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经过马路时,曾留意过路边疏通下水道的工人么?
无论寒暑雨雪,他们总是着一身或黄或蓝污迹斑斑的工作服,维护着整座城市的“血脉畅通”。
2012年8月,夏日的湖北武汉无比酷热。
记者来到这座城市,寻找一位名叫金帮红的基层水务工人,并试图在短短数日间感受并记录下这位基层老共产党员人生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一天 8月7日 晴
凌晨五点半,武汉市汉阳区水务局。车辆和人员从这里出发,目的地是建港社区,任务是清理下水道。
建港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房屋十分陈旧,下水管网七零八乱,特别是长年乱搭乱盖十分严重,许多下水道井口早已被居民搭盖的房屋遮盖,存在极大的隐患。
清污车开不进社区,只能停在外面。一双手、一把漏瓢、一个泥桶,老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勾开窨井盖,老金开始用漏瓢捞管道中的污泥。记者想搭把手,一阵恶臭袭来,几乎让人晕厥,手不自觉缩了回去。
这时,天还未亮,一位年轻人从楼房中走出,看到我们,很快掩着鼻子走了。
“老金,你干这行多少年啦?”看着老金闷头干活,记者没话找话。
“35个年头了。”记者心头不禁一震。半天无话。老金只是一瓢一瓢捞污泥,一桶桶运到社区外的清污车上去。
跟在老金后面半天,记者终于鼓起勇气,也拿起漏瓢开始疏通。没掏几下,污水就溅射到了衣服上,脖子上,脸上。
一阵反胃。看着旁边奋力工作的老金,记者决心坚持下来。这时,突然掏不动了,下水道拐角处有一团裹缠在一起的杂物。要想疏通,只能侧身进入下水道。
老金什么都没说,钻了进去。站在地面,记者内心五味杂陈。35年,老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每逢天下大雨,没有谁通知他,他总是第一个跑到队里集合。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接到求助电话,老金总是迅速赶赴现场,立即疏捞。
而这奔赴战场的命令,有时来自风雨,有时来自冰雪,更多的时候,则来自社区居民的召唤。
老金还记得2002年的除夕夜,他正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准备煮饺子,突然接到居民打来的渍水报警电话。
由于节日生活污水排量增多,西桥路一处管网堵塞严重。放下电话,老金赶到现场,发现密集的居民区路面污水漫溢,居民出门都成了问题。
寒冬腊月,刺骨的北风呼呼刮着,不时把附近人家炸丸子的香味和笑声吹过来。老金踏着粪水,揭盖子,掏粪便,探出口,打扦子。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管道疏通了。此时,已是大年初一的凌晨。
很快,天亮了,不断地有居民过来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我们也许不认得区长,可我们认识老金!”一位老太太这样说。
这话是有道理的。汉阳区112个社区,老金的手机号成了汉阳区的“疏捞专线”,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去年6月18日武汉特大暴雨期间,老金蹚着齐腰深的污水,在雨中疏通下水道,这时不断有求助电话打进来,手机因为进水发热最后烧毁了。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了老金的办公室。一百多面锦旗和厚厚一摞感谢信,重重叠叠挂在墙上,堆在桌边。
老金说:“我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比起来脏一点,苦一点,累一点,但它让群众享受到干净舒适,我有什么理由鄙视它呢?”
第二天 8月8日 阴
上午,记者来到了老金家。进门前,老金悄悄叮嘱记者,老伴儿魏汉玉得癌症后,自己一直瞒着,千万别打听病情!
“来,吃西瓜!”一进家门,魏汉玉就热情招呼开了。老金也忙着进厨房寻菜刀切西瓜。
“老金这个人呀,一辈子老实巴交干工作,没怎么顾过家里。”魏汉玉说。
老金嘿嘿笑几声,没说话。
“闻了他一辈子的下水道味。单位让他去轻松的岗位,他不愿意,说:‘这个事总是要人做的。’现在儿子也大了,我就是心疼老金一辈子没享过啥福。”
在家里,记者看到了老金儿子金鑫一篇关于父亲的高中作文。
“从小,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就有点看不起父亲的工作,也就很少到父亲单位去玩。但父亲在街边工作的背影和雨夜在我床下轻轻翻动雨衣的声音,却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它独占着我脑海里的一席空间,永远不可删除。
“我曾经觉得父亲的工作有点脏,父亲的手甚至粗糙得划得开皮肤,现在我觉得父亲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干净的工作,父亲的手是天底下最漂亮最温暖的手。我爱我的父亲,爱我这个在贫穷中挣扎了一辈子,也为人民奉献了一辈子的人!”
记者有些感动,“老金能坚持这么多年,不容易。”
老金半天没吱声,老伴魏汉玉眼泪掉了下来。从她断断续续的话里,记者听明白了。
多少个春节,老金从来没和家人一起度过。去年大年三十夜里,老金接到瓜堤社区求助电话:污水管道、化粪池漫溢。疏通车进不去,老金带头直接下管道,粪水齐腰深,刺骨冷,恶臭扑鼻。2小时后,两大车粪渍被掏了出来,回家后老金发了一夜烧。
提到1998年的洪水,一家人沉默了。那年7月,汉阳城区一片汪洋。7月22号深夜12点,暴雨骤降,没有接到任何电话,老金与往常一样穿好衣服,拿起工具就往外跑。
雨水太大,为了让积水尽快退却,必须及时揭开窨井盖,疏通管道。雨水像从天上往下倒,老金眼前一片漆黑,只能凭借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寻找窨井盖。整个夜晚,老金小心翼翼揭开一个又一个窨井盖,疏通好管道,然后再盖好。雨一直从深夜下到了第二天晚上,而老金也一直伴着电闪雷鸣奔走在汉阳区的每一个角落,直到10天后才回家。
回到家时,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正拿着脸盆往外舀水,屋里进水严重,已经没过了脚踝……
“2004年夏天,连下了三四天的大暴雨,家里都断粮了,他都没回来。等雨过后,他回到家,整个人都瘦得认不出来了。”魏汉玉说起来心疼不已。
出了家门,老金才告诉记者,老伴儿1995年患上了癌症。他很愧疚,老伴儿做手术、化疗期间,自己都没能去。
他还觉得对不起儿子。这些年来,老金一家一直居住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为了不影响和干扰儿子学习,每天晚上,老金只能和老伴儿装作出门散步,估摸着儿子作业完成了再回家。 30多年来,老金只请过5天假,最近的一天假还是3年前送儿子上大学时请的。
第三天 8月9日 小雨
早晨,武汉开始下起小雨来。“下雨天别人是往家跑,我们是往外跑。”记者想起了老金的这句话,赶紧往汉阳区水务局跑。
到了才知道,老金已经出发了。找到老金时,他正在王家湾路口翻窨井盖检查下水道。
“这里可是重灾区。”老金说。因为附近修建地铁,导致路口排水不畅,每次下雨,他都要来看看。
看着这宽阔干净的马路,谁又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无声的战斗!
2012年7月13日,暴雨侵袭武汉,王家湾路口严重积水。
老金赶到现场时,整个路面积水已达半人深。雨越下越大,积水情况没有丁点好转,凭着多年的经验,老金判断是出水口堵了,造成流水不畅,必须立即疏通。在滂沱大雨中,老金娴熟而严谨地进行每一步操作。
队员们说,那一刻,老金就像一名征战多年的将军。从容指挥着路面的汽车和行人,带头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儿。
“水压太大,窨井盖打不开!”有队员声嘶力竭地喊。“用锤子砸!”狂风暴雨中,老金第一个抡起锤子。
终于打开了。短短半小时,掏出的淤泥装了满满20桶。
汉阳区有6.7万多座窨井、1000多公里地下管道,谈起这复杂的地下管网,老金比谁都清楚。
这让记者想起汉阳水务局大家都爱谈的一件事。
2007年,为减少疏捞职工的工作难度,汉阳区水务局引进了德国生产的管道疏通机器人。这个叫“地老鼠”的机器人很厉害,放在地下管道里,它就能来去自如。可没想到,“地老鼠”被放入下水道后不久,便不见了踪影。老金来到现场瞅了瞅,很快就确定了“地老鼠”迷路的位置。
这又是老金的一个传奇。
第四天 8月10日 晴
采访结束,老金坚持要请记者吃顿饭。那天,他专门跑回家换了身干净衣服。我却见他的胳膊上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烂疮。
“老金,你身上怎么搞得?”记者惊问。
“干了几十年,哪能没有个疮。”老金说得很轻松。
少有人知道,疏捞工并非仅仅是脏苦累的工作,在下井时还要面对恶劣环境,遭受井中有毒气体的毒害。由于一天到晚在下水道里与淤泥、垃圾作战,老金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一到春天就发痒,有的部位还会出现局部溃烂。
“老金,你说心里话,到底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下来?”记者不禁又问。坚守源自于热爱。老金对自己这份“很难让人喜欢的工作”,简直就是痴迷。
当年和老金一起进单位的30多个疏捞工,到现在仍坚守在一线的只剩下他一人。
喝了几杯酒,老金的话多起来。“有人问我:‘你干这个活儿又脏又累又苦,一辈子也没赚到多少钱,没分到房子,你究竟图什么?’对,我是没赚到什么物质财富,但我获得了无数的夸奖与赞美,获得了无数的奖章与锦旗……这些,不都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吗?”
最后,老金还掉了泪。他说:“如果在炎炎烈日下,路上有群像我一样的工人在井下疏捞管道,你不要抱怨我们影响了你的出行;如果你看到疏捞工从井里掏出一桶桶粪便,你可以捂着鼻子走开,但请你不要轻视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们与你一样,也是在坚守岗位!”
上面就是我,一个《党建》杂志记者所经历的和感受的水务工人老金的喜怒哀乐。
临走前,记者再次紧紧握住老金粗糙长满老茧的手。这是一双常年与污水、淤泥、垃圾打交道的手,也是天底下最干净最温暖的手。
无论寒暑雨雪,他们总是着一身或黄或蓝污迹斑斑的工作服,维护着整座城市的“血脉畅通”。
2012年8月,夏日的湖北武汉无比酷热。
记者来到这座城市,寻找一位名叫金帮红的基层水务工人,并试图在短短数日间感受并记录下这位基层老共产党员人生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一天 8月7日 晴
凌晨五点半,武汉市汉阳区水务局。车辆和人员从这里出发,目的地是建港社区,任务是清理下水道。
建港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房屋十分陈旧,下水管网七零八乱,特别是长年乱搭乱盖十分严重,许多下水道井口早已被居民搭盖的房屋遮盖,存在极大的隐患。
清污车开不进社区,只能停在外面。一双手、一把漏瓢、一个泥桶,老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勾开窨井盖,老金开始用漏瓢捞管道中的污泥。记者想搭把手,一阵恶臭袭来,几乎让人晕厥,手不自觉缩了回去。
这时,天还未亮,一位年轻人从楼房中走出,看到我们,很快掩着鼻子走了。
“老金,你干这行多少年啦?”看着老金闷头干活,记者没话找话。
“35个年头了。”记者心头不禁一震。半天无话。老金只是一瓢一瓢捞污泥,一桶桶运到社区外的清污车上去。
跟在老金后面半天,记者终于鼓起勇气,也拿起漏瓢开始疏通。没掏几下,污水就溅射到了衣服上,脖子上,脸上。
一阵反胃。看着旁边奋力工作的老金,记者决心坚持下来。这时,突然掏不动了,下水道拐角处有一团裹缠在一起的杂物。要想疏通,只能侧身进入下水道。
老金什么都没说,钻了进去。站在地面,记者内心五味杂陈。35年,老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每逢天下大雨,没有谁通知他,他总是第一个跑到队里集合。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接到求助电话,老金总是迅速赶赴现场,立即疏捞。
而这奔赴战场的命令,有时来自风雨,有时来自冰雪,更多的时候,则来自社区居民的召唤。
老金还记得2002年的除夕夜,他正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准备煮饺子,突然接到居民打来的渍水报警电话。
由于节日生活污水排量增多,西桥路一处管网堵塞严重。放下电话,老金赶到现场,发现密集的居民区路面污水漫溢,居民出门都成了问题。
寒冬腊月,刺骨的北风呼呼刮着,不时把附近人家炸丸子的香味和笑声吹过来。老金踏着粪水,揭盖子,掏粪便,探出口,打扦子。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把管道疏通了。此时,已是大年初一的凌晨。
很快,天亮了,不断地有居民过来和我们热情地打招呼。“我们也许不认得区长,可我们认识老金!”一位老太太这样说。
这话是有道理的。汉阳区112个社区,老金的手机号成了汉阳区的“疏捞专线”,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去年6月18日武汉特大暴雨期间,老金蹚着齐腰深的污水,在雨中疏通下水道,这时不断有求助电话打进来,手机因为进水发热最后烧毁了。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了老金的办公室。一百多面锦旗和厚厚一摞感谢信,重重叠叠挂在墙上,堆在桌边。
老金说:“我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比起来脏一点,苦一点,累一点,但它让群众享受到干净舒适,我有什么理由鄙视它呢?”
第二天 8月8日 阴
上午,记者来到了老金家。进门前,老金悄悄叮嘱记者,老伴儿魏汉玉得癌症后,自己一直瞒着,千万别打听病情!
“来,吃西瓜!”一进家门,魏汉玉就热情招呼开了。老金也忙着进厨房寻菜刀切西瓜。
“老金这个人呀,一辈子老实巴交干工作,没怎么顾过家里。”魏汉玉说。
老金嘿嘿笑几声,没说话。
“闻了他一辈子的下水道味。单位让他去轻松的岗位,他不愿意,说:‘这个事总是要人做的。’现在儿子也大了,我就是心疼老金一辈子没享过啥福。”
在家里,记者看到了老金儿子金鑫一篇关于父亲的高中作文。
“从小,也许在我的潜意识里就有点看不起父亲的工作,也就很少到父亲单位去玩。但父亲在街边工作的背影和雨夜在我床下轻轻翻动雨衣的声音,却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它独占着我脑海里的一席空间,永远不可删除。
“我曾经觉得父亲的工作有点脏,父亲的手甚至粗糙得划得开皮肤,现在我觉得父亲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干净的工作,父亲的手是天底下最漂亮最温暖的手。我爱我的父亲,爱我这个在贫穷中挣扎了一辈子,也为人民奉献了一辈子的人!”
记者有些感动,“老金能坚持这么多年,不容易。”
老金半天没吱声,老伴魏汉玉眼泪掉了下来。从她断断续续的话里,记者听明白了。
多少个春节,老金从来没和家人一起度过。去年大年三十夜里,老金接到瓜堤社区求助电话:污水管道、化粪池漫溢。疏通车进不去,老金带头直接下管道,粪水齐腰深,刺骨冷,恶臭扑鼻。2小时后,两大车粪渍被掏了出来,回家后老金发了一夜烧。
提到1998年的洪水,一家人沉默了。那年7月,汉阳城区一片汪洋。7月22号深夜12点,暴雨骤降,没有接到任何电话,老金与往常一样穿好衣服,拿起工具就往外跑。
雨水太大,为了让积水尽快退却,必须及时揭开窨井盖,疏通管道。雨水像从天上往下倒,老金眼前一片漆黑,只能凭借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寻找窨井盖。整个夜晚,老金小心翼翼揭开一个又一个窨井盖,疏通好管道,然后再盖好。雨一直从深夜下到了第二天晚上,而老金也一直伴着电闪雷鸣奔走在汉阳区的每一个角落,直到10天后才回家。
回到家时,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正拿着脸盆往外舀水,屋里进水严重,已经没过了脚踝……
“2004年夏天,连下了三四天的大暴雨,家里都断粮了,他都没回来。等雨过后,他回到家,整个人都瘦得认不出来了。”魏汉玉说起来心疼不已。
出了家门,老金才告诉记者,老伴儿1995年患上了癌症。他很愧疚,老伴儿做手术、化疗期间,自己都没能去。
他还觉得对不起儿子。这些年来,老金一家一直居住在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为了不影响和干扰儿子学习,每天晚上,老金只能和老伴儿装作出门散步,估摸着儿子作业完成了再回家。 30多年来,老金只请过5天假,最近的一天假还是3年前送儿子上大学时请的。
第三天 8月9日 小雨
早晨,武汉开始下起小雨来。“下雨天别人是往家跑,我们是往外跑。”记者想起了老金的这句话,赶紧往汉阳区水务局跑。
到了才知道,老金已经出发了。找到老金时,他正在王家湾路口翻窨井盖检查下水道。
“这里可是重灾区。”老金说。因为附近修建地铁,导致路口排水不畅,每次下雨,他都要来看看。
看着这宽阔干净的马路,谁又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无声的战斗!
2012年7月13日,暴雨侵袭武汉,王家湾路口严重积水。
老金赶到现场时,整个路面积水已达半人深。雨越下越大,积水情况没有丁点好转,凭着多年的经验,老金判断是出水口堵了,造成流水不畅,必须立即疏通。在滂沱大雨中,老金娴熟而严谨地进行每一步操作。
队员们说,那一刻,老金就像一名征战多年的将军。从容指挥着路面的汽车和行人,带头去干最苦最累的活儿。
“水压太大,窨井盖打不开!”有队员声嘶力竭地喊。“用锤子砸!”狂风暴雨中,老金第一个抡起锤子。
终于打开了。短短半小时,掏出的淤泥装了满满20桶。
汉阳区有6.7万多座窨井、1000多公里地下管道,谈起这复杂的地下管网,老金比谁都清楚。
这让记者想起汉阳水务局大家都爱谈的一件事。
2007年,为减少疏捞职工的工作难度,汉阳区水务局引进了德国生产的管道疏通机器人。这个叫“地老鼠”的机器人很厉害,放在地下管道里,它就能来去自如。可没想到,“地老鼠”被放入下水道后不久,便不见了踪影。老金来到现场瞅了瞅,很快就确定了“地老鼠”迷路的位置。
这又是老金的一个传奇。
第四天 8月10日 晴
采访结束,老金坚持要请记者吃顿饭。那天,他专门跑回家换了身干净衣服。我却见他的胳膊上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烂疮。
“老金,你身上怎么搞得?”记者惊问。
“干了几十年,哪能没有个疮。”老金说得很轻松。
少有人知道,疏捞工并非仅仅是脏苦累的工作,在下井时还要面对恶劣环境,遭受井中有毒气体的毒害。由于一天到晚在下水道里与淤泥、垃圾作战,老金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一到春天就发痒,有的部位还会出现局部溃烂。
“老金,你说心里话,到底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下来?”记者不禁又问。坚守源自于热爱。老金对自己这份“很难让人喜欢的工作”,简直就是痴迷。
当年和老金一起进单位的30多个疏捞工,到现在仍坚守在一线的只剩下他一人。
喝了几杯酒,老金的话多起来。“有人问我:‘你干这个活儿又脏又累又苦,一辈子也没赚到多少钱,没分到房子,你究竟图什么?’对,我是没赚到什么物质财富,但我获得了无数的夸奖与赞美,获得了无数的奖章与锦旗……这些,不都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吗?”
最后,老金还掉了泪。他说:“如果在炎炎烈日下,路上有群像我一样的工人在井下疏捞管道,你不要抱怨我们影响了你的出行;如果你看到疏捞工从井里掏出一桶桶粪便,你可以捂着鼻子走开,但请你不要轻视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们与你一样,也是在坚守岗位!”
上面就是我,一个《党建》杂志记者所经历的和感受的水务工人老金的喜怒哀乐。
临走前,记者再次紧紧握住老金粗糙长满老茧的手。这是一双常年与污水、淤泥、垃圾打交道的手,也是天底下最干净最温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