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术社团在艺术特色高中中的重要地位
我校自2005年来将艺术教育列入特色项目,始终秉承先进、独特、时效的办学管理宗旨。这些都外显于校园环境之中,内化于学校每一成员身上。传统美术鉴赏课具有学生人数多、美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以统编教材为蓝本等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而作为课堂延伸的美术社团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弊端,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自主性,为有不同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学生搭建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对于更好的推进全体学生美育、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我校美术社团为例,美术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及兴趣,指导1~2个社团,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实施大纲,涉及包括陶艺、摄影、版画、国画、数绘、书法等各门类。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社团报名参加,活动内容从统编教材中脱离出来,植根于广袤的本土文化中,对于调节校园文化,进而带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展示艺术作品时进行多维评价,以赏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这些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其多样性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美术社团在艺术特色高中中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应遵循立足本土,面向学生的原则。教学内容选择建立在乡土文化资源基础上,有意甄别、筛选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将其引入社团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以笔者开设的陶艺社团为例,将植根于梧州百姓日常生活的骑楼建筑、粤剧为切入点。其中,骑楼循潮湿多雨、多洪易涝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繁荣的商埠文化而建,形成下铺上居、“以廊道以蔽风雨”的特有建筑形制。而作为传统戏曲之一的粤剧,更是早在明嘉靖年间就已出现,2009年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粤剧人物因行当不同而形象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装饰性特点。自2013年来,笔者有意深挖其潜在的美学和文化价值,使之应用到陶艺社团活动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教学计划的制定则应考虑到社团有别于传统行政班级所呈现出的跨年级、分布散、人员更迭相对频繁等特点,针对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学情制定本学年教学计划,通过教学内容分类、活动成员分组、活动实施分层、评价机制分开等形式逐步实现。在陶艺社团形成以教学计划为纲,高年級同学灵活教授低年级同学技能的特有面貌。
在社团的管理制度上应秉承民主选举社团干部的宗旨。社团活动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为主,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根据这一特殊性决定教师应将权利下放至学生,选举出在学生群体中较有威信的干部进行管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下而上”的竞聘演讲、超半数以上社团成员无记名投票、公开唱票流程营造出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而且能锻炼其组织与沟通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以笔者所指导的陶艺社团为例,每学期初举行一次社团干部选举大会,以社团干部组织社团成员开展学习活动的形式有效进行教学实施。
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上,应着眼于学生的实践与体会。陶艺课上学生主动探究陶艺技法,首先基本掌握捏塑造型的一般技法,以及陶土的干湿性、可塑性的变化;其次运用陶艺工具——压泥板机,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要的造型。课堂中,师生配合相当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陶艺社课堂的气氛渲染下,学生的表现活跃。学生的作品大都数选择了捏塑成型法和泥板成型法,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作品稚拙、可爱、生动。学生亲自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与此同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审美判断,在作品展示、评价时采用多维评价,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大舞台,进而逐步形成包容开放的审美观。
总之,美术社团作为艺术特色高中校园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社团建设上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将与本土资源有关的艺术形态相关联,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有效整合增强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研究使广大教师在社团建设中更加重视以学生为本,更加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会。随着今后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活动内容的本土资源开发可尝试拓宽至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如坭兴陶、桂海碑林、壮锦、烟雨漓江等均可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制定出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的系统性的社团教程,加深学生对家乡本土艺术的认同感使其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使命。
我校自2005年来将艺术教育列入特色项目,始终秉承先进、独特、时效的办学管理宗旨。这些都外显于校园环境之中,内化于学校每一成员身上。传统美术鉴赏课具有学生人数多、美术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以统编教材为蓝本等特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而作为课堂延伸的美术社团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弊端,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自主性,为有不同兴趣爱好和专长的学生搭建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对于更好的推进全体学生美育、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我校美术社团为例,美术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及兴趣,指导1~2个社团,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实施大纲,涉及包括陶艺、摄影、版画、国画、数绘、书法等各门类。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社团报名参加,活动内容从统编教材中脱离出来,植根于广袤的本土文化中,对于调节校园文化,进而带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展示艺术作品时进行多维评价,以赏识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这些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且为其多样性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美术社团在艺术特色高中中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应遵循立足本土,面向学生的原则。教学内容选择建立在乡土文化资源基础上,有意甄别、筛选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将其引入社团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以笔者开设的陶艺社团为例,将植根于梧州百姓日常生活的骑楼建筑、粤剧为切入点。其中,骑楼循潮湿多雨、多洪易涝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繁荣的商埠文化而建,形成下铺上居、“以廊道以蔽风雨”的特有建筑形制。而作为传统戏曲之一的粤剧,更是早在明嘉靖年间就已出现,2009年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粤剧人物因行当不同而形象各异,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装饰性特点。自2013年来,笔者有意深挖其潜在的美学和文化价值,使之应用到陶艺社团活动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教学计划的制定则应考虑到社团有别于传统行政班级所呈现出的跨年级、分布散、人员更迭相对频繁等特点,针对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学情制定本学年教学计划,通过教学内容分类、活动成员分组、活动实施分层、评价机制分开等形式逐步实现。在陶艺社团形成以教学计划为纲,高年級同学灵活教授低年级同学技能的特有面貌。
在社团的管理制度上应秉承民主选举社团干部的宗旨。社团活动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为主,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根据这一特殊性决定教师应将权利下放至学生,选举出在学生群体中较有威信的干部进行管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下而上”的竞聘演讲、超半数以上社团成员无记名投票、公开唱票流程营造出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学生敢于承担责任的意识,而且能锻炼其组织与沟通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以笔者所指导的陶艺社团为例,每学期初举行一次社团干部选举大会,以社团干部组织社团成员开展学习活动的形式有效进行教学实施。
在具体的活动实施上,应着眼于学生的实践与体会。陶艺课上学生主动探究陶艺技法,首先基本掌握捏塑造型的一般技法,以及陶土的干湿性、可塑性的变化;其次运用陶艺工具——压泥板机,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要的造型。课堂中,师生配合相当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陶艺社课堂的气氛渲染下,学生的表现活跃。学生的作品大都数选择了捏塑成型法和泥板成型法,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作品稚拙、可爱、生动。学生亲自体验陶艺制作的乐趣,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与此同时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审美判断,在作品展示、评价时采用多维评价,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大舞台,进而逐步形成包容开放的审美观。
总之,美术社团作为艺术特色高中校园文化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社团建设上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将与本土资源有关的艺术形态相关联,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并通过有效整合增强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研究使广大教师在社团建设中更加重视以学生为本,更加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会。随着今后研究的逐步深入对活动内容的本土资源开发可尝试拓宽至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如坭兴陶、桂海碑林、壮锦、烟雨漓江等均可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制定出符合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的系统性的社团教程,加深学生对家乡本土艺术的认同感使其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