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通过辨证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口服,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和吗丁啉口服,通过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半夏泻心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54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研讨会(1999年,烟台)制定的RE诊断标准[1]。②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6版《中医内科学》制定中医诊断标准。
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分级:根据内镜下食管黏膜的表现可分为四级:①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表现),积分为0。②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积分为1。③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现象,但非全周性,积分为2。④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成全周性,或溃疡,积分为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排除标准:①并发食管恶性瘤者,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者;②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③年龄在15岁以下,70岁以上。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7,病程3个月~7年。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9~63岁,病程2个月~5年。治疗组中食管反流程度Ⅰ级者22例,Ⅱ级者13例,Ⅲ级者5例。对照组中食管反流程度属Ⅰ者20例,Ⅱ级者12例,Ⅲ级者4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情况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治以健脾泻胃,辛开苦降,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方药组成:法夏10g,党参10g,黄芩10g,黄连3g,炙甘草5g,大枣4g,干姜5g。随症加减:若胃热偏重,大便干结去干姜加制大黄5~10g,枳壳10g;若胃热津伤,口渴欲饮去党参、干姜,加北沙参15g,芦根10g;若肝气郁结、嗳气频频去党参,加柴胡6g,制香附10g;若兼痰热,舌苔黄腻去干姜加竹茹15g,陈皮6g;若脾虚偏重、便溏纳呆加苍术10g,佩兰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复查内镜判断为0级;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内镜分级减少1~2级;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内镜分级无变化或增加。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1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有效率77.8%。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吞酸”、“胃脘痛”、“嘈杂”、“噎膈”等范畴,主要病因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烟酒过度,及手术损伤脾胃,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至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泻热开痞;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又以党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炙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观本方,寒热互调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使脾气能升,胃气能降,升降复常则反流自止。现代药理证明,半夏泻心汤既可兴奋胃肠,促进胃肠蠕动,又可降低平滑肌张力,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对改善胃肠道紊乱十分有效[3]。本临床观察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情况,胃镜下食管黏膜改变方面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4-117.
3温武兵.半夏泻心汤调和胃肠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0,15(2):667.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半夏泻心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54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研讨会(1999年,烟台)制定的RE诊断标准[1]。②中医诊断标准: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6版《中医内科学》制定中医诊断标准。
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分级:根据内镜下食管黏膜的表现可分为四级:①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表现),积分为0。②Ⅰ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积分为1。③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现象,但非全周性,积分为2。④Ⅲ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成全周性,或溃疡,积分为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排除标准:①并发食管恶性瘤者,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者;②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③年龄在15岁以下,70岁以上。
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67,病程3个月~7年。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9~63岁,病程2个月~5年。治疗组中食管反流程度Ⅰ级者22例,Ⅱ级者13例,Ⅲ级者5例。对照组中食管反流程度属Ⅰ者20例,Ⅱ级者12例,Ⅲ级者4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情况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治以健脾泻胃,辛开苦降,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方药组成:法夏10g,党参10g,黄芩10g,黄连3g,炙甘草5g,大枣4g,干姜5g。随症加减:若胃热偏重,大便干结去干姜加制大黄5~10g,枳壳10g;若胃热津伤,口渴欲饮去党参、干姜,加北沙参15g,芦根10g;若肝气郁结、嗳气频频去党参,加柴胡6g,制香附10g;若兼痰热,舌苔黄腻去干姜加竹茹15g,陈皮6g;若脾虚偏重、便溏纳呆加苍术10g,佩兰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复查内镜判断为0级;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内镜分级减少1~2级;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内镜分级无变化或增加。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1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有效率77.8%。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吞酸”、“胃脘痛”、“嘈杂”、“噎膈”等范畴,主要病因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烟酒过度,及手术损伤脾胃,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至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泻热开痞;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又以党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炙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观本方,寒热互调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使脾气能升,胃气能降,升降复常则反流自止。现代药理证明,半夏泻心汤既可兴奋胃肠,促进胃肠蠕动,又可降低平滑肌张力,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对改善胃肠道紊乱十分有效[3]。本临床观察表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情况,胃镜下食管黏膜改变方面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4-117.
3温武兵.半夏泻心汤调和胃肠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0,15(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