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基辛格曾经把周思来比作眼镜蛇:静静地蜷伏着,保持着出击的姿势,以便伺机猛扑过去。
我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恩来”译成英文是“恩惠降临”之意,这个名字很能概括他的风度和气质。他待人很谦虚,又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决不“伤人情面”。
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双方正式会谈时,他显得机智而谨慎。
他穿着一套做工精细的灰色中山服,上衣口袋上方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徽章,端坐在谈判桌对面,身子稍向前倾,双臂放在桌子上,有时,他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右臂显得有些瘦弱——这是长征途中一次受伤留下的永久性的纪念。他已是73岁的人了,但他那向后梳的头发仅仅略呈灰白,而且有一点弯曲。黝黑的肤色则差不多与地中海人相似,和其他的中国人不大一样。
在正式的会议上,他轮廓清晰的面部表情始终比较严峻;在听我讲话时,头总是侧向一边,同时两眼紧盯着我。亨利·基辛格曾经把周思来比作眼镜蛇:静静地蜷伏着,保持着出击的姿势,以便伺机猛扑过去。曾经用来描述查尔斯·帕纳尔这位19世纪的爱尔兰伟大爱国者的警句,完全可以用到周恩来身上:他是重冰覆盖下的一座火山。
周恩来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所以在他听完翻译前,就已经知道我所说的意思了,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他偶尔还纠正翻译的译文,使之能够更精确地表达他的思想及各种差别细微的词义。他讲话时不用提纲,并且很少带他的助手参加讨论。他讲话很有逻辑,完全使人信服。为了加强话语的份量,他有时还降低声音,或点头以示强调。
周恩来身材瘦削,似乎显得有些虚弱。然而,他精力之充沛却超过他许多年轻的助手。由于肩负了大量的工作,他工作很长时间,总是起早睡晚,在他担任总理兼外长时尤其如此。
他经常利用清晨的零星时间会见外国来访者,谈话持续到日出,谈话结束时,他依然神采奕奕。
他的意识形态有时也会影响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使他曲解他读过的历史。
随着非正式的宴会和观光活动的增加,我们的互相了解加深了;周恩来的姿态也更加开朗,表情更加丰富了。他经常靠在椅背上,用富于表现力的手势来增强谈话效果。当要扩大谈话的范围,或是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时,他经常用手在面前一挥;在搁浅的争议有了结果时,他又会把两手放在一起,十指相对。在正式会谈中,他对一些俏皮话暗自发笑;在闲聊时,他又变得十分轻松自如了,有时对善意的玩笑还发出爽朗的笑声。他开怀大笑时,两眼闪射出快乐的光芒,脸上皱纹显露,显示出这是发自于内心的真正的喜悦。
在国宴上,周恩来和我彼此都用茅台祝酒,而不用这种场合中常用的传统饮料香槟酒。茅台是一种烈性酒,用粮食酿成,含酒精高达五十度以上。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由于茅台酒喝多了,饭后点香烟时,他爆炸了。在一次宴会上,周恩来点燃了一根火柴,放在装有茅台酒的杯子上来证明它的可燃性,这杯酒果然不久就燃光了。
我们绕着宴会厅与五十多位高级官员碰杯,我注意到周恩来向每个客人祝酒时,只用嘴唇轻轻碰碰杯沿。当我和他回到自己的座位时,都还拿着原来的那杯酒,坐下来休息。谈到酒量,周恩来对我说,在长征途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一天喝了25杯酒,这使我非常惊讶。由于年龄的原因,他的酒量已被限制到两三杯。我记得曾经读过一段书,说红军在长征途中曾经攻占了生产茅台酒的茅台村,把那里的酒都喝光了。
周恩来带着走江湖卖药的人常有的那种目光,对我说,长征中,茅台酒被看作是包治百病的“万应良药”。
我们谈话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和哲学。所有这些周恩来都很在行,周恩来是一位由学者转变成了造反者的人,但从未失去学者敏锐的头脑和深刻的思想。然而,他的意识形态有时也会影响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使他曲解他读过的历史。例如,在我们的谈话中,他在提到法国革命战争中反抗殖民主义者的军队时,称它为“志愿军”。事实上,在当时的法国军队中,除了像拉法夷特(Lafayette)这样的少数人外,都是受过训练的职业军人,他们为了反对英国军队这一政治目的而战斗。
周恩来还对我说,林肯发动内战是为了解放奴隶;他之所以获胜,则是因为“人民”支持他。事实上,林肯这位历史上少见的伟人和中国人崇敬的人物之所以进行内战,并非为了解放奴隶,而是为了使南方回到合众国中来。他发表《解放奴隶宣言》是一个明智的策略。但他只是要解放在叛乱的州中的奴隶,而不是解放仍留在合众国中的边远各州的奴隶。林肯坚定不移地反对蓄奴,但他首先考虑的是拯救合众国。
(摘自《领袖们》)
我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通过多次长时间的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交谈,我终于了解了他,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恩来”译成英文是“恩惠降临”之意,这个名字很能概括他的风度和气质。他待人很谦虚,又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决不“伤人情面”。
周恩来的外貌给人的印象是:仪态亲切,非常直率,镇定自若而又十分热情。双方正式会谈时,他显得机智而谨慎。
他穿着一套做工精细的灰色中山服,上衣口袋上方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小徽章,端坐在谈判桌对面,身子稍向前倾,双臂放在桌子上,有时,他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右臂显得有些瘦弱——这是长征途中一次受伤留下的永久性的纪念。他已是73岁的人了,但他那向后梳的头发仅仅略呈灰白,而且有一点弯曲。黝黑的肤色则差不多与地中海人相似,和其他的中国人不大一样。
在正式的会议上,他轮廓清晰的面部表情始终比较严峻;在听我讲话时,头总是侧向一边,同时两眼紧盯着我。亨利·基辛格曾经把周思来比作眼镜蛇:静静地蜷伏着,保持着出击的姿势,以便伺机猛扑过去。曾经用来描述查尔斯·帕纳尔这位19世纪的爱尔兰伟大爱国者的警句,完全可以用到周恩来身上:他是重冰覆盖下的一座火山。
周恩来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所以在他听完翻译前,就已经知道我所说的意思了,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他偶尔还纠正翻译的译文,使之能够更精确地表达他的思想及各种差别细微的词义。他讲话时不用提纲,并且很少带他的助手参加讨论。他讲话很有逻辑,完全使人信服。为了加强话语的份量,他有时还降低声音,或点头以示强调。
周恩来身材瘦削,似乎显得有些虚弱。然而,他精力之充沛却超过他许多年轻的助手。由于肩负了大量的工作,他工作很长时间,总是起早睡晚,在他担任总理兼外长时尤其如此。
他经常利用清晨的零星时间会见外国来访者,谈话持续到日出,谈话结束时,他依然神采奕奕。
他的意识形态有时也会影响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使他曲解他读过的历史。
随着非正式的宴会和观光活动的增加,我们的互相了解加深了;周恩来的姿态也更加开朗,表情更加丰富了。他经常靠在椅背上,用富于表现力的手势来增强谈话效果。当要扩大谈话的范围,或是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时,他经常用手在面前一挥;在搁浅的争议有了结果时,他又会把两手放在一起,十指相对。在正式会谈中,他对一些俏皮话暗自发笑;在闲聊时,他又变得十分轻松自如了,有时对善意的玩笑还发出爽朗的笑声。他开怀大笑时,两眼闪射出快乐的光芒,脸上皱纹显露,显示出这是发自于内心的真正的喜悦。
在国宴上,周恩来和我彼此都用茅台祝酒,而不用这种场合中常用的传统饮料香槟酒。茅台是一种烈性酒,用粮食酿成,含酒精高达五十度以上。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由于茅台酒喝多了,饭后点香烟时,他爆炸了。在一次宴会上,周恩来点燃了一根火柴,放在装有茅台酒的杯子上来证明它的可燃性,这杯酒果然不久就燃光了。
我们绕着宴会厅与五十多位高级官员碰杯,我注意到周恩来向每个客人祝酒时,只用嘴唇轻轻碰碰杯沿。当我和他回到自己的座位时,都还拿着原来的那杯酒,坐下来休息。谈到酒量,周恩来对我说,在长征途中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一天喝了25杯酒,这使我非常惊讶。由于年龄的原因,他的酒量已被限制到两三杯。我记得曾经读过一段书,说红军在长征途中曾经攻占了生产茅台酒的茅台村,把那里的酒都喝光了。
周恩来带着走江湖卖药的人常有的那种目光,对我说,长征中,茅台酒被看作是包治百病的“万应良药”。
我们谈话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和哲学。所有这些周恩来都很在行,周恩来是一位由学者转变成了造反者的人,但从未失去学者敏锐的头脑和深刻的思想。然而,他的意识形态有时也会影响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使他曲解他读过的历史。例如,在我们的谈话中,他在提到法国革命战争中反抗殖民主义者的军队时,称它为“志愿军”。事实上,在当时的法国军队中,除了像拉法夷特(Lafayette)这样的少数人外,都是受过训练的职业军人,他们为了反对英国军队这一政治目的而战斗。
周恩来还对我说,林肯发动内战是为了解放奴隶;他之所以获胜,则是因为“人民”支持他。事实上,林肯这位历史上少见的伟人和中国人崇敬的人物之所以进行内战,并非为了解放奴隶,而是为了使南方回到合众国中来。他发表《解放奴隶宣言》是一个明智的策略。但他只是要解放在叛乱的州中的奴隶,而不是解放仍留在合众国中的边远各州的奴隶。林肯坚定不移地反对蓄奴,但他首先考虑的是拯救合众国。
(摘自《领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