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领域的高速发展,相应扩大了建筑工程建设规模,工程施工技术也不断更新。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型建筑形式,具备多项优势特点。然而在施工管理中存在安全风险,对整体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比较大。此次研究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风险,针对各项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风险因素;解决措施
1、装配式建筑基本概念与特点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主要是将建筑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采用加工、搅拌、浇筑等工艺形成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型建筑模式,多采用预制PC构件,项目采用标准设计制作方法,并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装配式建筑在工厂提前制造各类结构构件,完成构件制造之后,及时检测性能与质量,之后将结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利用大型设备机械进行组装。
相比于传统建筑模式来说,装配式结构的优势比较多。施工所有结构构件均为提前预制,在施工现场只需要对构件进行拼装即可,因此能够减少建筑施工时间,且外部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比较小。同时,此种建设模式还可以降低粉尘和噪音污染,满足节能环保理念。在组装建筑构件时,需要应用大型设备机械,工程人员只需对构件位置进行细微调整。相比于传统施工模式来说,新型施工工艺可以减少劳动力,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尽管装配式建筑具有多种优点,然而此种建筑模式的使用时间较短,未形成固定模式,缺乏成熟技术支持,相应影响了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推广。
2、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2.1前期规划阶段的风险因素
第一,预制构件运输不当。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施工难点在于将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整个运输过程的难度较大。若缺乏合理的交通工具,将会对预制构件造成损伤影响。其次,运输期间若没有做好固定处理,极易导致构件滑落,引发安全事故。
第二,预制构件存放位置与方式不合理。部分工程人员将预制构件存放在不平整地区,且地面存在积水,极易影响构件强度与性能。若预制构件没有放置在专业存储架上,也会引发倾覆问题。
第三,施工用电处理不合理。在开展装配式施工时,会涉及到大量用电作业,存在较多临时用电箱和电缆线路。当电缆线路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操作处理方法不合理,极易导致线路短路或老化问题,引发触电事故。
2.2施工吊装阶段的风险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吊装属于重要施工环节,危险系数高,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该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起重机设备选型不合理,将会影响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当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不足以支撑吊装构件,就会使构件滑落。
第二,临时支撑体系不牢固,无法确保施工安全。在吊装预制构件之前,必须合理应用临时支撑,确保预制构件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在吊装之前未搭设支撑体系,盲目操作,就会使构件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滑落事故。
第三,叠合楼板吊顶设计不合理。在吊装施工期间,如果构件摆动幅度大或剧烈晃动时,就会使预制构件相互碰撞,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第四,在安装预制剪力墙板时,若施工误差比较最大,就会使墙板无法就位,和预留钢筋位置偏差较大,影响墙板稳定性,容易发生倒塌事故。
第五,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期间,需要对构件进行吊装运输,施工防护设施应用不合理。由于建筑外墙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方式,施工人员需要进行高空作业。若没有做好外围防护处理,将会加大高空坠落几率。
3、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确保整个生产建设的安全性,不仅可以维护设备材料质量,还可以维护工程人员安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安全第一”原则,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必须提出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施工规划阶段的安全管理
第一,优化完善预制构件运输过程。由于预制构件的形式比较多,因此对于运输方式与过程的要求不同。如果预制构件的长宽大于厚度,立放位置稳定性差,在运输期间,必须采用具有侧向护栏的专用车辆。到达施工场地后,避免途经场地不平整区域,以免导致构件倾覆。若预制构件比较松散,则风险等级高,必须做好防护监督工作。
第二,合理规划构件存放方式和位置。将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必须统一存放在特定区域。构件存放区域应当有利于起重设备吊装,防止出现二次转运。存放场地必须确保地面平整、无积水,保证地基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长时间逗留在构件存放区域,避免构件滑落引发安全事故。
第三,注重施工现场线路与用电管理。工程管理人员若发现电源线破损,必须及时更换电缆线路。使用完临时用电箱后必须及时收回,避免引发触电事故。
3.2施工吊装阶段的安全管理
第一,合理选择起重机,计算最大力臂稳定性。由于预制构件吊装过程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合理选择起重机,避免对工程安全造成影响。在施工建设期间,应当及时处理由于起重机选择不当所致安全问题。按照预知构件的重量、外形及吊装高度,对起重机承载能力进行核算。
第二,确保临时支撑体系的稳固性。若预制构件缺乏临时支撑,将会增加风险系数,对周边设备与人身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做好整改处理。由于预制构件的类型比较多,按照不同构件选择相应的支撑体系。比如在吊装预制墙和预制柱之前,需要设置钢管斜撑支撑,以此确保构件的稳固性。确保斜撑和地面夹角位于45°-60°范围内,上支撑点位置高于构件2/3。若构件体积比较大,则容易出现外滑问题,此时需要将短斜撑设置在构件下部。
第三,合理设置叠合楼板吊点。如果叠合楼板吊顶设计不合理,将会对预制构件强度造成损害。针对吊筋来说,可通过吊桁架钢架叠合楼板进行吊装,对调点承载力进行计算检验,保证承载力满足吊装要求。若吊装构件体积较大,可适当增加吊点数量。
第四,严格控制施工误差。施工误差会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工艺影响。当误差比较大时,则会对预制墙体插入造成影响。为避免安全事故,必须确保施工人员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平。施工企业定期组织工程人员参与培训教育,全面学习装配式建筑的专业知识,将其应用到具体建设中,以此降低施工误差,维护建筑整体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研发出新型建筑模式,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模式还存在技术问题,在具体施工中会面临较多风险隐患。所以在施工建设期间,工程人员必须严格控制风险系数,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以此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协力共创新时期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首届京津冀装配式建筑部品质量与测试技术论坛概述[J].混凝土世界,2020(01):13-15.
[2]王红春,刘红云,吴丹丹.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J].北京建筑大學学报,2019,35(04):83-88+95.
[3]黄婉莉.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J].价值工程,2019,38(36):18-19.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风险因素;解决措施
1、装配式建筑基本概念与特点
长期以来,工程建设主要是将建筑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采用加工、搅拌、浇筑等工艺形成建筑结构。装配式建筑属于新型建筑模式,多采用预制PC构件,项目采用标准设计制作方法,并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装配式建筑在工厂提前制造各类结构构件,完成构件制造之后,及时检测性能与质量,之后将结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利用大型设备机械进行组装。
相比于传统建筑模式来说,装配式结构的优势比较多。施工所有结构构件均为提前预制,在施工现场只需要对构件进行拼装即可,因此能够减少建筑施工时间,且外部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比较小。同时,此种建设模式还可以降低粉尘和噪音污染,满足节能环保理念。在组装建筑构件时,需要应用大型设备机械,工程人员只需对构件位置进行细微调整。相比于传统施工模式来说,新型施工工艺可以减少劳动力,提升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尽管装配式建筑具有多种优点,然而此种建筑模式的使用时间较短,未形成固定模式,缺乏成熟技术支持,相应影响了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推广。
2、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2.1前期规划阶段的风险因素
第一,预制构件运输不当。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施工难点在于将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整个运输过程的难度较大。若缺乏合理的交通工具,将会对预制构件造成损伤影响。其次,运输期间若没有做好固定处理,极易导致构件滑落,引发安全事故。
第二,预制构件存放位置与方式不合理。部分工程人员将预制构件存放在不平整地区,且地面存在积水,极易影响构件强度与性能。若预制构件没有放置在专业存储架上,也会引发倾覆问题。
第三,施工用电处理不合理。在开展装配式施工时,会涉及到大量用电作业,存在较多临时用电箱和电缆线路。当电缆线路长期暴露在外部环境中,操作处理方法不合理,极易导致线路短路或老化问题,引发触电事故。
2.2施工吊装阶段的风险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构件吊装属于重要施工环节,危险系数高,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该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起重机设备选型不合理,将会影响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当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不足以支撑吊装构件,就会使构件滑落。
第二,临时支撑体系不牢固,无法确保施工安全。在吊装预制构件之前,必须合理应用临时支撑,确保预制构件处于稳定状态。如果在吊装之前未搭设支撑体系,盲目操作,就会使构件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滑落事故。
第三,叠合楼板吊顶设计不合理。在吊装施工期间,如果构件摆动幅度大或剧烈晃动时,就会使预制构件相互碰撞,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第四,在安装预制剪力墙板时,若施工误差比较最大,就会使墙板无法就位,和预留钢筋位置偏差较大,影响墙板稳定性,容易发生倒塌事故。
第五,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设期间,需要对构件进行吊装运输,施工防护设施应用不合理。由于建筑外墙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方式,施工人员需要进行高空作业。若没有做好外围防护处理,将会加大高空坠落几率。
3、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
确保整个生产建设的安全性,不仅可以维护设备材料质量,还可以维护工程人员安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安全第一”原则,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必须提出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3.1施工规划阶段的安全管理
第一,优化完善预制构件运输过程。由于预制构件的形式比较多,因此对于运输方式与过程的要求不同。如果预制构件的长宽大于厚度,立放位置稳定性差,在运输期间,必须采用具有侧向护栏的专用车辆。到达施工场地后,避免途经场地不平整区域,以免导致构件倾覆。若预制构件比较松散,则风险等级高,必须做好防护监督工作。
第二,合理规划构件存放方式和位置。将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必须统一存放在特定区域。构件存放区域应当有利于起重设备吊装,防止出现二次转运。存放场地必须确保地面平整、无积水,保证地基承载力。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长时间逗留在构件存放区域,避免构件滑落引发安全事故。
第三,注重施工现场线路与用电管理。工程管理人员若发现电源线破损,必须及时更换电缆线路。使用完临时用电箱后必须及时收回,避免引发触电事故。
3.2施工吊装阶段的安全管理
第一,合理选择起重机,计算最大力臂稳定性。由于预制构件吊装过程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合理选择起重机,避免对工程安全造成影响。在施工建设期间,应当及时处理由于起重机选择不当所致安全问题。按照预知构件的重量、外形及吊装高度,对起重机承载能力进行核算。
第二,确保临时支撑体系的稳固性。若预制构件缺乏临时支撑,将会增加风险系数,对周边设备与人身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做好整改处理。由于预制构件的类型比较多,按照不同构件选择相应的支撑体系。比如在吊装预制墙和预制柱之前,需要设置钢管斜撑支撑,以此确保构件的稳固性。确保斜撑和地面夹角位于45°-60°范围内,上支撑点位置高于构件2/3。若构件体积比较大,则容易出现外滑问题,此时需要将短斜撑设置在构件下部。
第三,合理设置叠合楼板吊点。如果叠合楼板吊顶设计不合理,将会对预制构件强度造成损害。针对吊筋来说,可通过吊桁架钢架叠合楼板进行吊装,对调点承载力进行计算检验,保证承载力满足吊装要求。若吊装构件体积较大,可适当增加吊点数量。
第四,严格控制施工误差。施工误差会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工艺影响。当误差比较大时,则会对预制墙体插入造成影响。为避免安全事故,必须确保施工人员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平。施工企业定期组织工程人员参与培训教育,全面学习装配式建筑的专业知识,将其应用到具体建设中,以此降低施工误差,维护建筑整体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研发出新型建筑模式,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模式还存在技术问题,在具体施工中会面临较多风险隐患。所以在施工建设期间,工程人员必须严格控制风险系数,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以此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协力共创新时期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首届京津冀装配式建筑部品质量与测试技术论坛概述[J].混凝土世界,2020(01):13-15.
[2]王红春,刘红云,吴丹丹.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法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评价研究[J].北京建筑大學学报,2019,35(04):83-88+95.
[3]黄婉莉.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J].价值工程,2019,38(3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