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画平行线”教学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tongli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画平行线”引发争论】
  四年级数学期末检测中,第25题(如上图)一题激起千層浪,数学教师叫苦不迭。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已经没有了具体教学“画平行线”的方法,学生只会借助点子图画平行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平行线,教材没有专门的例题教学,学生更是画不好。结果只要学生画了且画得不离谱就都给分。我经历过2011版教材和2013版教材两套教材的一名数学老师,对于“画平行线”有些思考,找来两套教材,对比研究。
  【对比分析和思考】
  2011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67页例3,教材直接用一幅图说明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没有出现文字说明。2011版教材“画平行线”教学片段:首先是让学生先利用自己准备好的学具——直尺和三角尺在自练本上先画,产生问题后,自学书本,探索中寻找步骤,最后模仿练习。结果效果却不理想,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更有甚者在画的时候拿着三角尺不知所措,胡乱旋转,有的把自练本转来转去。在巡视当中只好哪有困难就到哪里,手把手地教他们,反复让学生记步骤、操练。但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本质”把握上还是一知半解、模棱两可。就这样,累得口干舌燥、费时费力的一节课结束了。
  2013版义务教材四年级上册关于画平行线只出现了上面的两道题目(p61练习十的第4和第5题),其中第4题学生借助电子图来画平行线,易操作。画三条线互相平行的直线是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迁移画平行线的方法。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再尝试用直尺、两支捆在一起的铅笔等方法来画出平行线。教材把如何“画平行线”放在了练习题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教材,教还是不教呢?我的理解,必须花费一节课的时间去认真研究画法,于是我对“画平行线”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改进: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线,你能运用手里的工具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学生画。
  师:你是怎样画的?
  生:我是运用作业本上的格子线来画的。
  生:我是运用文具盒的一组对边来画的。
  生:我是运用直尺的一组对边来画的。
  ……
  师:同学们都能利用手中现有的工具来画出平行线,但是这样画出的平行线有局限,你们知道局限在哪里吗?
  生:用直尺画出来的平行线,两条线之间只有直尺那么宽。
  师:运用格子线画出来的平行线呢?
  生:只能跟格子线一样宽。
  师:对!这样画出来的平行线受到已有工具的限制,不能随意地拉开两条直线的距离。那你们有没有办法突破这个限制呢?
  生:先画一条直线,用直尺的一条边贴住这条直线再往下移,想画多少距离就可以画多少距离。
  生:这样画,要是直尺移歪掉就不平行了。
  师:(用三角板演示)这样画,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是不受限制了,可是尺移起来容易移歪掉,画出来的两条直线就不能保证一定平行。那怎么办呢?
  学生面面相觑,一下子想不出好的方法。
  师:(在黑板边上画一条直线,用三角板的一条边贴住直线,另一条边靠住黑板的边往下移)这样往下移会移歪掉吗?为什么?
  生:不会。
  生:不会,因为旁边有黑板边靠着,这样移就不会移歪掉。
  师:那要画这条线(黑板中间)的平行线,你能不能也给它找一个依靠呢?
  生:(思考一会)用一把尺在旁边靠住。
  师:你能来演示一下吗?(先用三角板的一边贴住已知直线,把米尺递给学生)
  学生演示把米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条边。
  师:这样行吗?(移动三角板)
  生:行的。
  师:谁再来试试?(把三角板和米尺都递给学生)
  学生独立演示,教师通过提问适时纠正,强调把直尺靠在三角板的另一条边,而不是靠在三角板的一个角上)
  师:你能在自备本上随意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吗?
  学生独立完成。
  师: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画平行线的?
  引导学生共同概括画平行线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教后反思】
  一、如何“用教材教”?
  教材应该作为学生学习新知的一份“资料”,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体现数学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2013版教材是通过练习题中的示意图来介绍平行线的画法,没有说明为什么要这样画,也没有总结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我们应主动从学生的视角看待学习过程,分析学生在画平行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惑,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师注意沟通用已有的工具画平行线和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利用已有工具画平行线的局限性,自然产生怎样画出符合一般要求的平行线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引导学生学习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和盘托出,而是注意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深刻领会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现实和学习需要。
  二、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学生在研究“画法” ,教师之为,是充分展示学生的“学”,教师在学生探索用直尺、三角板画平行线的过程中,充分估计了学生可能产生的疑惑,让学生主动提出“移”的方法。之后,提示学生重点解决怎样移才不容易移歪的问题,并演示靠黑板边“移”不会移歪,给学生以启发,学生最终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发现可以用一把直尺作为“依靠”。 教师适度、及时的引导,使得学生有效地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理解了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平行线的技能,教师还与学生共同总结了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这对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画法还是必要的。教师之教,支持学生的学。
  梳理了两个版本的教材的教学,感悟就是在教学时应该想一想,面对教材、面对课堂,学生能做什么?有什么疑问?有什么困惑?有什么困难?教师该做什么?什么可以不做?我们的课堂就会发生一些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也会发生美妙的变化,也就不会出现考试中的尴尬了!
其他文献
针对第三方物流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传统的双边委托代理模型值得借鉴.然而,传统的双边委托代理模型中的单一委托人和单一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过于简化,对现实的解释力不强.实际上
详细介绍了一类具分布时滞的模糊BAM(Bi·direction Associate Memory)神经网络模型.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数学分析技巧和压缩映像原理,证明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唯一性;通过构造L
社区统战工作是基层统战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工作职能的加强以及政府发挥职能方式的转变,社区统战工作已经成为统战工作社会
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得寒葱优良快繁体系的组培条件,培育出更多的寒葱幼苗,实现寒葱的准确快繁,提升质量和产量,本实验以寒葱的茎块为试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激素浓
【摘 要】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原理和依据就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和情境认识和探究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上起到了显著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想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就要在教学方法应用上作出调整转变,促进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为生本课堂构建提供契机。本研究集中分析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路径,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采用传统陶瓷制备技术制备了新型的0.95K0.47Na0.47Li0.06NbO3-0.05Ba(Zr1-xTix)O3体系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该体系陶瓷的压电性能和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1120℃、4h的烧结条件下,
旅游业的价值创造模式不再是Porter的价值链,而是旅游价值网.作为一种中间型组织,旅游价值网具有稳定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弹性,表现为内部成员具有搭便车的动机.从博弈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