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近年来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人们所熟悉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等事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使用规范;区别
一、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一)食品安全定义
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定义为: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成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食品卫生通用规范》CAC/RCP1-1969,Rev.4-2003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为:当根据食品的用途进行烹调或食用时,食品不会对消费者带来损害的保证。
世界标准化组织(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物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 22000:2005)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为:食品安全是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基于以上认识,食品安全的概念可以表述为:食品及其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正常食用不会危害和损害消费者的人体健康。
(二)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现状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毛发水配制酱油、皮革水鸡蛋白配置奶粉事件、苏丹红等此类事件),使人们误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
卫生部指出,非食用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犯罪行为,同时也是阻碍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的概述和区别
(一)食品添加剂定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法》中释义: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以下简称GB 2760)释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二)非食用物质定义。非食用物质是指食品中添加的不能食用且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非法添加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非法添加物不是传统上认为的食品原料,同样也不属于国家批准食用的新资源食品和卫生部公布的要是同源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物质。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为了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择手段减低产品成本的一种手段,如奶粉中发现三聚氰胺和腐竹中发现吊白块等。
(三)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的区别。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严格的毒理学实验之后批准使用的,并且规定了允许添加或使用的范围、计量等相关内容,如于2015年5月24日正式實施的GB 2760其中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相应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品种,食品香料、食品工业加工助剂等。而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禁止和违法的,甚至是犯罪的,现实生产使用中,很多人经常将这两个问题混淆。认为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也是食品添加剂问题,其实这不是一码事。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
(一)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使用。在食品生产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GB 2760是我们最好的使用工具,在不清楚某种添加物质是否可以使用、使用量、残留量等相关问题时,可以直接在该标准上进行查找,如果没有找到就证明该种添加物质不允许使用。如果在推荐标准中某种添加物质有使用量的限值,而GB 2760没有出现该种添加物质,则说明该种物质不允许在该产品中使用,如代用茶执行的标准为GH/T 1091-2014《代用茶》(推荐性标准),其中SO2的指标是<100mg/kg,但是在GB 2760中查SO2“食品名称”栏、《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都没有代用茶类别,由此说明尽管SO2是食品添加剂,但是在代用茶此类产品中不得使用。
(二)解决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随着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性要求日趋严格,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使用者及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使人们全面地掌握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提高对非食用物质的辨别能力,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不法现象进行揭露和打击,共同营造和推进食品添加剂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2、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对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企业实施定期培训,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检验等相关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严格要求必要时进行考核。3、建立动态巡查制度和组建企业食品添加剂专项小组。监管部门在加大监督检查、抽查的同时可以将企业中有食品添加剂管理能力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食品添加剂专项小组,对小的食品企业、管理能力弱的企业等进行指导、问题解答和培训,同时建立微信群、qq群等,大家就某些不懂的问题一起讨论,避免出现食品添加剂滥用现象。4、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做到有效预防。食品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环节多种多样,生产程序复杂,出现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到及时向公众公布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提高消费者的防范能力,防止因食品添加剂安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害。
四、结语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也关乎着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要彻底解决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添加物质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问题点,重点攻克解决。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加强法制建设和企业商业道德建设,做好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标准,强化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建立起全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欣.食品生产过程危害印务分析综合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12.
[2]吕咏梅.食品添加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7(1):17-20.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使用规范;区别
一、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一)食品安全定义
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定义为: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成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食品卫生通用规范》CAC/RCP1-1969,Rev.4-2003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为:当根据食品的用途进行烹调或食用时,食品不会对消费者带来损害的保证。
世界标准化组织(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物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 22000:2005)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为:食品安全是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基于以上认识,食品安全的概念可以表述为:食品及其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正常食用不会危害和损害消费者的人体健康。
(二)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现状
长期以来,一些企业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向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毛发水配制酱油、皮革水鸡蛋白配置奶粉事件、苏丹红等此类事件),使人们误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
卫生部指出,非食用物质不是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犯罪行为,同时也是阻碍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的概述和区别
(一)食品添加剂定义。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法》中释义: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以下简称GB 2760)释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
(二)非食用物质定义。非食用物质是指食品中添加的不能食用且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的非法添加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非法添加物不是传统上认为的食品原料,同样也不属于国家批准食用的新资源食品和卫生部公布的要是同源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物质。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为了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择手段减低产品成本的一种手段,如奶粉中发现三聚氰胺和腐竹中发现吊白块等。
(三)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的区别。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严格的毒理学实验之后批准使用的,并且规定了允许添加或使用的范围、计量等相关内容,如于2015年5月24日正式實施的GB 2760其中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相应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品种,食品香料、食品工业加工助剂等。而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禁止和违法的,甚至是犯罪的,现实生产使用中,很多人经常将这两个问题混淆。认为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也是食品添加剂问题,其实这不是一码事。
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
(一)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使用。在食品生产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GB 2760是我们最好的使用工具,在不清楚某种添加物质是否可以使用、使用量、残留量等相关问题时,可以直接在该标准上进行查找,如果没有找到就证明该种添加物质不允许使用。如果在推荐标准中某种添加物质有使用量的限值,而GB 2760没有出现该种添加物质,则说明该种物质不允许在该产品中使用,如代用茶执行的标准为GH/T 1091-2014《代用茶》(推荐性标准),其中SO2的指标是<100mg/kg,但是在GB 2760中查SO2“食品名称”栏、《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所例外的食品类别名单》都没有代用茶类别,由此说明尽管SO2是食品添加剂,但是在代用茶此类产品中不得使用。
(二)解决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随着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性要求日趋严格,针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使用者及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使人们全面地掌握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提高对非食用物质的辨别能力,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不法现象进行揭露和打击,共同营造和推进食品添加剂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2、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对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企业实施定期培训,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检验等相关人员的资质与能力要严格要求必要时进行考核。3、建立动态巡查制度和组建企业食品添加剂专项小组。监管部门在加大监督检查、抽查的同时可以将企业中有食品添加剂管理能力的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食品添加剂专项小组,对小的食品企业、管理能力弱的企业等进行指导、问题解答和培训,同时建立微信群、qq群等,大家就某些不懂的问题一起讨论,避免出现食品添加剂滥用现象。4、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做到有效预防。食品生产所用的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环节多种多样,生产程序复杂,出现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在所难免,问题的关键是要做到及时向公众公布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提高消费者的防范能力,防止因食品添加剂安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害。
四、结语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也关乎着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要彻底解决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添加物质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问题点,重点攻克解决。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加强法制建设和企业商业道德建设,做好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标准,强化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建立起全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欣.食品生产过程危害印务分析综合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12.
[2]吕咏梅.食品添加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7(1):17-20.