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书仙,一位长得娇小玲珑的江南女子,既有一种中国女人的东方神韵,又淡淡地透出一股西方女子的优雅、浪漫、风情和一份职业的干练。她说,这就是她与葡萄酒亲密接触以后给予她的回报。
走上品酒之路
记得第一次喝酒,吴书仙才2岁,一个劲地问父母要酒喝。高中毕业,因为家里的经济原因,吴书仙不能继续自己的学业。于是,她毅然做出了她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只身远赴深圳打工。因为只有这样,她的人生才有可能发生转机。
在深圳的日子,吴书仙当过整整一年的饭店站台小姐,也推销过牙膏、毛巾等宾馆用的一次性产品,对当时的她来说,吃饱穿暖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吴书仙也没有仅仅满足于谋生这样的基本底线,她开始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
90年代初,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吴书仙自费来到北京外贸学院攻读国际贸易。这一举动对于一个普通的打工妹来说,似乎是破天荒的,吴书仙就这样把自己的第一桶金完全投入了大学的学习。
大学三年级开始,吴书仙开始积极寻找校外的实践机会。不久,她在珠海发展进出口公司北京分部谋了一个业务员的职位,仅底薪就有500元,这在90年代初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不久,她又把眼光转向了国内市场,因为对食品比较感兴趣,吴书仙应聘了一家食品龙头企业,成为公司的区域经理。然而公司实行的是提成制度,也就是说除了基本工资以外,所有出差费都必须自理。这极大地磨练了人的心智,吴书仙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那段时间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为她以后屡历风雨而不倒埋下了伏笔。
一段时间之后,吴书仙发觉自己这样零敲碎打总不是长久之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后,她把目光投向了葡萄酒行业。那时,制造葡萄酒还是一个没人注意的小行当,但产品周期性很强,资金周转很快,属于暴利产业。吴书仙选择了青岛作为发展事业的起步点。
当时青岛比较有名的酒类企业只有两家,吴书仙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了其中一家,担任该厂的销售经理。吴书仙如鱼得水,每次拿下的订单款项都有二三十万之多。酒厂的酒本身品质不错,再加上吴书仙的八面玲珑,因此业务量一下子就达到了高峰。但不久,问题又产生了,因为酒厂是家族企业,很多决策权都严格掌控在家族成员手中,可供吴书仙施展拳脚的余地太小了。更致命的是,管理者的经营思路比较传统,视野仅局限于山东境内,这种狭隘是她不能理解的。吴书仙的心又开始萌动起来。
这一次,她破釜沉舟,决定自己做老板掌控命运。她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酒类包装业务的外贸公司。有意思的是,因为当时吴书仙已经开始为一些杂志写酒类专栏了,没有人敢欠一个酒评家的钱。凭借一定的知名度,吴书仙在酒类市场游刃有余。
很快吴书仙那些设计产品神速地被人模仿投产,充斥于整个市场。吴书仙有些无奈,面对当时中国市场的没规矩,吴书仙知道自己又到了走新路的时候了。
国外游学创业
关了公司的吴书仙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去法国学习品评葡萄酒的课程。她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女葡萄酒品酒师。
早在做酒类推销员的时候,吴书仙就发现市场上有不少的假酒,葡萄酒业的水实在太深了。所以如果要销售优质的葡萄酒,根本在于葡萄酒知识的教育普及,否则根本打不开市场。
吴书仙自费跑遍了山东所有的酒庄,到后来,她甚至达到了瞟一眼葡萄,就知道葡萄优劣分级的境界。
尽管如此,吴书仙心里清楚,要想真正成为葡萄酒行业的一把手,仅在国内折腾是不行的,还要多跑国外的酒产区,去国外学习品尝。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葡萄酒理论的支撑。吴书仙决定趁刚关闭公司这个时机,去国外游学。
她来到葡萄酒之乡——法国波尔多,开始了异国学习之旅。边学法语,边学习品尝,边访问酒庄,学习有助于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推广经验,吴书仙忙得不亦乐乎。但在法国呆了一段时间后,吴书仙发现自己应该回国为消费者做点事。
吴书仙和丈夫早在90年代初就认识了。1997年两人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时,剛刚从北京移居到青岛的吴书仙为两人世界的未来规划了一幅美好的前景。她和丈夫准备在青岛市中心买上两套房子,丈夫还是当他的医生,而吴书仙则做个酒商,夫唱妇随,平平淡淡地过甜美的小日子。
可是,这种小小的愿望随即被打破了,当时恰逢出国热潮,丈夫于1999年东渡日本,几乎拿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即便如此,吴书仙也没有对这段感情失去过信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书仙发现两人的婚姻产生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双方思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她的生活已经向更高的精神层次提升以后,丈夫还是留在原地,斤斤计较于柴米油盐的琐事,他对物质生活的过分看中使吴书仙有些难以忍受了。
两年后,在日本已经站稳脚跟的丈夫,帮吴书仙办好了定居日本的一切手续,吴书仙顿时面临着两难的现实选择。在吴书仙的婚姻观里,总觉得两个人应该是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如果完全的依附对方成为附属品,就会失去自己生存的价值,而当时她所从事的是自己热爱并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葡萄酒事业,如果放弃将会后悔莫及。结果是,在丈夫和葡萄酒之间,吴书仙决绝地选择了后者。虽然为此哭了好多天,但现在蓦然回首,吴书仙还是很认同当时的选择,因为葡萄酒对于她不仅仅是工作,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吴书仙不能没有葡萄酒。
此后的一段日子,她曾经半开玩笑地对朋友说,像她这样的人,要想在国内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几率就像碰到恐怖分子那样小。然而为了葡萄酒,她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包括感情,都必须让出空间,她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折腾。为此她只能给自己找了这样的借口:单身生活对于一个女品酒师是最为有利的,因为她是空中飞人,工作就是不断地跑全世界不同的产区了解行情,一个人生活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心情好的时候想在酒庄呆多久都不成问题。她逼迫自己学会享受自由。
“灰姑娘”的爱情梦想
从法国回青岛后,她立马做了人生中两个重大的选择。首先办妥了离婚的一切手续,其次把自己的战场搬到上海。因为她觉得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上海人骨子里面就有接受西方文明的特性,必然会有这样的胸襟来接受她和她的葡萄酒。 然而,现实远远比吴书仙想象的艰难。她没有预料到跟上海消费者媒体谈开葡萄酒专栏是件如此费神的事。有很多人不理解,酒不就是像牛奶、橙汁一样的东西吗,值得为它开专栏?还有的媒体负责人对她说:“我们不关心你是不是以中立的姿态来写酒,如果你一年付给我们几十万广告费,我就让你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那样,吴书仙就成了某些酒厂的代言人,她说的话还有谁会相信呢?对此,吴书仙当然一口回绝。
后来,通过朋友关系,上海的一家媒体说可以试试,结果刚写了3期,这家媒体就想马上拿到酒类广告而合作不下去了。当时吴书仙心里真的是挺难受的,一种前路无知己的孤独感深深困扰着她。甚至有时候她会一个人躲在家里哭,她不断地问自己,难道这条路真的走错了吗?难道我真的像国内一位酒厂老板说的是傻瓜?记得这位老板在吴书仙来上海之前邀请她:“小吴,到我这里来做推广部门的经理吧!”当时吴书仙拒绝了,她说,她要到上海去开专栏,做一位中立的酒作者和酒评人,引导和教育消费者知性地喝葡萄酒。当时老总就很直截了当地说:“真是个傻瓜,那是酒业协会干的事情,你干这个谁给你钱?”但吴书仙就是不服输,她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
于是,吴书仙四面出击,主動地参加各种酒会,自费请别人品酒喝酒,苦口婆心地说服,费尽心机地与媒体拉拢关系。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在网上,广东一家杂志主编看中吴书仙的文章,从此,第一家面对消费者的媒体正式开始请吴书仙写专栏了。
一旦局面被打开,之后的事情就慢慢顺当起来,现在她为上海的总共7家媒体写稿。前不久,生活时尚频道《风流人物》还专门对她作了一个人物专访,“那次采访前我喝了点酒,说话有些晕乎。”吴书仙不好意思地说,“不过那倒是我真实的状态,现在,终于可以随性而为一点了,感觉真好。”
不过现在的吴书仙也还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在中国,靠写酒评文章过生活,着实很艰苦。像《欲望城市》中那个女品酒师可以不经大脑思考地花400美元买一双鞋子的事情,于现在的吴书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她必须寻找到一个对己对人都有利的盈利模式,靠自由撰稿人微薄的收入绝对不是件轻松的事。
曾经,因恼怒其揭示行业内幕的不留情面,有的葡萄酒企业竞视她为“狼来了”。她的直言快语、敢作敢当一次次地使原本平静的葡萄酒业泛起了阵阵涟漪。近日,吴书仙发表文章把批评的目标指向一个久负盛名的葡萄酒龙头老大,似乎有些自不量力,也有人说她别有用心,吴书仙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最近,吴书仙正在考虑在电视上开一个直播的酒评栏目,但有一点却始终让她有些顾虑,她怕自己的直率会危及到人身安全,很现实的考虑。但她说,自己会尽力追寻理想走下去,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
或许,上天真的被这个意志坚定的女子所感动,去年夏天,在巴黎,吴书仙结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一个同样热爱葡萄酒的德国人。两人在一次酒乡之旅中相识,并一见钟情。这半年来,几乎每个月,吴书仙都会被邀请去参加欧洲各种各样的品酒会,因为是同行,他们经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见到他,吴书仙的心里就会莫名地产生一份透明的快乐,毕竟碰到一个和自己有着共同志趣的爱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格外珍惜。
不过,德国男朋友似乎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前不久,他请吴书仙在巴黎最高档的餐厅吃了一顿8000多块钱的晚餐,可吴书仙因为职业的条件反射,居然在进餐时不自觉地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始品评起餐桌上各种高档酒来,配酒、看酒标,忙得不亦乐乎。德国男友立即表现出不满,当时当地,他要的是一个普通的女朋友,而不是一个品酒家。之后,每次吃饭,男友给吴书仙点的餐前酒就改成了啤酒。虽然有些怪异,但吴书仙却很享受这种转变,因为她感受到了一份纯真的不带任何杂质的爱。
“他有时候真的单纯得像一个小孩子,爱就是爱,没有其他什么现实考虑的,跟他在一起,你无论做什么,无时无刻都会感到自己置身于爱的目光下,这就是我理想的状态。”吴书仙一脸幸福的样子。
在男朋友的“帮助”下,吴书仙重新调整了生活和工作的位置,从一个葡萄酒工作狂人变回了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开始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真谛。
走上品酒之路
记得第一次喝酒,吴书仙才2岁,一个劲地问父母要酒喝。高中毕业,因为家里的经济原因,吴书仙不能继续自己的学业。于是,她毅然做出了她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只身远赴深圳打工。因为只有这样,她的人生才有可能发生转机。
在深圳的日子,吴书仙当过整整一年的饭店站台小姐,也推销过牙膏、毛巾等宾馆用的一次性产品,对当时的她来说,吃饱穿暖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吴书仙也没有仅仅满足于谋生这样的基本底线,她开始积极寻找自己的出路。
90年代初,恰逢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吴书仙自费来到北京外贸学院攻读国际贸易。这一举动对于一个普通的打工妹来说,似乎是破天荒的,吴书仙就这样把自己的第一桶金完全投入了大学的学习。
大学三年级开始,吴书仙开始积极寻找校外的实践机会。不久,她在珠海发展进出口公司北京分部谋了一个业务员的职位,仅底薪就有500元,这在90年代初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不久,她又把眼光转向了国内市场,因为对食品比较感兴趣,吴书仙应聘了一家食品龙头企业,成为公司的区域经理。然而公司实行的是提成制度,也就是说除了基本工资以外,所有出差费都必须自理。这极大地磨练了人的心智,吴书仙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那段时间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为她以后屡历风雨而不倒埋下了伏笔。
一段时间之后,吴书仙发觉自己这样零敲碎打总不是长久之计,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以后,她把目光投向了葡萄酒行业。那时,制造葡萄酒还是一个没人注意的小行当,但产品周期性很强,资金周转很快,属于暴利产业。吴书仙选择了青岛作为发展事业的起步点。
当时青岛比较有名的酒类企业只有两家,吴书仙凭借自己的实力进入了其中一家,担任该厂的销售经理。吴书仙如鱼得水,每次拿下的订单款项都有二三十万之多。酒厂的酒本身品质不错,再加上吴书仙的八面玲珑,因此业务量一下子就达到了高峰。但不久,问题又产生了,因为酒厂是家族企业,很多决策权都严格掌控在家族成员手中,可供吴书仙施展拳脚的余地太小了。更致命的是,管理者的经营思路比较传统,视野仅局限于山东境内,这种狭隘是她不能理解的。吴书仙的心又开始萌动起来。
这一次,她破釜沉舟,决定自己做老板掌控命运。她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酒类包装业务的外贸公司。有意思的是,因为当时吴书仙已经开始为一些杂志写酒类专栏了,没有人敢欠一个酒评家的钱。凭借一定的知名度,吴书仙在酒类市场游刃有余。
很快吴书仙那些设计产品神速地被人模仿投产,充斥于整个市场。吴书仙有些无奈,面对当时中国市场的没规矩,吴书仙知道自己又到了走新路的时候了。
国外游学创业
关了公司的吴书仙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要去法国学习品评葡萄酒的课程。她要成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女葡萄酒品酒师。
早在做酒类推销员的时候,吴书仙就发现市场上有不少的假酒,葡萄酒业的水实在太深了。所以如果要销售优质的葡萄酒,根本在于葡萄酒知识的教育普及,否则根本打不开市场。
吴书仙自费跑遍了山东所有的酒庄,到后来,她甚至达到了瞟一眼葡萄,就知道葡萄优劣分级的境界。
尽管如此,吴书仙心里清楚,要想真正成为葡萄酒行业的一把手,仅在国内折腾是不行的,还要多跑国外的酒产区,去国外学习品尝。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葡萄酒理论的支撑。吴书仙决定趁刚关闭公司这个时机,去国外游学。
她来到葡萄酒之乡——法国波尔多,开始了异国学习之旅。边学法语,边学习品尝,边访问酒庄,学习有助于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推广经验,吴书仙忙得不亦乐乎。但在法国呆了一段时间后,吴书仙发现自己应该回国为消费者做点事。
吴书仙和丈夫早在90年代初就认识了。1997年两人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时,剛刚从北京移居到青岛的吴书仙为两人世界的未来规划了一幅美好的前景。她和丈夫准备在青岛市中心买上两套房子,丈夫还是当他的医生,而吴书仙则做个酒商,夫唱妇随,平平淡淡地过甜美的小日子。
可是,这种小小的愿望随即被打破了,当时恰逢出国热潮,丈夫于1999年东渡日本,几乎拿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即便如此,吴书仙也没有对这段感情失去过信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书仙发现两人的婚姻产生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双方思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她的生活已经向更高的精神层次提升以后,丈夫还是留在原地,斤斤计较于柴米油盐的琐事,他对物质生活的过分看中使吴书仙有些难以忍受了。
两年后,在日本已经站稳脚跟的丈夫,帮吴书仙办好了定居日本的一切手续,吴书仙顿时面临着两难的现实选择。在吴书仙的婚姻观里,总觉得两个人应该是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如果完全的依附对方成为附属品,就会失去自己生存的价值,而当时她所从事的是自己热爱并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葡萄酒事业,如果放弃将会后悔莫及。结果是,在丈夫和葡萄酒之间,吴书仙决绝地选择了后者。虽然为此哭了好多天,但现在蓦然回首,吴书仙还是很认同当时的选择,因为葡萄酒对于她不仅仅是工作,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吴书仙不能没有葡萄酒。
此后的一段日子,她曾经半开玩笑地对朋友说,像她这样的人,要想在国内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几率就像碰到恐怖分子那样小。然而为了葡萄酒,她不得不放弃很多东西,包括感情,都必须让出空间,她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折腾。为此她只能给自己找了这样的借口:单身生活对于一个女品酒师是最为有利的,因为她是空中飞人,工作就是不断地跑全世界不同的产区了解行情,一个人生活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心情好的时候想在酒庄呆多久都不成问题。她逼迫自己学会享受自由。
“灰姑娘”的爱情梦想
从法国回青岛后,她立马做了人生中两个重大的选择。首先办妥了离婚的一切手续,其次把自己的战场搬到上海。因为她觉得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上海人骨子里面就有接受西方文明的特性,必然会有这样的胸襟来接受她和她的葡萄酒。 然而,现实远远比吴书仙想象的艰难。她没有预料到跟上海消费者媒体谈开葡萄酒专栏是件如此费神的事。有很多人不理解,酒不就是像牛奶、橙汁一样的东西吗,值得为它开专栏?还有的媒体负责人对她说:“我们不关心你是不是以中立的姿态来写酒,如果你一年付给我们几十万广告费,我就让你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那样,吴书仙就成了某些酒厂的代言人,她说的话还有谁会相信呢?对此,吴书仙当然一口回绝。
后来,通过朋友关系,上海的一家媒体说可以试试,结果刚写了3期,这家媒体就想马上拿到酒类广告而合作不下去了。当时吴书仙心里真的是挺难受的,一种前路无知己的孤独感深深困扰着她。甚至有时候她会一个人躲在家里哭,她不断地问自己,难道这条路真的走错了吗?难道我真的像国内一位酒厂老板说的是傻瓜?记得这位老板在吴书仙来上海之前邀请她:“小吴,到我这里来做推广部门的经理吧!”当时吴书仙拒绝了,她说,她要到上海去开专栏,做一位中立的酒作者和酒评人,引导和教育消费者知性地喝葡萄酒。当时老总就很直截了当地说:“真是个傻瓜,那是酒业协会干的事情,你干这个谁给你钱?”但吴书仙就是不服输,她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
于是,吴书仙四面出击,主動地参加各种酒会,自费请别人品酒喝酒,苦口婆心地说服,费尽心机地与媒体拉拢关系。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在网上,广东一家杂志主编看中吴书仙的文章,从此,第一家面对消费者的媒体正式开始请吴书仙写专栏了。
一旦局面被打开,之后的事情就慢慢顺当起来,现在她为上海的总共7家媒体写稿。前不久,生活时尚频道《风流人物》还专门对她作了一个人物专访,“那次采访前我喝了点酒,说话有些晕乎。”吴书仙不好意思地说,“不过那倒是我真实的状态,现在,终于可以随性而为一点了,感觉真好。”
不过现在的吴书仙也还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在中国,靠写酒评文章过生活,着实很艰苦。像《欲望城市》中那个女品酒师可以不经大脑思考地花400美元买一双鞋子的事情,于现在的吴书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她必须寻找到一个对己对人都有利的盈利模式,靠自由撰稿人微薄的收入绝对不是件轻松的事。
曾经,因恼怒其揭示行业内幕的不留情面,有的葡萄酒企业竞视她为“狼来了”。她的直言快语、敢作敢当一次次地使原本平静的葡萄酒业泛起了阵阵涟漪。近日,吴书仙发表文章把批评的目标指向一个久负盛名的葡萄酒龙头老大,似乎有些自不量力,也有人说她别有用心,吴书仙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最近,吴书仙正在考虑在电视上开一个直播的酒评栏目,但有一点却始终让她有些顾虑,她怕自己的直率会危及到人身安全,很现实的考虑。但她说,自己会尽力追寻理想走下去,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
或许,上天真的被这个意志坚定的女子所感动,去年夏天,在巴黎,吴书仙结识了现在的男朋友,一个同样热爱葡萄酒的德国人。两人在一次酒乡之旅中相识,并一见钟情。这半年来,几乎每个月,吴书仙都会被邀请去参加欧洲各种各样的品酒会,因为是同行,他们经常有见面的机会。每次见到他,吴书仙的心里就会莫名地产生一份透明的快乐,毕竟碰到一个和自己有着共同志趣的爱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她格外珍惜。
不过,德国男朋友似乎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前不久,他请吴书仙在巴黎最高档的餐厅吃了一顿8000多块钱的晚餐,可吴书仙因为职业的条件反射,居然在进餐时不自觉地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始品评起餐桌上各种高档酒来,配酒、看酒标,忙得不亦乐乎。德国男友立即表现出不满,当时当地,他要的是一个普通的女朋友,而不是一个品酒家。之后,每次吃饭,男友给吴书仙点的餐前酒就改成了啤酒。虽然有些怪异,但吴书仙却很享受这种转变,因为她感受到了一份纯真的不带任何杂质的爱。
“他有时候真的单纯得像一个小孩子,爱就是爱,没有其他什么现实考虑的,跟他在一起,你无论做什么,无时无刻都会感到自己置身于爱的目光下,这就是我理想的状态。”吴书仙一脸幸福的样子。
在男朋友的“帮助”下,吴书仙重新调整了生活和工作的位置,从一个葡萄酒工作狂人变回了一个普通的女人。她开始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