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森林资源市场化的今天,兼具生态(环保)和经济功能的森林资源如何在营林技术改进上探索出一个新的思路,对充分释放森林资源潜力和促进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本文从分析当前林区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采用营林技术来解决营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营林;经济适用技术;应用;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加快生态建设步伐,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森林资源也是战略资源的思想认识的转变,作为量化考核指标之一的森林覆盖率也日渐成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进行横向对比的参考系。当今全国各地国有林场、集体林场纷纷开荒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短短几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在经过九十年代锐减之后又呈现出回升的态势,有些地方甚至超过50%,成了名副其实的“林木大省”、“森林城市”。由于我国山地众多耕地有限而山区人口分布广的国情,导致我国在“大跃进”式植树育林的同时,纷纷将侧重点放在种植速生林等经济林上,其实这也是解决山区贫困人口收入来源问题的一个符合实际的对策,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林木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种植结构单一造成林种结构失衡、人造林数量与质量的失衡、人造林与市场的失衡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纳入到经济适用的范畴来全局考虑。本文从分析当前林区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探讨了如何采用营林技术来解决营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当前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林木良种基地培育总体滞后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培育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直接导致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未能充分与市场结合,导致林子种子类型单一、母树林更替缓慢等问题长期存在,制约了良种的更新步伐。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育苗生产组织形式与市场脱钩,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形势,导致种苗的投放未能跟上市场变化形势。
1.2更新造林存在数量与质量失衡
由于未能真正坚持市场化导向,投机行为和跟风现象突出,导致苗木市场投入量超过设计作业量,从而抬高了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所占比例;树种的结构比例失调,适地适树不到位;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及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误区。
1.3营林与市场脱钩
由于机制或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人工造林往往未能作长远的定向培育考量,导致后期的市场投放面临供大于求的危机。
1.4集约经营丰产林、幼培丰产林在经营管理措施上存在短期行为,集约化管理思路不是很清晰。
2.营林技术的应用
2.1加强苗种基地建设,培育合适的良种
良种之于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化农业优质高产的关键在于选用了合适的良种,林业生产也不例外。在林业发达国家,种子园作为林木良种培育基地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人工造林基本已达到速生丰产林的标准。而我国尤其是东北地区一些种子园建设才刚刚跨入第二代,有些林业企业的落叶松和云杉种子园仅为初级种子园,至于阔叶树的种子园建设则刚刚起步。无论从建设规模、经营类型还是经营技术的,我国种子园的发展已经远远滞后于营林生产用种的需求速度,这陆续带来经营树种单一、树种更新缓慢、品质差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造林树种的选择应基于两个基本原则:(1)能否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为此需要选择一些保持水土能力较强的树种;(2)能否提高林业收益或者说效益,因此需要考虑那些生长速度快、品质好且切合市场需求的树种。从水土保持角度来说,常绿阔叶林是未来着力的方向,而从林业市场收益角度来看,考虑到市场优质杂木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选择阔叶林和以常绿阔叶林母树种为主的混交林,同时适时对母树林的组成进行调整并加强抚育管理,可培育和发展珍贵阔叶林基地,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发挥阔叶林在涵养水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又能实现林木的良种化,最根本的是充分考虑到了市场需求,保证了良好的收益,可谓是一举三得。
2.2造林方式的革新
传统的造林方式可能存在种子品质下降、种植方式落后、管理思路滞后于市场形势等问题,这往往导致林木生产速度慢、林木质量差、林木的投放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等,结果是林农丰产不丰收,反过来又严重挫伤造林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从思路到种植技术上进行更新。
2.2.1树立混交林营造理念,科学合理配置树种
从生物的多样性、森林病虫害的天然防止到林分平衡结构等角度出发,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目标,大力提倡多树种科学配置营造混交林,使林分结构趋于合理、稳定,从而减轻病虫害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又能实现林种营造多样化,在森林环境总体平衡的前提下实现林木的健康快速生长。
2.2.2实行多树种配置的营林模式
所谓的多树种配置营造方式就是在进行造林设计时,综合考虑树种选择搭配,采取行间混交和株间混交方式。按照“适地适树,选地适树,改树适地,该地适树木,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配置树种。从林种方面考虑,若原来是针叶林的,林分皆伐或疏伐后,补植一定数量的优良阔叶树种,变针叶纯林为针阔混交林,以后视形势发展再逐步通过择找和天然更新下种等措施逐步过渡到天然常绿阔叶林,以保持林分的高生长量。
2.2.3适应林业市场化要求,加强集约化管理
在更新造林的树种培育上,尤其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应坚持市场导向,选择市场需要的、高品质的用材林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径纤维林分来进行培育。目前,虽然集约化管理在一些农场丰产林、幼培丰產林管理上逐渐在推广,然而投机性和短期性问题突出,许多投资周期普遍在2年左右,或采取的集约经营措施仅仅是精细化施肥或修枝等等浅层次的,致使林木的生长未达到丰产林的标准,显然这是未能充分理解集约化管理内涵的表现。集约化管理前提是遵循作物生长规律和坚持科学管理,对应到林木培育,若想短期实现林木生长量最大化,必须依据林木的长势进行定期维护和适时的抚育管护,直至丰收为止,尤其对那些短周期速生丰产林要想缩短其培育周期,必须采取长期集约经营管理的手段。目前,我国验收造林合格的面积远远大于现有已成林的人工林面积,这表明,在3~5年的幼林抚育结束后仍需继续对造林小班进行必要的集约化管理,以确保幼林健康稳定的生长,直至达到成林成材的目的。
3.结语
以上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营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市场化的营林未能真正实现“市场化”,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接着本文从树种培育、造林方式和集约化管理等几个方面谈了营林技术及其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林权改革序幕的拉开,林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契机,因此推广应用新型的营林技术对抓住林业大发展机遇,做大林业产业,提高涉农户林业收入显得十分关键。 [科]
【参考文献】
[1]朱新章.论加强营林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商贸工业,2011(12):126-129.
[2]陈淑香.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广东科技,2009(03):88-91.
[3]金宏伟.浅谈营林的经济实用技术.实践与探索,2010(12):158-162.
【关键词】营林;经济适用技术;应用;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加快生态建设步伐,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以及森林资源也是战略资源的思想认识的转变,作为量化考核指标之一的森林覆盖率也日渐成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进行横向对比的参考系。当今全国各地国有林场、集体林场纷纷开荒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短短几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在经过九十年代锐减之后又呈现出回升的态势,有些地方甚至超过50%,成了名副其实的“林木大省”、“森林城市”。由于我国山地众多耕地有限而山区人口分布广的国情,导致我国在“大跃进”式植树育林的同时,纷纷将侧重点放在种植速生林等经济林上,其实这也是解决山区贫困人口收入来源问题的一个符合实际的对策,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林木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种植结构单一造成林种结构失衡、人造林数量与质量的失衡、人造林与市场的失衡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纳入到经济适用的范畴来全局考虑。本文从分析当前林区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探讨了如何采用营林技术来解决营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1.当前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林木良种基地培育总体滞后
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培育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直接导致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未能充分与市场结合,导致林子种子类型单一、母树林更替缓慢等问题长期存在,制约了良种的更新步伐。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育苗生产组织形式与市场脱钩,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形势,导致种苗的投放未能跟上市场变化形势。
1.2更新造林存在数量与质量失衡
由于未能真正坚持市场化导向,投机行为和跟风现象突出,导致苗木市场投入量超过设计作业量,从而抬高了苗木成本在造林总投入中所占比例;树种的结构比例失调,适地适树不到位;在良种与壮苗的选育、引种、推广及优良天然苗木的利用等方面也存在诸多误区。
1.3营林与市场脱钩
由于机制或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人工造林往往未能作长远的定向培育考量,导致后期的市场投放面临供大于求的危机。
1.4集约经营丰产林、幼培丰产林在经营管理措施上存在短期行为,集约化管理思路不是很清晰。
2.营林技术的应用
2.1加强苗种基地建设,培育合适的良种
良种之于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代化农业优质高产的关键在于选用了合适的良种,林业生产也不例外。在林业发达国家,种子园作为林木良种培育基地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人工造林基本已达到速生丰产林的标准。而我国尤其是东北地区一些种子园建设才刚刚跨入第二代,有些林业企业的落叶松和云杉种子园仅为初级种子园,至于阔叶树的种子园建设则刚刚起步。无论从建设规模、经营类型还是经营技术的,我国种子园的发展已经远远滞后于营林生产用种的需求速度,这陆续带来经营树种单一、树种更新缓慢、品质差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造林树种的选择应基于两个基本原则:(1)能否提高森林生态功能,为此需要选择一些保持水土能力较强的树种;(2)能否提高林业收益或者说效益,因此需要考虑那些生长速度快、品质好且切合市场需求的树种。从水土保持角度来说,常绿阔叶林是未来着力的方向,而从林业市场收益角度来看,考虑到市场优质杂木市场前景广阔的特点,选择阔叶林和以常绿阔叶林母树种为主的混交林,同时适时对母树林的组成进行调整并加强抚育管理,可培育和发展珍贵阔叶林基地,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发挥阔叶林在涵养水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又能实现林木的良种化,最根本的是充分考虑到了市场需求,保证了良好的收益,可谓是一举三得。
2.2造林方式的革新
传统的造林方式可能存在种子品质下降、种植方式落后、管理思路滞后于市场形势等问题,这往往导致林木生产速度慢、林木质量差、林木的投放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等,结果是林农丰产不丰收,反过来又严重挫伤造林的积极性。因此,需要从思路到种植技术上进行更新。
2.2.1树立混交林营造理念,科学合理配置树种
从生物的多样性、森林病虫害的天然防止到林分平衡结构等角度出发,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目标,大力提倡多树种科学配置营造混交林,使林分结构趋于合理、稳定,从而减轻病虫害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又能实现林种营造多样化,在森林环境总体平衡的前提下实现林木的健康快速生长。
2.2.2实行多树种配置的营林模式
所谓的多树种配置营造方式就是在进行造林设计时,综合考虑树种选择搭配,采取行间混交和株间混交方式。按照“适地适树,选地适树,改树适地,该地适树木,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配置树种。从林种方面考虑,若原来是针叶林的,林分皆伐或疏伐后,补植一定数量的优良阔叶树种,变针叶纯林为针阔混交林,以后视形势发展再逐步通过择找和天然更新下种等措施逐步过渡到天然常绿阔叶林,以保持林分的高生长量。
2.2.3适应林业市场化要求,加强集约化管理
在更新造林的树种培育上,尤其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应坚持市场导向,选择市场需要的、高品质的用材林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径纤维林分来进行培育。目前,虽然集约化管理在一些农场丰产林、幼培丰產林管理上逐渐在推广,然而投机性和短期性问题突出,许多投资周期普遍在2年左右,或采取的集约经营措施仅仅是精细化施肥或修枝等等浅层次的,致使林木的生长未达到丰产林的标准,显然这是未能充分理解集约化管理内涵的表现。集约化管理前提是遵循作物生长规律和坚持科学管理,对应到林木培育,若想短期实现林木生长量最大化,必须依据林木的长势进行定期维护和适时的抚育管护,直至丰收为止,尤其对那些短周期速生丰产林要想缩短其培育周期,必须采取长期集约经营管理的手段。目前,我国验收造林合格的面积远远大于现有已成林的人工林面积,这表明,在3~5年的幼林抚育结束后仍需继续对造林小班进行必要的集约化管理,以确保幼林健康稳定的生长,直至达到成林成材的目的。
3.结语
以上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营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市场化的营林未能真正实现“市场化”,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接着本文从树种培育、造林方式和集约化管理等几个方面谈了营林技术及其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林权改革序幕的拉开,林业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契机,因此推广应用新型的营林技术对抓住林业大发展机遇,做大林业产业,提高涉农户林业收入显得十分关键。 [科]
【参考文献】
[1]朱新章.论加强营林工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商贸工业,2011(12):126-129.
[2]陈淑香.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广东科技,2009(03):88-91.
[3]金宏伟.浅谈营林的经济实用技术.实践与探索,2010(12):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