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合理定位、因材施教、定向培养、构建轻松氛围,激发兴趣、增强效果、手段多样、营造教学大餐,联系实际、交叉学科、建立体系、升华教学效果,及时反馈、课后总结、综合评价、成为良师益友四方面,阐述如何转变机械基础课教学模式,适应技术发展和教材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机械基础 转变 模式
机械基础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教学环节,又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是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极限配合、工程力学、金属材料等先开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更新和新版教材的改革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如今这门课的教学需要,所以有必要对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一、合理定位,因材施教,定向培养,构建轻松氛围
根据技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摆脱以前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地讲解,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不同学制的班级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例如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计、维修是侧重点,在教学中应以机构运动简图为研究模型,建立机械运动简图应该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因此应把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性质和常用运动副的代号、机构运动简图的建立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并减少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介绍,增加零件细部结构的设计介绍和一些设计参数选取原则的介绍,这样构建轻松氛围。
二、激发兴趣,增强效果,手段多样,营造教学大餐
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就要使其对专业感兴趣、对课程感兴趣甚至对任课教师感兴趣,而这些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实施趣味教学的方式,加以多样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为避免学之无味、学之困难,教师可根据学生活跃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奥秘。同时教师以清晰的思路,把复杂的内容转化为纲目了然、脉络分明、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教师利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口才、诙谐的语言、人格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教学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博古论今、旁敲侧击、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生活的实践机械设备视频课件,利用数字模拟仿真软件制作实体,采用最新的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机直观教学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载体,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嗅觉上全方位地体验教学大餐,努力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交叉学科,建立体系,升华教学效果
笔者不仅讲授过机械类的金属材料、极限配合和机械制图等课程,而且还讲授过汽车维修和电子应用的基础课,这些学科是相辅相成,互相交叉渗透,层层递进的。例如在机械基础中轴的分类讲解,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就有所侧重,机械类学生侧重于传动轴和阶梯轴的讲授,而汽车维修及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侧重于曲轴及挠性轴的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教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依托,结合实际。这样,学生上课时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就不会觉得抽象,就会产生学习兴趣。这时再因势利导,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学效果也得到升华。
四、及时反馈,课后总结,综合评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的原则,以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为根本。课后总结与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也使教师能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抓住学习的突破口,通过语言、行为、情绪等多方面的综合评定来引导学生。因此,总结与反馈不仅是帮助学生学懂学好的良好方法,同时也是师生间信息互动的良好平台,且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与友谊。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从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做起,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基础课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在对学生合理定位、因材施教、手段多样、工学结合、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完成的,要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推进“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机械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改变,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机械基础 转变 模式
机械基础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教学环节,又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是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极限配合、工程力学、金属材料等先开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更新和新版教材的改革推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如今这门课的教学需要,所以有必要对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一、合理定位,因材施教,定向培养,构建轻松氛围
根据技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摆脱以前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地讲解,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不同学制的班级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例如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计、维修是侧重点,在教学中应以机构运动简图为研究模型,建立机械运动简图应该是机械设计的基础,因此应把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定义、性质和常用运动副的代号、机构运动简图的建立作为重点讲授内容,并减少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介绍,增加零件细部结构的设计介绍和一些设计参数选取原则的介绍,这样构建轻松氛围。
二、激发兴趣,增强效果,手段多样,营造教学大餐
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就要使其对专业感兴趣、对课程感兴趣甚至对任课教师感兴趣,而这些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教学过程中实施趣味教学的方式,加以多样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为避免学之无味、学之困难,教师可根据学生活跃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奥秘。同时教师以清晰的思路,把复杂的内容转化为纲目了然、脉络分明、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教师利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口才、诙谐的语言、人格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教学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博古论今、旁敲侧击、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生活的实践机械设备视频课件,利用数字模拟仿真软件制作实体,采用最新的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机直观教学等方式。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多样的教学载体,不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嗅觉上全方位地体验教学大餐,努力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以追求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联系实际,交叉学科,建立体系,升华教学效果
笔者不仅讲授过机械类的金属材料、极限配合和机械制图等课程,而且还讲授过汽车维修和电子应用的基础课,这些学科是相辅相成,互相交叉渗透,层层递进的。例如在机械基础中轴的分类讲解,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就有所侧重,机械类学生侧重于传动轴和阶梯轴的讲授,而汽车维修及电子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侧重于曲轴及挠性轴的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教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依托,结合实际。这样,学生上课时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就不会觉得抽象,就会产生学习兴趣。这时再因势利导,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学效果也得到升华。
四、及时反馈,课后总结,综合评价,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性”的原则,以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为根本。课后总结与及时反馈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也使教师能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调节自己的教学方法,抓住学习的突破口,通过语言、行为、情绪等多方面的综合评定来引导学生。因此,总结与反馈不仅是帮助学生学懂学好的良好方法,同时也是师生间信息互动的良好平台,且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与友谊。教师运用多种手段,从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做起,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中等职业学校的机械基础课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在对学生合理定位、因材施教、手段多样、工学结合、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完成的,要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推进“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机械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改变,以适应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