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级中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开展美术教学。在过國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较为普遍,随之而来的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提出五大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是从宏观角度对美术学科课程目标设计的具体实施和细化,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在多媒体环境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美术鉴赏;情景教学;审美体验
高中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智力活动已经接近了成人的水平,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也逐渐显露出个人的特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美术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熟悉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共同分享人类社会优秀的文化资源,并对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换个角度,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力和经验及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感情、剖析和评价,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它是一个综合活动。高中美术鉴赏正是培养高中生视觉识读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中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自我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结构的设计上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即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美术教材作为重要的知识媒介的角色始终未曾改变,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依然如昔。本文以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该版本教材内容选择科学严谨,教材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紧密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注重美术学习过程,确立的知识、方法和步骤准确科学,教材设计精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普遍进入我们的课堂,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纸媒,电子媒体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利用数字媒体讲解课本,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图像复制技术的发展对视觉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术鉴赏教学在理念和教育方式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师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资源,把原本教材上很小的美术作品图片放大,同时还能搜集到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使学生在读图时更加清楚。相应的以多媒体为手段的教学方式视觉读图能力的研究引起广泛的关注。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媒介技术的发展,今天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信息总量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高速扩大。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了一下优点:
1、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满足教学需要。
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引入与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中的相关美术作品及其相关图片、影像等,既能有效满足鉴赏者与美术作品之间审美关系的发生与建立,也便于教学重点的真正落地实施——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所在与魅力所在,领悟美术作品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发展等,会促进鉴赏教育的有效进行。而在现行美术鉴赏教材中,鉴赏模块既包含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包含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中外名家的美术作品及实用性美术作品。与作品相关,包括作品的深邃内涵、作品外部诸种关系以及美术相关知识与理论内容,时空跨越古今中外,浩如烟海,单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讲解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及拓展需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链接功能,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满足学习需求。
2、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同样重要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优势,能极为容易地引起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共鸣,并兼具良好的德育效果。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合适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自发进行学习思考,与此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去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活动。如欣赏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时,以多幅战争主题图片及相关视频或新闻截图呈现,在给学生带来战争残酷性认识的同时,也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和平可贵”的反思。在这样的情感共鸣作铺垫与心理氛围下,再引领学生鉴赏相关作品,理解其深刻内涵就容易多了。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美术作品的全图展示或者局部放大等功能,可为美术鉴赏课堂营造理想的视觉环境,如囿于教材印刷质量等多因素影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人物景物的细节细节就很难看清楚并为学生感受到,而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局部放大,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音频、视频辅助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辅助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有帮助的。例如,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彼埃·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由于作品的抽象性特征,视觉形象的含糊性与主题内容的隐晦性,使学社革命产生了无法理解与心理抗拒之情。在这种可预见的情况下,可使用多媒体播放爵士音乐,并简要介绍了爵士音乐的历史来源与节奏特点——切分节奏;进而再介绍画家创作该画时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以此音乐通感辅助学生理解画作中的水平与垂直线条交错、点面结合与色彩对比所表达的意象,就会相对容易。
在美术作品的创作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例如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手工艺术品的制作流程等,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加深对艺术作品的了解,提高艺术鉴赏力。
然而,图像时代的今天,图像信息量非常大,也往往导致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所产生审美效果减弱,例如架上绘画作品与雕塑、建筑、书法、民间美术、设计等都是利用多媒体展现,架上绘画作品如:国画、油画、版画、漆画等作品,所用的艺术媒介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也各有特点,使用多媒体就很难体会到这些不同点。另外,绘画的尺寸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也是不同的,如大尺寸作品所产生的视觉震撼力,与小幅作品所产生的精致感是多媒体展示所感受不到的,同样雕塑与建筑同样在多媒体中也很难感受到三维的空间感。 一、创设美术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艺术作品展览。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探究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美术馆、文化馆有着丰富的资源,展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展示交流的窗口。使更多的中学生走进美术馆、文化馆,利用其公共美育资源,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感知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身临其境的感受艺术作品的媒介特点和艺术语言,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与感知力,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学会学习,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节奏,尽可能运用新颖的课程与多样体验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艺术素养,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提高审美素养,将是文化馆、美术馆公共美育发展中的一个永久课题。
高中生作为美育的重要对象,要利用好学校和文化馆、美术馆的公共美育资源,加强馆校合作联系,成为良好而稳定的合作伙伴,让美术馆、文化馆公共美育成为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外延伸,让美术馆、文化馆等窗口单位帮助中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培养美的感受,能够欣赏美,读懂美,创造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将艺术鉴赏与本土文化艺术相结合
传统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以部颁教材为主,往往较少关涉本土美术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 由此决定了其教学是采用封闭型的班级授课模式。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 将本土美术资源转化为美术教育资源非常必要。在拓展美术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使教学空间延伸到校外。一方面,通過协同创新,在学校周边地区的美术馆、展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民间工艺美术博物馆、画廊等地设立实训实践基地,将一些教学、实践放在校外,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通过采风、调研、参与制作与创作,主动体验本土美术资源,做到活态化传承、利用本土美术资源;另一方面, 通过协同创新,为美术教师向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提供平台,拓展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与文化。例如在讲到《民间美术课》时,可以将当地剪纸、手工艺品、农民画家请入课堂,充分展示本土非物质文化艺术,增强学生本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是本土文化的传承。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给我们带来了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性教学。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教师要不断的通过自学和集体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如PPT制作水平)更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美术史论及专业技法理论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勤实践,勤思考,积极的探寻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互补与整合,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学校领导,能够给予美术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力日大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包括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和计算机硬件的配备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同时,在多媒体坏境下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和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与传统的传递接受式和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各取所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其资讯的丰富性、时空的开放性、应用的灵活性以及广泛性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而让学生实地参观等美术实践教育则以其现场体验性、人文性、面对面的直观互动性等不可取代。运用多媒体开展美术教学在很多方面的确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利用抽象符号进行创作思维方面效果特别显著,但它不是解决美术教育诸多问题的万能钥匙。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针对现代高中美术鉴赏,应该将多种授课模式有机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多种教学理念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各具生命力的教育优势之间的互补及整合,从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张文丹(1986.7—),女,汉族,籍贯:陕西商洛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美术鉴赏;情景教学;审美体验
高中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智力活动已经接近了成人的水平,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也逐渐显露出个人的特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美术课程学习,帮助学生熟悉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共同分享人类社会优秀的文化资源,并对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换个角度,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力和经验及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感情、剖析和评价,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它是一个综合活动。高中美术鉴赏正是培养高中生视觉识读能力,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中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自我认识。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结构的设计上首次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即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美术教材作为重要的知识媒介的角色始终未曾改变,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依然如昔。本文以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该版本教材内容选择科学严谨,教材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紧密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注重美术学习过程,确立的知识、方法和步骤准确科学,教材设计精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普遍进入我们的课堂,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纸媒,电子媒体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利用数字媒体讲解课本,提升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图像复制技术的发展对视觉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术鉴赏教学在理念和教育方式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师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资源,把原本教材上很小的美术作品图片放大,同时还能搜集到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使学生在读图时更加清楚。相应的以多媒体为手段的教学方式视觉读图能力的研究引起广泛的关注。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媒介技术的发展,今天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信息总量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多,高速扩大。多媒体教学给我们带了一下优点:
1、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满足教学需要。
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引入与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中的相关美术作品及其相关图片、影像等,既能有效满足鉴赏者与美术作品之间审美关系的发生与建立,也便于教学重点的真正落地实施——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所在与魅力所在,领悟美术作品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
高中美术鉴赏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发展等,会促进鉴赏教育的有效进行。而在现行美术鉴赏教材中,鉴赏模块既包含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包含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中外名家的美术作品及实用性美术作品。与作品相关,包括作品的深邃内涵、作品外部诸种关系以及美术相关知识与理论内容,时空跨越古今中外,浩如烟海,单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讲解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及拓展需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链接功能,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满足学习需求。
2、多媒体教学情境创设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同样重要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优势,能极为容易地引起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共鸣,并兼具良好的德育效果。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创造合适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自发进行学习思考,与此同时,还能够推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相应的引导,从而,有效帮助学生去主动自觉地参与课堂活动。如欣赏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时,以多幅战争主题图片及相关视频或新闻截图呈现,在给学生带来战争残酷性认识的同时,也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和平可贵”的反思。在这样的情感共鸣作铺垫与心理氛围下,再引领学生鉴赏相关作品,理解其深刻内涵就容易多了。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美术作品的全图展示或者局部放大等功能,可为美术鉴赏课堂营造理想的视觉环境,如囿于教材印刷质量等多因素影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人物景物的细节细节就很难看清楚并为学生感受到,而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局部放大,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 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音频、视频辅助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辅助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有帮助的。例如,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彼埃·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时。由于作品的抽象性特征,视觉形象的含糊性与主题内容的隐晦性,使学社革命产生了无法理解与心理抗拒之情。在这种可预见的情况下,可使用多媒体播放爵士音乐,并简要介绍了爵士音乐的历史来源与节奏特点——切分节奏;进而再介绍画家创作该画时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以此音乐通感辅助学生理解画作中的水平与垂直线条交错、点面结合与色彩对比所表达的意象,就会相对容易。
在美术作品的创作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例如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手工艺术品的制作流程等,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加深对艺术作品的了解,提高艺术鉴赏力。
然而,图像时代的今天,图像信息量非常大,也往往导致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所产生审美效果减弱,例如架上绘画作品与雕塑、建筑、书法、民间美术、设计等都是利用多媒体展现,架上绘画作品如:国画、油画、版画、漆画等作品,所用的艺术媒介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也各有特点,使用多媒体就很难体会到这些不同点。另外,绘画的尺寸所产生的审美体验也是不同的,如大尺寸作品所产生的视觉震撼力,与小幅作品所产生的精致感是多媒体展示所感受不到的,同样雕塑与建筑同样在多媒体中也很难感受到三维的空间感。 一、创设美术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艺术作品展览。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探究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美术馆、文化馆有着丰富的资源,展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展示交流的窗口。使更多的中学生走进美术馆、文化馆,利用其公共美育资源,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感知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身临其境的感受艺术作品的媒介特点和艺术语言,促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与感知力,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学会学习,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节奏,尽可能运用新颖的课程与多样体验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乐趣,切实提高艺术素养,促进多元智能的开发,提高审美素养,将是文化馆、美术馆公共美育发展中的一个永久课题。
高中生作为美育的重要对象,要利用好学校和文化馆、美术馆的公共美育资源,加强馆校合作联系,成为良好而稳定的合作伙伴,让美术馆、文化馆公共美育成为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外延伸,让美术馆、文化馆等窗口单位帮助中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培养美的感受,能够欣赏美,读懂美,创造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将艺术鉴赏与本土文化艺术相结合
传统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以部颁教材为主,往往较少关涉本土美术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 由此决定了其教学是采用封闭型的班级授课模式。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 将本土美术资源转化为美术教育资源非常必要。在拓展美术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使教学空间延伸到校外。一方面,通過协同创新,在学校周边地区的美术馆、展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民间工艺美术博物馆、画廊等地设立实训实践基地,将一些教学、实践放在校外,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通过采风、调研、参与制作与创作,主动体验本土美术资源,做到活态化传承、利用本土美术资源;另一方面, 通过协同创新,为美术教师向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提供平台,拓展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与文化。例如在讲到《民间美术课》时,可以将当地剪纸、手工艺品、农民画家请入课堂,充分展示本土非物质文化艺术,增强学生本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是本土文化的传承。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给我们带来了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性教学。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教师要不断的通过自学和集体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如PPT制作水平)更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美术史论及专业技法理论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勤实践,勤思考,积极的探寻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的互补与整合,真正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学校领导,能够给予美术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力日大对美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包括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和计算机硬件的配备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环境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同时,在多媒体坏境下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和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与传统的传递接受式和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各取所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其资讯的丰富性、时空的开放性、应用的灵活性以及广泛性而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而让学生实地参观等美术实践教育则以其现场体验性、人文性、面对面的直观互动性等不可取代。运用多媒体开展美术教学在很多方面的确能够产生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利用抽象符号进行创作思维方面效果特别显著,但它不是解决美术教育诸多问题的万能钥匙。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有效性,针对现代高中美术鉴赏,应该将多种授课模式有机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多种教学理念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各具生命力的教育优势之间的互补及整合,从而提高高中美术鉴赏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张文丹(1986.7—),女,汉族,籍贯:陕西商洛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