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招聘工作与其他人力资源工作一样不参与直接的业务运作,它的收益贡献体现在降低成本上。本文从影响招聘成本的各种因素分析入手,提出有效降低招聘成本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招聘成本 招聘渠道 逆向选择 优化系统
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投入要素是招聘资金这种有限资源,这种投资在企业中体现为招聘成本。探索如何降低招聘成本是一项“开源节流”的工作,它越来越强烈地引起决策者们的高度重视。
影响招聘成本的因素分析
渠道直接影响成本 目前,企业的招聘渠道主要包括:招聘会、报刊广告、猎头公司、人才机构、校园招聘、员工推荐、网络招聘、内部招聘等。选择不同的招聘渠道所花费的成本是不同的。以某人力资源招聘市场2000年报价为例,各种渠道的单位招聘成本如下图:
对比得出,如果不考虑时间或其他成本也不考虑所招人才的层次,仅仅从单位招聘成本上看,猎头的花费远远高出其他的渠道,而劳务公司和网络招聘的成本是很低的,内部招聘的成本甚至更低。
逆向选择导致较高的招聘成本 高校扩招以后,人才市场的“供”的数量增多了,可是质量上却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这给企业分辨真正的人才带来了难度。对应聘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长期打算却不甚了解,甚至获取的信息还可能包含虚假成分。相对而言,应聘人员对自己的学历、业务水平、偏好、信用等信息却十分清楚,而且对目标企业及其职位亦认识深刻。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会导致逆向选择的出现,即低能力的人获得了较高待遇,或者招聘企业承担了较高招聘成本而无法获得高能力人才,结果都使得企业的招、用人成本提高。
人员流失间接影响招聘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制度的逐渐放开,员工流动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异常活跃,有HR评价说:"国内员工的跳槽现象远比欧美市场厉害,更不用说日本了。"美国管理学会报告显示,替换一名雇员的成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30%;对于技能紧缺的岗位,此项成本相当于雇员全年薪酬的1.5倍甚至更高。过高的流动率不可避免带来招聘成本的提高。
人岗不匹配导致高成本 招聘单位一味拔高应聘条件,导致设定的招聘条件与岗位的实际要求相脱节。如部分工业生产型企业的生产技术岗位标明非本科以上学历不招,或非中级职称以上不招,不考虑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薪待遇,其结果不是招不到人,就是招到了也留不住,还得重新招聘。这样反而抬高了招聘成本。
降低招聘成本的策略
★ 科学选择招聘渠道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招聘渠道 有调查表明,招聘不同层次的人才,各种渠道的有效性是不同的。比如,招募中层管理人员,采用网络招聘效果较好;但高级人员通过网络的招募成功率是很低的,通过猎头的效果就相对高多了;普通人员直接通过现场招聘会就可获得。各种招聘方式的选择要和企业的招聘成本、招聘时间、招聘对象相匹配,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或一掷千金。
利用单位招聘成本指导选择招聘渠道 可通过单位招聘成本指导选用恰当的招聘渠道。如果我们不计算单位招聘成本,是很难觉察其不当之处的。假如刊登一次广告共花费20000元,罗列了10个既含有高管又包括普通员工的职位,那么平均下来,高管和普通员工这两种职位承担着相同的单位招聘成本即2000元。而参考猎头公司报价,当地高管的单位招聘成本平均为5万元,后勤人员平均为50元的,显然通过报刊广告,花费2000元的广告成本招募高管是远远不够的,而花费2000元广告成本去招聘普通职员又产生了极大的浪费。这种招聘渠道使两个职位都很难找到合适人选。
选择招聘渠道的权变思想 每个公司情况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公司,不同的阶段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果机械地沿用一个固定的招聘渠道,那么招聘成本过高就不足为奇了。要想降低招聘成本,在招聘工作中灵活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 增加信息对称程度
企业主动收集求职者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企业应该主动收集有关求职者的信息,以降低求职者欺骗成功的概率。比如获取求职者的内隐信息来核实求职者材料的真实性。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人才识别机制,将不同能力的人才区分开来。
企业主动客观地传递信息以促进应聘者的自我筛选 企业要真正获得在各方面与企业匹配的人员,那么主动向求职者传达自身信息比如管理模式、思想、制度等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求职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形,形成真实预期,促使求职者自我筛选。如果为了吸引求职者的进入,隐瞒一些信息常常会令企业付出重大代价。
★ 提高留人的水平
注重感情留人 同事相处其乐融融,公司集体给员工“家”的感觉,那么当员工离开的时候,他就会有舍不得的情绪。舍不得这么好的团队,舍不得离开这些亲如家人的同事。现单位越是有家的温暖,员工越难离开。
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设计 一个组织必须对员工指出公司远景和发展的希望所在,才会提升员工努力和留任的决心。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是否流动,所以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员工的追求,根据他们的追求来进行职业设计,降低员工流动率。给员工提供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辅以职业发展计划。
★ 明确企业招聘需求
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招聘手段 确定招聘需求是招聘的第一步。企业产生空缺职位后,不能盲目实施招聘增人弥补职位空缺,首先需要进行工作空缺的识别工作,以确定是否真的存在一个空缺的职位。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职能界定与岗位描述等手段,将招聘作业纳入规范化、流程化轨道,招人之前做到心中有数,招人之时做到有的放矢,招人之后做到定岗定责,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招人时的无序与随意,降低招聘成本。
注意进人门槛的高低控制 无论采用什么标准招募人才,企业都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第一,科学的筛选标准能筛选掉大部分不合格的求职者,同时保留相当部分合格的求职者。也就是说筛选标准所确立的门槛应该不高不低。第二,有效的筛选标准应能大大节约招聘成本。
另外,在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时期,允许那些有着基本技能但不十分符合职位要求的应聘者加入公司,哪怕花些经费对这些人员做个基本的业务培训,或是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加程序化的工作。在培训成本或设计工作程序的费用低于招聘成本时,这种做法是可以降低招聘成本的。
结 论
控制招聘成本是件困难的事,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展开工作的起始环节,后续的培训和留人工作和招聘工作是不无关联的。比如,成熟系统的培训可以使企业在面临人才争夺时,适当降低进人门槛,从而减少招聘成本;留人工作开展得好,人才流失率降低,可以减少重复招人带来的招聘成本。从这个角度上看,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应该整体把握人力资源部门的全部工作,提倡各个团队之间既独立又互相配合支持的局面。不论企业大或小,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法,才能真正地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或者一味选择花费最少的渠道都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胡慧平. 招聘风险:企业竞争面临的最大风险. 企业导报,2004年第1、2合期总第37期.
2. 郭俊丽,叶龙,沈梅. 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科技与管理,2000年第2期.
3. 杜文举. 员工招聘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人才,2002年第2期.
【关键词】招聘成本 招聘渠道 逆向选择 优化系统
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的投入要素是招聘资金这种有限资源,这种投资在企业中体现为招聘成本。探索如何降低招聘成本是一项“开源节流”的工作,它越来越强烈地引起决策者们的高度重视。
影响招聘成本的因素分析
渠道直接影响成本 目前,企业的招聘渠道主要包括:招聘会、报刊广告、猎头公司、人才机构、校园招聘、员工推荐、网络招聘、内部招聘等。选择不同的招聘渠道所花费的成本是不同的。以某人力资源招聘市场2000年报价为例,各种渠道的单位招聘成本如下图:
对比得出,如果不考虑时间或其他成本也不考虑所招人才的层次,仅仅从单位招聘成本上看,猎头的花费远远高出其他的渠道,而劳务公司和网络招聘的成本是很低的,内部招聘的成本甚至更低。
逆向选择导致较高的招聘成本 高校扩招以后,人才市场的“供”的数量增多了,可是质量上却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这给企业分辨真正的人才带来了难度。对应聘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工作热情和长期打算却不甚了解,甚至获取的信息还可能包含虚假成分。相对而言,应聘人员对自己的学历、业务水平、偏好、信用等信息却十分清楚,而且对目标企业及其职位亦认识深刻。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会导致逆向选择的出现,即低能力的人获得了较高待遇,或者招聘企业承担了较高招聘成本而无法获得高能力人才,结果都使得企业的招、用人成本提高。
人员流失间接影响招聘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制度的逐渐放开,员工流动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异常活跃,有HR评价说:"国内员工的跳槽现象远比欧美市场厉害,更不用说日本了。"美国管理学会报告显示,替换一名雇员的成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30%;对于技能紧缺的岗位,此项成本相当于雇员全年薪酬的1.5倍甚至更高。过高的流动率不可避免带来招聘成本的提高。
人岗不匹配导致高成本 招聘单位一味拔高应聘条件,导致设定的招聘条件与岗位的实际要求相脱节。如部分工业生产型企业的生产技术岗位标明非本科以上学历不招,或非中级职称以上不招,不考虑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薪待遇,其结果不是招不到人,就是招到了也留不住,还得重新招聘。这样反而抬高了招聘成本。
降低招聘成本的策略
★ 科学选择招聘渠道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招聘渠道 有调查表明,招聘不同层次的人才,各种渠道的有效性是不同的。比如,招募中层管理人员,采用网络招聘效果较好;但高级人员通过网络的招募成功率是很低的,通过猎头的效果就相对高多了;普通人员直接通过现场招聘会就可获得。各种招聘方式的选择要和企业的招聘成本、招聘时间、招聘对象相匹配,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或一掷千金。
利用单位招聘成本指导选择招聘渠道 可通过单位招聘成本指导选用恰当的招聘渠道。如果我们不计算单位招聘成本,是很难觉察其不当之处的。假如刊登一次广告共花费20000元,罗列了10个既含有高管又包括普通员工的职位,那么平均下来,高管和普通员工这两种职位承担着相同的单位招聘成本即2000元。而参考猎头公司报价,当地高管的单位招聘成本平均为5万元,后勤人员平均为50元的,显然通过报刊广告,花费2000元的广告成本招募高管是远远不够的,而花费2000元广告成本去招聘普通职员又产生了极大的浪费。这种招聘渠道使两个职位都很难找到合适人选。
选择招聘渠道的权变思想 每个公司情况都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公司,不同的阶段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如果机械地沿用一个固定的招聘渠道,那么招聘成本过高就不足为奇了。要想降低招聘成本,在招聘工作中灵活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 增加信息对称程度
企业主动收集求职者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 企业应该主动收集有关求职者的信息,以降低求职者欺骗成功的概率。比如获取求职者的内隐信息来核实求职者材料的真实性。通过建立一套健全的人才识别机制,将不同能力的人才区分开来。
企业主动客观地传递信息以促进应聘者的自我筛选 企业要真正获得在各方面与企业匹配的人员,那么主动向求职者传达自身信息比如管理模式、思想、制度等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求职者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形,形成真实预期,促使求职者自我筛选。如果为了吸引求职者的进入,隐瞒一些信息常常会令企业付出重大代价。
★ 提高留人的水平
注重感情留人 同事相处其乐融融,公司集体给员工“家”的感觉,那么当员工离开的时候,他就会有舍不得的情绪。舍不得这么好的团队,舍不得离开这些亲如家人的同事。现单位越是有家的温暖,员工越难离开。
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设计 一个组织必须对员工指出公司远景和发展的希望所在,才会提升员工努力和留任的决心。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是否流动,所以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员工的追求,根据他们的追求来进行职业设计,降低员工流动率。给员工提供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辅以职业发展计划。
★ 明确企业招聘需求
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招聘手段 确定招聘需求是招聘的第一步。企业产生空缺职位后,不能盲目实施招聘增人弥补职位空缺,首先需要进行工作空缺的识别工作,以确定是否真的存在一个空缺的职位。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职能界定与岗位描述等手段,将招聘作业纳入规范化、流程化轨道,招人之前做到心中有数,招人之时做到有的放矢,招人之后做到定岗定责,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招人时的无序与随意,降低招聘成本。
注意进人门槛的高低控制 无论采用什么标准招募人才,企业都必须遵循下述原则:
第一,科学的筛选标准能筛选掉大部分不合格的求职者,同时保留相当部分合格的求职者。也就是说筛选标准所确立的门槛应该不高不低。第二,有效的筛选标准应能大大节约招聘成本。
另外,在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的时期,允许那些有着基本技能但不十分符合职位要求的应聘者加入公司,哪怕花些经费对这些人员做个基本的业务培训,或是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加程序化的工作。在培训成本或设计工作程序的费用低于招聘成本时,这种做法是可以降低招聘成本的。
结 论
控制招聘成本是件困难的事,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展开工作的起始环节,后续的培训和留人工作和招聘工作是不无关联的。比如,成熟系统的培训可以使企业在面临人才争夺时,适当降低进人门槛,从而减少招聘成本;留人工作开展得好,人才流失率降低,可以减少重复招人带来的招聘成本。从这个角度上看,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应该整体把握人力资源部门的全部工作,提倡各个团队之间既独立又互相配合支持的局面。不论企业大或小,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法,才能真正地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完全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或者一味选择花费最少的渠道都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胡慧平. 招聘风险:企业竞争面临的最大风险. 企业导报,2004年第1、2合期总第37期.
2. 郭俊丽,叶龙,沈梅. 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科技与管理,2000年第2期.
3. 杜文举. 员工招聘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人才,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