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能够安全建设,在建设阶段尽量避免各种安全事故,必须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进而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实施管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筑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措施;分析
1 轨道交通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一般为地下车站,就建筑施工,从施工条件、工程量等层面分析,在控制施工安全方面会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有下述方面:
1.1 复杂的工程环境
一般轨道交通工程都是横跨整个城市轴线,区域跨度大,基本上所有的换乘车站均设置于城市中心区,景观区,材料运输、吊装等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施工組织能力及施工要求都较高。
1.2 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从第二条线路开始就存在换乘车站,而换乘车站面临既要保证施工进度又要保障既有车站正常运营不受影响的问题,对于整体工期紧张的车站施工来说难度很大,在同一施工区域内各专业时刻存在交叉施工的情况,对于现场的把控要求非常高,且建设公司对于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要求、项目管理要求也很高,这对施工单位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1.3 施工单位多,管理难度大
由于工程体量大,施工点多又面广,极易出现施工人员多且分散,施工转包后以包代管的局面,各专业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实现有效管理,且不断会出现土建施工与机电施工、机电施工与装修施工交叉进行的情况,现场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较大。
1.4 狭小的施工区域,不利于开展施工
由于车站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均是在地铁车站内进行作业,施工区域范围狭小,且受场地制约情况较严重,没有合适的材料设备加工场地,材料运输、吊装难度大,对整体工程进度有一定的影响。
1.5 施工需要较大量的临时用电,机构设备类型多
建筑施工往往需要涉及到各类复杂的内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多且杂,频繁出现需要临时用电的问题,施工机具类型相当多,设备的使用管理难度也非常大。
2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保障体系
2.1.1 强化安全监管轨道交通工程建筑施工项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监督管理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为此先后出台了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系列文件。同时这些文件都要求建设部门应该充分履行自身职责,特别是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安全监管力度要加大,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全过程监管,实现信息互通,督促如下五个责任主体充分履行自我职责:其一是建设方;其二是勘察设计方;其三是施工方;其四是监理方;其五是项目施工现场。要求各主体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避免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各参建单位应明确自身在整个项目中所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构建完善化的生产管理,按要求配备专项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各项内容,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结合建设轨道工程的特点,编制可行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及防护措施,严防施工过程中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火灾等事故发生。
2.1.2 构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保障体系
各地轨道交通工程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极自我总结建设经验,并结合工程特点构建了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如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严防风险演变和隐患升级,切实推进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减少安全质量事故,于2018年7月正式启用实施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可通过手机APP软件随时登陆上报隐患内容并查看整改进度),对于施工、监理单位项目部安全负责人要求每天上传一次隐患排查记录,项目经理、总监、业主代表每周上传一次排查记录,所有排查出的隐患在上传提交后需在3小时内进行及时处理闭环,如果逾期未处理将对责任主体方进行扣分处罚,处罚分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年度考核即为不合格,并取消所有评优评先资格。
2.2 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台账、加强事故隐患控制管理
识别评价施工现场危险源后,合理制定措施预防控制重大危险源,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台账,明确控制目标并制定相关管理方案,及时发现危险源并制定整改措施。并且根据浙江省住建厅文件要求,凡在2017年6月1日以后开工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均应采用《浙江省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台账》,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做到从源头上把控。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加大监控管理重大危险源的力度,进一步分析引发事故的信息并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落实有效整改。在工程正式开工前,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特点及周边环境以及施工范围等要素合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台账,并由相关人员及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要求到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进行备案。
组织专家小组审查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并编制专项方案。在此基础上邀请专家提出改善专项方案的措施。所制定的专项方案不可马上实施而是应获得监理单位、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才可实施。(实行专业分包的,专项方案应由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项目经理及项目专职安全管理者应全面把握整个工程,了解其中危险源的分布情况,科学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有效杜绝安全隐患,同时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由项目安质部或技术部或工程部部长(中层)以上岗位(含)的相关负责人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应按不同工种分别进行。其中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专项交底必须由施工单位项目安全专职人员作为交底人(侧重操作要求)。交底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太简单或过于复杂理论化,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或安全专职负责人(安全专项交底)审核签字。所有交底工作必须形成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定期组织人员针对项目开展评估活动、检查安全生产,加大监控管理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在辨识与分析重大危险源后,评价分析危险源及危害程度,编制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重大危险源告示牌。对重大危险源、质量关键风险点,要加强检查频次和控制力度,确保风险受控。涉及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必须有领导带班和专业人员值班。
根据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特点,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应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應急预案管位理办法》(建质〔2014〕32号)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按规定程序进行专家论证和审批,并按照预案要求备足应急资源,定期对应急资源数量、使用性能以及存放位置进行核查,责任到人,并留记录。
监理单位应充分履行自身岗位职责,以施工单位所完成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台账为依据,按要求编制实施监理细则,做好各个环节、部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把由施工单位所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处理方案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等等。落实跟踪监督机制,一旦发现施工存在安全隐患需马上停工整改,并要求施工单位在限期内做好整改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3 建立施工安全教育及培训体系
要求所有参与本项目的施工人员做好操作培训、技术培训、安全培训以及介绍工作现场。一般建议一周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在进场施工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场施工。所有考核通过后的作业人员均应发放安全防护器具,如安全帽、安全眼镜、安全背心等。
具体需要培训的内容包括脚手架作业、人身安全防护、设备及工具防护等等。
所有考核通过的进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建立进场作业人员名册,后续有新进人员通过考核则花名册保持不断更新状态。
2.4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并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针对不可避免的灾害、事故,其关键在于抓紧制定有效的组织应急救援方案并展开救援工作,有效扼住事态发展,延缓或者避免事故蔓延,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程度。为了预防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危险源减少事故的不利影响,紧急启动应急救援工作我国专门提出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施工单位在编制完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应着手做好相关准备,组织演练。
应急响应机制应具体包含如下四大部分:其一是应急上报;其二是内部应急报警;其三是外部应急报警;其四是汇报程序。
合理制定并确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计划后,相关责任人应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全体人员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相关人员明确项目中的应急责任、事故危险以及在具体发生事故前后应该依据哪些规范进行操作,明确具体需要做什么,由谁做,怎么做等相关问题。除了做好科学培训工作外,还应及时组织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演练。特别是在施工人员发生较大幅度变动时更应做好演练,通过定期演练确保所有人员对安全施工以及紧急处理措施形成深刻的认识。通过应急演练能够进一步分析现场、设备设施等各项资源是否准备充分,员工的培训效果、所制定的测试应急预案是否符合要求,参加救援的人员是否能够熟练的进行相关操作等。通过上述步骤协调场内外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及时判断改进应急预案不足与缺陷。
3 结论
对轨道交通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识别后,发现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施工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主要为高处坠落、触电事故及火灾,所以在此基础上,要求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及时识别、分析并评价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合理制定措施,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发生安全风险隐患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晓鸣.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山西建筑,2010,36(17):203-204.
[1]王乾坤,王淑嫱,万畅,等.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7):147-151.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措施;分析
1 轨道交通工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一般为地下车站,就建筑施工,从施工条件、工程量等层面分析,在控制施工安全方面会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有下述方面:
1.1 复杂的工程环境
一般轨道交通工程都是横跨整个城市轴线,区域跨度大,基本上所有的换乘车站均设置于城市中心区,景观区,材料运输、吊装等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施工組织能力及施工要求都较高。
1.2 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
从第二条线路开始就存在换乘车站,而换乘车站面临既要保证施工进度又要保障既有车站正常运营不受影响的问题,对于整体工期紧张的车站施工来说难度很大,在同一施工区域内各专业时刻存在交叉施工的情况,对于现场的把控要求非常高,且建设公司对于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要求、项目管理要求也很高,这对施工单位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1.3 施工单位多,管理难度大
由于工程体量大,施工点多又面广,极易出现施工人员多且分散,施工转包后以包代管的局面,各专业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实现有效管理,且不断会出现土建施工与机电施工、机电施工与装修施工交叉进行的情况,现场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较大。
1.4 狭小的施工区域,不利于开展施工
由于车站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均是在地铁车站内进行作业,施工区域范围狭小,且受场地制约情况较严重,没有合适的材料设备加工场地,材料运输、吊装难度大,对整体工程进度有一定的影响。
1.5 施工需要较大量的临时用电,机构设备类型多
建筑施工往往需要涉及到各类复杂的内容,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多且杂,频繁出现需要临时用电的问题,施工机具类型相当多,设备的使用管理难度也非常大。
2 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保障体系
2.1.1 强化安全监管轨道交通工程建筑施工项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监督管理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为此先后出台了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系列文件。同时这些文件都要求建设部门应该充分履行自身职责,特别是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安全监管力度要加大,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全过程监管,实现信息互通,督促如下五个责任主体充分履行自我职责:其一是建设方;其二是勘察设计方;其三是施工方;其四是监理方;其五是项目施工现场。要求各主体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从源头上避免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各参建单位应明确自身在整个项目中所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构建完善化的生产管理,按要求配备专项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各项内容,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在此基础上结合建设轨道工程的特点,编制可行性的施工组织方案及防护措施,严防施工过程中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火灾等事故发生。
2.1.2 构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保障体系
各地轨道交通工程在长期的发展中积极自我总结建设经验,并结合工程特点构建了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如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严防风险演变和隐患升级,切实推进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减少安全质量事故,于2018年7月正式启用实施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可通过手机APP软件随时登陆上报隐患内容并查看整改进度),对于施工、监理单位项目部安全负责人要求每天上传一次隐患排查记录,项目经理、总监、业主代表每周上传一次排查记录,所有排查出的隐患在上传提交后需在3小时内进行及时处理闭环,如果逾期未处理将对责任主体方进行扣分处罚,处罚分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年度考核即为不合格,并取消所有评优评先资格。
2.2 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台账、加强事故隐患控制管理
识别评价施工现场危险源后,合理制定措施预防控制重大危险源,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台账,明确控制目标并制定相关管理方案,及时发现危险源并制定整改措施。并且根据浙江省住建厅文件要求,凡在2017年6月1日以后开工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均应采用《浙江省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台账》,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做到从源头上把控。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加大监控管理重大危险源的力度,进一步分析引发事故的信息并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落实有效整改。在工程正式开工前,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特点及周边环境以及施工范围等要素合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台账,并由相关人员及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按要求到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进行备案。
组织专家小组审查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并编制专项方案。在此基础上邀请专家提出改善专项方案的措施。所制定的专项方案不可马上实施而是应获得监理单位、单位技术负责人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才可实施。(实行专业分包的,专项方案应由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项目经理及项目专职安全管理者应全面把握整个工程,了解其中危险源的分布情况,科学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有效杜绝安全隐患,同时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由项目安质部或技术部或工程部部长(中层)以上岗位(含)的相关负责人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作业人员的技术交底应按不同工种分别进行。其中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专项交底必须由施工单位项目安全专职人员作为交底人(侧重操作要求)。交底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太简单或过于复杂理论化,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或安全专职负责人(安全专项交底)审核签字。所有交底工作必须形成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定期组织人员针对项目开展评估活动、检查安全生产,加大监控管理危险性较大的项目,在辨识与分析重大危险源后,评价分析危险源及危害程度,编制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重大危险源告示牌。对重大危险源、质量关键风险点,要加强检查频次和控制力度,确保风险受控。涉及重大危险源的施工作业,必须有领导带班和专业人员值班。
根据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特点,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应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應急预案管位理办法》(建质〔2014〕32号)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按规定程序进行专家论证和审批,并按照预案要求备足应急资源,定期对应急资源数量、使用性能以及存放位置进行核查,责任到人,并留记录。
监理单位应充分履行自身岗位职责,以施工单位所完成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台账为依据,按要求编制实施监理细则,做好各个环节、部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把由施工单位所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处理方案以及专项施工方案等等。落实跟踪监督机制,一旦发现施工存在安全隐患需马上停工整改,并要求施工单位在限期内做好整改工作,消除安全隐患。
2.3 建立施工安全教育及培训体系
要求所有参与本项目的施工人员做好操作培训、技术培训、安全培训以及介绍工作现场。一般建议一周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在进场施工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场施工。所有考核通过后的作业人员均应发放安全防护器具,如安全帽、安全眼镜、安全背心等。
具体需要培训的内容包括脚手架作业、人身安全防护、设备及工具防护等等。
所有考核通过的进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建立进场作业人员名册,后续有新进人员通过考核则花名册保持不断更新状态。
2.4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
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并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针对不可避免的灾害、事故,其关键在于抓紧制定有效的组织应急救援方案并展开救援工作,有效扼住事态发展,延缓或者避免事故蔓延,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程度。为了预防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危险源减少事故的不利影响,紧急启动应急救援工作我国专门提出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施工单位在编制完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应着手做好相关准备,组织演练。
应急响应机制应具体包含如下四大部分:其一是应急上报;其二是内部应急报警;其三是外部应急报警;其四是汇报程序。
合理制定并确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计划后,相关责任人应组织施工作业人员、全体人员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相关人员明确项目中的应急责任、事故危险以及在具体发生事故前后应该依据哪些规范进行操作,明确具体需要做什么,由谁做,怎么做等相关问题。除了做好科学培训工作外,还应及时组织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演练。特别是在施工人员发生较大幅度变动时更应做好演练,通过定期演练确保所有人员对安全施工以及紧急处理措施形成深刻的认识。通过应急演练能够进一步分析现场、设备设施等各项资源是否准备充分,员工的培训效果、所制定的测试应急预案是否符合要求,参加救援的人员是否能够熟练的进行相关操作等。通过上述步骤协调场内外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及时判断改进应急预案不足与缺陷。
3 结论
对轨道交通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识别后,发现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施工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主要为高处坠落、触电事故及火灾,所以在此基础上,要求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及时识别、分析并评价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合理制定措施,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发生安全风险隐患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晓鸣.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山西建筑,2010,36(17):203-204.
[1]王乾坤,王淑嫱,万畅,等.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7):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