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国家 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也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来引领城市未来的发展。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一座具有3000 余年建城史、800 余年建都史的古都,她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孕育了自身所特有的城市精神。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的投票评选,最终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来表述的“北京精神”正式向社会发布。这短短的八个字,在反映北京特有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的同时,更成为国人和世界认识北京的一张新名片。
关键字:高校 爱国北京精神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a year refining and more than 290 million people voted, and ultimately to the "patriotic, innovative, inclusive, morality" to express " Beijing spirit” officially released to the community. This is a new card that reflects the unique culture grade and pre-eminent qualities that more people and the world know it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s: college; patriotic; the spirit of Beijing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心系祖国,爱岗敬业
爱国,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曾指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可见,对每一个人来说,爱国不仅是一种热情,更是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如果把国家比作一间工厂,我们就是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如果我们都脱离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机器如何运转,国家的经济如何继续发展,我们又谈何振兴中华?因此,只有把爱国体现在立足本职岗位、把本职工作做好,爱国热情才能得到体现、爱国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守自己的责任,就是我们对国家做出的最好贡献。当前,对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来说,践行北京精神,首先就是要做到坚定信仰、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心系祖国,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把对祖国、对北京深深的热爱,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行动。
二、践行北京精神,就要抓住重点,做开拓创新的表率
创新是前进的动力,也是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践行北京精神,提升工作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作为高校的综合性管理部门,是学校组织协调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学校内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校各项工作能否有效运转。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方面对高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从容应对新形式,有效解决新问题,才能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进步。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新形势下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要转变以往的思想观念,在充分发挥好自身组织协调功能和参谋助手职能的同时,要强化并突出服务职能,建立起务实高效的办公室管理体系。第二,要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高校办公室工作大多琐碎和复杂,还有很多临时性、突发性事务,如果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很容易导致管理上的无序与混乱,因此,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才能保障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工作的高效运转。第三,要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信息量成倍增加,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加快,传统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必须树立现代化的信息观念,在工作實践中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
三、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兼容并包,和谐发展
包容的精神是对人类智慧的充分展现,是高尚的觉悟与情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包容性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成语“群龙无首”出自《易经》,“见群龙无首,吉”。为什么《易经》认为群龙无首会是吉象呢?其实它是指一群龙,虽然都刚健勇猛,却并没有逞强好胜,争夺领导地位,而是形成了和平共存的良好局面。在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工作,要面对复杂繁琐的各项工作,要面对性格各异的不同人员,因此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的每个人都应该修炼包容精神。包容就是宽容、容忍,心胸宽广。海的包容在于不择细流,山之包容在于不拒微尘,人的包容就在于理解与忍让。十个手指各有长短,各有优势,缺一不可。我们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意见,宽容持不同意见的人。包容也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不同观点、意见的包容体现的是个人的胸襟气度和素质。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学会以宽大的胸怀包容他人,包容各种思想观念,求大同存小异,在协调中工作,在协调中提高,在协调中前进,促进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工作大局走向团结和睦。
四、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宽容薄厚,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北京精神中的“厚德”积聚着北京人的文化底蕴、首善情操,也是中国古代在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中一贯遵循的原则,即以和为贵,宽容薄厚。民国时期,梁启超在给当时的清华学子所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很好地诠释了厚德精神,“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从梁启超的话可以看出,他希望清华学子能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团结协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话对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的工作同样适用。厚德精神可以看作是高校办公室人员和谐人际关系、协调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道德原则。高校办公室是学校的综合办事机构,其工作性质和重要位置决定了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校办公室工作的同志践行北京精神,就必须不断提高境界,开阔眼界,注重培育厚德载物的精神、登高望远的视野、兼容并蓄的涵养。在接人待物时,要心胸坦荡,谦虚敬慎,注重礼仪;在工作出现问题时首先要“求诸己”,检查自己的原因,而不是责备他人;在发生意见对立时,应“和而不同”,坚持用正确的意见去克服错误的意见,而不是无原则的附和。总之,要时时处处从大处着眼,从大局考虑,切实做到大气做人,大气谋事。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在“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四个词、八个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北京人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魄;在弘扬和落实这八个字的过程中,每个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的人都将会是北京精神的受益者。在北京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我们将立足于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的平凡岗位,把北京精神融入到育人工作中,融入到为师生服务工作中,融入到当好领导参谋助手工作中,以更高的精神追求,更博大包容的胸怀,以更加辛勤的工作为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创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孙琳(1982.03),女,汉,籍贯北京,2007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现供职国际关系学院,邮编100091,职称: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字:高校 爱国北京精神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a year refining and more than 290 million people voted, and ultimately to the "patriotic, innovative, inclusive, morality" to express " Beijing spirit” officially released to the community. This is a new card that reflects the unique culture grade and pre-eminent qualities that more people and the world know it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s: college; patriotic; the spirit of Beijing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心系祖国,爱岗敬业
爱国,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正是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曾指出,“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可见,对每一个人来说,爱国不仅是一种热情,更是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如果把国家比作一间工厂,我们就是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如果我们都脱离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机器如何运转,国家的经济如何继续发展,我们又谈何振兴中华?因此,只有把爱国体现在立足本职岗位、把本职工作做好,爱国热情才能得到体现、爱国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守自己的责任,就是我们对国家做出的最好贡献。当前,对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来说,践行北京精神,首先就是要做到坚定信仰、矢志不渝,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心系祖国,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把对祖国、对北京深深的热爱,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行动。
二、践行北京精神,就要抓住重点,做开拓创新的表率
创新是前进的动力,也是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践行北京精神,提升工作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作为高校的综合性管理部门,是学校组织协调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学校内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全校各项工作能否有效运转。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方面对高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才能从容应对新形式,有效解决新问题,才能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进步。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新形势下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要转变以往的思想观念,在充分发挥好自身组织协调功能和参谋助手职能的同时,要强化并突出服务职能,建立起务实高效的办公室管理体系。第二,要实现管理制度的创新。高校办公室工作大多琐碎和复杂,还有很多临时性、突发性事务,如果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很容易导致管理上的无序与混乱,因此,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才能保障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工作的高效运转。第三,要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信息量成倍增加,信息传播速度空前加快,传统的管理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必须树立现代化的信息观念,在工作實践中实现管理手段的创新。
三、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兼容并包,和谐发展
包容的精神是对人类智慧的充分展现,是高尚的觉悟与情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是包容性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成语“群龙无首”出自《易经》,“见群龙无首,吉”。为什么《易经》认为群龙无首会是吉象呢?其实它是指一群龙,虽然都刚健勇猛,却并没有逞强好胜,争夺领导地位,而是形成了和平共存的良好局面。在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工作,要面对复杂繁琐的各项工作,要面对性格各异的不同人员,因此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的每个人都应该修炼包容精神。包容就是宽容、容忍,心胸宽广。海的包容在于不择细流,山之包容在于不拒微尘,人的包容就在于理解与忍让。十个手指各有长短,各有优势,缺一不可。我们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意见,宽容持不同意见的人。包容也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不同观点、意见的包容体现的是个人的胸襟气度和素质。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学会以宽大的胸怀包容他人,包容各种思想观念,求大同存小异,在协调中工作,在协调中提高,在协调中前进,促进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工作大局走向团结和睦。
四、践行北京精神,就要宽容薄厚,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北京精神中的“厚德”积聚着北京人的文化底蕴、首善情操,也是中国古代在修身养性和人际关系中一贯遵循的原则,即以和为贵,宽容薄厚。民国时期,梁启超在给当时的清华学子所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很好地诠释了厚德精神,“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从梁启超的话可以看出,他希望清华学子能秉承中华传统美德,具有团结协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话对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的工作同样适用。厚德精神可以看作是高校办公室人员和谐人际关系、协调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道德原则。高校办公室是学校的综合办事机构,其工作性质和重要位置决定了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校办公室工作的同志践行北京精神,就必须不断提高境界,开阔眼界,注重培育厚德载物的精神、登高望远的视野、兼容并蓄的涵养。在接人待物时,要心胸坦荡,谦虚敬慎,注重礼仪;在工作出现问题时首先要“求诸己”,检查自己的原因,而不是责备他人;在发生意见对立时,应“和而不同”,坚持用正确的意见去克服错误的意见,而不是无原则的附和。总之,要时时处处从大处着眼,从大局考虑,切实做到大气做人,大气谋事。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在“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四个词、八个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北京人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魄;在弘扬和落实这八个字的过程中,每个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的人都将会是北京精神的受益者。在北京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我们将立足于高校党委(学校)办公室的平凡岗位,把北京精神融入到育人工作中,融入到为师生服务工作中,融入到当好领导参谋助手工作中,以更高的精神追求,更博大包容的胸怀,以更加辛勤的工作为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创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孙琳(1982.03),女,汉,籍贯北京,2007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现供职国际关系学院,邮编100091,职称: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