量如何分配、对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影响、航运的畅和阻、生态环境的变化等,一般都是下游国家抱怨上游国家。有时候其实没有太大影响,但上游国家修了工程,下游国家感到水源有可能被控制,因而态度激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宿景祥研究员说,就发展趋势而言,人类解决任何资源困局,经济和技术手段最终都比政治、军事手段更管用。拿水争议来说,通过经济投入和技术革命,人类一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不足或不平衡的问题,因为地球上并不真正缺少水资源,我们现在感觉到水不够,是因为我们只用天然的、几乎不消耗什么成本的淡水,而且还不好好保护和珍惜。只要人类切肤地认识到水的价值,靠海水淡化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宿景祥说,现在还存在着用政治、军事强力在争端中强占资源的状况,那是因为霸权和蛮力比经济手段成本更低,但那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全球“水破产”将引发冲突?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因水而引发的争议越来越频繁。美国前农业部长约翰·布洛克在《水的战争》一书中写道:“世界上有214条国际河流和湖泊流域,其中155条是两个国家共有的,36条是3个国家共有的,23条河是数个或十几个国家共有的。”在国际法中,对国际河流水量分配及利用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各国之间因水龃龉不断在所难免。在过去50年间,因水资源争夺就发生过20多起局部冲突。世界银行前副行长伊斯梅尔·萨拉杰丁甚至曾经预言,“21世纪水争议将成为引发冲突的根源”。
在中东,水争议甚至冲突近年来越演越烈。卡塔尔半岛电视台3月30报道,伊拉克一位高级官员对土耳其“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游过多使用水资源表示强烈不满”。据报道,土耳其打算在其中的一条河上建造蓄水大坝,这引起作为中、下游国家叙利亚和伊拉克反对。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境内,是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3国的经济命脉。土耳其把幼发拉底河称作本国河流,称它贡献了该河89%的水量,与下游两国的争议时有发生。
南亚是世界上水争议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印度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泊尔都有水资源争端。1999年起,水纠纷一直成为印巴高层会晤的重要议题,已与克什米尔争端并驾齐驱,成为印巴关系的两大核心问题。巴基斯坦一直担心印度截住流往巴基斯坦的河水,掐住巴的生存命脉。近年来,印度政府一方面计划在“阿鲁纳恰尔邦(中国藏南地区)”建设大约100座水坝,同时又担心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水坝。
非洲是目前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在全球没有安全饮用水比例最高的 25个国家中有19个是非洲国家。流经10国的尼罗河对流经国意义重大,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等国为此争吵不断。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水资源的争议也经常发生。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流经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1986年,瑞士一家化学公司仓库火灾,使数千吨剧毒农药随着灭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造成下游德国、法国、荷兰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法国和德国的一些报纸将这次事件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相提并论,并要求瑞士政府赔偿3800万美元。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也因水资源分配问题争吵不休。
“如果愿意和平,水不是问题”
水争议并不是只有冲突的一面。在水资源争夺最激烈的中东,水有时候也成为和平的催化剂。法新社曾报道称,“水曾经一直是干旱的中东地区战争的根源之一,但有时候,水也会成为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合作的重要催化剂。”文章称,过去几十年中,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因为水经常发生冲突。但近些年来,在要求中东和平的大环境下,以色列和约旦也已经同意联合建设连接红海和死海的渠道项目。曾经陷入水争议的约旦和叙利亚在约旦河最大支流耶尔穆克河共同建设水坝项目。曾经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的以色列水利专家乌里萨米尔称:“如果政治上愿意和平,水资源不是问题,如果政治上想发生战争,会有很多理由。”
实际上,在全球化的今天,由于有关各国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多,一些国家如果能互相妥协,往往可以妥善解决水争议。印度曾因为在恒河上建造法拉卡大坝与孟加拉国发生激烈争论。由于恒河争端,世界银行拒绝对印度在尼泊尔境内的水电工程提供贷款等。同时,孟加拉国也阻止把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调到印度境内的恒河中去。在这种背景下,印孟双方1996年签订了一个为期30年的协定,该协定保证孟加拉国在最需要水的3月至5月份获得50%的流量,在特别干旱的季节上升到80%;同时孟加拉国也同意调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补充恒河流量。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日前一份报告称,在全球缺水地区中,有10亿人面临的只是“经济性缺水”,即虽然水资源总量并不缺乏,但缺乏相应技术、能力。一位中国专家说,一些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把许多耗能、耗水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目前一些西方国家推广所谓的生物能源,每生产1公升生物燃料,就需消耗2500立升的水。生物能源的原料种植区往往在发展中国家,而收益的却是发达国家。这样,西方国家实际上向发展中国家转嫁了水危机和水争端。
许多国家往往担心在水资源上受到大国控制。去年11月,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在莫斯科召开的首届“干净水”国际论坛上透露,俄已开始讨论向邻国出口水资源的可能性。此前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曾建议把西伯利亚的河流引入中亚。但许多中亚国家担心,这给俄罗斯带来的收益也肯定不会局限于经济范畴,俄罗斯将利用这条“大运河”掌控中亚的淡水命脉,中亚各国则无可避免地对俄罗斯形成“淡水依赖”。
中国化解湄公河水争议
在东南亚中南半岛,发源于中国澜沧江的湄公河是这个地区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是这些国家的重要经济命脉。最近几个月,湄公河流域和中国西南一样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情。由于湄公河处于中国的下游,于是该流域一些国家的媒体和组织,有意或无意把矛头指向中国,声称中国在上游建的水坝断流截水,才造成他们河水干涸。泰国《经理人报》称,目前中国建成的4座水坝已经对下游造成巨大影响。越南顺化农林大学网站刊文称,中国境内的水电工程对河流进行拦截,这是导致越南及周边国家主要河流水量减少的原因。不过,这些组织和媒体并未给出具体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说法。西方一些媒体也推波助澜。美联社发自曼谷的一则报道称,中国“大肆修建水坝”对湄公河流域的未来构成了严重威胁,使“河水流量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近日,作为湄公河委员会(MRC)成员国的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将在泰国海滨城市华欣举行峰会。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也同意派官员出席会议。路透社称,四个东南亚国家将在会议上就湄公河问题向中国提出交涉。
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首席执行官杰里·伯德3月25日发表声明说:“根据目前的水量记录,没有证据表明上游的这些水坝导致了河流水量减少。相反,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水坝,湄公河很可能在今年1月就出现缺水问题。”他补充说,近日召开的湄公河峰会将有助于理清模糊信息,使流域国家建立互信。一位中国水利专家对记者说,澜沧江出境处年均径流量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来自中国境外湄公河流域。目前澜沧江梯级电站已建成漫湾、大潮山和景洪3个水库,面积很小,蒸发水量可忽略不计。而且中国在澜沧江流域无跨流域调水计划,沿江工农业用水量很少。据泰国媒体报道,中国已邀请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参观澜沧江上的景洪大坝。泰国水利局负责人钦纳瓦索称,“这很可能成为湄公河下游区域国家和中国对河流实行更为有效的合作管理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实际上,湄公河流域几个国家,围绕是否应该修建水坝问题经常发生争议。近几年来,越南和老挝都未与柬埔寨商量,着手在湄公河上修建大坝。由于长久以来存在敌意,加上因贫穷和叛乱引起的摩擦,水资源争夺使柬老、柬越关系日渐疏远。与此同时,泰国政府和一些政客,也要求修建湄公河水库。据泰国媒体报道,自2006年3月起,泰国、柬埔寨与老挝共计划在湄公河上兴建11个水坝,引起该地区民众广泛关切。
泰国法政大学政治学者颂猜称,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以找出湄公河流域问题存在的真正原因,防止出现上游用水影响到下游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上游国家。
解决水争议,经济手段更管用
有分析称,对于国际河流或湖泊水资源争议的激烈程度,通常取决于水对争端国家究竟有多重要,比如像以色列,加利利湖是这个国家唯一的淡水源,不能控制和保护这个水源,以色列就无法生存,所以它不惜一切也要占据俯视加利利湖的戈兰高地。而多数地区的水资源之争并没有到这种生死攸关的地步。云南省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任佳对记者说,南亚和东南亚就是国际河流争端相对密集的地区,河流的流经国家之间引发矛盾的因素很多——用水量如何分配、对洪涝干旱等灾害的影响、航运的畅和阻、生态环境的变化等,一般都是下游国家抱怨上游国家。有时候其实没有太大影响,但上游国家修了工程,下游国家感到水源有可能被控制,因而态度激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宿景祥研究员说,就发展趋势而言,人类解决任何资源困局,经济和技术手段最终都比政治、军事手段更管用。拿水争议来说,通过经济投入和技术革命,人类一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水资源不足或不平衡的问题,因为地球上并不真正缺少水资源,我们现在感觉到水不够,是因为我们只用天然的、几乎不消耗什么成本的淡水,而且还不好好保护和珍惜。只要人类切肤地认识到水的价值,靠海水淡化就完全可以解决问题。宿景祥说,现在还存在着用政治、军事强力在争端中强占资源的状况,那是因为霸权和蛮力比经济手段成本更低,但那绝对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