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年代初,我防空雷达部队首创用轻武器击落美国海军P-2V型巡逻机,这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当时震慑美国军界,也震撼了世界。
(一)
P-2V飞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海军海上巡逻设计制造的。它既有螺旋桨发动机,又有喷气发动机。低空慢速时,使用螺旋桨发动机,可在300米以下的高度飞行,有时可低至几十米。高空快速时,使用喷气发动机。因机翼是平直状,飞行速度可快可慢,低空性能、航行设备优异,航程5000多公里,续航时间长达15个小时,巡航时速340公里,非常适宜夜间低空飞行。作为美国海军反潜巡逻机,机上设有多种电子侦察装置,被称为“空中电子实验室”,乘员达15人之多,用来侦测我通信和防空雷达的波段。P-2V最大优势是在暗夜飞得很低。该机不但可以侦察地面防空部署、雷达性能、空地指挥,而且能干扰对方地面和机上雷达设备。它的全景搜索雷达能在400~900米的高度清楚地判断10公里以内的地形,且受到威胁时能机动飞行。这型飞机经常窜入我国内地进行侦察等任务,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非常重视,责成广州军区要尽快掌握情况,毫不留情地坚决歼灭之。
1952年4月,中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部参谋长刘自双找雷达361营副参谋长钟从志谈话:为了边海防一线战备,决定调雷达361营驻广东省惠来县靖海以东的海边,以侦察和掌握经常入侵的美国P-2V飞机的情况,同时,为加强对361营2连的领导,组织上决定派你到2连任连长。你连按编制序列称“雷达361营第2雷达连”。钟副参谋长受领任务后,感觉此去任务相当艰巨的刘参谋长指示:“该连雷达阵地,已在年初由雷达361营参谋长王贵云带领工作组负责选择和修建好了。在修建雷达阵地中,得到了当地空军部队、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和兄弟部队的大力支持,你到那里以后要加强军民团结。”
为提升雷达第361营2连的战斗力,上级为这个连装备了双部270型雷达,并配有电台、牵引车、高射机关枪及其它轻武器。由于战备任务紧迫,2连经过短期的专业技术训练,即开始行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于4月27日拂晓从广州出发,经过10多天的摩托行军,途经15个县、市,到达广东省惠来县靖海镇以东3公里多的海边后表山驻连建站。
当时,全连100人,编有1个操纵排,报务班、油机班、汽车班、电话班、警卫班、高射机枪班、炊事班及连部。部队驻营后,为方便生活,要修一条公路,当钟从志与当地的领导提出后,当时政府即动员群众前来修路。通知一出,修3公里多的公路,惠来县竟动员了3万群众,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真正体现了当时的军民鱼水之情。
雷达阵地则由陆军部队派工兵连修建,共有3个回垫式坑道,雷达工作车及3部油机全放进坑道内。经过紧张的准备和雷达的架设、检查试机后,于5月中旬该站正式担负战备任务。人员暂住阵地东北角1公里的后湖村,6月份迁入阵地新建营房。
按上级规定,该站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开机(每班开机3小时),担任远程对空警戒任务。由于阵地条件较好,可以利用海面和较平坦的陆地作反射面,充分发挥雷达的战术、技术性能,对350公里范围内的中、高空目标能及时发现,连续掌握;对台湾、菲律宾、香港三角地带的飞行目标及中南沿海活动的空中目标情况,能及时向中南防空部队指挥所通报;对近距离的中、低空目标,也能保障汕头市防空作战部队的情报需要。在东山岛的战斗中,2连曾为陆军提供了较好的空中情报。
当时靖海雷达连是营里第一个进驻海边防的连队。初建站时,地面、海上和空中情况比较复杂,又远离领导。上级领导机关和首长都十分重视、关心这个雷达站的建设,中南防空部队副司令员王作尧经常带领工作组到该站检查指导工作,营的领导也不断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公安部队还派1个营的兵力进驻靖海镇,在雷达阵地外围担任警戒,保卫雷达站的安全。这给该站全体同志带来了温暖,受到很大鼓舞。
由于雷达站建于祖国南大门的海防前线,位置重要,地点适中,能及时发现、掌握、监视敌人在空中的活动情况以及近距离海上情况,对上级指挥机关研究、掌握敌空、海情的规律,及时采取对策,提供了必要的情报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靖海雷达站从建站开始,敌人就把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妄图采取“挖眼睛”的战术,千方百计地破坏和摧毁它。正如当时一位首长说的:“不进指挥室,以为是升平世界;一进指挥室,才知道天下并不安宁。”
(二)
建站初期,雷达站还立足未稳,各项工作尚未走上正轨,各种规章制度正逐步建立,敌人就在阵地周围埋放定时信号弹,黄昏后,经常有信号弹升空,妄想扰乱军心;并派遣特务利用不良气象条件,在午夜时分,偷袭阵地上的哨兵,企图破坏、炸毁雷达站。由于解放时间不长,当地还未实行土地改革,沿海社情比较复杂,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就以雷达站占用他们的土地,影响他们的生产为借口,煽动和串联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到阵地上挑拨是非,企图破坏军民关系。
6月27日上午7时许,1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首次入侵,高度500米左右,作水平飞行通过阵地上空,进行盘旋侦察照相。当时部队不明敌机的企图,只进行人员疏散防空,实行对空监视,没有对空射击。7月中旬一天下午7时多(黄昏前),一艘不明国籍的白色大军舰,侵入我阵地以南海面约1000米距离(可见敌舰上的人员来回走动),待黄昏后向我雷达阵地和营区各打2颗照明弹,阵地和营区被照得雪亮。当时全连同志迅速进入防御工事,高射机枪已作好平射准备,公安营部分班、排也到阵地前沿警戒。估计敌舰有可能派出小股敌人登陆或进行炮击雷达站后立即撤离,全连同志严阵以待,准备战斗。结果整个晚上敌舰毫无动静,也不撤离。由于猜不透敌人的意图,不敢丝毫放松警惕,部队通宵达旦,坚守阵地。次日早晨6时多,敌舰撤走了,警戒人员才撤离工事,回到营房。
对于这两种敌情的突然出现,连队领导干部和战士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还准备不足,事后才进一步认识到对敌斗争的严重性。如何带领好这个连队把雷达站建设好,是摆在连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不采取措施,兵器和人员的安全没有保证,战斗任务无法完成。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情况,党支部做出了决定,并明确分工由连指导员张赵负责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稳定连队思想情绪,加强战备思想教育,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做好发展党、团员工作;连长钟从志负责抓好战备、训练,立即制定对空、对地(海)防御和雷达架设、撤收转移两套作战行动方案;副指导员抓好后勤物资保障,协助指导员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并向上级请示增加警卫人员和轻武器装备。营党委很重视2连当时的对敌斗争情况,很快增调8名警卫战士,中南防司又从汕头高炮团调来2个高射机枪班,配带12.7高射机枪5挺(全连共7挺)。根据营里的指示,将警卫班和高射机枪班合编为1个警高排,共5个班(警312个班,高射机枪3个班),全连共120多人。 这时,连队重点抓了几项工作:一是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抗美援朝的情况,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讲清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保卫胜利果实的重要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守好海边防;结合连队的具体情况,讲清连队担负繁重的任务和个人的责任,进行敌情教育,认清敌情的突然性和战备任务的长期性,必须加强战备观念,牢固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坚决完成战备任务;结合学习有关条令,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使连队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提高组织纪律性,服从命令听指挥。经过教育,连队干部战士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战备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有了明显加强。二是结合实战进行训练,按照制定好的两套战斗行动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掀起练兵高潮,各专业人员都按照自己的专业,有重点地结合实战需要进行训练,苦练基本功,力求技术上精益求精。操纵员除完成正常的值班训练外,重点对雷达进行快速架设、撤收转移训练,按所规定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还要做到定人、定位、定任务、定使用工具器材,并结合周、月维护进行反复演练(报务班、油机班均属此情况),结果实现了一声令下,2部雷达同时撤收由开始时需要6个小时,提高到在2个小时内完成装车固定,迅速安全撤离阵地。又如高射机枪班除参加政治学习外,一天到晚坚守阵地,重点进行捕捉空中活动目标,对空射击,反复演练。汽车班加强对车辆维护保养,每天早上定时检查、发动车辆1次,保证汽车随时能开得动。三是大挖防御工事,根据阵地条件和敌机可能侵袭的方位,重新调整了高射机枪的部署,构筑了对空射击的掩体,后来2个阵地的高射机枪既可以单独组织指挥对空射击,又可以在统一指挥下互相支援,构成一个整体的对空防御火力网。对地面和海上目标的防御,按照方案各班排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要求。增加和修建交通壕4条共130多米长,每个人都有防空洞或掩体、猫耳洞。6部牵引车疏散在掘开式的车库里,还有一个半地下的连指挥室。对阵地工事、车辆和雷达天线进行了伪装(防司发下部分伪装网)。7月中旬,在距离原阵地6公里的仙俺乡顶溪村,选好了预备阵地,并修通了简易道路,平整好架设点(2部雷达的架设点相距不足300米),随时可以使用。
为实现方案中提出“打得准、走得快”的要求,完成土方工程后,狠抓两个方案的演练,经常在夜间进行紧急集合,组织全连性的协同演练,既练组织指挥,又练协同动作,有时还利用在夜间无照明的情况下,进行撤收、架设雷达天线的演练,进一步提高了连队夜间机动能力多月,干部战士汗没少流。由于全连艰苦奋斗,2连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战斗连队的要求。1952年18号台风于9月12日17时在汕头登陆,台风中心途经靖海镇,最大风力11级。雷达站既要奉命坚持值班开机,又要保证雷达天线的安全,只好放倒一部天线,另一部天线坚持工作,用4根防风绳一头固定在天线铁塔上,另一头由全连同志紧紧拉着,同心合力,团结战斗,抗击着强大的台风和雷暴雨,坚持战斗6个多小时,保证了空中情报和雷达天线的安全。
(三)
9月初的一天早晨7时许,连指挥室根据操纵员通报,有一批空情向本站接近,随即向警高排高射机枪阵地发出“就定位”的口令。不久,发现4架敌机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飞行,F-84(战士叫它“油挑子”)型战斗机,当敌机飞至阵地东北角1000多米距离,有2架敌机盘旋掩护,另2架逐步降低飞行高度至500米左右,直冲阵地上空,突然向我雷达阵地进行机枪射击。虽然连队及时下达了对敌机实施“拦阻射击”的命令,但未击中目标。事后,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其原因:敌机速度快,我们对提前量计算不妥,射击的目标不明确,火力不集中,有的机枪打左边的目标,有的则向右边目标射击,共耗费子弹200多发,还有3挺高射机枪出了故障。2号机(雷达编号)天线被敌打断一些反射网。由于敌机采取先发制人,进行火力侦察,连队指挥不够沉着,过早暴露了地面火力部署。当时虽未击中敌机,但也给他一个下马威。敌机遭地面火力攻击后,就急转弯爬高,向东南海面逃窜,担任掩护的2架敌机见情况有变,也跟着逃窜了。以后敌机虽然来过几次,但都不敢轻意进入阵地上空,多在阵地东北方向或在海边火力范围外盘旋飞行,侦察后就返航了。
1952年11月中旬,连队接到上级指挥所关于“敌情变化”的指示,令雷达站立即转移至预备阵地担任战备工作。那次在预备阵地隐蔽工作时间较长,雷达虽然转移了,但敌机对原阵地的侦察一直没有中断过。预备阵地因利用自然条件(北面约1公里有高山作屏障),架设点的山包上树林较多,对伪装、隐蔽、保密较好,所以预备阵地一直未被敌机发现,但阵地对情报保障的效能也相对减弱。由于2部雷达架设在同一个山头上,天线相距只有60米,为防止2部雷达免遭敌机同时破坏,连队又撤回原阵地(称1号阵地),按上级的意图将2号机向前延伸,靠海边高射机枪阵地的山后平地上展开(称2号阵地,距1号阵地约800多米),天线架在山的凹部,距两侧的高射机枪掩体有40米,南面是大海。山的标高不超过15米,操纵员发现情况后,用有线电话向指挥室通报。工作车、油机等在露天展开没有掩体,虽然所有设备及帐篷覆盖有伪装网,但地面目标还是较易被敌机发现。
(四)
1953年1月18日,正逢星期日,天气特别晴朗,全连开过早饭后,有的战士在篮球场上打球,有的则在俱乐部下棋或阅读书报,同志们都在欢度着愉快的假日……但那时雷达站每天都要发现上报几十批情况,即使是节假日,担任战备值班(勤)的同志,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麻痹,警觉地坚守岗位,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电波像无形的天罗地网撒向祖国神圣的领空。
当指挥室的总值班员交接班完毕后,正在分析处理空情,操纵员通报在东南方向100公里处,有1架大型机突然消失。总值班员若有所思,忽然他想起昨天上午8时多,有2架敌F-84型战斗机,在1号阵地东北方向,由东向西方向飞行,不敢轻意进入阵地上空侦察,敌人是否有什么新的预谋和打算?现在1架大型机突然消失,有可能采取低空飞行,利用我雷达低空的盲区,对我站进行突然偷袭。于是,立即指示值班操纵员注意东南方向,搜索发现近距离的低空目标,并通知警高排2个阵地上的值班机枪手,有1架大型机可能向我站接近,注意观察阵地南面和汕头、南澳岛方向有无敌机出现(值班机枪有专线通指挥室)。几分钟后,果然不出所料,在东南方向远空闻有机声,并发现敌机的黑影越来越大,渐渐向我阵地接近,连指挥室立即向警高排发出阵地指挥员“就定位,准备战斗”的口令,并拉响了一等战备的警铃。指挥员(按分工,连长在指挥室,副连长在显示车,警高排长在1号阵地,政指在2号阵地)和有关人员纷纷向阵地上奔跑,迅速到达自己的战斗位置。9时多,阵地上各个火力点的机枪手都定位完毕,按不同方位的分工,迅速作好战斗准备,监视着空中目标。这时已看清1架敌大型机向西北方向飞行,2号阵地指挥员首先下达:跟踪敌机,听从口令。并通知1号阵地听从指导员统一指挥(用有线电话和旗语指挥)。当敌机飞至阵地东北方向时,突然改变航向,直向阵地上空飞来。当时判断:敌机可能在两个阵地中间上空通过,飞行高度在500米以上,速度快,对破坏我雷达设施的可能性不大。为尽可能不暴露阵地火力点的部署,指导员又及时下达:注意隐蔽,监视敌机企图,听从口令。随着敌机越来越临近阵地上空,轰隆震耳的机声也越来越大,连咚咚的海涛声都被轰隆的机声淹没了。阵地上的指战员的情绪既紧张又严肃,特别是高射机枪手,两只眼睛通过瞄准环直瞪着敌机,两只手牢牢地抓着机枪握把,双手的大拇指同时接触击发机,随着敌机的飞行而移动着枪口,瞄准线的光环一直紧紧地套住敌机,唯恐丢失目标。这时,只要听到“打”的命令,就会“一触即发”!可是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机枪手急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但谁都不敢问一声,打还是不打?果然敌机很快从两个阵地中间上空掠过,向西海边灯塔方向飞去。目标经过上空时,我们已判明入侵敌机是美国海军P-V型巡逻机。
敌机对我阵地侦察飞离几千米后,就左转弯掉头沿着海岸向东,直奔我雷达方向飞来,并逐渐降低飞行高度。这时,机枪手听到:敌机飞回来了,注意监视,作好射击准备!大家求战情绪极为高涨。狡猾、奸诈的敌机,真是诡计多端,企图麻痹我们。敌机飞至2号阵地正南,超前至东南方向时,来了个左转弯,直向2号阵地飞来,采用低空(高度约300米左右)突然袭击的手段,企图快速摧毁或破坏我2号雷达。当时阵地上静悄悄的,同志们严阵以待,哪里会上当呢?敌机直冲2号阵地的距离迅速缩短至400米左右时,指导员张赵(在值班机枪掩体旁)果断及时地下达:“瞄准目标,连续射击!”代理副排长张坚和机枪手李庆龙的2号机枪首先打响了,1号阵地石排长指挥的值班机枪也打响了,顷刻之间全阵地上的高射机枪立即组成了一个密集的对空“拦阻射击”的火力网,狠狠地给敌机迎头痛击,命中目标。当敌机仓皇爬高,企图逃脱地面火力攻击时,已经来不及了。
机枪打响后,在阵地上或营区的同志们都看到敌机机身的肚皮上火花四溅,在机身左侧中部还出现像排球大小的一个黑洞似的,正在冒烟,机身在晃动,整个战斗不到10分钟。同志们无不欢呼雀跃。在我火力射击的同时,敌机也向地面还击了两次。在指导员的脚边,还拾到1颗敌机扫射的机枪子弹头。事后战士们对指导员说:好险呀!真幸运,没打着你!敌机被击中后,立即爬高改变航向,慌里慌张地脱离地面的火力攻击,拖着大尾巴(黑烟)向东南海面逃窜。这次战斗,全连消耗200多发子弹,就击中了敌机,而我无一伤亡。第二天,美联社广播承认其第72特混舰队的1架P-2V型海军巡逻机于18日被我击中,坠落在东经116度36分、北纬22度57分的海中。这就是我雷达兵首创用轻武器击落美机的战斗经过。
第二天上午,有几架敌F-84型战斗机又窜入我雷达阵地上空,企图进行报复,但雷达站在击落敌机的当天晚上已接上级指示,安全转移到预备阵地,监视着祖国的蓝天,为更好地完成对空情报保障任务而继续战斗。
(一)
P-2V飞机是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为美国海军海上巡逻设计制造的。它既有螺旋桨发动机,又有喷气发动机。低空慢速时,使用螺旋桨发动机,可在300米以下的高度飞行,有时可低至几十米。高空快速时,使用喷气发动机。因机翼是平直状,飞行速度可快可慢,低空性能、航行设备优异,航程5000多公里,续航时间长达15个小时,巡航时速340公里,非常适宜夜间低空飞行。作为美国海军反潜巡逻机,机上设有多种电子侦察装置,被称为“空中电子实验室”,乘员达15人之多,用来侦测我通信和防空雷达的波段。P-2V最大优势是在暗夜飞得很低。该机不但可以侦察地面防空部署、雷达性能、空地指挥,而且能干扰对方地面和机上雷达设备。它的全景搜索雷达能在400~900米的高度清楚地判断10公里以内的地形,且受到威胁时能机动飞行。这型飞机经常窜入我国内地进行侦察等任务,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非常重视,责成广州军区要尽快掌握情况,毫不留情地坚决歼灭之。
1952年4月,中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部参谋长刘自双找雷达361营副参谋长钟从志谈话:为了边海防一线战备,决定调雷达361营驻广东省惠来县靖海以东的海边,以侦察和掌握经常入侵的美国P-2V飞机的情况,同时,为加强对361营2连的领导,组织上决定派你到2连任连长。你连按编制序列称“雷达361营第2雷达连”。钟副参谋长受领任务后,感觉此去任务相当艰巨的刘参谋长指示:“该连雷达阵地,已在年初由雷达361营参谋长王贵云带领工作组负责选择和修建好了。在修建雷达阵地中,得到了当地空军部队、地方政府、人民群众和兄弟部队的大力支持,你到那里以后要加强军民团结。”
为提升雷达第361营2连的战斗力,上级为这个连装备了双部270型雷达,并配有电台、牵引车、高射机关枪及其它轻武器。由于战备任务紧迫,2连经过短期的专业技术训练,即开始行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于4月27日拂晓从广州出发,经过10多天的摩托行军,途经15个县、市,到达广东省惠来县靖海镇以东3公里多的海边后表山驻连建站。
当时,全连100人,编有1个操纵排,报务班、油机班、汽车班、电话班、警卫班、高射机枪班、炊事班及连部。部队驻营后,为方便生活,要修一条公路,当钟从志与当地的领导提出后,当时政府即动员群众前来修路。通知一出,修3公里多的公路,惠来县竟动员了3万群众,用5天时间就完成了,真正体现了当时的军民鱼水之情。
雷达阵地则由陆军部队派工兵连修建,共有3个回垫式坑道,雷达工作车及3部油机全放进坑道内。经过紧张的准备和雷达的架设、检查试机后,于5月中旬该站正式担负战备任务。人员暂住阵地东北角1公里的后湖村,6月份迁入阵地新建营房。
按上级规定,该站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开机(每班开机3小时),担任远程对空警戒任务。由于阵地条件较好,可以利用海面和较平坦的陆地作反射面,充分发挥雷达的战术、技术性能,对350公里范围内的中、高空目标能及时发现,连续掌握;对台湾、菲律宾、香港三角地带的飞行目标及中南沿海活动的空中目标情况,能及时向中南防空部队指挥所通报;对近距离的中、低空目标,也能保障汕头市防空作战部队的情报需要。在东山岛的战斗中,2连曾为陆军提供了较好的空中情报。
当时靖海雷达连是营里第一个进驻海边防的连队。初建站时,地面、海上和空中情况比较复杂,又远离领导。上级领导机关和首长都十分重视、关心这个雷达站的建设,中南防空部队副司令员王作尧经常带领工作组到该站检查指导工作,营的领导也不断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公安部队还派1个营的兵力进驻靖海镇,在雷达阵地外围担任警戒,保卫雷达站的安全。这给该站全体同志带来了温暖,受到很大鼓舞。
由于雷达站建于祖国南大门的海防前线,位置重要,地点适中,能及时发现、掌握、监视敌人在空中的活动情况以及近距离海上情况,对上级指挥机关研究、掌握敌空、海情的规律,及时采取对策,提供了必要的情报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靖海雷达站从建站开始,敌人就把它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妄图采取“挖眼睛”的战术,千方百计地破坏和摧毁它。正如当时一位首长说的:“不进指挥室,以为是升平世界;一进指挥室,才知道天下并不安宁。”
(二)
建站初期,雷达站还立足未稳,各项工作尚未走上正轨,各种规章制度正逐步建立,敌人就在阵地周围埋放定时信号弹,黄昏后,经常有信号弹升空,妄想扰乱军心;并派遣特务利用不良气象条件,在午夜时分,偷袭阵地上的哨兵,企图破坏、炸毁雷达站。由于解放时间不长,当地还未实行土地改革,沿海社情比较复杂,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就以雷达站占用他们的土地,影响他们的生产为借口,煽动和串联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到阵地上挑拨是非,企图破坏军民关系。
6月27日上午7时许,1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首次入侵,高度500米左右,作水平飞行通过阵地上空,进行盘旋侦察照相。当时部队不明敌机的企图,只进行人员疏散防空,实行对空监视,没有对空射击。7月中旬一天下午7时多(黄昏前),一艘不明国籍的白色大军舰,侵入我阵地以南海面约1000米距离(可见敌舰上的人员来回走动),待黄昏后向我雷达阵地和营区各打2颗照明弹,阵地和营区被照得雪亮。当时全连同志迅速进入防御工事,高射机枪已作好平射准备,公安营部分班、排也到阵地前沿警戒。估计敌舰有可能派出小股敌人登陆或进行炮击雷达站后立即撤离,全连同志严阵以待,准备战斗。结果整个晚上敌舰毫无动静,也不撤离。由于猜不透敌人的意图,不敢丝毫放松警惕,部队通宵达旦,坚守阵地。次日早晨6时多,敌舰撤走了,警戒人员才撤离工事,回到营房。
对于这两种敌情的突然出现,连队领导干部和战士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还准备不足,事后才进一步认识到对敌斗争的严重性。如何带领好这个连队把雷达站建设好,是摆在连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不采取措施,兵器和人员的安全没有保证,战斗任务无法完成。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情况,党支部做出了决定,并明确分工由连指导员张赵负责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稳定连队思想情绪,加强战备思想教育,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做好发展党、团员工作;连长钟从志负责抓好战备、训练,立即制定对空、对地(海)防御和雷达架设、撤收转移两套作战行动方案;副指导员抓好后勤物资保障,协助指导员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并向上级请示增加警卫人员和轻武器装备。营党委很重视2连当时的对敌斗争情况,很快增调8名警卫战士,中南防司又从汕头高炮团调来2个高射机枪班,配带12.7高射机枪5挺(全连共7挺)。根据营里的指示,将警卫班和高射机枪班合编为1个警高排,共5个班(警312个班,高射机枪3个班),全连共120多人。 这时,连队重点抓了几项工作:一是进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抗美援朝的情况,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讲清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保卫胜利果实的重要性,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守好海边防;结合连队的具体情况,讲清连队担负繁重的任务和个人的责任,进行敌情教育,认清敌情的突然性和战备任务的长期性,必须加强战备观念,牢固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坚决完成战备任务;结合学习有关条令,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使连队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提高组织纪律性,服从命令听指挥。经过教育,连队干部战士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战备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有了明显加强。二是结合实战进行训练,按照制定好的两套战斗行动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掀起练兵高潮,各专业人员都按照自己的专业,有重点地结合实战需要进行训练,苦练基本功,力求技术上精益求精。操纵员除完成正常的值班训练外,重点对雷达进行快速架设、撤收转移训练,按所规定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还要做到定人、定位、定任务、定使用工具器材,并结合周、月维护进行反复演练(报务班、油机班均属此情况),结果实现了一声令下,2部雷达同时撤收由开始时需要6个小时,提高到在2个小时内完成装车固定,迅速安全撤离阵地。又如高射机枪班除参加政治学习外,一天到晚坚守阵地,重点进行捕捉空中活动目标,对空射击,反复演练。汽车班加强对车辆维护保养,每天早上定时检查、发动车辆1次,保证汽车随时能开得动。三是大挖防御工事,根据阵地条件和敌机可能侵袭的方位,重新调整了高射机枪的部署,构筑了对空射击的掩体,后来2个阵地的高射机枪既可以单独组织指挥对空射击,又可以在统一指挥下互相支援,构成一个整体的对空防御火力网。对地面和海上目标的防御,按照方案各班排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要求。增加和修建交通壕4条共130多米长,每个人都有防空洞或掩体、猫耳洞。6部牵引车疏散在掘开式的车库里,还有一个半地下的连指挥室。对阵地工事、车辆和雷达天线进行了伪装(防司发下部分伪装网)。7月中旬,在距离原阵地6公里的仙俺乡顶溪村,选好了预备阵地,并修通了简易道路,平整好架设点(2部雷达的架设点相距不足300米),随时可以使用。
为实现方案中提出“打得准、走得快”的要求,完成土方工程后,狠抓两个方案的演练,经常在夜间进行紧急集合,组织全连性的协同演练,既练组织指挥,又练协同动作,有时还利用在夜间无照明的情况下,进行撤收、架设雷达天线的演练,进一步提高了连队夜间机动能力多月,干部战士汗没少流。由于全连艰苦奋斗,2连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战斗连队的要求。1952年18号台风于9月12日17时在汕头登陆,台风中心途经靖海镇,最大风力11级。雷达站既要奉命坚持值班开机,又要保证雷达天线的安全,只好放倒一部天线,另一部天线坚持工作,用4根防风绳一头固定在天线铁塔上,另一头由全连同志紧紧拉着,同心合力,团结战斗,抗击着强大的台风和雷暴雨,坚持战斗6个多小时,保证了空中情报和雷达天线的安全。
(三)
9月初的一天早晨7时许,连指挥室根据操纵员通报,有一批空情向本站接近,随即向警高排高射机枪阵地发出“就定位”的口令。不久,发现4架敌机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飞行,F-84(战士叫它“油挑子”)型战斗机,当敌机飞至阵地东北角1000多米距离,有2架敌机盘旋掩护,另2架逐步降低飞行高度至500米左右,直冲阵地上空,突然向我雷达阵地进行机枪射击。虽然连队及时下达了对敌机实施“拦阻射击”的命令,但未击中目标。事后,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其原因:敌机速度快,我们对提前量计算不妥,射击的目标不明确,火力不集中,有的机枪打左边的目标,有的则向右边目标射击,共耗费子弹200多发,还有3挺高射机枪出了故障。2号机(雷达编号)天线被敌打断一些反射网。由于敌机采取先发制人,进行火力侦察,连队指挥不够沉着,过早暴露了地面火力部署。当时虽未击中敌机,但也给他一个下马威。敌机遭地面火力攻击后,就急转弯爬高,向东南海面逃窜,担任掩护的2架敌机见情况有变,也跟着逃窜了。以后敌机虽然来过几次,但都不敢轻意进入阵地上空,多在阵地东北方向或在海边火力范围外盘旋飞行,侦察后就返航了。
1952年11月中旬,连队接到上级指挥所关于“敌情变化”的指示,令雷达站立即转移至预备阵地担任战备工作。那次在预备阵地隐蔽工作时间较长,雷达虽然转移了,但敌机对原阵地的侦察一直没有中断过。预备阵地因利用自然条件(北面约1公里有高山作屏障),架设点的山包上树林较多,对伪装、隐蔽、保密较好,所以预备阵地一直未被敌机发现,但阵地对情报保障的效能也相对减弱。由于2部雷达架设在同一个山头上,天线相距只有60米,为防止2部雷达免遭敌机同时破坏,连队又撤回原阵地(称1号阵地),按上级的意图将2号机向前延伸,靠海边高射机枪阵地的山后平地上展开(称2号阵地,距1号阵地约800多米),天线架在山的凹部,距两侧的高射机枪掩体有40米,南面是大海。山的标高不超过15米,操纵员发现情况后,用有线电话向指挥室通报。工作车、油机等在露天展开没有掩体,虽然所有设备及帐篷覆盖有伪装网,但地面目标还是较易被敌机发现。
(四)
1953年1月18日,正逢星期日,天气特别晴朗,全连开过早饭后,有的战士在篮球场上打球,有的则在俱乐部下棋或阅读书报,同志们都在欢度着愉快的假日……但那时雷达站每天都要发现上报几十批情况,即使是节假日,担任战备值班(勤)的同志,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麻痹,警觉地坚守岗位,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电波像无形的天罗地网撒向祖国神圣的领空。
当指挥室的总值班员交接班完毕后,正在分析处理空情,操纵员通报在东南方向100公里处,有1架大型机突然消失。总值班员若有所思,忽然他想起昨天上午8时多,有2架敌F-84型战斗机,在1号阵地东北方向,由东向西方向飞行,不敢轻意进入阵地上空侦察,敌人是否有什么新的预谋和打算?现在1架大型机突然消失,有可能采取低空飞行,利用我雷达低空的盲区,对我站进行突然偷袭。于是,立即指示值班操纵员注意东南方向,搜索发现近距离的低空目标,并通知警高排2个阵地上的值班机枪手,有1架大型机可能向我站接近,注意观察阵地南面和汕头、南澳岛方向有无敌机出现(值班机枪有专线通指挥室)。几分钟后,果然不出所料,在东南方向远空闻有机声,并发现敌机的黑影越来越大,渐渐向我阵地接近,连指挥室立即向警高排发出阵地指挥员“就定位,准备战斗”的口令,并拉响了一等战备的警铃。指挥员(按分工,连长在指挥室,副连长在显示车,警高排长在1号阵地,政指在2号阵地)和有关人员纷纷向阵地上奔跑,迅速到达自己的战斗位置。9时多,阵地上各个火力点的机枪手都定位完毕,按不同方位的分工,迅速作好战斗准备,监视着空中目标。这时已看清1架敌大型机向西北方向飞行,2号阵地指挥员首先下达:跟踪敌机,听从口令。并通知1号阵地听从指导员统一指挥(用有线电话和旗语指挥)。当敌机飞至阵地东北方向时,突然改变航向,直向阵地上空飞来。当时判断:敌机可能在两个阵地中间上空通过,飞行高度在500米以上,速度快,对破坏我雷达设施的可能性不大。为尽可能不暴露阵地火力点的部署,指导员又及时下达:注意隐蔽,监视敌机企图,听从口令。随着敌机越来越临近阵地上空,轰隆震耳的机声也越来越大,连咚咚的海涛声都被轰隆的机声淹没了。阵地上的指战员的情绪既紧张又严肃,特别是高射机枪手,两只眼睛通过瞄准环直瞪着敌机,两只手牢牢地抓着机枪握把,双手的大拇指同时接触击发机,随着敌机的飞行而移动着枪口,瞄准线的光环一直紧紧地套住敌机,唯恐丢失目标。这时,只要听到“打”的命令,就会“一触即发”!可是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机枪手急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但谁都不敢问一声,打还是不打?果然敌机很快从两个阵地中间上空掠过,向西海边灯塔方向飞去。目标经过上空时,我们已判明入侵敌机是美国海军P-V型巡逻机。
敌机对我阵地侦察飞离几千米后,就左转弯掉头沿着海岸向东,直奔我雷达方向飞来,并逐渐降低飞行高度。这时,机枪手听到:敌机飞回来了,注意监视,作好射击准备!大家求战情绪极为高涨。狡猾、奸诈的敌机,真是诡计多端,企图麻痹我们。敌机飞至2号阵地正南,超前至东南方向时,来了个左转弯,直向2号阵地飞来,采用低空(高度约300米左右)突然袭击的手段,企图快速摧毁或破坏我2号雷达。当时阵地上静悄悄的,同志们严阵以待,哪里会上当呢?敌机直冲2号阵地的距离迅速缩短至400米左右时,指导员张赵(在值班机枪掩体旁)果断及时地下达:“瞄准目标,连续射击!”代理副排长张坚和机枪手李庆龙的2号机枪首先打响了,1号阵地石排长指挥的值班机枪也打响了,顷刻之间全阵地上的高射机枪立即组成了一个密集的对空“拦阻射击”的火力网,狠狠地给敌机迎头痛击,命中目标。当敌机仓皇爬高,企图逃脱地面火力攻击时,已经来不及了。
机枪打响后,在阵地上或营区的同志们都看到敌机机身的肚皮上火花四溅,在机身左侧中部还出现像排球大小的一个黑洞似的,正在冒烟,机身在晃动,整个战斗不到10分钟。同志们无不欢呼雀跃。在我火力射击的同时,敌机也向地面还击了两次。在指导员的脚边,还拾到1颗敌机扫射的机枪子弹头。事后战士们对指导员说:好险呀!真幸运,没打着你!敌机被击中后,立即爬高改变航向,慌里慌张地脱离地面的火力攻击,拖着大尾巴(黑烟)向东南海面逃窜。这次战斗,全连消耗200多发子弹,就击中了敌机,而我无一伤亡。第二天,美联社广播承认其第72特混舰队的1架P-2V型海军巡逻机于18日被我击中,坠落在东经116度36分、北纬22度57分的海中。这就是我雷达兵首创用轻武器击落美机的战斗经过。
第二天上午,有几架敌F-84型战斗机又窜入我雷达阵地上空,企图进行报复,但雷达站在击落敌机的当天晚上已接上级指示,安全转移到预备阵地,监视着祖国的蓝天,为更好地完成对空情报保障任务而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